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教案小学科学试讲 小学科学课堂语言

教师考编经验分享(小学科学)基本信息
坐标:浙江某二线发达城市
就读:浙江省内一本师范院校
专业:科学教育(19届应届毕业生)
就业:小学科学
考编次数:4次 。3次提前批,只有应届生,失败;1次小统考,应届生 社会考生,成功 。
笔试
1、明确报考地的笔试内容 。考编公告会明确告诉你考哪些内容,但是可能会因为个人理解不同 , 真正考试的时候会发现和你复习的方向不一样 。我只参加过两次笔试,提前批1次 , 小统考1次,另外两次提前批第一轮都是面谈(可以理解为结构化答题) 。提前批考了公务员知识和少部分教育学知识,没有学习过 , 考的蛮惨的 。小统考考的是教育基础知识 学科相关知识 , 我报考的是小学科学,因此我就复习了初中科学的内容(大概复习了有一个多月),然而考试的时候发现考的是基础的高中知识,题型和中考卷完全不一样 。这和我复习的方向完全是不一样的 , 一边考一边绝望.jpg 。但是可能高中基础还不错,考了第二(虽然是四个人并列,哈哈哈),而且分数拉的蛮紧 。
2、如果考试内容、题型等你无法确定,自制力不强,建议报班 。我笔试是没有报班的,第一个是觉得自己能力够(后面发现其实不太行 , 竞争力太强了,爆哭),第二个是由于学科问题,科学学科不像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是主课,我关注的几个培训机构对科学学科的培训能力是不太行的,我不信任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 , 尤其是小学 , 考编培训链还是比较成熟的 。你们可以选择一个你觉得可以的去学习一下 , 尤其历年卷是很有价值的!
面试
1、穿着打扮简单大方 。其实我还是很疑惑什么样的穿着是简单大方的,小红书上也去看了很久 , 哈哈哈 。最后我选择的搭配是有领子的黑色内搭,呢子直筒裙(到小腿),鞋子是漆皮的单鞋,外套是米白的大衣 。这样穿 , 我考试那天还是蛮冷的,在等面试期间一直抖啊抖 。我以前看过一句话,说只要穿的你爸妈觉得是个老师的样子就ok了 , 基本不会出问题 。面试当天大多数女孩子也都是大衣外套 。
2、确定你教的这个学段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有机会可以去学校听课 。我实习是在初中实习的,而我就业是选择了小学 。初中教学和小学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也体现在教学语言等,尤其是板书 。我是请了一位小学科学老师来教的,他第一次听我的试讲,就说板书不对,整个教学没有小学科学的味道,完完全全就是初中的教学模式 。后面就不断地自己练习,网上找小学经典科学课堂教学的视频,慢慢改变 。
3、建议面试练习是完完整整按照考试流程下来,如30min准备 , 10min试讲,试讲过程可以用手机录下来(利用三脚架、手机支架等工具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不用麻烦别人) , 回头还能看看自己讲的怎么样 。试讲最好能够在教室进行,有黑板 , 有粉笔,有讲台,你更能够进入状态 。这和你自己在家里练习是不一样的 。
4、时间把握 。10min的试讲最好控制在8min30s到9min30s内,时间不能短,更不能超时被掐断 。15min的试讲控制在13min30s 。纵览淘宝,看了无数手表 , 强烈安利迪卡侬最便宜的电子手表,练习和考试的时候直接掐秒表 , 数字屏很大,把表盘放在手腕上,很方便去看时间的 。Biu~
5、看看有没有机会请在职老师来教你 , 最好是该地区的学科领头人 , 一是在职老师教学经验比较足 , 二是他们可能当过面试的老师,有很多小细节可以提醒你 。实际上 , 我还是不太信考编培训班,良莠不齐 。
其他
1、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你是真的很想考编成功 , 建议衡量一下各方面,选择一个竞争小一点的地方 。当然你非要考竞争大的地方也行呀 , 那要更加努力?。∥液屯同时报考了同一个市不同的两个区,我报的区最终是56进7,而她的是180 进2 。虽然离家远,但是我成功了,她没有 。
2、可以网上多看看优秀教师上的经典课堂教学视频,总结一下教学方法、语言等等 。教材要熟悉,多看看教案 , 善于归类总结 。
3、调整心态,再接再厉 。虽然这句话是鸡汤,但你也只能抗住压力,努力的一步一步向前走 。我的微博从十一月到现在二月底都是考编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和压力,你们可以去看看 , 能不能给你们一点点的鼓舞 。最终的结果是好的,过程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
4、不要心疼钱,多多少少是会有作用的,尤其是应届生 。我相信许多应届生和我一样,很心疼培训的钱,一两万,可能还不止 。但是你想呀,今年没考上,你明年会不会花钱培训再去考编,还不如早花钱早上岸!
在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 他们为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和金钱 , 还有微博上陌生人的善意与鼓励,谢谢大家 。
祝各位考编成功!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同学们是否对各种天气现象感到好奇,想要对各种自然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吗 , 激发你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热情,在实验教案中解决自己的疑惑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 , 希望大家会喜欢 。
四年级科学教案1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 , 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 , 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 , 而在日常生活中 , 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 , 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 , 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
三、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 看老师的表演 , 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 , 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 , 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 , 一人观察 , 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 , 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 , 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四年级科学教案2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
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 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
教学重点: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 ,
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课中体验 , 探索求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 。)
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 , 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
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 , 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
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 。
(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
(3)注意保护好植物 。
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 , 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
师:今天 ,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组观察讨论 。
教师出示问题:
(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2)指说各个部分 。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 。
师小结:这棵辣椒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你还见过那些植物具有这六种器官?
4、教师出示其它绿色植物的图片 , 师:对,(出示课件):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
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板书)
5、师: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 , 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这六部分构成的呢?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
7、汇报结果 。
8、教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 。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
(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
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 。
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 。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 , 茎,叶的分化 。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
9、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 ,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
10、教师小结: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环境 , 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 , 用
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 , 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
三、课后拓展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1、植物的身体
根 茎 叶 花 果实种子 第四课时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 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 , 了解它们的作用 。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 , 一把小刀 , 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 , 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四年级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
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
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 , 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 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 , 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教师演示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 , 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 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 , 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 , 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演示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菏种赣新槁榈恼穸?,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
2、教师演示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 , 不发出声音 。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 , 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 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