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做程序员的时候的时候觉得做运营肯定很轻松,转运营后我曾经每天都想着离职。
用了一年才终于适应了运营这个角色,这一年的经历颠覆我对运营这个工作本身的认知,也改变了我对个人成长、职场发展、学习、自媒体等领域过去的一些看法。
希望这个总结能给到对运营岗感兴趣的小伙伴一点参考,也能给其他岗位的小伙伴一些不同视角的思考。
什么是运营,运营的基础工作是什么?
运营的岗位分类有很多: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市场运营、新媒体运营等等,我从事的是用户运营&内容运营。
做开发的时候都是各方求着我们去做需求,更多时候我们只是执行方,当时觉得产品和运营提的需求都是那么无理取闹。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当自己变成那个提需求的人,我发现提个需求,提个好需求,真的很难。
工作的前两个月我就是在leader、产品、设计,开发、财务、法务不断的质疑和批评中度过的,“这个用户体验肯定不好”,“这能给产品带来什么”,“这个需求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风险怎么规避”,“怎么确保你的钱能带来这个结果”,“规则是不是有法务风险”.....
沉浸在之前思维的我并不理解他们为啥要为难我,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不要面子的?每次流程,财务、法务、风控要不给我过,要么墨迹很久,宝宝心里苦啊。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直到我被diss了无数次,我算是明白了些许。
需求没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产品和开发为啥要帮我做?
小需求加急上线,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是时间久了,只会得到一个臃肿缝合而成的产品,后期还得耗费巨大的时间、金钱去重构、给产品做减法,比新开发一个系统代价还要大,得不偿失。
一次次快速的迭代,也会让开发疲倦、得不到任何成长,这点在我做程序员的时候就深有体会,但是我现在作为需求的提出者却忽略了这一点。
运营是结果驱动的,但是我眼里只有结果,忽略了用户体验,忽视了风险,忽略了产品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开发的成长...
想通了这一点再回头看,会议室上的争执、流程上的严谨也都合情合理了。
回到岗位本身,写好mrd(市场需求报告)、想清楚业务方向,考虑好业务目的&风险点,协调好各方完成这件事,就已经是个合格的新人运营了。
这个时候有上进心的傻瓜肯定会问:敖丙上面的我都会,那怎样才算一个厉害的运营呢?
那问题来了如何成为一个资深运营? 成为运营一年,我觉得我可以简单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因为我还是个菜鸟,下面的大部分能力都是我不具备的,更多的是我从身边的大佬那学习和思考总结的。
用户体感
所有的产品、活动最后都会面向用户,那使用体验、同理心、活动机制、人性捕捉都是一个优秀的运营应该具备的。
而不是为了追求一个逆天的结果,去设置不合理机制,忽略了用户体验,这样你在得到这批用户的时候就已经永远的失去了这些用户。
比如:某多的砍一刀(以前的砍一刀和现在的是不一样的)
产品思维
在需求迭代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有产品化的思路,而不是为了眼前的一点需求,一味的迭代给产品做加法,也应该考虑公司的长远目的,运营的预期结果。
产品思维是一种通过用户思维、数据思维去发现问题,通过本质思维去分析问题,通过效率思维去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产品化的综合思维。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比如:让人们随时随地打车各式各样的车是一种需求,为了解决他有很多办法,很多打车软件就把解决方法产品化了
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为了用户的少、用户的效率,把多留给自己,这是我理解的产品思维。
数据运营
要学会在日常数据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发现增长点放大增长点,也得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去建立自己的运营框架,实现增长的目的。
大家肯定觉得这个点程序员很有优势,毕竟会写sql嘛,是但是只能是很小的优势,知道你要看什么数据,比怎么拿到这个数据更重要。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商业思维
我认为是我最缺失的,比如大家遇到过很多数据结果很好商业行为,或者做的很好的产品,大家有没有去思考过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的,如果是你怎么做?
商业的本质在于持续提供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病毒式的裂变不仅在于界面和宣传,什么才是用户想要的,怎么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的完成你的商业目的,并且自愿帮助你二次分享放大你的商业结果,这也是很重要的。
领导能力
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很重要,项目里作为主R我们应该承担起的责任是什么?怎么能让大家愿意持续高效的跟你做事而不会心生怨言?如何把项目进度用最简明扼要的方式让上级知道?如何过滤信息,把最关键的内容传达到?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以前也觉得做ppt是花架子,花里胡哨的不如我们干实事的, 但是现在我发现这么多的信息,要把产品一整年未来很久的规划,在十几页甚至几页的ppt里容纳下。
只用十几二十分钟就让别人知道你在做怎样的事情,你有怎样的规划,有怎样的问题以及你对应的解法,表达清楚,也是非常非常厉害的能力。
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股票、区块链、元宇宙、短视频、网红等等,这些词汇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割韭菜,假大空,很low
股票确实有割韭菜的时候、短视频、网红也有low的,元宇宙目前也确实假大空。
但是不影响大家去了解,去思考和理解,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更多尝试,在这个十分不确定的互联网时代找任何的不确定都可能是你我的机遇?
很多东西肯定是泡沫,但是不影响他能有自己的市场和商业价值,作为普通人是否能参与和分一杯羹这也是值得商榷的,不过还是得谨慎!那就得注意: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
上面所有的这些的背后,我们都应该去思考,他的风险点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遵守法律,也得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规则和法律的漏洞来薅羊毛、破坏系统。
风险无处不在,职场上:裸辞,不确定的职业方向,生活中:买超出能力范围的大宗商品,做你可能无法承担后果的事情,这些都是风险,也是我们最不应该忽略的。
大家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有对应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这一年我的收获 工作上,我可以做好市场调研,写mrd(市场需求报告),找到产品、设计、开发、法务财务去协助我完成我的需求,也能把自己前程序员身份优势带到工作中。
我可以自己写爬虫去分析主流视频网站热点视频相关数据,提需求的时候也知道很多开发相关的逻辑。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生活里,我把数据、产品、商业思维的能力用在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媒体上。
不过我也曾经深陷kpi的漩涡,认为拿个好的结果和绩效那就证明我做的是好的,而忽略了过程和方法。
在我一味最求结果,迷失自我的时候,我的领导说:结果真的没那么重要,325还是375。相比于一个数字、一个指标,个人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公司你是不会干一辈子的,但是如果你离开的时候只带走了那些薪资,那就太可悲了。
把这种心态放到生活里,我才发现很多事情豁然开朗。
比如自媒体,我曾经把涨粉、破圈当作我最重要的任务,觉得博主就是多更新、多涨粉,盯着播放、阅读数时刻焦虑,我压榨自己休息时间,不断输出(20年的时候全年无休2天一篇的更新)。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想开了之后我便不再盯着那个数字纠结犹豫了,更新也放慢了,给自己留了更多时间去学习。
我意识到我不成长,我的内容,我的认知也还是会停滞不前的,那职场和自媒体的瓶颈也会很快到来的。
不过及时想清楚了这些,我想多年后,可能我的岗级薪资、粉丝数还是没有很大变化,但我想,我的每一步都会走的很稳。
一点回应
有人问过我为啥去做运营,为啥偶尔还输出程序员内容?刚好今天回答一下,我的答案是:为什么要放弃我的优势?
做程序员我不是厉害的,也没放足够多精力在岗位上,但是做个会写代码的运营那是不是就能体现我的优势了?
做自媒体我也不是厉害的,但是程序员里面会做一点视频的,这是不是也是我的优势?
内容、营销、运营是我擅长的,那我就没必要撇开这些优势,而且这些对我自己也是有帮助的,这样的工作会更让我愿意投入激情去做,也更容易让我获得成就感,生活工作都能不断给我正反馈,何乐而不为?
end
以往每过一年我都会做一个年终总结,今年我想不用了,对岗位的思考就是我这一年的总结了,写完文案的时候,公司的邮件提醒我,今天是我的生日。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哦,我生日了呀,那不做点有仪式感的事情是不是亏了?
索性穿上衣服,大晚上自己一个人跑去了西湖。
程序员转行做运营,曾被逼得每天想离职,最后...
文章图片

月亮很亮,湖水很静,我望向远处的山,山也回望我。
上一次深夜坐在这里时我刚来杭州,我已经想不起那一天晚上我在想什么,也说不清现在的我在想什么。
一年前我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另一条路,这条路上有时鲜花遍地,有时荆棘丛生,我走的跌跌撞撞,时缓时急,幸运的是我步履坚定,从未停歇。
做运营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越发理性了,越来越多的人给我说,丙丙你真的成长了,但也好久没有那种说干就干,然后收获意外之喜的快乐了,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哈哈(假装自己长大。
我可能真的忘了少年的样子了,但我始终记得那个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周围人的喧闹和肆意招摇的风,我不再拥有那样的夏天,也终于和曾经的自己作别。
人生之难,一山又一山,愿你我共赴远山。
好了各位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又是一年的陪伴,感谢各位的三连,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