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能彻底治愈吗 阐明如何对待精神病,早期精神病的表现

帮帮忙吧,医学伦理学试卷
医学伦理学问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 。所谓医德解释,就是揭示医德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把医德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次 。2.医学伦理学的某些内容不受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的影响,表现出医学伦理学的特点() 。3.《祷文》由阿拉伯著名医师()所著,是古代医学伦理学史上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文献 。4.医德关系是()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由社会经济关系和卫生经济关系决定,并由意识力量维持 。5.医德的特殊规范反映了各种医德关系的(),是不同医务人员遵循的行为准则 。6.1948年,浙江医学院的于教授在()一书中指出,医务人员要保守病人的秘密 。7.医德良心是医务人员在履行对服务对象的医德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 。8、在诊疗过程中,实施独立标准应注意患者是否有() 。9、()、是两个以上专科所要求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 。10.人类生产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生产周期长,二是() 。11.死亡是人类生命的终结,是人类()的消失 。12.中医早就提出了防病的观点 。在()中有“圣人不医则病不医”的说法 。13.在人体实验中,对受试者的尊重应该永远优先于科学和()的重要性 。14.对卫生资源使用的医学伦理要求是:反对浪费,限制增长,(),提高效率 。15.“健康”的现代含义是:“不仅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有完整的精神状态和() 。”16.医德教育的特点是社会性和实践性、互动性和同时性、反复性和长期性 。2.选择题(以下每个子问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一个是最好的 。请在标题后的括号中写下最佳答案的标题号 。每道小题1分,共12分)1 。医德现象的表现是()1 。医德意识2 。医学伦理规范 。医学伦理学理论4 。2.解释如何治疗精神病人的国际医学伦理文件是()1 《东京宣言》 2 010-《夏威夷宣言》 4 《日内瓦协议法》 3 。医德关系的主体是()医生医务人员病人被阻止者4 。()是医学伦理评价的最高标准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医学伦理的规范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5 。医德荣誉的客观评价依据是()和价值尺度医德良心医德责任感社会舆论风俗习惯6 。在咨询过程中,()的做法是错误的 。让患者正确理解 。立即批评病人的不良情绪 。不要打断病人的思路 。不要强迫病人回答隐私问题 。7.实行计划生育,推广节育措施 。提倡()为主的堕胎、避孕、男绝育、女绝育,8 。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是指()病因预防,疾病潜伏期预防,疾病先兆预防,疾病的临床治疗,9 。积极安乐死是指()放弃挽救濒死者生命的措施,任其死亡,结束患者自己痛苦的生命,对濒死者给予适当的维持治疗,使其安全死亡,对于没有治愈希望的人,采用人工干预的医学方法加速其死亡 。10.()的医德品质最能体现医学人文精神 。善良 。真诚 。公正 。节操 。11.在医学伦理评价中,应坚持()目的的确定 。均值的确定 。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理论 。12.医德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医疗实践 。理论学习 。自我反思 。谨慎独立 。3.选择题 。(以下每个问题有五个备选答案
每道小题1分,共14分)1 。医德与利益的关系包括()1 。医德意识与行为的关系;2.医德的产生与利益的关系;3.社会经济利益与健康经济利益的关系;4.医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关系;5.医学伦理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2.医德依赖()非强制力维持卫生法规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仰行政法规3 。社会主义医德关系应该是()谋生与合作,施惠,友善与合作,排斥对立,志同道合与协调,4 。医务人员要平等对待当事人()关心体贴,谨慎小心,团结协作,勤奋学习,5 。社会主义医德幸福观认为()医德幸福是健康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适当满足医德幸福是建立在努力和劳动的基础上首先要关注个人幸福防治疾病,维护人民健康是最大的幸福要把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统一起来 。“选择合适的治疗目标”的择优标准要求医务人员综合考虑患者疾病的性质 。病人的愿望 。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身条件 。病人的经济状况 。可用的医疗卫生资源 。特别是患者要注意保守医疗秘密传染病精神病老年妇科儿科8 。人类也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生育能力 。这是因为()生育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生育现象,生育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控制生育,人类经常遇到自然灾害,临终关怀为患者提供的休息条件包括()妥善处理死亡过程中的问题,温馨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积极的精神支持,陪伴患者走到生命的尽头,10 。防止新的保健事业 。
特点包括()①整体性与综合性②多维化与社会化 ③现代化与行业化④地区化和民族化 ⑤政策配套化和法制化11、人体实验往往存在着内在矛盾,表现为()①主动与被动的矛盾②自愿与强迫的矛盾③经济价值与科研价值的矛盾④利与弊的矛盾⑤精神与物质的矛盾12、“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是指()①人人享有平均的医疗保健权②人人享有平均分配卫生资源的权利③同样的病人给予同样的医疗照顾 ④合理差等分配医疗卫生资源⑤不同的病人给予相同的医疗服务态度13、严谨,指医务人员严肃的科学态度()①谨慎的工作作风②周密的思维方法③公正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④严格地要求自己⑤刻苦的钻研精神14、医德修养的方法有下列几种()①慎独的方法②积善的方法③自我反省的方法④示范感染的方法⑤学习的方法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医学伦理学的任务 。2、医医医德关系模式的四种类型 。3、医学人道主义的重要性 。4、社会主义医德功利观 。5、护理医德的意义 。6、补偿生育功能的医德要求 。7、医德评价的根本指导原则和客观标准 。五、论述题(10分)医务人员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医患道德关系?六、辨析题(10分)有一位身患晚期肝癌、对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七旬老工程师,和另一位年仅10岁、患急性甲肝的小学生,同时到一家医院就诊,要求住院治疗 。但是,由于该院种种医疗条件的限制,只能收留一位病人 。请问医生应该给哪一位病人开住院单?其医学伦理依据是什么?七、案例分析题(10分)病人孙某,女,9岁 。因颈部包块来院就诊,经认真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并有颈淋巴结转移 。经周密考虑,医生同孙母谈了如下内容:①根据病人所患癌症的病理类型分析,病人对化疗、放疗不敏感 。放疗、化疗只能起到短期维持作用,几乎没有根治作用 。②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有较高的五年存活率,手术的成功希望较大 。但术后不可避免会造成颈部塌陷变形,肩下垂,身体外观和功能都要受到一定损害 。③改进型甲状腺根治术的五年存活率无明确定论,有文献报道效果较好,术后不会出现身体外观的明显改变 。但本院只有2名医生学习过该手术,本院尚未开展此手术,手术成功的把握较小 。根据以上情况,孙母提出采用改进型手术,医生接受了孙母的选择 。医务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手术准备,并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指导,但孙母手术前夕突然拒绝手术 。医务人员断然否决了孙母的要求,按原计划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成功 。请分析医务人员的医德行为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6分)1、固有规律2、全民性(或非阶级性)3、迈蒙尼提斯4、医学实践5、具体特点6、医师伦理学纲要7、自我评价能力8、自主选择力9、基础护理10、具有惯性11、本质特征12、黄帝内经13、社会方面14、充分利用15、社会适应能力16、层次性和渐进性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1、③ 2、② 3、② 4、① 5、③ 6、② 7、② 8、① 9、④ 10、① 11、④ 12、①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1、②④2、②③④3、③⑤ 4、①②③ 5、①②④⑤ 6、①②③④⑤ 7、②④ 8、①②④9、①②③④⑤ 10、①②③⑤ 11、①②④ 12、③④⑤ 13、①② 14、①②③⑤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8分)1、医学伦理学的宗旨是扬善抑恶,更好地发挥医学效益,为人民的健康服务(1分);具体任务是:描述医德、解释医德、树立医德(3分) 。2、医德关系模式的四种类型是:排斥对立型;(1分)父子主从型;(1分)谋生协作型;(1分)志同协调型 。(1分)3、(1)最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善性;(1分)(2)最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1分)(3)是医德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要求;(1分)(4)是对丑恶现象作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 。(1分)4、社会主义功利观认为:维护人民健康,是医务人员的根本功利;追求集体效益,是医务人员的合理功利;个人劳动报酬,是医务人员的应得功利 。(3分)当三者矛盾时,个人功利服从集体和人民功利,集体功利服从人民功利 。(1分)5、护理医德是医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障(1分);对护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分);对协调医、护、患三者关系有重要影响(1分) 。6、(1)严格控制实施对象,谨慎使用该项技术;(1分)(2)谋求不育夫妇幸福,不得从事商业活动;(1分)(3)参予各方自愿立场,严格执行特殊保密;(1分)(4)积极进行宣传指导,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1分)7、医德评价的根本指导原则是: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 。(1分)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是:(1)有利于防病治病,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和和长寿(1分);(2)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1分);(3)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1分)五、论述题(10分)答题要点:1、社会主义医患道德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卫生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基础的、以社会主义伦理原则为指导的友好合作型的医患道德关系 。(1分)2、要建立社会主义医患道德关系,医务人员应做到:(1)充分认识到患者的价值地位:他们是医务人员职业价值的唯一确定者;是社会对医务人员奖偿的资格发言人 。(1分)(2)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患者有享受防病治病、卫生保健和礼貌待遇;知情同意;保守个人秘密;监督防治;要求解释防治费用的权利 。(5分)(3)认真履行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 。(1分)3、医务人员自觉克服任何妨碍和破坏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思想和行为 。(2分)六、辨析题(10分)答题要点:医生应该给10岁的小学生开住院单(1分) 。这是因为:(1)从生命质量看,小学生的生命质量比老工程师的生命质量高 。七旬老工程师身患绝症,没有治愈希望,预期寿命短;而10岁小学生有治愈希望,能够恢复健康,预期寿命长 。(4分)(2)从生命价值看,小学生的潜在社会价值比老工程师的潜在社会价值大 。尽管老工程师曾为社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但由于身患绝症,年事已高,现已失去了继续创造社会价值的条件;如果治愈了小学生,培养其成才,将来将给社会创造很大的价值 。(3分)(3)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来看,给老工程师投入再多的卫生资源,也无法使其康复,只会是浪费很多资源;而收治小学生,则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是对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2分)七、案例分析题(10分)答题要点:1、医务人员一开始确定手术时,主动征询孙母意见,尊重患儿家长的选择,是符合诊疗医德的 。孙某9岁,属发育期自主选择力丧失,医务人员听取孙母对手术选择的意见,符合“自主”医德准则;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向患儿家属说明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为病人的自主选择提供充分条件”,是对患方“知情同意”权利的尊重 。(3分)2、医务人员采用改进型手术,符合人体实验的医德要求 。改进型手术因疗效不确定,属临床实验性疗法,对其加以运用具有人体实验的性质 。本例中医务人员采用该术,是为了病人的利益,“实验目的纯洁高尚”;而且医务人员术前认真准备,请专家指导,符合“保障安全讲求科学”的医德要求 。(3分)3、医务人员后来对孙母拒绝手术不加理睬,仍按原手术计划施术,是违背医德要求的 。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受试者及其监护人接受或拒绝手术或实验、并随时撤销和退出手术及实验的权利,不应强迫施术 。(3分)可见,医务人员尊重病人自主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1分)

精神病能彻底治愈吗 阐明如何对待精神病,早期精神病的表现

文章插图
怎样预防与控制精神障碍的发生?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是两个名词表达的同一范畴的概念,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影响下,以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 。常见精神障碍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1)一级预防大多数精神障碍的病因仍不清楚 。从社会和家庭的层面开展精神障碍的病因预防 。首先要从政策和法规上给予明确的导向;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经济水平,以利于构建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地进行精神障碍的预防 。同时,开展全民教育,促进医学知识的普及,使全社会重视精神障碍及其预防;改善全民卫生状况,提高卫生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地开展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 。在群体危机事件的暴露人群和患病的高危人群中,进行精神健康教育,降低群体和个体心理应激 。对于各个年龄组人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病防 。胎儿期是人类个体发育中的原始阶段 。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正在发育和形成 。影响母体健康的有害因素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造成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最常见者为各种感染,其次为许多中毒因素,如母体在妊娠期内接触的某些物质,如铅、汞、甲醇、锰、砷、一氧化碳和四氯化碳等,都可以影响到胎儿,因此要非常重视宣传和实施对孕妇的卫生保健工作 。值得强调的是,近年发现有许多药物有致畸胎作用或影响胎儿的发育,应引起医务界的普遍注意 。至于滥用安眠药、麻醉剂和成瘾药物对胎儿的有害影响已引起广泛注意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特别要注意产前检查和助产工作,把产伤和分娩时出现胎儿缺氧或窒息的许多因素加以排除,以便从各个环节杜绝影响胎儿发育的不良因素 。在婴幼儿期至学龄前期,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特别迅速,但也较脆弱,因此在婴幼儿期要格外注意防病保健 。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如脑炎、脑膜炎等以及脑外伤,均可产生大脑损伤,继发精神发育迟滞、性格异常、癫痫或语言功能障碍等 。此外,还要重视婴幼儿的营养、睡眠,注意训练婴幼儿的言语、排泄功能 。由于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兴奋过程较抑制过程占优势,皮质下活动多于皮质的活动,活动富于情绪色彩,而克制能力则不健全,因此表现易激动、易疲劳、易受外界刺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绪不稳和好哭闹吵叫的一些特征 。为此,父母和幼儿教师要充分注意对婴幼儿的正确养育 。学龄前期至学龄期的儿童,大脑的兴奋性和内抑制都有所增强,行为的自觉性也渐渐增多,能逐步控制并协调个人的行为,渐渐符合外界环境中的行为规范 。研究结果提示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背景、环境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涉及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气氛、父母对儿童的期待、教育所花精力、家庭类型、儿童学习成绩、性别、伙伴关系以及儿童出生时的季节等因素 。学龄期也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重要时刻 。为此,要全面关心学龄儿童的德、智、体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 。首先要培养儿童的个人卫生和尊重公共卫生的习惯;学校中的建筑设备也要尽量符合儿童身心健康要求 。针对不同年龄的学龄儿童,要认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 。在学生中如发生不良倾向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做好防微杜渐工作 。同时,家庭环境因素作用较大,重点在于提高父母亲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儿童发育成长进入青春期阶段时,在较为复杂的生活条件下,大脑的机能有着明显的发展,第二性征方面出现了显著的改变,随之心理上也出现许多变化 。为此,要非常重视青少年时期性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精神健康,情绪饱满,沿着正常的生活途径向前发展 。进入青年期,在生理上由于上述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等各方面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个体与环境间的前所未有的更多的接触与联系 。因此,两者往往容易分别发生暂时的平衡失调,出现一些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 。为此,也要预先采用适当的措施,引导并帮助其较好地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到青年期,一个人能够开始实视自我评价,也能评价他人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作风,而且开始独立处理并支配自己的活动与行为 。要在青年人中开展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以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劳逸结合,正确对待恋爱问题等方面 。女性更年期的机体变化比较显著,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失调,会影响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更年期症状群 。少数人在某些精神创伤的促发下发生了更年期忧郁状态或偏执状态 。在青年期患有情感性精神病者,处于更年期时也易发病,临床多以焦虑抑郁状态为主要表现 。因此,要注意防治精神创伤和躯体疾病 。对已存在更年期症状群者,要及时采取内分泌等治疗 。当进入老年期,人体会出现许多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精神功能自然趋于缓慢和欠缺灵活机敏;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躯体疾病也增多;易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异常者,在当今老龄化趋势的社会中有相对增多之势 。因此,重视老年期的精神卫生,首先要防止老年期心因性疾病的发生;积极早期预防躯体疾病,注意改善脑功能状态,防治因缺血性脑疾病导致的精神失常 。其次要开展老年期心理卫生的宣传与咨询,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增强老年人的适应能力 。(2)二级预防对于各类精神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都是为了达到最佳疗效的目的 。如对于精神分裂症,主要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 。这就要求在社区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 。通过基层医疗保健组织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 。由于情感性障碍的病因亦未完全阐明,对其的预防只能从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争取良好的疗效,预防后遗症,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等几方面进行 。进行心理干预和家庭心理教育,减少来自家庭环境中的应激因素,避免过多指责或情感介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对于预防疾病、减少复发是十分有意义的 。同时,通过社区精神障碍防治机构开展各项防治工作 。对于焦虑障碍,起病多与机体素质、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关 。根据焦虑障碍的多病因、多机制、多临床表现的特点,应该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尤其要在综合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心理治疗等,使不接受精神病院治疗而在综合医院反复就诊的患者接受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减轻神经症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3)三级预防多数精神障碍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 。加强重点精神障碍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预防和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 。精神残疾的康复工作需结合不同精神残疾等级对环境支持的需求开展 。医院治疗是患者病情在急性期时采取的措施,属于机构康复 。延伸服务是病情在缓解期时采取,由康复机构派专业人员到实地,为康复对象提供专业性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是病情在恢复期时进行 。对于重度精神残疾者提供长期和广泛的支持、监护,对于轻度和中度精神残疾者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有条件的监护 。对于三级和四级精神残疾者适当地进行职业训练;对于四级精神残疾者可在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安排一般性的工作,实现集中性的庇护就业;对于三级精神残疾者可结合其行为和智力特点安排简单的操作性工作;对于二级精神残疾者可结合其行为和智力特点,在照顾者的陪同下从事简单的操作性工作;对于一级精神残疾者,因其需要长期的监护,不宜也不可能就业,但可以接受康复训练 。康复内容包括实现精神残疾者康复的方法或手段,包括医疗服务、用品用具、康复训练与服务等 。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其他治疗形式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要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由残疾人联合会、卫生或其他部门为精神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精神病防治康复等多方面的培训、训练指导、康复护理、心理疏导、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健康教育、科学与安全意识宣传及相关的咨询转介等多种康复训练与服务 。
精神分裂除了用药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上怎样给予治疗?【精神病能彻底治愈吗 阐明如何对待精神病,早期精神病的表现】精神分裂症遗传吗?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 郝学儒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家属问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我们家从没有人患精神病,他怎么会得这病?”、“他能结婚吗?”、“我的孩子将来会得精神分裂症吗?”等等 。面对患者家属焦虑的表情,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弄清楚什么是遗传病?什么是遗传倾向?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清楚了 。所谓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简称为遗传病 。遗传病通常有遗传性、终生性、家庭性、先天性等特点 。如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庭就是一个著名的血友病家庭 。在女王的后裔中,患血友病者通过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儿的联姻,将血友病传给了欧洲的一些皇族,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血友病患者和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国内外大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只能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关,而不能断定精神分裂症属于遗传病 。从精神分裂症的家谱调查资料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者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39.2% 。由此看来,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的子女都患精神分裂症 。因此,建议处于生育年龄的病人,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子女 。目前,心理专家共识的观点是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素质和环境中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为这些易感人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对他们的不良刺激,从而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精神分裂症概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将本病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的疾病 。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无外界原因而在青年发生的精神衰退病例称之为早发性痴呆 。德国 Kahlbaum(1874)描写了一种具有特殊精神障碍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病,称之为紧张症 。Hecker(1871)则将发生于青春期而具有荒谬、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之为青春痴呆,并指出多见于青年人,常以衰退为转归 。1896年,德国克雷丕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 。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首次作为疾病单元来描述 。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E.Bleuler,1911)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临床学研究,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 。加以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因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E.布鲁勒的精神分裂症概念作为一组病,故其含意比克雷丕林的早发性痴呆较为广泛 。由于本病的病程经过和转归的不同,以后有的学者建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过程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样反应,又有分核心型和周围型的 。至于疾病的本质,从克雷丕林首先作为疾病单元提出以来,由于病因没有解决,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一个疾病单元还是具有相同症状特点的一组疾病,是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有待于遗传、生化、脑结构形态、临床和长期的追踪观察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流行病学本病的患病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 。在我国城市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 。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两性患病率大致相等 。本病多在青壮年发病,最常见于15至35岁,有50%的病人在20~30岁发病,少见于10岁前(儿童精神分裂症)与40~50岁以后(晚发精神分裂症) 。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年龄较晚、紧张型次之、青春型及单纯型最小 。起病以亚急性与慢性居多 。病程多呈持续进展,可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精神衰退,若能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充分合理的治疗,多数病人可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故预后尚可乐观 。病因和发病机理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 。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 。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 。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1、根据专家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越亲近,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越高 。孪生子的研究与寄养子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脑电图研究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但结论不一 。一般认为病人的脑电图属非特异性变化 。大部分病人α活动减少,慢波与快波活动增加,也有报告有暴发性异常者 。近年的脑电地形图研究亦显示有以上的发现 。3、社会环境因素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为国内外本病患病率调查的地区分布特点所证实 。我国1982年调查资料表明,经济水平低的居民的患病率是经济水平高的居民的两倍 。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亦发现有同样趋势 。Hollingshead等(1958)在New Baven社区调查,统计半年内的发病率,发现社会低阶层人群的发病率为高阶层人群的3倍 。Giggs和Cooper(1987)在英国发病率调查资料,得出了同样结论 。而躁郁症则未见这种分布特点 。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容易发病 。4、躯体生物学因素丹麦精神病学家Schulsinger自1962年以来对母亲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的166名子女,进行了前瞻性调查,发现这一组高危人群长大后是否患精神分裂症与出生时的并发症如窒息、子痫等有关 。追踪时患精神分裂症者,67%在出生时有某种合并症 。提示在遗传负荷相类似的情况下,是否患精神分裂症取决于环境因素 。1957年芬兰赫尔辛基有流感病毒A2流行,Mednick等对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出生的青年(年龄26.5岁)进行检查,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A2病毒流行者,成年时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推测这与病毒感染影响了胎儿的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5、神经生化病理假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造成自体中毒的假说由来已久 。近20多年来由于脑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单胺类等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某些精神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与某些递质或受体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提出种种假说:如中枢5-HT和NE通路功能障碍假说等等 。其中以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受到较大的重视 。因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能较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是与阻滞多巴胺受体功能有关 。此外慢性苯丙胺中毒患者,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某些症状,而苯丙胺是多巴胺能的促动剂 。用同位素与受体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尾状核和壳核与上述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阻滞剂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突触后DA受体有增敏现象 。最近报道用PET利用放射性示踪物上发射出来的正电子辐射,对脑生化代谢和受体功能进行检查 。除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外,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增加3倍之多(未服抗精神症药物的病人),支持D2受体功能过度的假说 。与递质合成或降解有关酶的活性测定:多数报告慢性精神分裂症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 。6、脑结构研究:CT和MRI的研究,发现约30%~40%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脑室扩大或其他脑结构异常 。脑室扩大也可见于初次发病的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或精神分裂症高发家庭子女发病前的青少年 。推测这可能是病人早年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反映 。最近的研究资料,除发现脑室扩大,且以前额角最为明显外,并发现胼胝体有明显的发育异常 。这类病人临床特点是有明显的阴性症状,对治疗不敏感 。根据以上各方面资料,Crow等提出了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概念 。Ⅰ型临床以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对神经阻滞剂治疗反应好,无智力障碍,推测以D2受体增多为病理基础;Ⅱ型以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对神经阻滞剂反应不良,病理过程相对不可逆,有时存在智力障碍 。由于D2受体主要集中在纹状体,PET和尸检资料均表明 D2受体在皮质非常少,如何解释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意志等障碍是神经生化和精神病理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神经生理、生化等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以下不同的假设 。Carlson(1990)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皮质下DA功能亢进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 。其根据是PCP(Phencyclidine)是一种拟精神病药物,可产生模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PCP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谷氨酸受体,它实际上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Robbins等(1990)提出精神分裂症的额叶一纹状体功能缺陷假说 。用氟去氧葡萄糖(FDG)对精神分裂症进行PET的研究资料,多数均发现额叶、基底神经节和颞叶3个脑区的葡萄糖代谢较枕叶、小脑或白质为低 。其他脑血流图、EEG研究资料亦支持病人有额叶功能缺陷的看法 。此外神经病理变化的绝大多数报告亦均发现位于额叶 。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环境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发病具有一定影响 。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和发生上的异常 。遗传的传递方式 。环境因素的作用以及脑结构形态异常,神经生化变化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临床表现(一)特征性精神症状1.联想障碍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情感障碍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动减退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4.其他常见症状妄想: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其他精神自动症等一级症状及紧张症症候群等 。(二)常见临床类型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又称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精神分裂型症类型 。在我国约占住院及流行学群体调查病人的50%以上 。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较青春型及紧张型晚 。其临床表现相对稳定,常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 。而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及紧张症状不突出,或情感迟钝、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虽也常见,但不构成主要临床相 。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2.青春型精神分型症较常见 。此型多始发于15至25岁之间的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 。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令人理解,思维破裂 。情感改变突出,喜乐无常,表情做作,傻笑、不协调 。行为幼稚、愚蠢、作鬼脸,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意向亢进 。幻觉妄想片断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 。预后较差,部分病人“阴性”症状发展迅速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国外发达国家资料及我国资料均说明本类型已大为减少,原因未明 。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 。主要临床相为病人言语运动受抑制,表现为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主要症状有言语缄默,紧张性木僵、违拗、蜡样屈曲、倔强症、被动服从和持续言语、紧张性兴奋表现为突发而短暂性剧烈的兴奋发作,无目的地砸破东西 。本型可有自发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较少见,本型青少年起病,发病缓慢,持续进行,病情自发缓解者少,早期可出现类神经衰弱症状,但自知力差,不主动就医 。主要临床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兴趣丧失、情感淡漠及行为古怪 。由于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是难于确定诊断的一个类型 。在治疗上较困难,对抗精神病药不敏感,放预后最差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临床上不符合上述四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分型者 。并不少见,又称混合型 。6.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当精神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大部分已控制后,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状态,可持续较久 。7.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已基本消失,残余个别阳性症状,个别阴性症状,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8.衰退型精神分裂症以精神衰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 。9.其他型精神分裂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八个亚型的诊断标准者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起病可急、亚急或慢性,以慢性和亚急性者居多 。病程经过有持续和间断发作两类 。前者病程慢性迁延,逐渐出现精神衰退;后者病程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少数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复发 。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起病较急,有明显的诱因,起病年龄较晚,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程为间歇性发作,阳性症状占优势者以及偏执型和紧张型预后较好 。而慢性起病,无明显诱因,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病前性格内向,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阳性,病程呈迁延进展,单纯型或青春型,阴性症状占优势者等则预后较差 。诊断和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当前诊断建立在临床学基础上 。限于现象学诊断,尚无肯定的实验方法协助诊断 。(一)诊断要点如下1.包括可靠的病史与精神检查,病人表现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不协调、平谈以及意志活动缺乏等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包括社交、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3.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自知力不全或丧失 。4.病程有缓慢发展,迁延不愈的趋势,活动期精神病性症状持续不短于1个月,包括前驱期症状不短于3个月 。5.无特殊阳性体征 。(二)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神经衰弱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3.躁狂症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 。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4.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 。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 。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 。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 。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 。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相距时间很近,因而该发作既不符合精神分裂症,亦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发作的标准,此时方可作出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诊断 。10.人格障碍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 。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精神药物治疗为关键性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改善社会心理环境,改善病人的心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是在病人病情好转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进行 。病情缓解期或慢性阶段,除适量药物治疗外,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十分必要,特别是对病人的社会康复,预防病人的衰退,以及提高病人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急性阶段的安全护理及慢性阶段或康复期的家庭监护也很必要 。一、药物治疗选用药物治疗时特别是确定首选药时宜慎重而周密地考虑药物的靶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病程特点,病人处于急性或慢性阶段,以及主要以阳性症状为主还是以阴性症状为主,病人的躯体状况、年龄特点及既往药物治疗的成败经验与教训也不应忽视 。(-)急性期治疗1.氯丙嗪 适用于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状态的各种急性精神分裂症病人 。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因镇静作用较强,宜缓慢递增剂量并可分为每日2~3次服用 。2.奋乃静 适用于年老、躯体情况较差的患者 。适应症基本上同氯丙嗪 。治疗剂量门诊以每日20~40mg为宜,住院病人可每日40~60mg,分二次服用,镇静作用比氯丙嗪轻,少见体位性低血压 。3.三氟拉嗪 除有抗幻觉妄想作用外,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无镇静作用而有兴奋、激活作用 。治疗剂量每日为20~40mg,分2次服用 。4氟奋乃静 适应症大致同三氟拉嗪,治疗剂量为每日10~30mg 。长效制剂氟奋乃静癸酸酯(FD)适用于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维持治疗,或有明显的精神症状而拒服药、对治疗不甚合作的病人 。治疗剂量为25~50mg每2周肌注1次;维持剂量为25mg每3~6周注射1次 。5.氟哌啶醇 本药既有迅速控制急性兴奋,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 。长效制剂氟哌啶醇癸酸酯(HD)一般剂量为每2周肌注50mg(或每4周肌注100mg) 。治疗适应症与疗程同FD 。6.氯氮平 本药有比氯丙嗪更强的镇静作用,既能迅速控制急性兴奋,控制幻觉妄想,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剂量每日300~400mg分2~3次服用 。该药能降低血液白血球与粒细胞,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2~3周后复查周围血白血球与分类,及时发现及时停药 。7.舒必利 适用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因该药具有兴奋、激活作用,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治疗量每日800~1200mg,分2~3次服用 。8.五氟利多 本药为长效口服药,适用于对治疗不合作、拒服药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便于暗服 。治疗剂量20~40mg每周一次或三天一次,维持治疗用量可每周一次,每次20~40mg 。(二)慢性期或长期维持治疗在急性发作的精神症状缓解后,较难预测是否将有复发或病程转为慢性者应作此治疗 。DSM一Ⅲ一R资料统计,2年内用药维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为40%;不用药巩固者为80% 。为预防复发,第一次发作后,药物维持剂量不宜短于一年 。如果病人为第二次发作(即第一次复发)则药物维持量宜持续2~3年,如系第三次发作,则不宜轻易停药 。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应逐渐减量,以最小的有效剂量为宜 。一般为急性期治疗量的1/4或1/5,治疗剂量高的病人可减至1/10 。(三)休克治疗及其他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伴有明显抑郁症状者及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者可选择电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休克治疗或低血糖治疗 。电休克治疗一般疗程限6~12次为宜 。胰岛素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低血糖治疗一般以40~60次左右为宜,可根据具体病例必要时适当增加次数 。(四)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本项治疗对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减少和预防精神衰退十分重要 。无论住院病人的住院环境或出院病人的社区环境、工疗娱疗、集体(团体)心理治疗、妥善解决家庭矛盾与就业及开展家庭心理治疗,对减少复发、社会康复均起积极作用 。(五)护理急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安全护理 。近年来精神科临床医护工作者观察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或伤人最难预防 。因此,无论对住院病人或门诊病人均应提高预防病人自杀与伤人的警惕性 。DSM一Ⅲ一R资料统计,5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自杀企图,10%自杀身亡 。慢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及家庭康复护理工作 。参考资料:《健康时报》
精神病能彻底治愈吗 阐明如何对待精神病,早期精神病的表现

文章插图
人怎么会得精神病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时候人们常常处在极度的空虚、郁闷和压抑中,想逃脱却又免不了被现实生活的种种残酷所压倒,只能默默地忍受生活中带来的痛苦 。这样的人往往太过羞于表露自己的内心,怕被别人所耻笑,更怕自己受到伤害 。所以对自己喜欢的事和人也只能深埋在内心,没有有效的宣泄、解脱途径,只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不自觉地空想、幻想,根本无法控制住自己,这是潜意识和自我暗示的一种表现 。也就是说你对一件事情有强烈的欲望,但是又不能马上在现实中实现和发生,在右半脑就会产生一种脱离现实的幻觉,只有你自己能看到和听到 。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存在于幻想之中,他们的内心可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产生内疚感和恐惧感,性格多敏感猜疑,发病原因多是所处于的环境或长期紧张的状态,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
如何是否知道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美国六个区的调查资料显示,其年发病率为0.43‰~0.69‰,15岁以上为0.30‰~1.20‰(Babigian,1975),我国部分地区为0.09‰,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IPSS)资料,18个国家的20个中心,历时20多年调查3000多人的调查报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在0.2‰~0.6‰之间,平均 0.3‰(Shinfuku,1992) 。精神分裂症是怎样得的?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好发于青壮年,多发于16~40岁之间,无器质性改变,为一种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无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但发作时不仅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对家庭和社会也有影响,应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并呈进行性发展,如早期发现应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为乐观,少数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不合理,拖延了时间,贻误诊断治疗,使病情缓慢进展,甚至失去了治疗良机,出现精神衰退,成为精神上的残废 。上海(1978)对1957~1959年出院的120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出院20年的随访,预后有四种:属于临床痊愈者25%;显著好转水平者33%;精神症状仍存在,无自知力,但有部分工作能力者25%;情况差,包括衰退者占16%,因此应尽早予以诊疗,以求良效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很复杂的,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将与本病可能有关的因素分述如下: (1)遗传因素: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国外Kallmam,国内上海、四川等地的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 。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 。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 倍,寄养子也是如此 。关于遗传途径,目前多处于假设阶段、许多作者倾向于多基因遗传,即疾病是由于几对致病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 。近几年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展,英国科学家在精神分裂症家族聚集性较明显的家系中进行研究,提示本病的病理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引起精神学界的重视 。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定位研究,尚无定论 。(2)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 。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 。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本病的病因,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未能作出肯定的结论 。(3)病前个性特征: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逻辑性思维差等特殊的病前个性特征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60%,国内资料分析发现,病前具有胆小、犹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等性格的占40%,比对照组高7倍 。(4)环境因素: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使本病的发病率提高 。(5)社会心理因素:本病的发生多是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所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内12个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经济水平高与经济水平低的人群患病率不同,差别有显著性,在业人群与不在业人群的患病率也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生活的物质环境差、经济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大、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 。(6)神经生化的研究: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等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脑成像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本病神经生化基础研究 。本病的??±砘?⊙芯坑幸韵录父龇矫妫孩俣喟桶饭δ芸航?偎怠”?-羟色胺假说 。③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④神经肽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⑤多巴胺能子流和谷氨酸子流功能不平衡假说 。⑥额叶?纹状体功能缺陷假说 。上述假设反映了近二十多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并将在精神病学科学发展中经受检验和发展 。(7)大脑病理解剖结构的研究:本世纪上半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理解剖研究,在慢性病例可见大脑皮质轻度萎缩和脑室扩大 。显微镜下所见主要为退行性变化,中胚层反应缺如,未见炎性现象 。这些变化没有特异性 。组织病理学研究,早期阶段未见明显改变,晚期阶段的病例中,可见细胞硬化、脂肪变性、空泡形成,最后可见细胞脱失 。主要见于大脑皮质第三层,与血管分布无关 。大脑皮质各部位以及皮质下基底节均可有病变,但以额叶、顶下叶、颞叶的损害较明显 。以现有资料分析,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得到更多科学资料的支持 。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展,使本病的基因定位研究有了可能 。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异常,神经生化变化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和多样,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 。但它具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行为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现分别介绍如下: (1)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且本病具有特征性的障碍 。其特点病人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 。交谈时可表现对问题的回答不切题,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到不易理解,称为“思维松弛”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即“破裂性思维”,甚至个别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称“词的杂拌” 。有时病人可在无外界原因影响下,思维突然中断,即思维中断,或涌现出大量思维并伴有明显不自主感,称强制性思维 。有些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或动作,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以外别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病理象征性思维,或将两个或几个完全无关的词拼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称语词新作 。(2)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欠关心、同情,对亲人欠体贴等 。以后,病人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减少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日益淡漠,甚至对使人莫大痛苦的事情,也表现惊人的平淡,最后病人可丧失与周围环境的任何情感联系 。在情感淡漠的同时,可出现情感反应与环境的不协调,与思维内容不配合 。病人可为琐事而勃然暴怒,或含笑叙述自己不幸的遭遇,后者称为情感倒错 。(3)意志活动障碍: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 。病人对生活、学习及劳动的要求减低,表现为不主动与人交往,无故旷课或旷工等 。严重时行为极端被动,对生活的基本要求亦如此 。病人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期不洗澡,不梳头,生活懒散,终日无所事事,呆坐或卧床 。部分病人的行为与环境完全不配合,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污水),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称意向倒错 。或受幻觉、离奇思想支配 。(4)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幻觉见于半数以上的病人,有时可相当顽固 。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的幻听 。分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思维鸣响 。幻嗅、幻触、幻味较少见 。感知综合障碍在精神分裂症并不少见 。人格解体在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特点,如病人感到脑袋离开了自己的躯体,丧失了体重,身体轻得好象能吹得起来,走路时不感到下肢的存在等 。(5)妄想:原发性妄想在本病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也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 。这种妄想发生突然,完全不能用病人当时的处境和心理背景来解释 。例如一病人从外地回来,一下火车突然感到环境变了,看到周围的人态度也变了,都在注意着他,行人以特殊眼光看他,家人的态度也与往常不同,谈话中都在议论与他有关的事等 。继发性妄想常发生于幻觉基础之上 。(6)紧张综合征:此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是紧张性木僵,病人缄默不动,违拗或呈被动性服从,并伴有肌张力增加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妄想、幻觉和其他思维障碍一般都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发现 。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多缺如 。根据临床症状群的不同,可划分不同类型 。类型与起病、病程经过以及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常见类型与表现如下: (1)单纯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1%~4% 。在群体普查资料中约占2‰(北京) 。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表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日益脱离现实生活,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 。一般无幻觉和妄想 。如有则为片断或一过性 。此型病人在发病早期常不被人注意,往往经过数年的病情发展到较严重时才被发现 。此型自动缓解者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2)青春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的8%(北京)、12.5%(上海)和26.4%(南京) 。占群体普查资料的11%(北京) 。此型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 。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弄鬼脸,傻笑 。行为幼稚、愚蠢、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 。此型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发缓解,但维持不久,易再发 。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减少发病 。(3)紧张型:本型占住院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6.9%(南京)、11%(上海)和16%(北京) 。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 。临床上以紧张性木僵为多 。紧张性木僵:突出的表现是运动性的抑制 。轻者运动缓慢,少语少动,重者以木僵固定于某个姿势,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表情呆板,对环境变化毫无反应,病人肌肉紧张,呈蜡样屈曲 。紧张性兴奋:以突然发生的运动性兴奋为特点,新病人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呆板 。如卧床不动的病人,可突然起床,无目的地砸东西,然后仍旧躺下 。此型可有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偏执型:为四型中最常见的类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41.3%(南京),46.5%(上海)和 56%(北京) 。在群体普查资料中占54.3%(北京) 。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 。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 。妄想结构可较系统化,亦可零乱,情感和行为常为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疑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 。病程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5)未分化型:上述各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归入上述类型,尚未分化明确的类型,称为未分化型或未定型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在遗传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实验室检查尚未发现有特异性变化以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 。操作性诊断标准是在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 。现将当前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1)E·布鲁勒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有诊断意义,即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矛盾意向和内向性,也称为4A症状,这一概念对现今国际诊断标准仍具有影响 。(2)schne ider 提出了首级症状,认为病人如果有首级症状中某项,而没有器质性症状即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首级症状包括11项 。即思维鸣响、争论性幻听、评议性幻听、躯体影响妄想、思维被夺、思想被插入、思想扩用、思想被广播、被强加的感情、被强加的意志冲动、妄想性知觉 。(3)PSE检查方法收集了国际精神分裂症协作的部分资料,经电子计算机统计,找出了9项精神分裂症多见症和3项非精神分裂症的多见症 。9项精神分裂症的多见症状是:思维综合利用鸣响、内心被揭露、不能和别人建立感情上的联系、情感淡漠、自知力缺乏、妄想泛化、思维不连贯、言谈不可信、荒谬的妄想、虚无妄想 。3项非精神分裂症的多见症状是早醒、表情抑郁和情绪昂扬 。(4)《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症状学标准:具备下述①或②或③ ①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两条:妄想;突出的幻觉,每天存在,连续12个月;思维破裂或明显的思维松弛;紧张性行为;情感平淡或不迫切 。②各种奇特的妄想 。③突出的听幻觉,具有评论或辩论的性质 。严重程度标准:工作、社交和自我料理能力明显低于病前最高水平 。病程标准: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其中包括①或②或③症状至少1周,及时治疗可少于1周,有或无前驱期或残留期 。排除标准:须排除以下疾病: ①分裂情感性障碍 。②精神病特征的心境障碍 。(5)CCMD-Ⅱ-R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①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象征性思维 。②妄想: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不需核实即可肯定为病理的 。③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 。④幻听: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幻听,或持续一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所听到的语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⑤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或怪异愚蠢行为 。⑥意志减退:较以往显著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⑦有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或被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 。⑧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且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①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②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③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谈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 ①上述症状可肯定并非由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所引起 。已确诊的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以后再患上述各种疾病,应下两个诊断 。②若症状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则分裂性症状的病程至少长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程两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应与哪些精神疾病相鉴别? 具有典型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病例,按操作性诊断标准,诊断一般不困难,当症状表现不典型、不明确时,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如失眠、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但神经衰弱病人自知力是完整的,情感反应也强烈,并积极要求治疗 。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时可有自知力,但不完整,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迫切治疗的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某些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强迫症状,但其不同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特点有:具有内容离奇、荒谬和不可理解的特点,自知力一般不完善,病人摆脱强迫状态的愿望不强烈,为强迫症状纠缠的痛苦体验也不深刻 。(3)抑郁症:紧张性木僵病人需要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外表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症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在耐心询问下,与周围人仍有情感上的交流 。紧张性木僵病人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或应答性反应,病人表情呆板,淡漠无情,有时可伴有违拗 。(4)躁狂症: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观上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 。躁狂症病人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协调,有感染力 。精神分裂症情感变化与环境不配合,且动作较单调刻板 。(5)反应性精神障碍:受精神创伤后起病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疾病早期思维和情感障碍均可带有浓厚的反应性色彩,需要与之相鉴别 。反应性精神病患者主动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 。精神分裂症随着病情发展,妄想的内容离精神因素愈来愈远,日益脱离现实,病人不主动暴露其内心体验和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6)偏执性精神病:有偏执性格基础,妄想对象较固定,结构较严密,具有系统化倾向,情感较协调,人格完整,以上特点均不同于精神分裂症 。(7)器质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有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的基础,精神分裂症为功能性精神障碍,二者可以鉴别 。(8)病态人格: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以假性病态人格的表现为其早期症状,特别以青少年起病,病程进展缓慢者,容易误诊为病态人格 。病态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偏离,不是一个疾病的过程,在不顺利的环境下个性缺陷可以更为明显,属量的变化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缓慢进行,前后对比有明显转折,情感行为变化是质的反常,可以鉴别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怎样治疗? 由于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明确,因此,治疗也不是针对病因,而只是对症治疗,故而不能根治本病 。但这种治疗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适应环境,缩短病程,为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精神衰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应以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为主,还应辅以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等,治疗要力求系统和充分,以期尽快控制其精神症状,使病情尽快缓解 。药物种类的选择应根据主要症状和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1)对以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行为紊乱、情感反应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首选镇静作用强、控制兴奋躁动及抗幻觉妄想效果明显的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甲硫达嗪、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 。一般采用口服等药,但对以精神运动性兴奋明显、或者对治疗不合作或拒食、不服药的患者应先采取肌肉注射,静推或静脉点滴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躯体状况 。(2)对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识活动明显缺乏、缄默、退缩、被动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应选具有激活作用的药物,如舒必利、氟奋乃静、三氟拉嗪、三氟噻片、利培酮、氯氮平等,以口服为主,必要时给予舒必利静脉点滴 。(3)对极度兴奋躁动、拒食、拒服药、无法管理、木僵、缄默、自杀、自伤、伤人、损物者,若无禁忌症,应合并电休克治疗,一般隔日1次,行8~12次后即可得到缓解,以后再予以药物维持治疗,巩固效果 。上述药物的治疗剂量要因人而异,应从小剂量开始,在短时间内,一般一周左右加至治疗剂量,症状进步快慢也各不相同,只要服到适宜有效剂量,2 周内见效,4~6周内基本能迅速控制其急性状态,待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应用治疗剂量再继续治疗2~4周以巩固疗效 。一般急性病例一个疗程为2~3个月左右 。3/4的病人症状可得到控制,但须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易复发 。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怎样治疗? 所谓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是指病程较长,而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未经充分的系统治疗,病程就会迁延发展 。若成为慢性精神分裂症,就给治疗带来困难,影响预后 。对于精神分裂症慢性期的患者来说,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障碍,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除继续采取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应特别注重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为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可进行行为疗法,可让其参加文娱活动及生活自理活动,采取阳性强化法,计分予以奖励,以强化其正常行为,调动其积极性 。同时应耐心对其进行教育、启发、诱导,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鼓励其参加集体劳动和文体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活跃他们的情绪,对改善大脑功能,防止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应积极配合家庭治疗,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教育,将患者的病情、治疗原则及方法、预后等告诉其家属,要求家属予以同情、体贴、耐心和蔼的态度配合治疗,采取合理而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处理患者与家属的个人问题 。因家是患者生活的基地,家庭治疗对患者仍影响较大,对防止复发和疾病恶化起到重要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和预后怎样? 精神分裂症病程具有不断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 。临床表现的主要形式有持续进行和间歇发作、或一经治疗后终生缓解三种情况 。前者病程不断,精神症状日益加重 。间歇发作者的病程,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定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 。缓解时,精神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也可遗留一定的缺损 。部分病例随着病程的进展,发作次数的增加,幻觉妄想等症状日益贫乏,系统的妄想变得片断,零碎,而精神衰退症状日益加重,逐渐成为主要的临床症状 。此时病人言语内容贫乏,孤僻内向,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形成一种特殊的“痴呆”状态 。这种痴呆与一般器质性痴呆不同,不能以记忆力、智能和自己获得知识的丧失来表现,而由病人的情感淡漠,意志活动缺乏所构成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临床特点和治疗有关,一般地说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前性格外向,起病有一定诱因,起病形式急,病程短,可呈间歇性或一次发作后不再复发者预后良好 。反之预后则差 。治疗若及时、系统、长期则效果好,反之效果差 。另外预后与社会心理因素也有关,家庭照顾、同事关心、经济水平,及其他社会支持系统好则预后好,否则预后差 。如何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因为精神分裂症病因不明,所以预防不是针对病因,而应以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良好的疗效,预防后遗症,并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与精神缺陷等方面着手进行 。若夫妻双方均患病,则要建议避免生育 。(1)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要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必须在社会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在基层医疗保健组织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 。建立社区精神病防治机构以来,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较明显的下降 。(2)参加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丰富的文体娱乐和社会生活内容,能有效地恢复精神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以预防复发 。(3)服用抗精神病药系统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 。(4)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疾病、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心理治疗,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对不良社会心理因素的抵御能力 。(5)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复发的早期症状,尽快治疗,防治复发 。早期症状包括拒服药、失眠、多疑、自语、自笑、行为怪异等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如不理采亲人、不讲卫生、对镜子独笑等 。病情进一步发展,即表现为思维紊乱,病人的思考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言语零乱、词不达意 。此外,比较典型的症状,还有妄想与幻觉 。所谓妄想,即毫无事实根据的想象,如认为有人要谋害他,或者以为自已是伟大的发明家或盖世英雄等 。幻觉可以有视幻觉、听幻觉、味幻觉等,如看到“鬼魅”,听到别人在议论他,觉得食物都有苦味等 。若疑有精神病时,应及时到精神科诊治 。如确定为精神分裂症,应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有氯丙嗪(冬眠灵)、三氟拉嗪等,剂量应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 。病情基本好转时,应加强心理治疗,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劳动,增加与社会的接触,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等 。当病情缓解以后,还需坚持服药一个阶段,过早停药极易复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都有个性上的缺陷,如敏感多疑、孤僻、固执等 。故精神病缓解以后,应该加强精神情操的修养 。病人的家庭、工作单位等,也应该给予适当的照顾,帮助他们克服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避免刺激病人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治愈后,可以参加工作,但不宜担任需要作出紧急反应的工作,如驾驶员等 。也不宜担任需作出重大决断的工作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治愈后,可以结婚、生育,但夫妇双方都患精神分裂症,或家族中有数人患精神分裂症的,则不宜生育,以免将精神分裂症遗传给后代 。精神分裂症和心脏病、肝脏病等一样,也是一种疾病 。病人应该正确对待,不应自卑,只要认真治疗,注意修养,是可以治好的 。病人的家属和同事也应该尊重和体谅病人 。嘲笑、歧视和戏弄病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坚决制止 。
精神病能彻底治愈吗 阐明如何对待精神病,早期精神病的表现

文章插图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是什么样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以临床症状为基础的,所以精神症状对识别本病具有决定性意义 。Bleuler将本病的症状归纳为基本症状和附加症状两大类 。前者可出现于任何病人和疾病的任何阶段,但有时很轻微不易引起注意;后者则仅见于部分病人和疾病的某一阶段,但往往较突出,较易被人觉察 。Bleuler描述了九项基本症状,其中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矛盾症状、内向性等四项是主要的 。基本症状 1. 思维障碍:这是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症状,其程度和形式都可各不相同 。病人可以出现对词义的曲解和错用,例如病人可以完全忽略词的意义,仅因声音相同就把它联系起来(音韵联想);还可以出现词义的转用,只根据词的表面意义而不结合环境去理解(例如医生问:”你心情沉重吗?”病人答:”是的,铁是沉重的” 。);有时把两个或几个字缩合而构成一个新词(创新词) 。联想散漫,即前后概念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是精神分裂症很重要的症状 。病人在谈话或文章中,虽然每个句子都可被人听懂,但前后联系起来却不知所云 。联想中断、思维插入、思维剥夺、思维播散也是本病的思维障碍表现 。抽象能力的障碍常表现为把抽象的(或象征性的)东西具体化(或只按字面理解) 。这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症状,但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病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没有智能障碍,而且对抽象的东西常加以独特的创造和曲解 。2.情感障碍:表现为情感活动范围的狭窄,严重者可以达到淡漠的地步 。还表现为情感反应不适,即情感活动与当时的思维内容和处境不协调,这是很重要的症状,这种”不协调”就是精神活动”分裂”的表现之一 。3.矛盾症状:在精神活动中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倾向称为矛盾症状 。Bleuler认为差不多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这种症状,不过轻重不同而已 。实际上,轻度的、一时性的模棱两可不仅见于本病,亦见于正常人,但严重的矛盾症状则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4.内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中,完全脱离现实,甚至以幻想代替现实,自行其是 。正常人也可以有幻想,但能区分幻想与现实,不会整日沉湎在幻想之中而不问他事 。Bleuler描写的附加症状中,主要是幻觉、妄想及行为动作障碍 。附加症状 1.幻觉: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以听幻觉为主,亦可见触、嗅、味等幻觉,视幻觉则较器质性精神病少见 。本病的幻觉具有以下特征:①多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出现 。②病人常不能觉察幻觉的不现实性(例如他不能解释他为什么能听到几里路外的说话声) 。③有时幻觉的感受很模糊,但病人却能据此做出肯定的判断(例如尽管听不清楚幻觉的声音,却确信此声音是在说某事) 。功能性幻觉、假性幻觉及性幻觉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妄想: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 。其特征是妄想的结构松散,妄想对象和内容易于泛化和多变 。以被害、钟情、疑病和夸大等妄想为多见 。妄想和幻觉常相互影响,相互加重 。内容荒谬的牵连观念、被控制感、被洞悉感等则往往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原发性妄想也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但多在疾病早期出现 。3.行为动作障碍:做怪相、扮鬼脸是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刻板行为和刻板姿势等则是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早期症状: 1、 睡眠障碍:症状缓解后,睡眠基本正常,无特殊原因出现较严重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多梦等,并持续一定时间,是最常见的症状 。2、 情绪障碍:出现易激惹,情绪波动大或淡漠,凡事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或敏感多疑、或焦虑、紧张 。3、 性格改变:一些患者较以前更显孤僻、兴趣丧失 。不愿社交,生活疏懒;而有些患者则表现急躁冲动,蛮不讲理,原为偏执型的患者则有敏感多疑、心神不宁等表现 。4、 自主(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心慌、食欲不佳、软弱 。5、 自知力丧失:原来自知力恢复者又再丧失,否认有病,不愿继续服药治疗,并为此反复与家属纠缠 。6、 神经症性症状出现或加剧:头痛、头晕、肌肉酸痛、怕光、怕声、乏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差、失眠、多梦;有的可为强迫观念或行为;有的可为焦虑、抑郁、恐怖或疑病表现 。7、 片段的幻觉、妄想 。预防: 一、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 加强心理治疗与社会支持,全社会及家庭要关心精神病人,为他们创造较宽松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不歧视、不嘲弄,鼓励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认识疾病,锻炼自己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归社会 。三、 正确的家庭干预措施:心理教育、家庭成员相互支持、训练解决问题及生存技能的能力 。四、 坚持维持量服药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