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金王集团的发展历程,你觉得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青岛金王集团的发展历程【青岛金王集团的发展历程,你觉得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有哪些】1993年 , 金王集团总裁陈索斌扔掉了“金饭碗”,与四个朋友一起东拼西凑了不足2万元资金,办起了小企业 。通过调查,他发现,全世界每年蕴藏着120多亿美元的烛光制品需求量,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占75%以上份额,全球围绕蜡烛产业所生产装饰配套的烛台、工艺品、花等约占这个市场的37%的额度,特别是以玻璃为配套的产品占的比例达到25%以上 。换句话说 , 玻璃烛台等制品每年在全球将产生不低于30亿美元贸易额 。“玻璃制品恰恰是中国最不缺乏的产业资源 , 利用好玻璃基础起步,金王将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 接近自己设立的核心目标”,身居国内的陈索斌看到了这样一个商业机会 。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 , 陈索斌开始规划金王的创业和发展蓝图 。金王从广交会接到第一笔订单开始,相继又在德国法兰克福展、美国芝加哥展等国际大型展会上初获成功,此时陈索斌已经看到金王与国际市场强手的差距,也看到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陈索斌将目标直指世界500强的商业巨无霸集团 。1997年 , 金王试图与美国沃尔玛集团接触,但这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企业根本没有理会金王的洽谈意向 。陈索斌没有善罢甘休,他安排好国内的事情后飞到了美国,打算做一件让美国人“感兴趣”的事 。在美国洛杉矶紧靠沃尔玛商场最繁华的商业街,陈索斌不声不响租下了一角柜台,开设了一个金王kingking品牌蜡烛、玻璃、时尚礼品的专柜,并在当地知名的报纸上打出广告,承诺顾客可以登记购买,如果货晚到一天,赔偿5美元 。几天后 , 登记的顾客在金王专柜前排起了长龙,一直延伸到大街上 。此事引起洛杉矶新闻媒体的极大兴趣,金王品牌一夜间红遍洛杉矶 。第二天,沃尔玛的一个雇员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也跑来看 。陈索斌在与他闲谈中传递了一个“信息”——金王人一直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高度信心,并以诚实从商来做事 。陈索斌还“透露”了金王内部的一个秘密:金王把产品销售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当月投放市场的新产品,毛利润确定在70—100%;第二类为投放市场超过半年的产品 , 毛利润比第一类下调60—80%;第三类为投放市场一年以上的产品,毛利润不超过5% 。这个分类法则 , 一方面细分了市?。菇鹜趺魅妨硕圆煌返氖谐《ㄎ唬硪环矫嬉泊俳私鹜醪凡欢贤瞥鲁鲂?。回到沃尔玛,那位雇员对这家名叫金王的中国企业大加赞赏 。终于,1998年美国沃尔玛通过对金王kingking的严格验厂,向金王开放了其在全球的连锁店 。1999年,金王和沃尔玛的交易金额为300万美元,此后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两家的订单金额已经达到了3000万美元 。随后,金王产品又挺进德国麦德龙、法国家乐福等世界500强商业集团,与世界500强前17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07年3月,金王集团在韩国设立了一家海外工厂,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美元,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就销售额而言,金王已经在世界蜡烛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尽管它约1.9亿美元的销售额距离前两名15亿美元、5亿美元还比较远 , 但它已经在国际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 。总结国外市场成功的关键 , 陈索斌认为,是金王牢牢抓住了科技创新与市场拓展(尤其是海外市场拓展)两个源头 , 带动中间制造环节的快速升级 。“一个稳健的企业必须有健康合理的市场分布,金王不能只依赖美洲、澳洲的市场来生存与发展”,陈索斌告诉采访人员 。他的策略是 , 沃尔玛一家的销售比重不能超过金王总销售额的30% , “金王不能只靠哪一家客户生存” 。因此,在开拓国外市场成功之后,金王又掉过头来开发国内市?。?制定了“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战略 。金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克隆”了很多家专卖店,利润比例正在金王的财务报表上迅速增长 。“重要的是,金王自从2000年开始开设的每一家店都有很满意的赢利,成本、服务、速度是集团支撑这些时尚店面的‘内功’”,陈索斌说 。尽管如此 , 金王“孵化”这些专门店并不是看重目前的利润,关键在于,它能在全国布开一张网络,填补时尚礼品的国内空白市场 , 从而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这是金王应对入世后国外巨鳄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杀手锏” 。金王在5年内在亚洲地区开设1000家自己的专卖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