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物画像 儒家代表人物摄影

1. 儒家人物画像       不是,是后人根据历史描述推测画出来的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1],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
2. 儒家文化人物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张“仁”仁者爱人 。民贵君轻 。
道家我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任何事物都首对立面,而且相互转化 。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法家代表韩非,主张变法,以法治国 。
3. 儒家人物肖像画"墨骨"是:中国画"工笔"的一种技法,是一种用墨染的技法 。
起源:曾鲸是明代著名的肖像画家,并用其一生来从事肖像画的创作他忠实对传统的继承,并在创作过程中开创墨骨画法,而且在动态、形象、构图和背景等方面进行革新 。
背景:有关中国人物画在历史进程上的根本性转变,从各方面看来有多种原因 。在我们视野之内,与中国的儒学思潮不无关系 。中国的山水画从隋代萌芽之际,到了唐代风格分类日臻成熟 。
4. 儒家人物画像图片大全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 , 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 , 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 , 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 , 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 , 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 , 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 , 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 , 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不敢去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 , 《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子思已逝世三十载 。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 。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 离娄下》)无论是否受业于子思,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孔子逝世后,儒家分为八派)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 画像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 。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 , 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 。
《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 。至五代 , 后蜀主孟昶下令将《易》《书》《诗》《礼》《周礼》《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十一经书写刻石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 , 《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 。元丰六年(1083年) , 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
在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要“代圣人立言” 。于是 , 《孟子》一书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之一了 。
5. 儒家人物图片儒家五圣(儒家十大代表人物)
现在一般的人都只知道儒家有两圣人 , 分别为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但其实在先秦时期 , 儒家共有五位圣人,现在来看看儒家五位圣人都是谁吧:
述圣:孔伋
孔伋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汉唐儒者如郑玄、孔颖达等认为《小戴礼记》中之《中庸》即为孔伋子思所作,宋儒基本都肯定这一说法 。程朱一派对《中庸》尤为尊崇,以为“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 , 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
孔伋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 , 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
宗圣:曾参
曾参就是曾子了,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孔子的高才弟子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 , 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 。曾参在孔门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门十哲”之列 , 直到颜渊配享孔子后才升为“十哲”之一 。唐玄宗时追封为“ 伯” 。北宋徽宗时加封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加封为“ 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渊 。
复圣: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 ,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 ,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 , 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 , 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 , 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
亚圣:孟轲
【儒家人物画像 儒家代表人物摄影】孟轲就是孟子了,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 , 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 。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 。
孟子一生的经历 , 也很象孔子,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 。随从的学生最盛的时候,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他也是到处受到当权人物的款待 。他到了哪一国,都无所顾忌地批评国君,甚至责备得国君“顾左右而言他”,而他的政治主张却不被接受 。
故而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孔子 , 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 , 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
至圣:孔丘
孔子的本名叫孔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 , 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 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 , 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
以上便是先秦儒家五圣了 , 在孔庙中,一般都是孔子立于中央,然后孟子、颜回、曾子和孔伋立于左右,所以后面四人通常又叫“四配”,在古代儒家的传承中,一般都认为这四人对儒家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实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最初的儒家思想都是非常先进的,可惜在后来儒家的发展,却是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让人唏嘘不已 。
6. 儒家人物简笔画〝琴、棋、书、画〞,合称四艺,是儒家文化圈传统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具体来说,它们通常指古琴、围棋、书法、绘画 。〝琴、棋、书、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体现,是自古以来谦谦君子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意、境相融统一,讲究精气神俱足 , 〝琴、棋、书、画〞四艺因其中和、清雅的风格,寄寓了文人激流勇进、归园田居的精神状态
7. 儒家人物画像图片1、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 。南宋初年宰相、奸臣 , 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 , 任太学学正 。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 , 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 。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 。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 , 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 , 深得高宗宠信 。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 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 。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 , 改谥谬丑 。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 。
2、石敬瑭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山西太原市人 , 沙陀族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
朴实稳重,寡于言笑 。喜读兵书,重视李牧、周亚夫行事,隶属于后唐明宗李嗣源帐下,迎娶李嗣源之女 。参与后梁朱温与晋国李克用、李存勖“梁晋争霸” , 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
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拜为河东节度使,封为赵国公 , 赐号“扶天启运中正功臣” , 然而君臣相互猜忌 。
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 , 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 , 甘做“儿皇帝” 。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灭亡后唐 , 正式即位 , 定都汴梁 , 建立后晋 。
3、刘豫
刘豫(1073~?年),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今河北永静县)人 。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皇帝 。
北宋元符年间,中进士及第 。北宋末年,任河北西路提刑官 。金兵南下时,弃职逃走 。建炎二年(1128年),拜济南知府 , 眼见北方大乱,打算逃往江南为官,被执政官拒绝 。
金兵围城时,杀死大刀勇将关胜而降 。建炎四年(1130年),伪封“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县) , 册文有“世修子礼”等语,使用金朝“天会”年号,恭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 。
绍兴二年(1132年年),迁都汴京,派子刘麟、侄子刘猊及宋朝叛将李成、孔彦舟等人,配合金军侵伐南宋,攻占襄阳等地 。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大破李成 , 收复襄阳等地 。派遣儿子刘麟会合金军渡淮南侵,屡战屡败 , 招致金朝日益不满 。
绍兴六年(1136年),征发中原民兵大举侵宋 , 没有得到金朝协助,导致大败溃退,伤亡极重 , 民怨沸腾 。次年,废为蜀王 , 取消伪齐政权,迁居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改封曹王 。
刘豫被废时年六十五岁;卒年,宋史记载为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史则记载为皇统六年(1146年) 。
4、张邦昌
张邦昌(1081年-1127年) , 字子能,北宋末年宰相 , 主和派代表人物 。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 。进士出身,宋徽宗、宋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 。
金兵围汴京时,他力主议和 , 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 , 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 。靖康之难后,被金国强立为“伪楚”皇帝 , 历时一月 。金撤兵后 , 逊位还政赵构 , 但迫于叛国时舆压力 , 终被赐死 。
5、耿精忠
耿精忠(1644年—1682年) , 辽东盖州卫人(今营口盖州),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遂降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诏将耿精忠凌迟处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