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格纳三重奏如何

贝多芬的资料

埃格纳三重奏如何

文章插图
急!哪位大虾有贝多芬的资料啊!!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 , 世界童话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在欧登塞市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 。早年就读于慈善学校 , 当过学徒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 , 他从小热爱文学 。1岁时 , 父亲因病去世 , 母亲改嫁 。为了追求艺术 , 他14岁时独自来到哥本哈根 。奋斗八年 , 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一展才华 。因此 , 他被皇家艺术剧院免费送到了斯拉格西摩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戈学校 。持续了五年 。1828年 , 他进入戈尔哈根大学 。毕业后没有工作 , 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 , 每年有——个国家以200元为单位分配给他非官津贴 。安徒生从未成家 , 但他于1875年8月4日病逝于他的朋友——商人梅尔基奥尔的家中 。安徒生的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 。他早期主要写诗和剧本 。进入大学后 , 创作越来越成熟 。他出版了游记、音乐喜剧、诗歌和戏剧 。1833年 , 他出版了小说《即兴诗人》 , 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 是他的成人文学代表作 。“为了赢得未来的一代” , 安徒生决定为儿童写童话 , 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 每年圣诞节都会出版这样的童话集 。后来他不断发表新作 , 直到1872年 , 他才因为癌症逐渐停止写作 。在过去的40年里 , 已经写了168个童话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意美和喜剧幽默 。前者是主导文体 , 多体现在歌颂性童话中 , 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中、晚 。早期的童话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乐观的精神 , 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有《打火匣》 , 《小意达的花儿》 , 《拇指姑娘》 , 《海的女儿》 , 《野天鹅》等等 。中期童话 , 幻想成分弱化 , 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美好中 , 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 也流露出缺乏自信的忧郁情绪 。有《丑小鸭》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白雪皇后》 , 《影子》 , 《一滴水》等等 。后期的童话比中期的更现实 , 着重描写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 揭露社会生活的冷酷、黑暗和不公 。作品基调低沉 。有《母亲的故事》 , 《演木偶戏的人》 , 《柳树下的梦》 , 《她是一个废物》等等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 , 世界童话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在欧登塞市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 。早年就读于慈善学校 , 当过学徒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 , 他从小热爱文学 。1岁时 , 父亲因病去世 , 母亲改嫁 。为了追求艺术 , 他14岁时独自来到哥本哈根 。奋斗八年 , 终于在诗剧《单身汉的睡帽》中一展才华 。因此 , 他被皇家艺术剧院免费送到了斯拉格西摩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戈学校 。持续了五年 。1828年 , 他进入戈尔哈根大学 。毕业后没有工作 , 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 , 每年有——个国家以200元为单位分配给他非官津贴 。安徒生从未成家 , 但他于1875年8月4日病逝于他的朋友——商人梅尔基奥尔的家中 。安徒生的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 。他早期主要写诗和剧本 。进入大学后 , 创作越来越成熟 。他出版了游记、音乐喜剧、诗歌和戏剧 。1833年 , 他出版了小说《幸运的贝儿》 , 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 是他的成人文学代表作 。“为了赢得未来的一代” , 安徒生决定为儿童写童话 , 出版了《阿尔芙索尔》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 每年圣诞节都会出版这样的童话集 。后来他不断发表新作 , 直到1872年 , 他才因为癌症逐渐停止写作 。在过去的40年里 , 已经写了168个童话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意美和喜剧幽默
早期的童话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乐观的精神 , 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有《即兴诗人》 , 《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 《打火匣》 , 《小意达的花儿》 , 《拇指姑娘》等等 。中期童话 , 幻想成分弱化 , 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美好中 , 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 也流露出缺乏自信的忧郁情绪 。有《海的女儿》 , 《野天鹅》 , 《丑小鸭》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白雪皇后》等等 。后期的童话比中期的更现实 , 着重描写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 揭露社会生活的冷酷、黑暗和不公 。作品基调低沉 。有《影子》 , 《一滴水》 , 《母亲的故事》 , 《演木偶戏的人》等等 。安徒生年表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芬岛欧登塞 。1816年 , 父亲去世 , 时年十一岁 。1819年 , 14岁的他独自离家去哥本哈根寻找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柳树下的梦》 , 包括诗歌、戏剧、故事三部 。这本集子因为出身卑微 , 没有出版机会 , 却引起了文化圈一些人的关注 。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 , 学了六年 。我对它的教育方法感到痛苦 。但是 , 这六年来 , 我读了很多名著 , 练了写诗 , 练了写戏 。1827年 , 他离开学校 , 回到哥本哈根 。发表的诗歌 , 受到上流社会评论家的称赞 , 激发了安徒生写作的信心 。1829年 , 长篇幻想游记《她是一个废物》出版 , 初版售罄 。出版商立即以优惠的条件购买了第二版 , 安徒生也因此摆脱了饥饿的压迫 。喜剧《单身汉的睡帽》在皇家歌剧院上演 。同年还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1830年 , 初恋失败 。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了 。1831-1834年 , 爱情又失败了 , 母亲也丢了 。不久 , 我发表了长篇自传体小说《幸运的贝儿》 。1835年 , 30岁的他开始写童话 , 并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 , 一本61页的小册子 , 包含《尝试集》 。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 。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 , 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 , 建议他放弃 , 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 , 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 , 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 , 共七万余字 , 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 , 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 , 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 , 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丧礼备极哀荣 , 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 , 《奥·特》(1836) , 《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 , 《两位男爵夫人》(1848) , 《生乎?死乎》(1857) , 《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 , 《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 , 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 , 歌剧《乌鸦》(1832) , 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 , 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 , 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 , 《黑白混血儿》(1840) , 《摩尔人的女儿》(1840) , 《幸福之花》(1844) , 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 , 《梨树上的鸟儿》(1845) , 《小基尔斯滕》(1846) , 《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 , 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 , 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 , 《新房产》(1850) , 《睡魔》(1850) , 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 , 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 , 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 , 喜剧《长桥》(1863) , 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 , 独幕剧《初来者》(年代不明) , 《罗斯基里达之夜》(年代不明) 。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 , 《瑞典纪行》(1851) , 《西班牙风光》(1863) , 《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小传》(1832) , 《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 , 《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诗集》(一 , 1829) , 《诗集》(二 , 1830) , 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 , 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共计156篇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 , 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 ,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 , 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 , 他自幼酷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 , 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 , 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 , 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 , 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1828年 , 升入哥尔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 , 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 , 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 。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 。进入大学后 , 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 , 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 , 为他赢得国际声誉 , 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 , 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 , 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此后数年 , 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 。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 , 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 。近40年间 , 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前者为主导风格 , 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 , 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 , 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中期童话 , 幻想成分减弱 , 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 , 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 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 , 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 , 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 。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贝多芬的资料上面的回答虽然都很多 , 但还是不全面……粘贴的长篇大论 , 不行~~~~我给出两个图文并茂的地址 , 叙述得相当有条理:强烈推荐的 https://wiki.biti.org.cn/w/index.php?title=%E8%B4%9D%E5%A4%9A%E8%8A%AC&variant;=zh-cn如果不能访问的话 看这个: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8%B4%9D%E5%A4%9A%E8%8A%AC&variant;=zh-cn(比上一个的资料差不少的)百度百科的: http://bk..com/view/31118.htm好的话把分给我哦~~~
埃格纳三重奏如何

文章插图
谁有贝多芬的资料贝多芬相关资料一七八七年四月 , 一位年青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札特 。此人其貌不扬 , 短小精明 , 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 , 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札特亦为之惊叹 。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 莫札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 , 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 。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 。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 , 嗜酒如命 , 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 , 以便*他享受荣华富贵 , 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 , 稍有不遂 , 即遭毒打 。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 , 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 , 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 , 程度愈来愈高 , 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 。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 , 也负起了养家责任 。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 , 但他心怀远大 , 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 。但很不幸 , 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 , 回家不久 , 母亲就去世了 。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 , 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为了实现理想 , 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 。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 , 为了报答 , 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 。到了维也纳 , 贝多芬受教於海顿门下一年 , 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 , 尤其是后者 , 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挣脱束缚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 , 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 , 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 , 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 。此后五年 , 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 。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 。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 。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 , 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 。在这些作品中 , 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 , 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 , 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 , 声名如日中天 , 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 , 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 , 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 , 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 。而在此时 , 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 。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 , 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 。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 , 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 , 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 。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 。「要忘掉自己的不幸 , 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 。此时他回到维也纳 , 乐思泉涌 , 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 。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 , 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 , 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 , 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同年 , 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 。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 。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 。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 , 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 。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 , 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 。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 。如第五号「命运」 , 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 , 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 , 王子公孙纷纷逃难 , 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 。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 , 他依然留在维也纳 , 苦心创作 , 他的「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 。由於「命运」与「田园」首次演奏并未获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 , 贝多芬有心离去前往德国 , 但因鲁道夫公爵、罗伯高维兹王子与金斯基公爵三人极力挽留 , 他才留下 。日后 , 贝多芬写作「大公钢琴三重奏」题献给这些恩人 。~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 , 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 。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 , 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 。贝多芬的成就 , 功垂百世 。拿破仑兵败 , 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 。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 , 非常轰动 。他又博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 , 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 , 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 , 他的创作丰富 , 历史价值史无前例 。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 。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 , 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 , 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 。「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 , 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 。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 。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 , 此后写作的音乐 , 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 , 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 , 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 。~乐圣不擅人间事~ 由於弟弟卡尔一八一四年去世 , 贝多芬又负起了监护养育侄儿的责任 。但领养过程与事后侄儿给他带来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总之他无法将爱心转移到他侄儿身上 。贝多芬对与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完全崩溃 。乐圣贝多芬变得更加消沈 , 同时身体状况更加严重 , 经济十分拮据 。那时他正全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 。尤其前曲是为了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的使用 。正因责任重大 , 他花了约五年的时光 , 在一八二三年完成 。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首演 , 将他的声望又推到新顶点 。「第九号交响曲」的「快乐颂」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诗「快乐颂」 。他早年就有此念头 , 经过了三十二年终於达成心愿 。「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 。「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 , 但因耳聋无法进行 , 秩序大乱 , 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 。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 。当全曲演奏甫毕 , 听众深受感动 , 高声欢呼 , 掌声如雷 , 但贝多芬毫无知觉 , 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 , 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 , 含泪答礼 。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 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 , 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 。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 , 反而趋於宁静 。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 , 纯净的高空中 , 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 。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 。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 , 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 。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 , 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后的春雷响起了~ 贝多芬的余生已经不多 , 单是一八二六年就动了四次手术 , 但病情未见好转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 , 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 , 伴著震耳欲聋的春雷 , 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 , 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根据古老的记录 , 贝多芬的葬礼在三月二十九日举行 , 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贝多芬 (L.V.Beethoven 1770–1827)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 , 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 , 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 。贝多芬的父亲竭力 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 因此 , 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 八岁公开表演 。在管风琴师C.G.内费的指导 下 , 贝多芬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 , 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 ,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1787年慈母病逝后 , 贝多芬进入了波恩有名望的F.V.布朗宁夫人家庭任音乐教师 。在那里 , 他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 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 。他们谈论艺术、哲学和政治 , 使年青的贝多芬开始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 , 初 步树立起艺术要服务于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观 。十九岁时 , 他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 , 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 腊文学 , 在那里接触到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 , 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92年 , 贝多芬离开 了自己的故乡定居于维也纳 , 是年跟海顿学习作曲 。1795年开始出版作品 。1800年左右 , 贝多芬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  这是贝多芬的一部习作 , 是他九部交响曲中最古典化的一部 。1802年 , 贝多芬创作了《第二交响曲》 , 从这部交响曲中我 们可以看出 , 贝多芬正力图形成使自已的创作与所追求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的创作倾向 。《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完成 , 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这部1804年创作的作品 , 摆脱了海顿与莫扎 特的影响 , 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一大飞跃 。这部作品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 , 它与革命时代的感情相融合 , 奠定 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和“通过斗争 , 取得胜利”的基本思路 。1802-1815年间 , 贝多芬虽受包括耳疾在内的各种精神上的打击 , 但他还是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 响曲 , 小提琴协奏曲 , 钢琴协奏曲及序曲、奏鸣曲等等 , 这些作品对以后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15年以后 , 贝多芬完全失聪了 , 他变得孤僻、易怒 , 但并没有失去信心 , 他这时的音乐创作带上了深思的性质 。伟大的 《第九交响曲》的完成 , 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 显示出贝多芬的艺术思想更深刻、更细致、更成熟 。这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全世界人民团结拥抱起来 , 像兄弟一样 , 经过艰苦的斗争 , 才能获得 真正的欢乐”的理想 。1827年3月26日 , 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 。下葬的那一天 , 所有学校停课哀悼 , 两万人参加了葬礼 , 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 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 , 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 , 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 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的音乐 , 占特殊地位的是他的交响曲 。从这些交响曲当中 , 我们可以了解到交响曲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过渡到 舒伯特、门德尔松的各个时期发展概况 , 也可以了解到贝多芬创作的基本思维和精神面貌 。贝多芬的交响曲 , 全面继承了 德国音乐的优秀传统 , 吸取了法国大革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 , 因此 , 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 同 时 , 他又吸取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华 , 他的作品又具有更明显的民族性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 , 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 。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 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 , 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 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 ,  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 , 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 , 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 , 甚至牺牲自己 , 直到赢得斗争的胜 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 , 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 , 思想深邃 , 形象对比鲜明 , 丰富多样 , 在曲式 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 , 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 , 把歌剧中对人世间 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 , 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 , 扩大了交响曲的表 现能力与氛围 。另外 , 在交响曲的创作中 , 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 , 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 , 在《第九交 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 , 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 , 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 , 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 世界 ,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 , 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 , 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贝多芬作品赏析 1、《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 , 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脱稿之际 , 贝多芬就 已构思创作了 , 只是他改变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 。1807年《第五交响曲》总谱出版 。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 皇家剧院由贝多芬指挥首次演出了第五、第六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 。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 , 因此后 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 , 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 , 达到胜 利” , 是指从黑暗到光明 , 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 , 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 , 它的结构严谨、完整 , 手法简练、明快 , 发展紧凑、均衡 , 主题形象鲜 明、生动 。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 , 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 , 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 锐 。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 使全曲情绪激昂 ,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 , 代表着贝多芬的艺 术风格 。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热情的快板 , 2/4拍子、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 , 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 , 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乐曲一 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 , 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 , 这就是主部主题 。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 , 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 , 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 。这一主题激昂有力 , 具有 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 , 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 , 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 志 。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 , 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 , 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 , 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 信心 。这是一个连接句 , 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 , 引出了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 , 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 , 温柔优美、 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 , 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 。在这里 , 严峻的命运动机退居到低音声部并以伴随形式出现 , 使温柔的音乐里带有不安的色彩 , 推动音乐继续发展 。乐曲 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 , 以果断、热烈的音响结束了呈示部 。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 , 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 , 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 , 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 了 。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活跃 , 它无休止地反复 , 调性不断转换 , 力度不断加强 , 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 题 。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发展 , 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的转调等等 , 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 , 使音乐更加 丰富 。最后 , 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 , 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 , 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 , 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中 , 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 。在第一主题与连接部之间 , 双簧管奏出了一段缓慢的哀鸣音调 , 第一主题的 发展突然被打断 。可是 , 激动不安的情绪又立即恢复 , 只是当第二主题出现时才稍为平静 。然而 , 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 有结束 , 在庞大的尾声中越来越激烈 。这时 , 音乐发展的气势锐不可挡 , 鲜明的力度对比 , 紧张的和声发展 , 形成全乐章 的最高潮 。乐章结束时 , 第一主题动机那强烈的音响 , 进一步刻画了勇于挑战的英雄性格 , 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 的坚强信心 。第二乐章: ba小调 , 稍快的行板 , 3/8拍子 , 双主题变奏曲式 。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 宏伟而又辉煌 , 同第一乐章形成 了对比 。它体现了人们的感情世界 , 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 , 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 。乐曲开始时 , 在低音提琴拨弦伴奏下 , 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 , 它深沉、安祥、优美 , 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 , 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具有战斗号召性的第二主题 。这个主题的音调与第一主题很接近 , 并与法国革命时期的歌曲有音调上的联系 。这是进行曲风格的英雄主题 , 它起初抒情 而沉思 , 转入C大调由全乐队强奏后 , 成为一支雄伟的凯旋进行曲 , 充满着火热的朝气 , 鼓舞着人们永往直前 。以后音乐的发展是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的六次不同的变奏 。这六次变奏 , 贝多芬运用不同的节奏音型 , 调性转换、乐器变 换等各种手法 , 表现出英雄在激烈斗争后的沉思和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 , 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 。例如第一变奏以第一主题 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变得起伏和激动不安 。第二变奏以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出现 , 增强了动力性 , 表现出英雄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次变奏 , 像英雄的凯歌一般 , 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 , 这一乐章的尾声 , 对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 , 表 现出从深思中获得力量 , 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第三乐章:C小调 , 快板 , 3/4拍子 , 谐谑曲 。这个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 在调性上 , 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 , 像是艰苦 的斗争还在继续 , 它是通向第四乐章的过渡和转换 。主部由两个对比性主题构成 , 第一个主题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由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急速向上的旋律 , 有一种向前推进的力量 , 但又显得有些迟疑 。另一个因素是这个基础上的应句 , 由一连串和弦组成 , 它沉着、抑制 , 又显出不安的情绪 。这个主题陈述两次之后 , 圆号奏出一个非常活跃的、号角般的新主题 , 那熟悉的节奏 ,  使我们一下子就能确认第一乐章 的主题在这里以另一种形象出现了 , 它威严、稳健 , 具有进行曲的特征 。两个不同气质的、尖锐对置的主题轮番出现 , 表现了动荡不安及艰苦斗争的场面 , 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越来越尖锐、复杂 ,  富于戏剧性的效果 。中间部分以热烈的德奥民间舞曲为中心主题 , 由C小调转为明朗的C大调 , 音乐采用了复调赋格与主调和声的对比手法 , 情 绪热烈而乐观 , 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 , 它与前面的音乐形成对比 , 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 , 造成风起云涌之势 , 表 现出人民的力量一浪高过一浪和越来越强的必胜信念 。第三部分是动力性的再现部 。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都用弱音奏出 , 进行再现和发展 。定音鼓敲击的基本动机节奏型预示矛 盾冲突在继续 , 这是在积蓄着准备最后冲刺的力量 。接着 , 第一主题轻声出现 , 音乐自由向上伸展 , 乐队的音域不断扩 大 , 力度由弱到强 , 调性色彩由暗到明 , 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 , 响亮的和弦音导入光辉灿烂的最后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4/4拍子 , 奏鸣曲式 。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 , 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 。乐章呈 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以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开始 , 和弦饱满有力 , 旋律积极向前 , 由全乐队强奏 。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与前部连贯 , 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 , 音色明亮而柔和 , 进行曲的节奏 , 情绪喜悦富于歌唱性 。副部主题由弦乐器奏出 , 建立在G大调上 。这是一支以三连音节奏为主 , 轻松而带有起伏的欢乐舞曲 。在呈示部的结尾段中 , 出现了一段与呈示部相联系的新旋律 。展开部是以第二主题广泛活跃的发展为基础的 , 不断高涨的音乐 , 像是无边无际的人群 , 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接近高潮 时 , “命运”音型又插了进来 , 但它已不再刚毅强劲 , 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 , 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 。再现部基本上重 复了呈示部的音乐 , 新的力量稍有增添 。这个新主题 , 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 , 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 。庞大的尾声 , 响起了C大调光辉灿烂的凯旋进行曲 ,  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 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恩格斯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 , 那么 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 2、《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op.68)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作于1807–1808年 , 1808年12月22日与《第五交响曲》同时首演于维也纳 , 1809年出版 。标题 性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特点 , 他的第三、第五交响曲都是标题性的 , 而最突出的是《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为每 个乐章加了小标题 , 还在总谱的扉页注上:“主要是感情的表现 , 而不是音画 。”这对人们理解这部作品特别重要 。贝多芬非常热爱大自然 , 大自然是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802–1808年间 , 耳疾严重的贝多芬常隐居于维也纳郊 区 。他有时躺在林中的草地上 , 有时漫步在淙淙的小溪旁 , 凝神思索万物生命的实质 , 细心洞察大自然的奥秘 。从故乡莱 茵河到维也纳郊外 , 贝多芬从大自然的怀抱中产生创作的灵感、获得心灵的欣慰 ,  。《第六交响曲》就是通过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景象的描写 , 反映人的崇高精神世界以及自然和生活的伟大 。这部交响曲共五个乐章 , 后三个乐章的演奏不间断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 , 不过分的快板 , 奏鸣曲式 。整个乐章的音乐愉快、明朗、淳朴、和谐 。乐章一开 始由小提琴奏出主部主题 , 这个主题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 浓厚的乡村风味使人沉浸在春天的原野中 , 温柔的轻唱又渲染出 无限的欢乐 。主部主题之后是呈示部的连接部 , 由管乐奏出的连续三连音音型 , 它以轻弱的力度奏出 , 犹如小溪的流水声 , 给人以清新 的感受 。副部主题是主部主题形象的继续 , 它建立在C大调上 , 使人感受到更加清新、欢愉 。旋律流畅、恬静 , 充满了人与大自然 的和谐气氛 。接着是弦乐与木管先后奏出的副部主题第二部分 , 仿佛一问一答 , 构成自然和谐的画面 。在展开部里 , 贝多芬只运用主部主题中的少量音型为素材进行发展 , 他以精湛的技艺 , 创造性地运用调性的色彩和力度的 对比等手法 , 描绘出一幅辽阔无边、充满生机的田野风光 , 荡漾着乡村生活的欢乐 。再现部与呈示部没有多大差别 , 但木管乐器的运用更巧妙 , 令田园风味更浓 。尾声将结束部主题的下半句变成三连音进行 , 增强了怡然自得的情绪 。第二乐章:《溪边景色》 , 稍快的行板 , 奏鸣曲式 。呈示部开始时弦乐器奏出了稍有起伏的潺潺流水音型 。在这个伴奏背 景下 , 第一小提琴奏出了柔美动听的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先由大管奏出 , 后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加入 。这个流畅的主题好似溪边美景中又传来牧人的笛声和乡民的歌唱 , 表 现出清新抒情的气息 。展开部由一个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开始 , 着重发展主部主题的素材 , 调性的变化及各种乐器色彩的变化 , 使主部素材得以充 分展开 。再现部中主部主题增加了大管、单簧管的分解和弦及双簧管的三连音 , 将潺潺的流水描绘得更加生动 。尾声十分著名 , 贝多芬用长笛模仿“夜莺” , 双簧管模仿“鹌鹑” , 单簧管模仿“布谷鸟”的鸣叫声 , 描绘出一幅阳光和 熙、鸟语花香、充满了诗意的动人画面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会》 , 快板 , 谐谑曲 。这一乐章的音乐欢快而有舞蹈性 , 表现了一个形象鲜明的风俗性乡民集 会的欢乐场面 。第一部分开始是一段三拍子舞曲 , 曲调轻快急速 。这一主题反复发展 , 力度不断加强 , 强烈全奏之后 , 双簧管奏出了牧歌风的优美如歌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第二部分主题 。大管吹奏的简单音调陪衬着这支旋律 , 好像是一支乡村民间乐队在演奏 , 而其中有位乡村老农 , 拿着古老的风笛也到场助 兴 , 但他只能吹出Fa、Do、Fa , 乐队转调时他只好停下 , 到乐队转回原调他又响起来 。乐章的中段是源自奥地利的二拍子 舞曲 , 它粗犷活泼 , 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 好像穿着木履的农民们的到来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 音乐又回到三拍子的舞曲 , 但比前面更活泼、热烈和喧嚣 。当舞蹈进行到最热烈的时候 , 突 然 , 远处传来了雷鸣 , 狂欢的集会被打断 , 人们各自散去 , 随即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暴风雨》 , 快板 , 自由曲式 。这个乐章贝多芬运用了不协和和弦、频繁转调、色彩性配器、形象化旋律等手 法 , 刻画出一幅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生动景象 。弦乐快速跳弓像带着雨点的狂风在咆哮 , 低音提琴混沌的呼号像乌云笼 罩的大地 , 短笛尖锐的呼啸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 , 一场惊骇的狂风暴雨已来临 。接着 , 一个半音阶伴随着不协和和弦从最 高点迸发出来 , 长号和定音鼓雷鸣助威 , 爆发出强大的声势 , 显示出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随后 , 音乐渐渐平静下来 , 一场暴风雨过去了 。木管乐器奏出温柔的旋律 , 像是远处又传来悠扬的牧笛声 。第五乐章:《牧歌 , 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激心情》 , 奏鸣回旋曲式 。这一乐章紧接第四乐章连续演奏 。雨过天晴 , 大地 恢复了宁静 , 天上架起了彩虹 , 到处是一片清新的景色 , 鸟儿在枝头歌唱 , 牧人又吹起那悠扬的牧笛 。双簧管和长笛衬托 出由单簧管、圆号奏出的牧歌风格的引子 。这一牧歌风格的回旋曲引子之后 , 第一小提琴奏出了主部主题 , 这是一支具有阿尔卑斯山区牧歌风格的旋律 , 它表现了乡 民们愉快、幸福的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热望 。
{TITLE5}{ANSWER5}
埃格纳三重奏如何

文章插图
{TITLE6}{ANSWER6}
【埃格纳三重奏如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