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痰湿阻肺证:痰湿之邪停留肺系 , 阻滞气道 , 肺失宣降,气逆于上,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 , 气喘,咳痰量多质黏色白易咯等症状 。
饮停于肺证:水饮停留胸肺,阻塞或壅遏肺气,肺气失于宣降,肺气上迫,临床表现以咳喘不能平卧和水饮内停的征象为特点 。
病因
痰湿阻肺证:外感寒湿之邪,侵袭肺系,肺失宣肃,水津不布,湿聚成痰 , 内停于肺;或过食辛甘肥腻之品,或思虑劳倦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成痰,所谓“无湿不成痰” 。痰湿上干肺系 , 形成痰湿阻肺证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论述的:“痰嗽,嗽动便有痰声 , 痰出即嗽止也 。其脉浮滑 , 必兼胸膈满 。痰涎多或寒热交作,面浮如盘 。缘湿痰在胃,上干于肺也 。”若久咳损伤肺气,导致肺气不利 , 宣发肃降功能失职,则痰湿亦可内停于肺 。
饮停于肺证:若年高阳衰,久病、劳倦导致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运气化水液 , 则水聚为饮,复感外邪,或为寒湿所中,或为饮食不节,过饮冷水、过食生冷食物,寒伤中阳 , 脾运无权,脾虚则更不制水,水饮停蓄,上迫于肺,肺失宣降,则气逆于上,又称“支饮喘咳” 。因此 , 《症因脉治》云:“痰饮喘逆之因:饮水过多,脾弱不能四布,水积肠间,成痰成饮,上干肺家,则喘息倚肩,而痰饮成也 。”
病机
痰湿阻肺证:临床常分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两类 。急性发作缘由外感寒湿邪气,影响肺之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气不布津,水液停蓄 , 聚湿成痰 , 而内停之痰湿,又作为致病因素,加重了肺失宣降的病理状态 。慢性发作多由脾虚所致 。脾位于中州,输布转运水湿 。且喜燥而恶湿,若脾虚生湿,更易外感寒湿,同气相感 , 内外合邪,寒湿中阻 , 运化不及,水湿痰饮停聚,上干于肺 。或久咳伤肺 , 肺不布津,亦生痰湿 。慢性发作是以脾肺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 。若急性发作迁延不愈,消耗脾肺之气,则可发展成气虚饮停 。痰湿不化,更易招致外邪的侵袭 , 而使病情加重 。痰湿阻滞肺系,肺的呼吸功能障碍 , 痰随气逆,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 , 呼吸升降不利,气道不畅,若痰阻肺系,日久不愈 , 郁而化火,则痰火阻肺,声门气道不利,病发失音,哮喘;若痰浊痹阻上焦,困抑胸阳,气机不畅,则病发胸痛;若痰饮凌心,心阳不振,气不化水,甚则心阳欲脱 。
饮停于肺证:属痰饮证的一个类型 。痰饮证 , 是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 , 体内水液代谢输布障碍,停留在某些部位所表现的证候 。若饮邪停留胃肠,称痰饮(狭义痰饮);饮留胁下,称悬饮;饮泛四肢 , 称溢饮;饮邪停留于肺,或水饮迫逆,称支饮 。饮邪的产生和蓄留,应责之于肺脾肾功能失调 。肺居上焦,输布水津 ,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位中焦 , 运化水液,输布精微;肾处下焦,气化水液,分清泌浊 。若肺虚,肃降无权,通调失职,则痰浊内生;脾虚转输无权,不化精微,反聚湿为痰;肾阳虚冷,气化失职 , 水湿泛滥,为痰为饮,其中,脾运不健,尤当重要 , 脾位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阳一虚 , 精微不化,不能输精以养肺,反生痰饮上干于肺 , 水湿不得运化,下损肾阳,终致肺脾肾功能失调,水饮停留,蓄而为患 。正如《不居集》所云:“……虚损之痰,总不离脾肺肾三经之不足也 。盖肺主气,肺金受伤,则气滞而为痰;脾主湿,脾土不运,则湿动而为痰;肾主水,肾水不足,则水泛而为痰 。故痰之来也,无不在于肺;而痰之化也,无不在于脾;若论痰之本,又无不在于肾 。故主此三法,以统痰之要也 。”水饮停肺 , 痰阻气壅,肺失宣降,气逆于上 。阳虚饮停,气化无权 , 水饮泛滥 。若饮停于肺证,进一步发展 , 饮郁化热,水饮与邪热相互郁蒸,饮热夹杂,则烦躁,也可“影响到心脏而心烦,胸中痛 。严重的(相当于肺心病)有猝死可能”(《中医脏腑系统内科学·肺与大肠病》),若饮去而热未清,势必渐耗阴液,加之饮邪易伤阳气 , 形成气阴两虚证,甚则转为虚劳 。若喘咳日久,肺虚及肾,肾不纳气 , 气失摄纳,肾亏于下 , 痰饮壅于上,即上盛下虚,甚者出现虚阳外越的证候:喘喝鼻煽,面赤烦躁,汗出如珠 , 脉浮大无根 。“总之,喘因虽多,而其原未有不由虚者 。元气衰微,阴阳不接续,最易汗脱而亡,一时难救 。古人言:诸般喘症 , 皆属恶候是也”(《杂病源流犀烛》) 。
古人云:“积水成饮,饮凝成痰 。”无论是痰湿阻肺之痰湿,还是饮停于肺之水饮 , 实为一源而多歧,俱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津液凝滞,不能输布,留于胸中,水之清悉变为浊 , 水积阴则为饮,饮凝阳则为痰”(《临证指南医案》) 。痰湿和水饮,虽然同出一源,但各自致病的临床表现却各有特征,临床尤当详辨 。
鉴别要点
痰湿阻肺证:胸闷咳嗽气喘,咳痰量多质黏色白易咯,甚则喉间痰鸣 , 舌淡苔白腻 , 脉滑,以咳嗽、痰多色白质黏易咯为临床特征 。
饮停于肺证:咳喘胸满 , 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咳痰量多色白质稀如水,呈泡沫状,久咳则面目浮肿,或心悸气短,苔白腻 , 脉弦紧 , 或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表证 。以咳喘不能平卧和水饮内停的征象为临床特征 。
鉴别分析
痰湿阻肺证与饮停于肺证,均可具备咳嗽气喘,咳痰量多色白,胸闷,苔白腻的共同症状 。
痰湿阻肺证:痰浊水湿,渍于肺系,宣降失职 , 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则咳嗽气喘,“肺主气也,一呼一吸,上升下降,荣卫息数,往来流通,安有所谓喘 。惟夫邪气伏藏 , 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 , 填塞肺脘,激动争鸣,如鼎之沸,而喘之形状具矣”(《直指》) 。痰湿为阴邪,阳虚阴盛,温化无权,故咳痰量多色白质黏易咯;痰湿停留上焦,阻遏胸膈,邪壅肺系,肺居胸中,故胸满;喉间痰鸣,苔白腻,脉滑 , 为痰湿内盛之征 。
饮停于肺证:饮邪犯肺,肺失宣降 , 气逆于上,阻塞压迫肺系,则咳喘,甚则倚息不得平卧;伏饮每因新感外邪而发?。拾橛形辣聿缓偷闹⒆矗悍⑷榷窈?,头身疼痛 。正如《柳选四家医案·环溪医案》所云:“喘哮气急……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胃虚必累于脾 ,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贝宁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 , 一触风寒 , 喘即举发 。治之之法,在上治肺胃,在下治脾肾 , 发时治上,平时治下,此一定章程 。”津液每因感受寒邪而凝聚为饮,故咳痰量多色白质稀如水 , 呈泡沫状;久咳伤肺,肺失通调,饮邪上泛于面 , 则面目浮肿;水饮凌心,则心悸气短 。苔白腻,脉弦紧,均为寒饮内盛之证 。
痰湿阻肺证和饮停于肺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 , 二者虽然均有咳痰量多的特点,但前者是以痰盛为主,故痰质黏稠 , 甚则喉间痰鸣;后者是以饮停为主,故痰多稀薄 , 呈现泡沫状 。
二证虽系痰饮湿浊为患,但饮停于肺证的邪壅肺闭,气道受阻的肺系症状较重:喘而胸满,倚息不得平卧,并有饮邪泛滥,在上则头目浮肿,凌心则心悸气短,且兼表证 。痰湿阻肺证一般无表证 。
痰湿阻肺证和饮停于肺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 , 痰湿阻肺证的病机为:痰湿内盛,壅遏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利,气逆于上 。若急性发作,痰湿壅盛,病位在肺 , 邪壅肺气 , 邪气盛为实证;慢性发作,脾肺气虚 , 水津不化,痰湿内生,痰湿上壅为标,脾肺气虚为本,属本虚标实证 。若痰湿阻肺证持续不解,郁而化火,则痰火内阻壅肺,可见失音、哮喘;痰痹胸阳 , 可见胸痛;痰饮凌心,心阳受损,重者则心阳欲脱 。饮停于肺证的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输布障碍,水饮内停 , 壅阻肺系 , 肺失宣降,气道不畅 。病位在肺脾肾,脾肾阳虚为本,水逆饮停,壅阻肺系为标,属因虚致实,为本虚标实证 。若饮郁化热,饮热夹杂 , 可见烦躁;热伤阴液 , 可见气阴两虚证,甚者转为虚劳 。若喘咳日久 , 肾失摄纳,则形成上盛下虚证,甚者喘脱亡阳 。
痰湿阻肺证和饮停于肺证 , 就其病史病因而言,前者急性发作,多有新受外感而发病的病史,慢性发作,多有久咳伤肺,或饮食劳倦而伤脾的病因;饮停于肺证,平素多有水饮内伏,每易感寒而诱发,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多在秋冬发病,春夏缓解,属慢性疾患,病程较长 。
痰湿阻肺证,治疗宜祛痰除湿 , 健脾止咳,方用二陈汤(《和剂局方》) , “……治痰治饮,不外理脾理气两法 。盖脾胃健运自无痰,故曰治痰先理脾胃;气道顺,津液流通亦无痰,故曰治痰必理气”(《杂病源流犀烛》) 。饮停于肺证,治疗宜温肺化饮,平喘止咳,方用小青龙汤(《伤寒论》),《金匮要略》认为“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世医得效方》认为“小青龙汤:治表有寒邪 , 喘,水饮咳嗽急,不得睡卧” 。
【痰湿阻肺证与饮停于肺证鉴别】
推荐阅读
- 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报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 wps官方下载免费完整版?
- 智能视频分析最新算法,算法设计与分析谁的视频好
- 试分析正激电路和反激电路
- 腾达ac11,腾达路由器ac11v2怎么样
- 收藏夹怎么显示在上面,360浏览器收藏夹怎么显示在上面
- 打麻将的app,组队打麻将的app
- 微信文件助手,手机上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在哪个文件夹
- p316144期分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