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粳米《全国中草药汇编》:粳米拼音Jīnɡ Mǐ
别名白米
来源禾本科粳米Oryza sativa L.,以种子入药 。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益气止泄 。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躁,伤暑发热
用法用量0.3~1两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粳米拼音Jīnɡ Mǐ
别名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 。
出处《别录》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
原形态稻(《诗经》) , 又名:稌(《诗经》),嘉蔬(《礼记》),水稻 。
一年生草本 。秆直立 , 丛生,高约1米左右;中空,有节,有分蘖 。叶具叶鞘,叶鞘无毛,与节间等长或下部者较长;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8~25毫米,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线形,扁平 , 长30~60厘米,宽6~15毫米;粗糙,叶脉明显 。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垂,分枝具角棱 , 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长6~8毫米;每小穗仅具1花,不育花外稃锥刺状,无毛;可育花外稃硬纸质,具5脉,遍被细毛或稀无毛,无芒或有芒;内稃3脉 , 亦被细毛;鳞被2枚,卵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6,花药长约2毫米,花丝细弱;子房长圆形,光滑 , 花柱2枚 , 柱头羽毛状 , 有时有第三枝退化的花柱 。颖果矩圆形 , 平滑,淡黄色、白色 。种子具明显的线状种脐 。花期7~8月 。果期8~9月 。
生境分部水生或陆生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
化学成分约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的蛋白质,0.5~1%的脂肪 。尚含有少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的含量因稻子的种类和种植地点而异 。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胆甾醇和自由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 , 谷甾醇,甘油一、二、三酯,磷酯 , 廿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 。尚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单糖 。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 。应用自然长菌风化陈年(3年以上)的糯木粽子,剔去其发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悬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 。给小鼠接种腹水型肝癌后,每天灌服水混悬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连续10天 , 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7.6%、56.4%和52.1% 。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药组的癌细胞退变现象都较对照组为着,肉眼观察 , 对照组腹腔内肿瘤生长较给药组广泛,粘连情况也较严重 。但接种癌细胞后11天,对照组与用药组动物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
性味甘,平 。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苦,平 , 无毒 。生者冷 , 燔者热 。"
③《七卷食经》:"味甘,微寒 。"
④《纲目》:"北粳:凉 , 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 , 晚白粳:寒 , 新粳:热,陈粳:凉 。"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经 。"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 , 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
①《别录》:"主益气 , 止烦 , 止泄 。"
②《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 。"
③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 。"
④《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 。"
【粳米】⑤《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 , 生津 , 明目,长智 。"
⑥《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 。""炒米汤:益胃除湿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注意《纲目》:"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
复方①治霍乱狂闷 , 烦渴,吐泻无度 , 气欲绝者: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 。上二味,和匀顿服之 。(《圣济总录》竹沥饮)
②治赤痢热躁:粳米半升 。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 , 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 。(《普济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 , 色赤,但有红筋:早白米粉扑之 。(《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①宁原《食鉴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 , 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亦白大小异族四、五种 , 犹同一类也 , 皆能补脾 , 益五脏,壮气力 , 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 。"
②《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 。少阴证,桃花汤每加 , 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 , 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
③《纲目》:"梗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 , 十月收者为晚粳 。北方气寒,粳性多凉 , 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 , 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 。""按罗天益《宝鉴》云 , 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 。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 , 谷气便作,所补不细 , 又极柔腻 , 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
④《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 。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 , 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 。"
⑤《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强食亦能致病戕生,患停饮者不宜吸粥 。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 。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 。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粘也 。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又有一种香粳米 , 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时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 。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则味更佳也 。"
备注稻的类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为粳稻、籼稻、糯稻等种 。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较短圆,米的粘性较强,胀性小 。籼稻植株较高,秆软,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 。糯稻在以上二种类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 , 粘性最强,胀性小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粳米拼音Jīnɡ Mǐ
英文名Rice
别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药性裁成》:粳米造饭 ,  用荷叶煮汤者宽中,芥菜叶者豁痰,紫苏叶者行气解?。?u>薄荷叶者清热 , 淡竹叶者避暑 。造粥则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实下,薯蓣粉者理胃,花椒汁者辟LAN瘴,姜、葱、鼓汁者发汗,与夫古方羊肾、猪肾之类无非药力也 。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去壳的种仁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颖果成熟时,采收 , 脱下果实,晒干,除去稻壳即可 。
原形态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 。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 。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 , 长5-25mm , 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 , 长30-60cm,宽6-15cm 。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 , 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 , 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 , 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 。颖果平滑 。花、果期6-10月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
性状性状鉴别 呈扁椭圆形,长3-4mm,宽2-3mm 。一端圆钝;另端有胚脱落而稍歪斜 。表面浅白色,半透明,光滑 。质坚硬 , 断面粉性 。气微,味甘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 。单粒淀粉圆球形,4-12边形 , 直径2-4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复粒淀粉由2-8(-30)个分粒组成 。
化学成分约含75%以上的淀粉(starch),8%左右蛋白质(protein),0.5%-1¥脂肪(fat) , 另含少量B族维生素B1、B2、B6等 。脂肪部分主要为胆甾醇(cholesterol) , 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一、二、三酰甘油(monoglyceride , diglyceride,triglyceride) , 磷脂(phospholipids),还含有二十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N-lignoceryl sphingosylglucose),自由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尚含乙酸(acetic acid),延胡素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羟基代乙酸(glycol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等15种有机酸,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麦芽糖(maltose)等单糖和双糖 。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应用自然长菌风化陈年(3年以上)的糯米粽子,剔去其发黑者,80℃焙干,磨粉 , 做成水混悬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 。给小鼠接种腹水型肝癌后 , 每天灌服水混悬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连续10天,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7.6%、56.4%和52.1% 。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药组的癌细胞退变现象都较对照组为着 。肉眼观察 , 对照组腹腔内肿瘤生长较给药组广泛 , 粘连情况也较严重 。但接种癌细胞后11天 , 对照组与用药组动物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
鉴别理化鉴别 取粉末2g , 加水4ml,置研钵中研磨,静置片刻后吸取上清液 , 滤过,滤液供试 。(1)取上述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洒茚三酮试剂,在100℃左右烘箱中放置1-2min,斑点呈紫色 。(2)取上述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洒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105℃烘5min , 呈现棕色斑点 。(3)取上述水提取液,加1滴碘-碘化钾溶液,显紫蓝色 。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9-30g;或水研取汁 。
注意《食疗本草》:“新熟者动气,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品店之,令人卒心痛;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 。”
复方①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 淡竹沥一台,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 。上二味,和匀顿服之 。(《圣济总录》竹沥饮)②治赤痢热躁: 粳米半升 。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 , 沉井底一夜 , 平旦服之 。(《普济方》)③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 早白米粉扑之 。(《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1.宁原《食鉴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赤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 , 壮气力,止泄?。?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 。
2.《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 , 亦多加入 , 各有取义,未尝一拘 。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看,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
3.《纲目》: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 。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 。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谈,阳中之阴也 。所以谈渗下行,能利小便 。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 , 最为饮食之妙诀 。
4.《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 。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 , 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 , 因之以充溢 , 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 。
5.《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 , 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 , 粳亦可饭而籼耐饥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患停饮者不宜啜粥 。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 。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 。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 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粘也 。炒米虽香,性燥助火 , 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又有一种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时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 。凡煮粥宜用并泉水,则味更佳也 。
6.《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
7.《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 。
8.孟诜:温中 , 益气 , 补下元 。
9.《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 。
10.《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
11.《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 。炒米汤:益胃除湿 。
摘录《中华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