冬至的介绍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二 )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 , 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 , 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 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
冬至的养生
冬至是一年中天地阴阳气运转接的关键时刻之一,也是人体内阴阳气转接的关键时刻 。此时阴盛阳衰,阴极生阳,一阳萌动,所以中医养生理论特别重视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多选择从冬至开始,可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相对减少,进补后可发挥最大的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的时期 。此外,古曰:“秋冬养阴”,特别是阳虚的人们 , 冬季补湿补阳气的同时 , 也应重视养阴,补耗人体的阴精,阴精的充沛 , 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 。还应注意的是 , 许多宿疾最易在这一时期发作,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在这时期的发病率相当高 。
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具体的是应遵循增加热量;少食咸、多食苦;辨证施补等基本要领 。增加热量就是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按科学的分析,此时所需比起秋季需要的能量要高出10%—15% 。少食咸多吃苦的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经主咸 , 心主苦,从中医五行理论说,咸胜苦,则肾水克心火 , 使原本就偏亢的肾水更亢 , 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宜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如《旧时调摄笺》曰:“冬月肾水渐成,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辨证施补是阴虚之人多食补阴的食品 , 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鱼类等清淡食物;阳虚之人宜多食温阳食品 , 如韭菜、狗肉等;气虚者应食人参、莲子、淮山、大枣等 , 血虚者应食荔枝干、黑木耳、水鱼、羊肝等;阳虚者宜食水果、蔬菜、苦瓜,忌狗肉、酒等辛热食物,血瘀者宜多食桃仁、油菜等;痰湿者多食萝卜、紫菜、海蜇、扁豆、白果等;气郁者少饮酒,多食佛手、橙、陈皮等 。
家庭养生汤品宜栗子冬菇鲜鸡汤、茨实北芪猪瘦肉汤、黑豆圆肉鱼头汤、红萝卜、红枣猪横月利汤、芝麻黑豆泥鳅鱼汤、女贞子黑枣牛月展汤等 。
冬至养生有五大注意事项
12月22日便迎来一年一度冬至节气,冬至前后被人们誉为进补的最佳时期,然而冬至养生主要包括起居、养心、药物、饮食、进补禁忌等五个方面 。
一、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 , 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 。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 。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 。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 。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
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 避免损伤阳气 。可选择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 。
二、壮不竞时 , 精神灭想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 。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 。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 , 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