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走出一群VC

华为|华为,走出一群VC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 , 作者 | 纪桂子、杨文静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VC圈开始崛起一支华为系 。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哈勃投资——华为于2019年4月成立的创投公司 , 拥有着一个象征着星辰大海的名字 , 先是投遍了半导体产业链 , 如今开始愈发活跃于新能源赛道上 。不久前 , 哈勃投资刚刚出手了两个电池独角兽——卫蓝新能源和中科海钠 , 节奏凶猛 。
不同于哈勃投资 , VC圈还有另一群与华为渊源颇深的队伍——经投资界不完全梳理 , 方广资本、千乘资本、华业天成资本、正轩投资、聚合资本等多家机构的创始管理人均来自华为各个岗位 。他们走出华为后 , 扎根于半导体的细分赛道 , 投出了一些还不错的案例 。
聚是一团火 , 散作满天星 , VC圈的华为人身影越来越多 。这也验证了一个趋势:当互联网时代远去 , 拥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开始登上舞台 。
投资界隐形黄埔军校华为 , 走出一群VC这是一群带着华为烙印的VC掌门人 。
我们先从方广资本说起 , 一家并不为人熟知的垂直VC机构 , 但管理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洪天峰、张旭廷、钱昱等都出自华为 。
其中 , 洪天峰于1993年加入华为 , 历任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EMT成员、EMT轮值主席及公司CODO , 任职近20年 。而另一女将——方广资本管理合伙人钱昱 , 曾在深圳华为技术工作4年 , 负责产品营销和技术项目管理工作 。
2011年底 , 洪天峰离开华为 。彼时 , 他面临很多选择 , “我在华为已经做到顶峰了 , 从来没想过换个地方做职业经理人 , 那么另一种选择就是自己创办一个企业 。”于是 , 在钱昱和张旭廷的加盟下 , 方广资本诞生 。
与华为同处于深圳 , 千乘资本创始人出身华为 。1998年 , 熊伟研究生刚毕业就入职华为 , 一干就是5年 , 从客户经理做起 , 深刻感受了华为早期的“战狼文化” 。2003年 , 为响应公司的创业号召 , 熊伟辞职创立了一家创业公司 。随后 , 他对投资产生了浓厚兴趣 , 于是进入了知名创投机构达晨 , 一路从投资经理做到合伙人 。
2016年 , 熊伟离开达晨创办了千乘资本 , 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专注”的垂直型、专业化基金 。除了熊伟外 , 千乘资本从一线合伙人到中后台都有着不少前华为员工的身影 , 内部华为文化色彩浓厚 。
同样在深圳 , 还有另一家VC机构——华业天成资本 , 由前华为高管和资深投资人创立于2015年 , 创始合伙人孙业林与执行董事任建军曾任职于华为 。其中 , 孙业林在华为长期担任高级副总裁 , 并历任传输开发部总监、北京研究所所长/数据通讯产品线总监、全球服务总裁、光网络产品线总裁等多个职位;而任建军曾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内网络MKT总工 。
放眼国内人民币基金 , 可以看到不少华为人的身影 。比如正轩投资创始合伙人胡林平 , 曾在华为拥有超过十年工作经验 。从1996年进入华为公司到2006年离开 , 胡林平在华为数据业务部部长、业务软件全球网络设计部部长 。踏入VC圈后 , 胡林平先后主导投资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 航空航天 , 电子信息和半导体芯片等多个独角兽公司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聚合资本合伙人李旺 , 曾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移动系统部总监;湖杉资本创始人苏仁宏 , 曾在华为WCDMA基站做过研发部专家组长;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葛新宇曾在华为技术任职;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 , 毕业后的前三年也曾在华为从事技术工作……不胜枚举 。
在硬科技投资的江湖里 , 华为堪称黄埔军校 , 这里走出一位又一位具有技术背景的投资人 。
硬科技时代 , 他们在细分赛道崛起时至今日 , 从华为走出的这一群VC已经像毛细血管一般渗透进科技产业投资圈内 , 经过几年蛰伏 , 他们在消费电子、半导体、软件、人工智能等等大大小小的细分赛道上开始崭露头角 。
最为典型的是近年火爆的半导体产业链上 , 华为系VC身影活跃 。如华业天成投出英诺赛科、纵慧芯光、伏达半导体、开元通信等多家知名企业 。而湖杉资本则已投资晶丰明源、敏芯微电子、英飞源等等芯片公司 , 打法颇为积极 。
更具体来看 , 华为系VC有的侧重于投IT产业链上下游;有的主要聚焦于工业科技 , 具体包括智能制造、工业智能、工业物联网、新材料四大方向;还有的投向信息科技以及信息科技驱动的行业变革 , 覆盖领域包括半导体、智能终端、云、人工智能和企业级服务等 。这些都是技术门槛极高的领域 , 没有深厚的产业积累是难以触及到的 。
其实从华为出身做投资也并非易事 , 他们也曾被LP质疑过 。方广资本洪天峰曾提起这样一段往事 , 知名天使投资人龚虹嘉问过他 , “你们从华为出来的 , 看那些创业公司 ,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与华为对比 , 恐怕没有一家能入得了你的法眼?”
不可否认 , 华为背景确实会对日后投资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洪天峰曾解释 , 方广资本的管理团队都是华为出来的 , 华为文化里边关于客户导向、市场导向、艰苦奋斗等等这些理念 , 都一直影响着他们 。
而从具体案例来看 , 以华为为代表的大公司带给投资人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为个人履历增添了一笔大公司光环 , 还有眼界、认知、判断力和人脉资源 , 这甚至直接影响了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和投后服务 。
从华为走出的投资人 , 在前东家获得了有形无形的积累 。熊伟曾对投资界表示 , “你会感受到一个优秀企业包括文化和管理在内的方方面面 , 也会明白一个初创公司最终能否走向成功 , 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要素 。”
洪天峰也提到 , 在华为工作多年体会最深的是 , 一个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 , 企业文化是重中之重 , 基础中的基础 , 核心关键中的核心关键 , 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能走多久 , 很大程度上是由她的企业文化决定的 。
这一影响直接体现在机构的投后服务中 。如投资国产软件华天软件后 , 洪天峰曾在华天软件开展了“企业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交流会 , 时间长达8个小时 。
华为是中国创业公司的标杆 。正如本土创投大佬张维曾评价 , “华为并没有在很多的领域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 像这样的企业其实并不多 。它高度的聚焦 , 高度通过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 , 持续的压强 , 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一个艰苦的突破 。”
所以我们不难观察到一个现象:在互联网时代 , 华为出身的VC并不显眼 , 如今进入硬科技时代 , 这一群人凭借着深厚的产业背景和丰富的实战训练 , 开始投出了一笔笔令人刮目相看的案例 。
沈南鹏:最好的投资人应该是懂产业的华为系VC崛起并非偶然 。
眼下以哈勃投资、宁德时代、小米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大爆发 , 一个投资圈共识再次摆在我们面前——具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拥有与众不同的优势 。事实上优秀投资人画像多种多样 , 而拥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其光环越来越醒目 , VC/PE也越来越偏爱拥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 。
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曾表示 , 当下的投资环境需要财务投资人加速“进化” , 不仅需要完成从“信息差”到“认知差”的转变 , 甚至需要预判趋势的发生 , 如何预判和创造趋势 , 完成不同趋势间的比较和判断 , 需要跟产业结合 。
其次 , 技术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 投资对象不仅仅是科技公司 , 投资机构也应当是科技公司 。应该拥抱产业投资 , 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 。
简而言之 , 投资人光有金融背景已经不够用 , 产业背景越来越重要 。投资界获悉 , 近期某一线老牌美元VC科技方向开放了软科技赛道的Associate投资职位 , 招聘要求中的硬性要求是 , 候选人工作经验3-6年 , 必须有1.5年及以上产业经验 。
另一家2021年成立的科技基金正计划招聘芯片、机器人、生物医药、材料等方向的投资人 , 主要聚焦早期 , 招聘需求中明确写道:博士背景优先 , 海外知名公司技术研发产品等产业工作背景优先 , 需要候选人对技术有深入研究且有前沿判断力 。
拥有产业背景的VC到底有多抢手?以北京一创新药投资人为例 , 先前他曾在知名大药企工作了多年 , 干过研发、运营 , BD等职 , 2020年转做投资时 , 投资机构为他开出了百万元薪水 , 而在这之后仍有不少猎头找上门 , 甚至鼓动他单独募集基金的人也来了 。
如今看来 , 红杉中国沈南鹏的一段话极具前瞻性 , 他曾提到:“在智能时代 , 好的资本一定不是纯金融投资者 , 而是战略投资人 , 最好的投资人应该是懂产业的投资人 。”
沈南鹏分析 , 今天的产业细分越来越重要 , 在每个细分领域中 , 作为投资人都必须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专家 , 成为真正能够帮到创业者的投资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产业背景 , 没有办法对产业有全面的布局和观点 , 这样的投资人也没办法真正帮助创业者完成战略使命 。这种战略角度是每一个好的投资人必须要有的素质 。”
【华为|华为,走出一群VC】达晨财智肖冰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招更多技术人员加入团队 , 是我们投资上要做的改变 。目前 , 我们的投资团队中基本不招学金融的人 , 不招学财务的人 , 基本都是招有技术背景、有产业背景的人才 , 甚至是做研发的人员 。这样投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投到那些真正前沿技术项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