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双重上市,知乎的退守

投稿|双重上市,知乎的退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锌财经 , 作者 | 路世明 , 编辑 | 大风
4月11日 , 知乎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 申请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据悉 , 知乎招股书中提到将在香港寻求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进行上市 。如消息属实 , 知乎将有望成为首家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港的中概互联网公司 。
自2010年成立 , 知乎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下 , 在各路资本的裹挟下 , 从“小而美”的论坛成长为了中国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 。正如“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而言 , 摆在知乎面前的问题开始变得既多又杂 , 而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自我造血” 。
虽然有会员、商业内容解决方案、自营电商多条变现路线 , 也不再靠“广告”这一条腿前行 , 但从财报来看 , 知乎商业化的前景仍然不明朗 。即便近年来也尝试着创新 , 增加了视频等形式拓展了赛道 , 可惜的是用户并不买账 。而各种形式的商业化路线 , 也在逐渐蚕食知乎的护城河 。
不断地尝试让亏损扩大 , 连锁反应下二级市场连连失利 , 用户也开始“用脚投票” 。前路一片迷雾的知乎开始审视自己 , 在内忧外患下选择了“防守” 。
01 败北美股市场2010年底 , 知乎开始内测 , 并在2011年1月26日正式上线 。与其他社区有些许区别 , 知乎从诞生开始 , 就带有不少光环 , 也有不少流传下来的“故事” 。
据悉 , 在知乎最早的200位用户中 , 就包括了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 。而在知乎诞生的前40天 , 就已有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 。不可思议的是 , 这样的用户“阵容”和数据增长还是在封闭邀请制下创造出来的 。
亮眼的成绩“很快”吸引了作为用户的李开复 , 2011年1月 , 创新工场向知乎投资了150万人民币 , 促成了知乎的天使轮 。有了创新工场的“带领” , 知乎接下来的融资也变得极为顺利 , 2012年又获得启明创投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 。
到2013年4月 , 知乎开放注册 , 仅仅一年的时间 , 注册用户就由40万攀升至400万 。这样爆发式的增长招来了更多资本的目光 。知乎相继在2014年赛富投资基金和启明创投共同投资的2200万美元、2015年腾讯领投 , 搜狗、赛富、创新工场、启明创投跟投的5500万美元C轮投资 。
2017年 , 知乎的融资金额再次翻倍 。今日资本领投知乎1亿美元D轮融资 , 并且所有老股东持续跟投 。
在完成几乎一年一轮共9轮融资后 , 2021年3月26日 , 在众多明星资本的裹挟下 , 知乎成功登陆纽交所 , 截至当日美股收盘 , 知乎市值约为47.51亿美元 , 折合人民币超310亿元 。
转眼 , 知乎已经在美股上市一年多了 , 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 知乎不再像从前一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 反而过得极为“糟糕” 。
截止发稿 , 知乎股价相比最高点的每股13.85美元下跌至2.23美元 , 市值为13.34亿美元 , 折合人民币近85亿 , 与最高点的310亿相比 , 直接蒸发了73% 。从310亿到85亿 , 知乎到底经历了什么?
投稿|双重上市,知乎的退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根据其2021年财报 , 2021年第四季度 , 知乎的平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达9.96亿人 , 平均每月浏览人次达5亿 , 平均每月用户互动达3.9亿次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 知乎的累计内容创作者达5500万人 。
收入方面 , 由2019年的人民币6.70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4亿元 , 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30亿元(464.4百万美元) , 自2019年以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0.1% 。
然而在用户、营收快速增长的背后 , 知乎的亏损也在不断扩大 。
其财报显示 , 2021年调整后的净亏损为7.47亿元 。而在2020年 , 净亏损为3.38亿元 。与此同时 , 知乎2021年毛利率为52.5% , 低于2020年的56% , 第四季度毛利率为47.1% , 更是远远低于2020年同期的64.1% 。
而在增收不增利的背后 , 是不断上新消耗品牌力的商业模式 , 是一个在愈来愈高昂的运营成本下 , 陷入商业化焦虑的知乎 。
02 曲折的商业化之路事实上 , 早从2016年开始 , 知乎就已经开始了商业化之路 , 最先是提供在线广告服务 , 到2018年引入付费内容服务 , 后于2019年上半年启动盐选付费会员计划......
从整体来看 , 目前知乎营收来源主要包括广告、付费会员、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其他四个板块 。
过去 , 知乎营收严重依靠广告业务 , 财报显示其2019年广告营收占比高达86% 。而伴随着市场的发展 , 单纯的广告投放逐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作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平台 , 知乎自然深谙此道 。
为了避免过于依赖广告的单一业务模式 , 知乎于2020年初正式推出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 , 利用内容发送系统 , 精准地向目标读者传递推荐以回答、文章和视频形式发布的商业内容 , 增加品牌或产品的曝光率 。
这一举措有了明显的效果 , 2020年知乎的广告收入占比降到62% 。2021年四个季度分别降低到了44.8%、38.9%、39%、37.1% 。
同时 , 内容商务解决方案也逐渐成为知乎营收主力 。2019年 , 该业务营收占比仅为0.09% 。2021年四个季度相应的营收占比依次是25.3%、32.4%、33.7%、36% , 共营收3.67亿元 , 几乎追平广告营收 。
投稿|双重上市,知乎的退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香港招股书
但该业务数据上的快速增长 , 似乎是知乎通过不断“烧钱”得来的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 , 2020年知乎总运营费用为13.61亿元 , 2021年增长为29.5亿元 。
另外 , 随着内容商务解决方案的快速推进 , 平台用户与软广的矛盾也开始显现 。作为一个知识社区交流平台 , 知乎一边想要商业化盈利 , 另一边不免会因为越来越多的广告稀释掉用户所需的内容 , 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这种恶性循环 ,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
在广告、内容商务解决方案之外 , 付费会员也是知乎重要的营收来源 。2021年 , 知乎付费会员收入为6.89亿元 , 同比增长108.64% , 占总收入比例22.6% 。
虽然付费会员增长超过一倍 , 但广告过多依旧深受用户吐槽 , 付费率依然较低 。2021年第四季度 , 新浪微博付费率为9.0% , B站付费率为9.02% , 而知乎只有5.9% 。这样的差距较好地说明了知乎的内容质量问题 , 或者说是广告“太多”的问题 。
当然 , 知乎还有一些其他营收来源 。比如于2020年推出的职业培训服务 , 再比如电子商务业务 , 但这些业务的营收对整个平台来说 , 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
为了更好地推进商业化 , 知乎也尝试着拓展赛道 , 开始探索视频化业务 。
事实上 , 早在2018年知乎就上线过视频专区 , 主要以3-5分钟的短视频为主 。2019年 , 更是上线过一款名为“即影”的短视频 , 但这因为反响一般 , 最终都不了了之 。
而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崛起 , 短视频成为了流量的最大入口 , 就连微信也推出了视频号 。广告主的重心开始出现偏移 , 如果再不认真做视频业务 , 或许知乎的图文广告收入也要被其他平台蚕食 。
于是 , 2020年10月12日知乎又将视频化内容作为了重要战略 , 不仅在首页为短视频设置了单独的“视频”菜单栏 , 还并宣布对优秀视频答主推出扶持计划 , 包括五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视频工具、签约机会和创作者学院......
可令人尴尬的是 , 对于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 , 知乎因为入局太晚 , 相较于抖音、快手、微博、视频号等平台的权重较低 , 甚至是“可有可无” 。同时 , 一直以图文业务为主的知乎突然疯狂推广短视频的举动 , 也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
随着知乎在视频业务上的挺进 , 不满的声音也充斥了整个知乎平台 。
投稿|双重上市,知乎的退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对于一个处于商业化早期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来说 , 盲目的挺进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经过一年的各种尝试 , 接连撞“南墙”的知乎需要重新审视自己 。
而随着美股市场大环境的“利空”因素愈加频繁 , 回港上市或为知乎带来不少“好处” 。
03 双重主要上市价值今年3月 , 受《外国公司问责法》影响 , 前后有几十家中概股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列入预摘牌名单 。而随着名单的不断扩大 , 市场对中概股退市风险担忧加剧 , 相关公司估值已经与其基本面严重脱钩 。
在美股市场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 , 包括知乎在内的不少中概股公司避险情绪高涨 , 开始纷纷回港上市 , 两地上市已经成为了市场常态 。
一般来讲 , 中概股赴港上市有三种主要方式 。第一种是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采用的方式 , 即通过挂牌方式二次上市 , 比如阿里巴巴、B站等;第二种是先进行美股私有化 , 进而通过港股上市;第三种则是知乎此次将要采用的港美股双重上市 。
从上市流程来看 , 二次上市联交所会采取相对宽松的审核标准 , 而且有多项豁免和优待政策 。双重主要上市回港流程则是完整的香港上市申请 , 需要经历复杂的申请和批准流程 。
投稿|双重上市,知乎的退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目前 , 国内只有理想、小鹏等四家企业采用这种方式上市 。上月月中 , 已回港二次上市的哔哩哔哩也发布公告称 , 争取自愿转换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双重主要上市 。
而知乎之所以会选择最难、成本最高的上市方式 , 原因在于双重主要上市的“优势”和“价值”非常明显 。
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会同时拥有在两个上市地的同等上市地位 , 如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 , 并不影响在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 。两地股票不能流通 , 股价表现相对独立 , 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有效的隔离风险 。
作为中概股的一份子 , 如果知乎率先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 无疑会为投资者提前备好安全托底 , 稳定投资者的“军心” 。未来即使知乎在美股选择了离开 , 港股的上市也丝毫不受影响 。长期来看 , 这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
另一方面 , 实现双重主要上市后 , 知乎也将有机会纳入港股通 , 从而可以引入A股投资者 , 给自己的“商业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全的融资渠道 。
在内容平台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中 , 不免会遭到用户的抵触 , 但在更多的融资下 , 知乎会更有信心持续释放商业价值 。
【投稿|双重上市,知乎的退守】值得一提的是 , 知乎也将获得“双重主要上市互联网第一股”的身份 , 和“生鲜第一股”、“新能源第一股”的逻辑一样 , 这样的身份对于知乎的影响力将有明显的提升 , 但短时的关注度背后 , 是否能够为资本层面带来信心才是关键 , 而这个信心最终还是来自于变现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