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实推理的概述,反事实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之源

反事实推理的概述反事实推理又称反事实思维 , 是指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否定而重新表征,以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反事实推理非常普遍 , 其典型表现为:“如果当时……,就会(不会)……” 。反事实推理在头脑中是以条件命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 包括前提和结果两个部分 。以往对反事实推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 。后来研究者逐渐关注幼儿反事实推理的发生和发展特点 , 以及反事实推理同心理理论、假装等心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者试图用反事实推理来解释幼儿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也有研究者从反事实推理入手研究幼儿的因果推理能力 。可见,反事实
反事实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之源【反事实推理的概述,反事实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之源】也许,孩子们的一个想法、点子是错的,但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一味的责怪或没打击,因为,在反事实的背后,是孩子们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用这种反事实的方式思考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力量 。反事实思维对了解世界至关重要 。为了学习,我们需要相信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可能是错误的,并想象世界将会如何不同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世界,反事实思维也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改变世界,我们需要认识到世界可以是不同的,然后真正开始朝这个改变的方向推进 。事实上 , 我身处的房间里的几乎所有东西,无论是编织物、木工椅子,还是电灯和电脑,在一个更新世的古人类看来 , 都是狂野的想象 。我们的世界一开始就是祖先头脑中一个反事实的想象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该综述文章于1997年发表于psychological bulletin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杨红升,黄希庭)---该文章于2000年发表于心理学动态本文主要是对《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这篇文章进行总结 。人的思维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在现实生活中,思维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或者内容并不都是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 。任何人都有过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产生与事实想反的思维活动经历,其典型表现为“如果当时,就会(不会)” 。例如,“如果昨晚不熬夜,今天就不会迟到” 。这种在心理上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并表征其原本可能出现而实际未出现的结
反事实思维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科幻类作品的人,在生活中有时候会陷入畅想之中 。除了对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外,那些将要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喜欢推导一下可能进展的程度和后果,就是自己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想象,按照心理学里面的知识,这是一种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对可能发生事情的心理模拟 。这其实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举个常见的例子:假如我们刚刚错过了飞机或者公交汽车,我们就会想 , 如果我们能够没有在路上耽误,早点出发 , 或者早点预料到堵车情况,那我们就能赶上那班飞机或者汽车了 。如果离我们想要的结果相差不多,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挫败感在里面 , 但是如果我们已经被一件事情拖住了很久,那么就不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 。这也在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