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马的故事 孔子的马是如何要回来的,别人借钱不还怎么要回来

孔子的马误吃了百姓的庄稼后,孔子是如何处理的呢?
众所周知,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 。后来他被我们称为圣人,所以他是一个伟人 。同时他的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所以当孔子的马不小心吃了别人的庄稼,孔子只对农夫说了几句话,农夫就把他的马放了 。当时孔子正在周游世界求学,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不得不骑马 。有一天,他的马缰绳不小心松了,导致马一时跑不动了 。孔子找了很久,没想到他的马正在农夫的田里愉快地吃着别人的庄稼 。那时候,食物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农夫看到自己的庄稼被马吃了,非常生气,一气之下就把孔子的马给扣留了 。因此,孔子要求他的弟子子贡向农夫道歉 。结果,无论子贡怎么道歉,农夫就是不领情,坚决不肯把马还给他 。后来,子贡选择了放弃抵抗 。孔子看着子贡沮丧的表情,告诉子贡:不是农夫不讲道理,而是你的方法不对 。你没有谈到道歉的实质 。所以孔子自己告诉农夫,“我们长在不同的地方,但是这种庄稼长的一样,以至于我的马儿都分不清这种庄稼其实不是我们家的,所以选择偷 。”农夫听了,觉得孔子说的很有道理 。马不是人,自然分不清这庄稼是谁家的 。所以,他选择把马还给孔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当时用的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农民的位置上,然后动之以情,动之以理,真正从内心打动这个农民,然后让他心甘情愿地放马 。果然孔子情商很高!

孔子的马的故事 孔子的马是如何要回来的,别人借钱不还怎么要回来

文章插图
【孔子的马的故事 孔子的马是如何要回来的,别人借钱不还怎么要回来】孔子的马误吃百姓庄稼,子贡要不回来,孔子:你让马夫去试试吗?
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有着超然的地位 。古代学者称孔子为“至圣之师” 。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孔庙、孔庙纪念这位圣人 。作者通过冯梦龙的《智慧全集》分享孔子索玛的故事 。虽然是一个小故事,却蕴含了一个大道理 。孔子的后裔,生于鲁曲阜,三岁丧父 。虽然他很穷,但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贵族 。孔子的前半生,一直想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然而,当他去参加一个鲁贵族的聚会时,却被拒之门外 。这对孔子打击很大,也助长了他学习的决心 。孔子开办私塾,招收弟子 。后来他带着弟子周游鲁齐金,向各国贵族讲解他的儒家思想 。在孔子周游世界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散步 。他很累了,所以他在田野旁休息 。拉车的马因为饥饿误吃了农民的庄稼 。看到庄稼被毁,农民大怒,强行扣留了孔子的马 。没有马,孔子等人也赶不上,所以眼下最重要的是和农民沟通,把他们的马要回来 。子贡,又名端木词,是第一个出现的人 。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位列“孔子十哲” 。同时,他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能言善辩 。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贡的口才最好 。他以为只要和农民讲道理,农民一定会把马还回来,于是他自告奋勇和农民谈判 。结果子贡放下架子,和农民们谈了半天,把《诗经》,《尚书》的道理都说了一遍,农民们却一点也不为所动 。子贡受到重创 。他认为自己是无与伦比的演说家,但他连一个农民都说服不了 。孔子见子贡垂头丧气的归来,摇摇头说:“你用别人听不懂的话来劝他,就像用野兽给太牢献祭,让鸟儿听音乐 。他根本不明白你说的话 。怎么可能有效?”子贡看着孔子不服气,孔子对子贡说,你为什么不让新郎试试?新郎听说孔子要自己出镜,异常兴奋 。他难得有机会表现自己 。于是,新郎找到农夫,只对他说了三个字:你没去过东海种地,我也没去过西海开过车 。但是东海和西海的庄稼长得一样 。我们的马怎么知道它吃你的庄稼?所以,这不能怪马,因为马以为它在吃自己主人的庄稼 。农夫听了马夫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让马夫把马牵回来 。龚听了深受启发,孔子却笑而不语 。
孔子的马偷吃庄稼被抓,子贡讨要不成,为何马夫一句话便讨回了?
1.前不久看到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人才无数 。为什么只有孔子被称为圣人?想必很多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是为什么,但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课本上教的 。那么孔子到底做了什么,在后世备受推崇,甚至被誉为“大圣”呢?其实原因不仅仅是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影响至今,还在于孔子脱离了官学,发扬了私学,让底层民众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三千人,其中圣贤七十二人,其中有极其著名的孔子和十大哲人 。这十个人是晏子、子谦、伯牛、仲弓、子游、子贡、鲁兹、子游、子游和夏紫 。根据擅长的领域分为道德、政治、文学、言论四个领域 。其中子贡和子贡是文字上的杰出人物 。文字,顾名思义,就是口才的典范,一张嘴就能击退千军万马的典范,尤其是子贡,他凭借口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结起来有:保鲁、治乱、破吴、强晋、霸越 。更何况子贡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他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经营理念得到了商人的高度赞扬 。子贡那么好,却栽在一个农民手里 。有一次,孔子的马偷庄稼被抓,子贡自告奋勇去讨要 。结果他乞求未果,却被断然拒绝 。但是孔子的马终于
却被大字不识一个的马夫一句话给讨回了 。那么马夫究竟说了什么,让子贡都汗颜?我们一起来看 。02.孔子在后世的名气很大,几乎无一不知,在当时而言也是如此,不过孔子在仕途上并不如意,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提倡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并不适用 。孔子的儒家学说,适用于和平时期,而当时春秋战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靠仁义礼信根本无法自保,更别说争霸天下了,所以当时的诸侯国君主大都很尊敬孔子,但却很少真的重用他 。虽然鲁国国君给了孔子希望,但是后来还是直接往他的理想上泼了一盆冷水 。得不到重用和被挤兑猜忌的孔子,果断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而孔子的马偷吃庄稼这件事,就发生在了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 。孔子当时可是有身份的人,至少手下的弟子有不少,所以他在出游的时候,并不是像那些贫寒的人一般,背起行囊浪迹天下 。孔子出游通常是有弟子跟随,当然还得有马车坐着,这次出游,孔子就带了子贡去,毕竟子贡能说,想来也能省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人要吃饭,马要吃草,可是在出游途中,孔子的马却偷吃了别人家的庄稼,田地的主人很是生气,毕竟被吃的可不是草,而是家里的粮食,想想都肉疼 。为了表示不满,农夫就把马给捉住并关了起来 。03.出游要是没了马,这可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如果全靠自己双脚走,这还不把人给累瘫了,再说了,当时的马可是身份的象征,无论如何,这马都得要过来 。可是孔子当时是有身份的人,让他去要马未免丢了面子,还好,能说会道的子贡在他身边 。于是他就让子贡去要马,子贡对此自然也是义不容辞,于是挽起袖子就去找农夫 。庄稼人都是实在人,子贡思考再三觉得不能以武力相逼或者用身份相压,毕竟这不是一个正经读书人的作法 。权衡再三,子贡决定来软的,于是他对农夫便好话说尽,可是农夫不为所动,子贡苦苦央求让农夫把马给放了,奈何农夫也根本不理睬子贡,摆明了就不想和子贡交流 。能言善辩的子贡叫苦不迭,由于没有要回来吗,只好垂头丧气地去向孔子汇报,孔子也比较诧异,就问子贡怎么对农夫说的 。子贡将自己好言相劝甚至苦苦央求要马的经过给说了一遍,孔子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便对子贡说: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意思就是说,子贡采用的方法不对,他想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说服他,对于农夫来说根本没有作用,这就好比对牛弹琴 。04.既然知道了子贡的失败原因,孔子就让子贡在一旁看着,而让为自己驾车的马夫去向农夫要马 。马夫见了农夫之后,既没有央求他,也没有给他说好话,只说了一句:子不耕于东海,与不游于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意思是说,你从未到过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从来没有来过西方,可是庄稼却长得一样,马可不是人,在它们眼里无论哪里的庄稼都能吃,所以我的马并不知道你的庄稼不能吃 。农夫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马还给了马夫 。马夫喜气洋洋带着马回去了,见到了孔子,也见到了一脸诧异的子贡,听闻了马夫要马的经过之后,子贡无比汗颜,他没想到自己费尽口舌都没要回来,结果马夫一句话就说服了农夫 。既然孔子在这件事情上分析得那么清楚,为何一开始没有让马夫去要呢,这是因为不让子贡碰个钉子,他便不会心服口服 。而孔子这番作法,自然也告诫了子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马夫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也有比子贡强的地方 。05.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自己家的马偷吃了别人家的庄稼,按照道理来说,不是得赔偿?孔子却让子贡和马夫凭着嘴巴去讨要马,怎么想,都觉得怪怪的,再说了子贡那么有钱,假如直接扔给农夫两个钱,行不行得通?或许这是最可行的办法,因为物以类聚,子贡和农夫并不是同类人,无论子贡如何好言相劝甚至苦苦哀求,农夫根本不会理解 。而马夫就不一样了,他和农夫一样是个粗人,如果马夫用子贡的办法去要马,也能要回来,反过来,如果子贡说马夫所说的那句话去要马,一样要不回来 。所以在这件事情中,关键不在于子贡和马夫说的话,而在于他们的身份,子贡和农夫两人的学识和修养相差太远,两人在内心里其实谁也瞧不起谁,所以子贡要不回马也是必然的 。(图网侵删)
孔子的马的故事 孔子的马是如何要回来的,别人借钱不还怎么要回来

文章插图
为何孔子的马会被扣押,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有一天,他的马跑进了田地里,吃了农民的庄稼 。农民很生气,就扣了这匹马 。第一次,孔子派弟子子贡前去协商,子贡好话说尽,但农民就是不愿归还马 。第二次,孔子派一个养马的人去协商,不一会,农民就高高兴兴的将马还回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原来子贡去的时候,跟农民讲了一堆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农民完全听不进去,事实上也听不懂 。而养马人去的时候,就是跟农民唠家常,他告诉农民,你不是在东海耕种,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既然我们在这里相遇了,马就不可避免的会吃你的庄稼 。对于这个结果,孔子评价为“夫以人之所不能听 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就韶乐飞鸟也”,意思就是用别人所不能理解的话语去说服别人,就好像用高级的贡品去供奉野兽,用高雅的音乐去取悦飞鸟,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 。故事中,子贡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所拥有的学问远远不是养马人所能比拟的,但是在与农民交涉的过程中,子贡所拥有的大道理却远远没有养马人的唠家常起的作用大 。这就是交流的技巧和艺术!记得前几年热播的一个电视剧《火蓝刀锋》中,有这么一个片段,部队要将某个地方征用为演习场,而这块区域的居民世代都居住在这里,根本不愿意搬走,于是部队的领导就派人去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第一次派去的是一个大学生士兵,他到了那里之后,清了清嗓子,开口第一句就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结果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村民给轰了回来 。第二次,部队派去一个普通的士兵,这个人去了之后,并没有谈部队为什么要征用这块地,也没有谈练兵备战的重要性 。他只是抱着一名死去的班长的衣服,向村民讲了讲这位班长的事迹,结果村民当场就同意搬迁 。这两个跨越千年的故事,背后都折射出一个道理:正确沟通的重要性 。不管是养马人还是那个大学生士兵,本身说的都没有错,但唯独没有考虑沟通对象,结果自然只能是事倍功半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很普遍,同样的问题让不同的人去沟通往往有不同的结果 。一些新入职的大学生,踏入职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往往不是业务上的问题,而是如何与同事、上级进行有效的沟通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虽然现在被用作了贬义词,但用来沟通的技巧还是非常恰当的 。与音乐人谈农作物生长,与庄稼人谈音乐创作注定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不看对象的沟通最终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是起反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学的圆滑世故,而是要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倾听别人,“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固然没错,但在这个节凑越来越快的年代,如果不能有效的“推销”自己,很可能你的“酒香”尚未飘出巷子,而你等待的人就已经远离 。
孔子马逸中子贡为何不能要回马?有一天孔子出游:途中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农人很生气:捉住马儿并把它关起来 。子贡知道后,就低声下气的前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没想到农人不理会子贡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 。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 。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 。」 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对农人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 农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马儿还给马夫 。〔自是至理,安得不从!〕 〔冯评译文〕 物以类聚,在粗人面前谈论诗书,这是不知变通的读书人所以误事的原因 。马夫的话虽然有理,但这番话若是从子贡口中说出来,恐怕农夫仍然不会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子贡和农夫两人的学识、修养相差太远,彼此早已心存距离;然而孔子为什么不先要马夫去,而任由子贡前去说服农夫呢?--若一开始就让马夫前去,子贡心中一定不服!如今不但子贡心中毫无怨尤,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 。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尽其才 。世人常以成文的法规来约束他人,以资格来限制他人,以兼有所长来期望他人 。这样,天下事哪有成功的希望呢?
孔子的马的故事 孔子的马是如何要回来的,别人借钱不还怎么要回来

文章插图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傻子的炼成演讲人:鲍鹏山讲师简介: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内容简介: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狗,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 。千百年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那么真实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经历,而这些经历会给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启迪?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鲍鹏山老师,一起透过圣人的光环,听一听孔子那些鲜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 。看一看这个曾经平凡的人如何成为最受中国人崇敬的偶像 。全文: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谈一谈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人物,这个人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孔子 。他是圣人,他是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人物,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所以他是圣人 。但是他同时又是凡人,他有人的喜怒哀乐,有人的七情六欲 。既然这样,我们看孔子的时候,需要带着两颗心 。第一,恭敬心第二,平常心 。带着恭敬心,我们去看孔子的伟大,然后你发现他可敬 。带着平常心,我们看到孔子的平凡,你发现他可爱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两颗心走进两千五百年以前的春秋时代,去近距离地看看孔子的可敬,可爱,看看一个凡人如何成为圣人 。解说:假如孔子生活在当下,他一定会有一个像这样的个人档案 。姓名:孔丘字:仲尼 尊称;孔子英文名:CONFUCIUS 性别:男 国籍:春秋时鲁国人 出生地: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这样一位民族灵魂式的人物,他会有着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孔子的祖上又是做什么的呢?接下来鲍鹏山老师帮助我们找到了答案 。在公元前479年,也就是鲁哀公十六年,阳历是二月二十四号,73岁的孔子病势沉重 。他的学生子贡听说老师病得很重,就赶来看他 。到了孔子家门口,发现孔子拄着拐杖,站着门口,彷徨徘徊 。孔子一看到子贡来了,很伤感说,端木赐啊,你怎么现在才来啊?(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接着孔子告诉子贡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坐在厅堂的两根柱子中间,接受别人的祭奠,这个梦说明了什么呢?孔子说我就是殷商之人,我就是以前商王的后代 。因为按照古代的这些礼制的规定,夏族的人死后棺材放在东边的台阶上 。周族的人死后棺材放在西边的台阶上 。商族的人死后棺材放在两根柱子中间 。他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中间接受别人的祭奠,证明第一,他真的要死了 。第二,说明他是商人的后代 。孔子最早的祖先就是商汤 。商代的开国帝王是王族,后来周武王灭商,之后纣王当然被杀掉了 。商王那么多贵族怎么办,不能都杀啊 。经过一番曲折后,最终把这些商朝的贵族分封在今天河南商丘这个地方,这就是宋国,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宋国 。解说:孔子家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日渐衰落 。从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到大夫,就这样一代一代在宋国繁衍 。但是根据记载,孔子出生于春秋战国的鲁国 。难道说史籍记载有误,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接下来,鲍鹏山老师为我们找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个叫孔父嘉的人 。孔父嘉在孔子的家世里面,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他是孔子的六代祖,他在宋穆公和宋殇公两朝都做大司马 。(司马是什么官?司马是管军队的,相当于国防部长,是国家军队的最高长官)在宋殇公的时代,宋殇公继位十年,宋国出了一个大野心家华父督,他想篡权 。孔父嘉就是挡在他面前的很重要的一个障碍,而且孔父嘉的妻子非常漂亮,所以华父督不仅要把国家大权揽在自己手里,还要把孔父嘉的美貌妻子揽在自己怀里 。“目逆而送之美而艳”(左传)目逆而送之,这五个字真是太传神了 。什么叫逆呢?迎着你看过去 。孔父嘉的妻子从远处走过来,他就一直盯着她看,然后一直走走走,走到身边,从身边走过去还要目送,再偏着头一直看她走远 。这里面有两个动词,一个是逆,逆就是迎着看,送就是从背后一直看,看完之后说了三个字,美而艳 。看他馋涎欲滴的样子,所以这个美貌的妻子也算是给孔父嘉带来了杀身之祸 。华父督就散布谣言,我们国家打这么多仗,都是孔父嘉这个大司马造成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怨恨孔父嘉 。华父督就利用别人的怨恨发动了一场政变,把孔父嘉给杀了,把他美貌的妻子占为己有 。宋殇公表示不满,华父督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殇公也杀了,宋国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政治动荡 。孔父嘉被杀了以后,其儿子木金文在宋国就呆不下去了 。怎么办?逃难到鲁国,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讲了半天,孔子原来是宋国人,那他为什么后来出生在鲁国呢?就是从孔父嘉这个事情开始,逃难到了鲁国,后来孔子一家就在鲁国开始传宗接代了 。下面要讲的一个人就是最为关键的人物,这个人叫叔梁纥 。有学者认为叔梁纥这个怎么称呼呢?实际上就是姓孔,名纥,字叔梁 。有这样的说法,此人就是孔子的父亲 。叔梁纥在当时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做个陬邑宰 。陬邑是什么地方呢?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东南,在尼山附近 。这个地方有个小邑,大概相对于一个乡吧,在这个地方做宰,相当于乡长 。他是靠什么闻名的呢?不是他做乡长闻名,而是以勇力著称,非常勇猛,体格健壮,武功很高 。我们说后来的孔子身材高大,长九尺六寸,这跟他父亲有关,跟遗传有关系 。九尺六寸有多高啊?有两种算法,按最少的一种算法也有一米九以上,所以孔子当时被人称为“长人” 。叔梁纥以勇力著称,凭什么他以勇力著称呢?在叔梁纥55岁的时候,他还以勇力著称 。在这一年发生了一场战争 。晋国牵头率领多国部队,就是诸侯军团去攻一个很小的地方叫逼阳,一个小国 。叔梁纥随同鲁国军队参与了这一次多国部队的行动 。在攻打逼阳城的时候,逼阳城的守军采取了一个策略,把城门打开,放进去一部分攻城的士兵,然后突然把城门放下,关门聚歼 。外面人进不了,里面人被孤立,把这些人杀了 。就在城门快要落下的时候,也很巧,叔梁纥正好在城门旁边,他一个人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把沉重的城门托起来,把冲进去的人又放了出来,所以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救出了很多人 。而且体现自己非常了不起的力量,一个人把城门托起来,而且我们知道,他已经55岁了 。解说: 叔梁纥的努力不仅给他带来了荣誉,还给他带来了爱情 。在他66岁的时候,他还赢得了一个少女的芳心,那么这个女子是谁呢?这个女子就是颜征在,也是孔子的母亲 。叔梁纥为什么在这样的年纪还一定要娶这么年轻的一个少女呢?那是因为叔梁纥有一个人生遗憾,什么遗憾呢?因为他的正妻施氏给他生了九个女儿,竟然没有一个儿子 。后来不得已,他又娶了一房小妾,这个小妾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可是生下来就有残疾,腿有病 。你想一个家族到了今天原来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然后到了鲁国以后,大夫也不是了 。他变成了什么?“士”士就是贵族统治阶层最后一个阶层了 。士的下面就是庶民百姓,就属于被统治阶级了 。这个家族可以说已经跌倒了最低谷了,再往下跌就没有办法了 。到了叔梁纥的时候,竟然连一个健康的男孩都没有生,他甘心吗?他不甘心 。叔梁纥和颜征在结合以后,两个人还到尼山上祷告 。你知道叔梁纥不仅仅出自爱情,叔梁纥的目的性很强啊 。要生个儿子,所以结合以后,他拉着这个小妻子,到尼丘山上祷告,一定要给我生个儿子 。结果这个尼丘山倒是听灵验的,当年秋天,少女颜征在一个年轻的小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长相有点怪,但很显然非常非常健康的男孩 。这个男孩将要塑造一个民族,他就是孔子 。9 月28日,这是我们官方认定的孔子的出生日期,孔子出生了 。而且生下来还跟尼丘山长得很像 。孔子的脑袋长得挺怪的,我们一般人脑袋是中间高,四周低 。孔子的脑袋呢,中间低,四周高 。尼丘山就是这个形状,山顶就是这样 。所以就给孔子取名丘,孔子得名有两个原因 。第一,祷于尼丘山,第二,头型似尼丘,所以叫孔丘 。而且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字叫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孔子的大哥叫孟皮 。孟,老大的意思 。所以孔子的名来自尼丘山的丘,字来自尼丘山的尼,那结果是什么呢?孔子的名有了,字也有了,尼丘山反而不能叫尼丘山了 。为什么?孔子成了圣人,你这个山名怎么能和圣人相同呢?相同不就犯讳了吗?所以尼丘山后来就改名了,改成尼山 。因为古人讲避讳,避名不避字,孔子名丘这个字要避,如果没有孔丘,尼丘山不必改名 。但是,如果没有孔子,尼丘山也不会成名 。孔子出生的时候,叔梁纥已经66岁了 。毕竟岁数大了,三年以后,也就是鲁哀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死了 。叔梁纥死了以后,给颜征在留下了一大家的负累,九个女儿,当然可能有的已经出嫁,大哥孟皮,家里还有叔梁纥的一房小妾,这全是负担,全部是张着嘴要吃饭的 。所以叔梁纥一死,把一个天大的担子压在了一个十八岁的少妇身上 。解说:一个十八岁的母亲带着一个三岁的儿子,他们如何生活下去,而这种单亲家庭环境对于孔子的成长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了解叔梁纥安葬以后这个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个家庭肯定分崩离析 。颜征在带着三岁的孔子离开了这个家庭,孤儿寡母,搬到了曲阜城里面,住进了一条叫做阙里的小巷 。他们必须自己谋生,我们大概也能想象出,颜征在给人缝缝补补,浆洗扫除,做一点手工活 。但是有一点,即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她没有耽误孔子的学习 。这是我们的传统,从孔子的母亲到孟子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 。简单地讲,孔子到底学了一些什么?第一,谋生之学 。必须要谋生,否则没有经济来源,首先要学会养活自己 。孔子七岁八岁肯定会力所能及,零敲碎打帮助母亲贴补家用,这是他肯定要做的 。孔子讲了一句有些心酸话 。我年少的时候,身份低贱,所以也就学会了很多鄙事 。鄙事就是下层人所从事的工作,孔子学会了很多下层人所要学的那些谋生手段 。从来纨绔少男儿,大英雄大豪杰往往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 。孔子后来对普通的下层人民充满那么博大的同情 。这些都和他的经历有关 。那么,孔子和他的母亲两人如此相濡以沫,相昫以湿,相依为命,艰难地在鲁国的都城曲阜的一条小巷里面艰难谋生 。我们想,即使就是这样,虽然苦,也还是有温馨的 。但是更大的磨难马上就来了 。解说:虽然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但是这种孤独又苦涩的单亲家庭生活并没有给孔子的童年成长留下阴影,反而使年少的孔子更早懂得了生活的无奈,也更坚定了他对于生活的信心 。但是命运捉弄人,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到了孔子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 。道理十七岁,他的母亲去世了 。颜征在也是个苦命的女人啊,丈夫早死,拉扯着一个三岁的儿子到十七岁,自己才32岁,颜征在就去世了 。17岁的孔子想把母亲和父亲合葬,但是他碰到了一个问题 。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坟墓葬在哪里?礼记上有记载:这很正常,孔子的父亲死的时候,他才三岁,他肯定不知道他父亲的坟墓葬在哪里 。即使他一起去送葬,三岁的孩子肯定没有什么记忆 。长大以后也不知道父亲葬在什么地方 。而且古人跟我们今天不一样,这一点钱穆讲的非常好,古人不墓祭,就是不到坟墓上去祭奠,只是在家里面对着牌位行礼,不去坟墓 。同时呢,古人的坟墓跟我们今天又不一样,不封不树 。什么叫“不封不树”?就是不堆土堆,我们今天的坟就是坟起,高高的,而且不种树,一看就知道了 。古人的墓却是平的,跟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还不种树,所以无可辨认 。孔子要把他的母亲和父亲合葬,你不能随便就挖一个地方就葬啊,一定要找到他父亲原来下葬的地方,这还真不容易 。于是这个时候,孔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母亲的棺材停放在一个叫“吾父之衢”的地方,希望有人能够同情他,希望有知情者来告诉他,他父亲的墓安葬在什么地方?他要把母亲和父亲合葬 。孔子这一个惊人举动所体现出来的一份孝心感到了一位老太太 。这个老太太是什么人呢?他的儿子是专业给别人安葬工作的,并且参加了叔梁纥的安葬 。孔子在这个老太太指点下终于找到了他父亲的准确墓穴,然后把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合葬 。解说:孔子幼年丧父,少年丧母,命运对于圣人似乎更加苛刻 。就在孔子还没有完全从失去双亲的痛苦中走出来的时候,孔子又遇到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更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孔子安葬母亲后,孔子守了三年丧 。就在这一年,鲁国的执政上卿季氏发了一个通告,所有的鲁国的士家族的子弟都到我家来,我要办一次宴会,宴请你们,当然这也是一个收揽人心的举动 。孔子听到这个消息,自然要去,因为他毕竟是士啊,他的家族也是士,他的身份是士 。而且非去不可 。一方面,季氏发了通告,既然发了通告不去,可能会受到责备,受到批评,受到惩罚,这是第一 。第二,季氏是鲁国执政,相当于政府首脑,政府首脑召集开会那不是简单的吃饭啊,那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参加宴会说白了就是国家后备干部,候补官员,你不去以后就没有份了,你去你就在哪那儿挂号了,孔子能不去吗?所以孔子虽然还在守丧期,他还是穿着丧服去了 。到了季氏家门口碰到了一个人,季氏的家臣,阳货,这个阳货又叫阳虎,此人跟孔子一辈子都有牵连,我们以后还会不断地讲到他这可以说是孔子和阳货的第一次正面冲突 。孔子兴冲冲地赶去了,到了季氏家门口,别人都进去了,宴席都摆好了,大家都在那儿坐着,兴高采烈,甚至有人吃了,喝了 。孔子赶到了,阳货站着门口,把孔子拦住了,说,你来干什么?我们家主人请的是士啊,没有说请你啊 。我们可以想一想,这对孔子是多大的打击啊,又是多大的尴尬啊,多大的羞辱啊 。我们说孔子的家族到孔子这一代已经真是衰落到不能再衰落了,从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到大夫,从大夫到士,到了孔子,连士的身份都被别人不大愿意承认 。我们家主人请的是士,没有请你 。这个潜台词是什么?就是我们不承认你是士 。一下子把你打得万劫不复 。那是个身份社会,你没有这个身份,就没有资格 。17岁的孔子,一个少年,父亲早死了,母亲也去世了谁来安慰他,谁来擦去他的眼泪,在受到这样的打击和挫折的时候,谁给他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没有,他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回家 。但是我们说,父母毕竟都去世了,这个家族是靠不住了,只能靠自己 。必须面对这个世界,必须自己为自己的一切做主 。所以据《孔子世家》的记载,到了孔子19岁时,孔子离开鲁国到宋国去考察殷商之礼 。为什么要去?我们说这是孔子发愤图强 。你打击我,你不承认我,行!我要通过我的努力来证明我 。所以我们说,庸人往往以一经打击就一蹶不振,真正的豪杰之士那是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孔子就是这样的豪杰之士 。孔子在鲁国已经学到了19岁了,现在他要到宋国再学殷商的文化传统,他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现在讲学习改变命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孔夫子 。他到了宋国以后,还很有意思,在那个地方考察殷商之礼,在那儿学习,他一定表现得很优秀,在当地还被别人看中,和宋国的一个大家族亓官氏家结亲,娶了亓官氏家里的一个女儿,他在宋国结婚了 。结婚以后他带着自己年轻的妻子又回到鲁国,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孔子回来以后,能不能爬起来,真的爬起来了!因为他回来以后,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生儿子就爬起来了吗?那倒不是,生儿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时孔子20岁 。孔子生儿子的消息传出去了,鲁国国君鲁昭公马上派人给孔子送来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你说这件事是不是可以证明孔子爬起来了 。三年前17 岁,一个小小的家臣,一个家奴可以侮辱他,瞧不起他,把他赶出去 。三年以后,一个国君给他送来一条鲤鱼,表示对他生儿子的祝贺 。孔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敬,所以孔子也特别高兴,特别感激 。马上决定给儿子取名姓孔名鲤字伯鱼,名就是鲤,字就是鱼,合起来就是鲤鱼 。为什么要这样?什么叫荣君之兄啊.以国君给他赐鱼为荣耀,记住这一分恩情 。鲁昭公这个举动,一个象征性的举动直接决定了孔子后面的道路走得就很顺 。那么有一个问题:鲁昭公为什么要抬举孔子呢?解说:孔子生子,鲁昭公赐鱼祝贺,那么鲁昭公为什么要对一个刚刚留学回来尚未出仕做官的年轻人如此地恩宠和重视,并给予他这么大的面子呢和荣耀呢?年纪轻轻的孔子凭什么得到了堂堂一国之君的认可呢?就是我们讲的孔子在30岁之前,学习的第二方面的知识,谋仕之学 。“谋仕之学”是什么呢?传统儒业讲的的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周礼 。礼就是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礼节,那时候人的礼仪 。很复杂,一般人搞不懂 。乐,乐跟礼有关 。射,射箭,贵族世族你将来要代表国家上战场的,你不会射箭是不行的 。御,古代打仗要驾战车,所以要学会驾战车 。书,写字,这个书在这里当动词 。数,要会算数,要会计算,同时这个数里面还包括术数 。礼、乐、射、御、书、数,这个我们把他称为小六艺 。这个小六艺说白了是那个时代的公务员考试的六门可课程 。你不当公务员没有关系,你自己开企业没有关系,但是你要进入国家的政府机构当公务员你必须考这六门课 。礼、乐、射、御、书、数 。我们说孔子毕竟士族人家啊的子弟,所以他小的时候为了谋生,不得不学一点生活技能,但他一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礼、乐、射、御、书、数 。他将来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参与国家管理,这才是他这个身份的人最后必须要走的人生之路 。所以20岁,他就成了六艺专家,是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国家在关键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人 。所以鲁昭公给孔子极大的抬举 。因此说,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有条件的.那么孔子在学习周礼的过程里面,在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的过程里他有哪一些作为,历史上关于孔子这方面的学习,又有哪些记录,在这些记录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哪一些天赋秉性以及孔子的理想追求呢?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