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求求别再唱“听我说谢谢你”了

【投稿|求求别再唱“听我说谢谢你”了】投稿|求求别再唱“听我说谢谢你”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刺猬公社 , 作者|世昕 佳璇 欧阳 , 编辑 | 园长
一个事实:2022年3月以后 , 你身边没有人能用正常音调说出“听我说谢谢你” 。
不仅如此 , 你还会被各种相关表情包刷屏 , 可爱的小猫小狗双手合十 , 旁边如精神污染般写着“听我说谢谢你 , 因为有你 , 温暖了四季......”
正当你疑惑之时 , 随手打开一个短视频平台 , 刷上那么两条 , “听我说谢谢你”的魔性旋律又再度响起 , 伴随那个天真但有些洗脑的童声 , 各路kol翩翩起舞 , 在比心中向你释放“谢意” 。
打开朋友圈和微博 , 评论区里也被各种“谢谢你”占领 , 人人都好像有emoji十级使用证书 , 在与文字出神入化搭配下 , 这首歌成功从洗脑神曲变成精神污染.更可怕的是 , 它还有各种外语版本 , 网友们连外国人也不想放过.....
投稿|求求别再唱“听我说谢谢你”了
文章图片

你再度回想起了疯狂星期四、《爱河》、“发生什么事了”等热梗 , 誓要探一探“谢谢你”的究竟 , 于是你开始在纷繁的网络上开始寻找 , 终于 , 你打开了这篇文章 , 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
当然 , 为了感谢你点开这篇文章 , 我们也决定唱一首《听我说谢谢你》 。
《听我说谢谢你》出圈始末《听我说谢谢你》是10后歌手李昕融小朋友的歌曲 , 在这首歌之前 , 她已经发布过《你笑起来真好看》这样的全网爆款 。可以说 , 她是一个“新时代童歌”专业户 。
《听我说谢谢你》沿袭了她的特点:简单的旋律、甜美的童声 , 再加上直白的歌词 , 虽然说不上多么精巧 , 但也算抓耳动听 。再搭配MV里动作简单但童心满满的舞蹈 , 和《你笑起来真好看》一样 , 这首歌特别适合短视频内容 。
然而谁也没能想到 , 就这样一首普普通通的歌曲 , 能在三年后的今天成为“万恶之源” 。
《听我说谢谢你》迅速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开来 , 尤其受到广大家长的喜爱 , 歌曲中所蕴含的简单的“感恩”之情适用于各种教育场合 , 这首歌也成为“正能量歌曲”的代表之一 , 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里 , 你总能刷到以这首歌为BGM的各式短视频 。
这首歌更是对抗疫人员表达感谢的常见曲目之一 。早在疫情初期开始 , 就曾出现在居家隔离中的孩子为上门的抗疫人员跳《听我说谢谢你》 , 场景可爱温馨 ,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被暖到了” 。彼时的《听我说谢谢你》出现的众多时刻 , 还是公众眼中疫情阴影下的温暖瞬间 , 但进入2022年 , 情况完全变了 。
2022年春节后 , 国内疫情此起彼伏 , 上海、吉林等多地更是面临着新一轮爆发 , 抗疫态势陡变的情况下 , 多地都开始了全民核酸 , 小区、校园里排起长队 , 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们为数以千计、万计的人做着核酸 , 其中的辛苦劳累难以想象 。
如此情况下 , 《听我说谢谢你》开始登上“舞台” , 3月开始 , 越来越多以这首歌为背景音乐的短视频出现在网络上 , 内容大多以“做核酸时为医护人员跳舞”为主:孩子在做完核酸后不立马离开 , 家长掏出音响或手机 , 跳上一段《听我说谢谢你》 。
投稿|求求别再唱“听我说谢谢你”了
文章图片

类似视频的逐渐增多 ,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 都用了《听我说谢谢你》 。这种不顾身后排队者、医护人员感受的行为 , 把本该暖心的“致谢”变成了摆拍作秀 , 很多人话说得直白:浪费时间跳个没任何意义的舞不如捐点钱捐点物 。
有抗疫人员、志愿者实在看不下去 , 在网上发布短视频劝说家长不要在核酸时让孩子跳舞 , “有时候还有紧急任务 , 医护人员也不好意思走” 。
抗疫现场成了“文艺汇演” , 致谢也要“内卷” , 更何况根本没顾及医护人员们的感受 , 带着对形式主义、作秀的反感 , 网友们的一腔怒火终于爆发 , 《听我说谢谢你》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
部分新闻媒体也发文直指这种迷惑现象“做完核酸 , 麻溜走人 , 不要跳舞” , 网友们更是对类似的视频展开批判 , 互联网是擅长戏谑的 , 面对“迷惑行为” , 网友们的造梗能力开始启动 。这种跳舞致谢被形容为“新时代酷刑” , 指医护人员在一天劳累之下还要被强行观看跳舞 , 浪费时间又毫无意义 , 观看别人的作秀和“自我感动”好比酷刑 。
“想象一下 , 你在一天辛苦的加班之后 , 刚要回家 , 老板突然把你叫住 , 给你跳了一段‘听我说谢谢你......’”
《听我说谢谢你》更是晋升新的洗脑神曲 , 只要旋律响起 , 网友们就想起被摆拍所支配的恐惧 , 满脑子都是那些魔性的洗脑动作 。就这样 , 一首普普通通的网红童歌变成了精神污染 , 感恩也变成了“阴阳怪气” 。
网友们的创作欲旺盛 , 《听我说谢谢你》开始广泛出现在各种讽刺意味的短视频中 , 无论什么情况下 , 都能来一段“听我说谢谢你 , 因为有你.....” , 二创也越来越多 , 《甄嬛传》里的安陵容、Asoul、各路网红都在跳 , 甚至有人把其改编成了爵士舞、街舞 。
现如今在网上冲浪 , 一个不小心 , 你就要承受已刻在DNA里的“听我说谢谢你” 。
谁创造了《听我说谢谢你》不少网友是在疫情期间初次接触到这首《听我说谢谢你》 , 再加上歌曲主题表达集中直接 , 大众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 , 即这首歌是为了迎合抗疫正能量而创作的洗脑“口水歌” 。
然而 , 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自2020年来 , 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被广泛用于战疫场景和相关内容之中 , 但它其实是由资深音乐人李凯稠作曲、周兵作词 , 于2019年教师节期间创作推出的一首向恩师亲长致谢的感恩之歌 。
结合其作品质量及其后来引发的网络传唱 , 《听我说谢谢你》曾成功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的2020年度优秀歌曲 。
再往前追溯 , 《听我说谢谢你》也不是李凯稠和周兵创作的第一首爆红歌曲 。在《听我说谢谢你》之前 , 一首《你笑起来很好看》曾于2019年成为红遍全网的“现象级”歌曲 。李凯稠的女儿李昕融就是这些爆款的原唱 。而作曲人李凯稠、其妻“黑鸭子”组合成员樊桐舟、其女李昕融也被很多人视为“新吉祥三宝”的音乐一家 。
投稿|求求别再唱“听我说谢谢你”了
文章图片

李凯稠一家
有网友表示:李昕融真厉害 , 2019年《你笑起来真好看》逗大家笑了一年 , 2020年《听我说谢谢你》又让大家哭了好长时间 。音乐爆款常有 , 但在流行音乐堪称泛滥的时代 , 能让一首又一首原创歌曲被网友喜爱和传播 , 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
那么 , 这类歌曲究竟如何做到精准踩中听众喜好 , 听众们又到底因何被这些作品打动?
李凯稠的这些爆款歌曲呈现出重要的共性 。在主题表达上 , 它们都呈现出以小写大、简单直观、形象化的特点 。也就是说 , 歌曲在形式上是“小”的 , 用词简单、信息量较少 , 但表达的主题却聚焦普世价值 。
比如《听我说谢谢你》的旋律和歌词朗朗上口 , 内容直白易懂 , 而以感恩为主题 , 不设置具体的歌颂对象 , 进一步扩大了歌曲能够覆盖的人群和适配的场景 , 很容易打破圈层 , 被大众接受 。
这种“以小写大”的创作模式并非李凯稠无意识的偶然结果 , 而是通过歌曲定位和创作思考的产物 。
李凯稠曾在采访中表示:现在每首歌能够传得开都是有原因的 , 许多传唱度很广的歌都不是大歌 , 都很小 。而这类轻量音乐作品也被称为新时代的“微歌” , 《听我说谢谢你》《你笑起来真好看》正是这类“微歌”的典型代表 。
首先 , 李凯稠的出发点是创作孩子们喜爱的儿歌 , 创作灵感也多来自于他的家庭生活 。比如 , 《你笑起来真好看》的灵感就来自李昕融摔跤哭泣后 , 李凯稠为哄女儿所说的一句话——你笑起来真好看 。后来 , 李凯稠发现 , 这句话不管对谁说 , 人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笑 , 所以决定将其作为歌曲题目来进行创作 。
同样 , 有关感恩的经典歌曲虽不少 , 但专门体现感恩的儿歌却相对空白 。用孩子的语言表达宏大主题 , 是《听我说谢谢你》能够口口相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 , 同样是表达感恩 , 一些经典歌曲和儿歌的创作风格具有一些明显差异 。
《感恩的心》 中唱“天地虽宽 , 这条路却难走 ,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 成年人唱得壮志满怀 , 但小孩子唱起来就会违和 。而《听我说谢谢你》中“送给你小心心 , 送你花一朵”的表达方式 , 就是在以孩子更简单纯粹的口吻传递情感 。通过降低歌曲门槛 , 李凯稠的音乐把更多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圈层的受众涵盖进来 。
创作这类“微歌” , 是李凯稠做了二十年音乐之后的主动性选择 。过去的二十年里 , 他参与了大量歌曲的作曲、编曲或制作 , 其中不乏许多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 比如《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套马杆》《火红的萨日朗》等等 。
投稿|求求别再唱“听我说谢谢你”了
文章图片

乌兰托娅《火红的萨日朗》  李凯稠编曲
“微歌”并不等同于“口水歌” 。在李凯稠看来 , 他的音乐创作之路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归到简单的过程 。当下 , 他希望自己的音乐很简单、有味道、又好听 。只有在轻盈的“微歌”里 , 融入他多年的积淀和思考 , 不断寻求突破 , 才能达到如今这般“举重若轻”、口口相传的效果 。
“微歌”时代且先不说《听我说谢谢你》这首歌带来的争议 , 在一定程度上 , 现在就是属于“微歌”的最好的时代 。
什么是“微歌”?我们可以暂且在此处做一个更为具体的定义:制作简单 , 体量较小的歌曲 , 这类作品一般而言审美较为大众 , 欣赏门槛不高 , 不会有太多过于复杂的设计 , 表达也多为直接、易理解的 , 朗朗上口 , 利于传播 , 是全年龄向的一种音乐形式 。
李凯稠在2020年8月接受《中国艺术报》采访时分析了这些“小歌”走红的原因:短视频平台上的“副歌传播” , 网友的自传播与加工创作 , 手势舞的助力等 。“这确实是当今时代歌曲‘微’传播很特殊的现象 。”李凯稠说道 。
将这些原因总结到一起 , 其核心的要素便是短视频时代“微歌”被放大的影响力 。
首先 , 从音乐创作的本身逻辑上 , 短视频的片段式表达本就十分完美地契合了“微歌”的传播 。
作为一种“类儿歌”式的作品 , “微歌”的要素之一就是适合被重复、足够抓耳的副歌 。与传统音乐作品制作中讲究的“结构”等不同 , “微歌”只需要一个“亮点”便足以撑起一首歌 , 在《你笑起来真好看》中 , 便是那句“你笑起来真好看 , 像春天的花儿一样” , 在《听我说谢谢你》中便是那句“听我说谢谢你 , 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 ——甚至每一首歌的歌名都是歌曲中“Punchline” , 确实足够规律、工整 。
于是 , 短视频的15秒该抓取什么部分则自然十分明确 。甚至可以说 , 歌曲要表达的 , 也只需要15秒的空间便足够了 , “浓缩”这一步已然被先行设计好了 。
其次 , 则是“视听”在短视频时代的“重生” 。
李凯稠自己也提到 , 他们在传播歌曲时 , 会找老师编一些手势舞 , 这些简单的舞蹈在歌曲的传播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
从2018年开始 , “手势舞”在抖音平台开始成为最受欢迎的几种内容形式之一 , 易模仿也易“原创”的特性让其推动了不少歌曲的走红 。早期可能是《98K》这样节奏感强的 , 又或者是《下山》之类故事性突出的 , 久而久之 , 影像与音乐形成强链接 , 越来越多的“手势舞”开始重塑人们对“流行音乐”的认知 。
而“微歌”则是更加降低了“视听门槛” , 不论是创作者还是听众 , 都能在低难度中加入传播 。大部分“微歌”不会有强鼓点 , 偏慢的节奏和旋律让“手势舞”的难度有了更好的控制 , 学校和家庭这样的社会单位成为了绝佳的传播空间;歌词也不会有什么晦涩的词汇 , 传唱与学习都十分简单 , 一旦多听几次便再难忘记 。
投稿|求求别再唱“听我说谢谢你”了
文章图片

《听我说谢谢你》手势舞
但需要重申的是 , 刺猬公社所说的“简单”和“红”并非苛责 。
短视频平台是需要这些歌的 , 我们也是需要这些歌的 。这是适合平台特质的表达方式 , 也是现代人所需要的那种“直白” , 不论是鼓舞还是表达感谢、爱意 , 在现实的环境之下 , 这样的歌自然会被人们一次次唱起 。
或许可以允许我们以尼尔·波兹曼所著的《童年的消逝》其中的论述为结尾:“如果人们仔细注意电视节目的内容 , 就会发现一些相当准确的记录 , 不仅涉及‘成人化’的儿童的兴起 , 而且也涉及‘儿童化’的成人的兴起 。”
电视时代早已过去 , 媒介变迁带来的隐忧仍永远伴随着人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