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近来网上对于宽带路由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频繁死机掉线的争议颇多,为此,我们专门采访宽带路由器厂商欣向技术负责人赵全旺先生就这类问题为我们的读者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据欣向几年来对于宽带路由器产品的研究,欣向公司认为宽带路由器在使用过程中频繁死机掉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硬软件故障
最初级的问题是原始设计有问题,这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系统开发,作为比较成熟的厂商,必须具有对参考设计的优化能力,对于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更需要经过实际环境的考验,没有对软硬件的精简定制,整个系统就不可能成熟起来 。
【宽带路由死机掉线技术缘由】在现今宽带路由器的生产厂商当中,口碑较佳的国内几个厂商,基本不会由于硬件的设计造成死机掉线,更多的问题集中在软件的设计上 。在大负载的情况下,系统的健壮性是至关重要的 。对出现问题的把握程度,反映速度往往可以看出厂商的研发实力 。如果系统呈现给用户详细的运行信息,并提供调试手段,往往有利于抓出故障的真正原因,但是这需要厂商有一定的经验积累,非朝夕之功 。
2、部分宽带路由器对接入线路的适应能力弱
有很多的死机掉线问题与用户的接入有关,我们仅仅在北京地区的ADSL接入的环境中就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现象——虽然都是PPoE拨号,对局端设备的适应能力也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是在光纤接入,多ISP接入,广域网局域网混接的环境,系统就要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若产品不能适应线路环境,直接的反应就是频繁拨号﹑频繁掉线…
3、小马拉大车
用户在购买产品前一定要清楚路由器的负载情况,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适合的产品 。
理论来说,一个cpu在100MHz以下的宽带路由器(即使采用NAT加速),安全的负载基本在30台终端以内 。Cpu在200MHZ以下,安全的负载在100台终端左右,如果软件优化的较好的话,可以带到200-300台终端 。再多的话,就推荐采用cpu为500MHz以上的系统 。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评判——非常简单 。诸如“带机能力XXX台”等宣传只是相对而言,同等数量的PC在企业中和在网吧中的负载情况相差极大 。路由器可以支持的最大的session(会话)的数量和throughput参数,可以基本反映路由器的负载能力,但这些值是各个厂家在宣传时提供的都是实验室环境下的数据 。
技术较强的用户可以利用工具(如chariot)测试一下路由器的吞吐量(throughput),数据是不骗人的,你会发现同样的硬件平台,有的可以跑几百个pair,测试曲线依然很平稳,而有的连几十个pair也“跑不起来”,并且曲线的起伏相对大 。很显然,哪个系统更稳定就一目了然了 。
4、配置问题
现在的接入路由器提供越来越多的功能,如何应该正确的参阅产品说明文档,有些互相矛盾的配置也有可能会导致死机掉线,所以应该向厂家的技术支持申请支援,首先排除这个原因 。
5、环境适应能力弱
国内与国外的网络环境相比会更复杂一些,如使用bt下载导致设备死机或重启,有些病毒导致路由器不能再继续提高接入服务(目前在网吧里面非常普遍),Qos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等 。有的产品在国外网络环境中使用正常,但如果完全照搬到国内,可能就会产品种种问题,所以要求厂商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较快的反应速度 。
6、与其他网络设备的兼容性
有很多的掉线问题还与网络内的三层交换机、防火墙、各类服务器的配置有关,最好将网络的配置情况详细完整的提交给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应该没有哪个厂商会拒绝提供给用户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感受更好的接入体验 。
结论:宽带路由器不同于其他的网络设备,其实在软件产品,厂家技术能力、环境跟踪能力、服务能力、负责精神等方面都会起到决定作用 。如果仅仅是看产品的cpu\flash\sdram等硬件参数,就会进入选购误区 。
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所有厂商都会经受同样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我们的经验是,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厂商应该积极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改善其产品的软硬件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满足其自身需求的产品!
推荐阅读
- 宽带路由故障处理
- ISDN故障处理
- DCC故障处理
- OSPF故障处理
- 对于vwic-2mft-g703 e1打环
- Cisco路由交换设备的IOS故障排除
- Cisco IOS OSPF邻居关系不能正常创建的原因与处理办法
- 可否把FE1置为有DHCP技巧的PPPoE客户机
- VIP CPU运用率在99%及接收端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