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的分片原理简述 mongodb碎片整理

导读:
【mongodb的分片原理简述 mongodb碎片整理】MongoDB是一个非关系型数据库,采用BSON(二进制JSON)格式存储数据 。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碎片化问题,导致性能下降 。本文将介绍MongoDB碎片整理的概念、原因、方法和注意事项 。
一、碎片整理的概念
MongoDB中的碎片指的是未被有效利用的空间,即已删除或移动的数据留下的空洞 。碎片整理就是将这些碎片重新组合,使得未被利用的空间最小化,从而提高磁盘利用率和性能 。
二、碎片化的原因
1. 删除操作:MongoDB中的删除操作并不是真正的删除,而是标记为已删除 。这样会导致空洞的产生 。
2. 更新操作:更新操作可能会改变文档大小,使得原来的空间无法再次利用 , 从而产生新的碎片 。
三、碎片整理的方法
1. 手动整理:使用db.runCommand({compact: 'collectionName'})命令手动整理集合 。
2. 自动整理:配置mongod.conf文件 , 启用自动整理功能,例如设置setParameter: enableLocalhostAuthBypass=0,storage.journal.enabled=true,storage.wiredTiger.engineConfig.cacheSizeGB=4,storage.wiredTiger.engineConfig.directoryForIndexes=false,storage.wiredTiger.engineConfig.directoryForData=http://data.evianbaike.com/MongoDB/false,storage.wiredTiger.collectionConfig.blockCompressor=zlib 。
四、碎片整理的注意事项
1. 整理期间可能会影响性能,建议在低峰期进行 。
2. 整理需要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建议确保磁盘空间充足 。
总结:
MongoDB的碎片整理是一个重要的维护操作,可以提高性能和磁盘利用率 。在使用过程中 , 需要注意整理的时机和磁盘空间的充足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启用自动整理功能,降低手动操作的频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