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春的知识,什么叫立春 立春是什么意思

1 , 什么叫立春 立春是什么意思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 , 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关于立春的知识,什么叫立春 立春是什么意思】
2,立春的含义 立春是什么意思立春的含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意思:从这一天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之为春天 。此外,立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代表新的一年开始,因此立春又称立春节、打春等,流行鞭春牛的风俗 。立春这天吃春饼和春卷,称为咬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还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 ,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是萝卜 。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左河水)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
3,立春啦立春知识知多少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到达时间点为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在公历为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 , 都被称为春天 。立春节气一般是从2月4日或5日开始,2009年的立春时间为2月4日夜后子时零点52分,接近2月5日 。我再解释一下有关子时的时间:子时从23点到次日1点 , 又分为前子时和后子时,前子时:从23点到24点,后子时:次日0点到1点 。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俗称“打春” 。据古代文献记载 , 我国从周朝开始就有迎接“立春”的仪式,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立春节气,一般会在这天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 , 发展生产 。后来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除了迎春大典外, 还有打春牛 , 喝春酒,吃春饼等“咬春”习俗 。今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天文专家解释说,“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时气温开始回升,多风,民谣说“春天鹅毛起” , 象征春天开始了 。我国民间百姓在立春之日有喝春酒、打春牛、贴春帖、吃春饼等美好习俗 。不过 , 最近很多公众碰到这样的闹心事:有的年历上显示今年的立春时间是3日,有的年历则显示是4日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按照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权威年历 , 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4日0时50分 。王思潮还介绍 , 由于农历己丑年(牛年)中有一个闰五月,这使得这个农历年的时间比较长,从今年1月26日开始,直到2010年的2月14日结束 。因而农历牛年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牛年的正月初十立春(2009年2月4日)和同年腊月二十一再次立春(2010年2月4日) 。王思潮还说,“一年两头春”或“无春年”都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 。另外,天文专家提醒,立春时节乍暖还寒 , 公众着装要谨记“春捂秋冻” , 慎防感冒 。
4 , 立春的含义立春物候:立春第一候:东风解冻 , 一阵春风吹来,大地的气温有所回升,河面的的冰层开始渐渐融化 。立春第二候:蜇虫始振,冬眠的动物感受到了气温的回升,他们时不时地扭动着身体,即将苏醒过来 。立春第三候:鱼陟负冰 , 过不了几天,水里的鱼儿也会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它们会欢快地从水底游到水面靠近冰层地方 。立春好作物:立春一到,白昼变长,太阳变暖,农民们就要盘算全年的农业生产大事了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逐渐化冻,耙耢保墒就提上重要日程 。农业生产上仍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不利影响 , 做好防冻保苗工作 。立春好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3000年前我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迎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吃春饼、吃春盘、咬萝卜、贴春字等习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 , 立春节,正月节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温暖、生长 。立春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 , 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经开启 , 新的一年开始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二十四节气[1]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 , 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 , 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 , 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 。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 。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 。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 , 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 , 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 , 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 , 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 , 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 , 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5 , 有关立春的说法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 ,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 , 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 , 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是春季开始的节气 。每年2月4日或5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 , 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 , 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 , 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 。但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实际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季开始的节气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 , 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 , 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 , 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 。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 。2月下旬 , 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 。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 , 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 , 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 , 应该及时浇灌追肥 , 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 , 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 , 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春季开始的节气 。每年2月4日或5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幅员辽阔 , 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 , 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 。但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实际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6,什么是立春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 , 耕耘播种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自秦代以来 , 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 ,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 , 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春天要健康 来点萝卜和生姜 综合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立春 。立春 , 标志冬天的过去和春天的到来 。中医认为,春季保健,应该要特别注意对我们的肝脏进行保养,因为春季是属于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 。所以,根据以上特点,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 , 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 。这其中,萝卜和生姜正是立春时节最佳的保健食物 。1:萝卜 萝卜又名莱菔,它生熟食用皆宜,生用味辛性寒,熟用味甘性微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小人参”之美称 。民间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的记载 。萝卜中还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 , 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通常,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预防胃痛和胃溃疡 。菜品推荐: 白煮萝卜 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不但味道鲜美,还可以加速消化,养胃暖身 。做法非常简单 , 将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与豆腐洗净,切成大小相似的长条,在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待用 。锅置火上 , 放入适量油烧至五成热,炒香辣椒酱后倒入清汤,把白萝卜、胡萝卜、豆腐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加入大白菜,再次煮开,用盐、味精调味,最后撒上香菜末盛出即可 。拌萝卜丝 白萝卜去皮、切成细丝,越细越好 。撒盐腌数分钟后,挤净水分 。将酱油、米醋、白糖、味精,以及葱末、香菜末、蒜泥等置一碗中,加烧热香油,泼制辣椒油 , 倒入调料汁中 。用此调味品调拌白萝卜丝即成 。功效:这是一极佳美的凉菜,香、辣、爽口,回味无穷 , 可解酒、开胃、消食 。2:生姜 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发汗,有散热退烧功效 。生姜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功能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能产生一种有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 , 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质褐色素——老年斑的产生,延缓衰老的出现 。俗话说的“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 , 有其科学道理 。此外,生姜对风寒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因此,在春天生发的时节应该适当吃一点 。在许多地方 , 立春又叫“咬春” 。北方立春,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吃萝卜,俗谓“咬春” 。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 。明人刘若愚《明宫史》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光绪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 , 谓可以却春困也 。”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还有些地方“咬春”吃的是春饼和春盘 。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就已有了 。杜甫诗“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 。不过现代人已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谓之“迎春饺子打春面” 。http://baike.baidu.com/view/25702.htm就是春天的开始自秦代以来 , 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 ,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 , 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