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信息披露违规罪的判刑标准是怎样的?


中国对信息披露违规罪的判刑标准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一、中国对信息披露违规罪的判刑标准是怎样的?
信息披露违规罪判刑标准一般是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 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二、信息披露违规罪和其他相关罪名的认定
(一)罪与非罪的界定
1、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明知 , 则不构成本罪;
2、 如果没有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都不构成本罪 。
(二)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1、后者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前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 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
2、 后者的主体是自然人;前者的主体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 后者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公私财物;前者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4、 后者的刑事责任由犯罪人本人承担;前者由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三)贷款诈骗罪与本罪
1、前者表现为违反金融法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 数额较大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 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 前者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后者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 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不同 。前者是犯罪人本身;后者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 前者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贷款;后者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
(四)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与本罪
1、前者表现为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 , 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 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 前者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后者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
3、 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 后者只能是自然人 。
因此如果是有权限对信息进行披露,那么必须要遵照法律的规则,一定要提供如实的信息,如果是提供虚假的信息,或者是对重要的一些信息进行了隐瞒 , 并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那么当事人通常都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处罚金已经是最轻的行为,如果是情况稍微严重,那么还有可能要判处有期徒刑 。
【中国对信息披露违规罪的判刑标准是怎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