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基础知识培训内容简介,关于iso质量体系的知识

1,关于iso质量体系的知识ISO常识标准涉及的内容“PDCA”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八项管理原则“PDCA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提出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先生所推广,故又称“戴明环” , 其提出做每项活动均要进行从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一个环节 。达到不断提升管理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八项管理原则“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二:领导作用;原则三:全员参与;原则四:过程方法;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六:持续改进;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
2,ISO质量管理体系知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靠自学基本上是无法入门的,只能是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而已,而对"体系"往往是无从下手或无不深入理解、掌握.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ISO9001比较枯躁乏味,另一方面标准的结构和模式是从西方演变来的,还有最重要的是ISO9001是需要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门系统理论 。如果你想长期或专业的从事这一行,你必须有实践的机会,如在企业里参与体系的建立、在认证机构或咨询公司里参与项目的管理等 , 再根据你的发展情况 , 找机会参加外审员或内审员的培训班 。我上面说的“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靠自学基本上是无法入门的”,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无效了 。而是需要你去钻研、学习,只有靠自己 , 才能学会标准,才能在这行里立足 。
3,如何进行公司ISO内部培训如果你够力,且对体系熟悉的话就自已培训 。否则还是请老师来培训,大约4-8000元;如果自己培训可以自定义培训计划,可包括以下内容:1、ISO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ISO,ISO的发展史 , 建立ISO的作用等;2、八项管理原则,ISO条文讲解;3、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技巧及注意事项;4、需要宣导的文件,如:公司的品质方针和品质目标,部门目标,管理者代表是谁……;5、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培训时间表;接下来 。象你这种情况公司已经有文件了,只要做体系维护和检查就可以了 。当然具体还得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建议你可以主导一次全面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内审之后你们就会发现哪里需要改?哪些文件写的和做的不一致?哪里错了?哪里还有不对足的或不对的?还需要增加哪些文件?还缺什么记录……接下来你就知道怎么做了,祝你成功!如果进行公司ISO内部培训,可包括以下内容:1、ISO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ISO,ISO的发展史,建立ISO的作用等;2、八项管理原则 , ISO条文讲解;3、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技巧及注意事项;4、需要宣导的文件,如:公司的品质方针和品质目标,部门目标,管理者代表是谁;5、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培训时间表 。ISO一词来源于希腊语“ISOS”,即“EQUAL”——平等之意,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 。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又称“经济联合国”(现有成员国150多个) 。ISO为一非政府的国际科技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权威的国际标准制订、修订组织 。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 , 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发展国际标准,促进标准在全球的一致性,促进国际贸易与科学技术的合作 。”按常规培训就好了啊内部培训可以实际一点,拿着标准,逐条的结合实际工作对应,并要求每个工作保留证据 , 也就是记录 。程序文件与体系要求一致,工作按程序文件要求执行,并做好必须的记录就行 。不用介绍太多 , 你可以找本培训教材,提炼出适合你们实际工作相关的条款内容,制作课件 。当然,如果你认为你的能力不够,最好聘请一位专家来进行 。可以上网找些iso的资料,看看你们公司适合哪个版本的 , 了解它的用途和对公司的好处 。【iso基础知识培训内容简介,关于iso质量体系的知识】
4,ISO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具体点的资料一、什么是ISO9001?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 , 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即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 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 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 , 达到顾客满意,不诱导消费者 。二、推行ISO9000的好处一般说来,好处分内外部:内部可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外部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 。具体内容如下:1: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 , 扩大市场份额负责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 。这样 ,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企业外部来说 , 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 , 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2: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壁垒 。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 。我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 及早防范 。3: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 , 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组织通常要为许多顾客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组织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 , 顾客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唯有ISO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 。因为作为第一方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 。还有,如果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UL、CE等产品品质认证,还可以免除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4: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品质竞争 。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所以,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 。20世纪70年代以来 , 品质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 。实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的品质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 , 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6: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因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 。7:提高企业形象 。三、ISO9000:2008八项质量管理原则ISO9000:2008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TC176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并吸纳了国际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用高度概括、易于理解的语言所表达的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规律,成为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它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的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赖于顾客,因此组织应该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从而满足顾客要求并超越其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80%质量问题与管理有关 , 20%与员工有关 。3.全员参与各级员工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其才能给组织带来最佳效益 。岗位职责包括了全员(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 。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取得预期结果 。流程图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设定的目标 , 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木水桶的围板原理 。6.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发展的目标 。PDCA循环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针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8.互利的供方关系通过互利的关系 , 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