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如何解释

漫画语言的解释
不得不说楼主的问题真的有点说不清楚 。你想解释一下“喜剧语言”这个术语吗?如果有,其实很简单 。语言是用来表达和交流的 。“漫画语言”是漫画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漫画图片是静态的,但往往要表现出动态效果 。这是“漫画语言”用得最多的地方 。比如画一个人跑步,他会先画出他跑步时的静态姿势,然后在后面加一条速度线 。再比如,如果一个放置的物体突然消失了,它会在他原来所在的地方画出一条发散线,这就是“滑稽语” 。其他“漫画语言”还包括分镜和对话框的使用、声音表达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

漫画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科技漫画解释
漫画名词解释
漫画是指讽刺性或幽默感很强的一种画 。经常运用夸张、变形、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赞美某些人和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
漫画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漫画如何解释】解释个漫画名词
“BL”(男孩的爱)起源于日本的“美少年崇拜情结”,日本的战国文化忠诚地源自“武士道” 。武士道中有一个条款说“武士对武士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武士有权利用叛徒的鲜血来洗刷高贵武士爱的玷污 。”大概意思是男人要对男人专一,背叛男人的下场就是付出生命,因为男人之间的爱情是赌上武士尊严的高尚爱情 。“阳刚之气,男子气概”指的是那个时期对漂亮少年的偏爱 。“高陵之花”是对既是剑道宗师又是美少年的武士的专用称呼 。后来社会上诞生了一种文学创作中抽象理想化的爱情模式,那就是“谭梅”(日语意为‘完美、唯美’),BL是谭梅在80年代末引入的时髦词汇 。与一般意义上的“同性恋”不同,BL是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概念,大部分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指的是“美少年之间的爱情”,必须符合美好和幸福的双重标准 。BL传播到中国,首先是台湾省和香港 。台湾省人最早将BL一词应用于汉语中缩写相同的“玻璃”一词,但失去了BL的本义,单纯指同性之间的爱与性(同性恋的含义范围) 。后来在中国,“玻璃”专指同性恋 。“BL(boy”slove),在这里不能翻译成男生的爱,而是作为男生的爱 。一般是指男生之间或者男人和男生之间的恋情 。它更注重情感描写,注重爱情、情节发展和心理人物的刻画 。一般都是纯爱,多是幸福,温暖警醒的作品,少了H场景.现在日本漫画界有一个专门的BL漫画派 。主角一般是美男,内容主要是不涉及繁衍的男女之间的爱情感情 。BL是同性恋吗?BL看起来是同性恋,其实不是同性恋,甚至和外人想的相反!BL的主要受众是女性,不是男同性恋 。女人爱看美男,沉迷于缠绵悱恻,完全是出于女人自身的天性,这和男人爱看美女没什么区别 。梅丹和BL是什么关系?BL的确是谭梅一所非常重要和主要的学校 。很多情况下,两者甚至可以互换 。但美还包括武侠、奇幻、悬疑推理、现代史.其实一切能给读者一种纯美享受的东西,都是美的主题 。所以BL只是美的一部分 。暧昧的历史:——BL漫画发展介绍 。谭梅在日语中读作[tanbi],中文翻译为“唯美主义”,详细解释为“包含一切美好事物,能打动人的最无瑕的美” 。作为一个派别,它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流行于日本文坛,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包括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在内的一大批小说家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但到了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偏离了它的本义,成为漫画中一类衍生产品的通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BL”,是一部描写男人与男人恋爱的动画(小说)作品 。如今,诸如谭梅、凡人、YAOI、BL等称谓 。都是逐渐流行起来的,对于大部分喜欢这种方式的人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实际上每一个字都代表了一个完整的时代,支持这类作品的复制,并严格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同性恋文学 。没错,BL本质上是纯由女性创作,只为女性服务的少女漫画分支 。而这样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分支又是如何发展然后壮大的呢?纵观BL漫画的发展史,我们得到的可能只是一部称不上浪漫的女性意识史.无法企及的谭梅3354的残酷之美是20世纪中叶,准确的说是1963年左右,在日本已经发展了10多年的新漫画中,终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少女漫画分支 。
与以往由男性作家描绘的少女般的作品和极少数女性创作的作品不同,一直依附于男性女性漫画基础上的女性漫画开始迈出真正的步伐,小学、陈嘉庚社、嬴稷社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少女漫画专刊或其他分册 。然后在昭和41年(1966年)之后的几年里,被称为“昭和24年团”的年轻漫画家陆续出现 。所谓昭和24年团,是出生于昭和24年(1949年)前后的知名少女漫画家的统称 。经过近20年新漫画的熏陶和历练,这些热爱漫画又极具天赋的女性终于来到了人间 。其中有池田理代子、美内铃惠、五十岚优美子等正统少女漫画家,也有萩尾望都、竹宫惠子、山岸凉子等第一批跨越“BL”领域的先辈 。当然,在当时,这样的作品被称为“美人痴”,或者——“青春恋” 。当时,日本
还没有任何一本专门的BL刊物,所有此类作品都在普通少女漫画杂志上连载,故事的题材全部是「非本土非当代」的设定,而主角则都是15-18岁的少年,并且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悲剧 。可能是因为出生年代的原因,在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一直致力于经济复苏,但是战争的阴云还是在头顶挥之不去 。那时的女性也依旧处于延续了百余年的低下地位,不论是经济还是能力都附属在男性身上 。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笼罩在所有女性身上 。如果是普通少女漫画,这种感情会变成奋起的动力,让作品变得充满男性感的强硬 。而在耽美领域内,这些则原原本本的展现了它本来的面目,残酷、充满矛盾、以及对现实的绝望 。用异常美貌的少年取代了本应该出现的「女性」,使故事的矛盾大大激化,感情冲突变得无以复加 。而对角色本身,也往往加之残酷非理性的对待 。但是少年那未出现明显第二性征的躯体出乎想象的增加了美感,还有因为各种因素强化和增幅,能够跨越性别的「爱」 。种种叠加,就产生了无法抗拒的悲剧美 。纯粹、锋利、残酷、浪漫……这是整个「少年爱」时代的特征,也许刚开始还有所收敛,能比较隐昧的表达,但是在发展了近10后,1976年左右,竹宫先生的《风与木之诗》(《风と木の诗》),山岸先生的《日出处天子》(《日出処の天子》)等能够跨越时代的精彩作品开始连载,然后是1978年创刊的第一本耽美漫画刊物《JUNE》的出现……这些把少年爱这一分支推向了第一个巅峰 。而且,那时的少女漫画家不像现在这般草率,往往都是用耗尽生命般的热情和努力去创作,因此几乎每部作品都能达到几乎完美的程度,放在今天阅读也毫不逊色的精彩 。就这样,乘着时代的风,一个宛如梦幻的黄金时代到来,没有不能看的,没有不好看的,有的只是能不能承受激烈程度的区别,把「耽美」这种风格真正发展到了极限 。然而,黄金时代却又如此短促,在1984年两部作品连载结束后嘎然而止,随着另一个风潮的驱动提早进入了下个时代…… 同人志——模糊的界限,另一个起点1975年,第一届同人志即售会(COMICKE大会)开办 。作为同好交流的盛典,这是全日本动漫fans交流感情和展示自己的绝好场所 。按照理论来说,在男性向漫画毫无质疑的处于统治地位的年代,这样的会展势必是男性占优势,可是实际却不尽然 。从第一届开始,参加COMICKE大会的主要群体就是女性,也许有个一两次男性人数突增,但是还是基本保持在女性8成,男性2成的概率上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一句话概括——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 。从70年代后期,日本就进入了经济高速腾飞的时代 。新的方法、新的观念、新的一切,一个蓬勃充满生机的市场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工资大幅度提升,女性从节省的家庭主体变成了重要的消费主体 。1983年,女性杂志有了史上最高的纪录,250本杂志创刊 。1986年,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颁布,大量女性开始走出家门,成为高薪的OL一族,然后更加刺激了竞争心的消费,再加上由泡沫经济产生的极度膨胀后的空虚,女性开始进入一个「被迎合」的时代 。有了经济能力,有了被迎合被取悦的地位,在大时代的心理趋势下少女漫画杂志完全正常少女化的改变,和少年志中单纯的「友谊」「拼搏」精神,这些都已经无法满足这个时代女性的需求了 。希望见到更加激烈和符合女性心理的情感,期待得到认同,但是又被取得商业许可的困难所阻,因此,同人志成了绝佳的表现手段 。于是,整个80年代就成了同人志大爆发的年代,而对此推波助澜的一部作品就是《CAPTAIN 翼》(《足球小将》) 。从1981年开始连载的少年漫画《CAPTAIN 翼》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商业成功,整个日本社会都被卷入其中,而这种热潮慢慢感染了那些本来对少年漫画不闻不问的女性读者,这风潮在1985年达到顶峰,C翼的同人志开始大热 。与上个阶段不同,因为金钱方面的充裕,在几乎所有的同人志里都出现一种「反商业」的趋势,金钱不再是「恶」的代表,而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社会算什么、金钱算什么,这样的思想在同人志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抛弃了上个时代被「现实」压迫的痛苦,这时期的同人虽然都变成了「当代本地」的东西,但是却和社会进一步脱节,也许这种做法在作品的整体性上会造成缺失,但是对感情的描写却纯粹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没有现实、金钱、社会的阻挡,如果爱情有曲折就必然是他们自己感情的问题,而不会被任何外界事物干扰 。这样的激烈感情无疑对处于泡沫经济顶峰的女性们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从1980年5月的社团数380、参加者人数6,000到1990年8月的社团数13,000、参加者人数230,000,单纯的数量计算就能代表一切了吧 。在这里,高河弓、CLAMP、尾崎南、水城雪可奈……无数以后成为职业漫画家的人成长起来,为下一个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YAOI——追求平等的爱1990年,泡沫经济达到了顶峰,最大的标志就是不切实际的产出和需求的差异 。为了追求利益,大量杂志社推出新刊扩大市场,最终,商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引起无数女性兴趣的「同人」上 。于是在89年和90年初,一些耽美刊物开始启动 。但是在1990年4月,发生了一件改变整个日本经济的事情——泡沫经济崩溃 。堆积起来的夸张数字终于无法承受现实的压迫,彻彻底底散做一团 。大企业倒闭、大量裁员、经济进入低迷期、内销增长缓慢……可怕的境况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无数新刊昙花一现就石沉大海 。受到重大打击的商人们开始举足为艰 。怎么办?该怎么办?然而在一片低迷中,所有耽美类的刊物却几乎都存活了下来,而且,出乎意料的受到欢迎 。这无疑像一针强心剂,吃到甜头的商人们怎么可能放过契机,于是,耽美走向了商业化时代 。不过……为什么这样的东西能受到欢迎呢?这就应该从同人的风靡说起 。Boy”s Love——欢愉,消失的边线经过90年代初几年的整合,多家杂志沉沉浮浮最后在淘汰和生存中取得了自己的道路 。然后,在1997年到98年间,突然有大量耽美刊开始创刊,包括现在非常出名的《BE BOY GOLD》和《Clear》等 。而产生这种结果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部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部EVA 。在95-96年间,这部动画取得了惊人的社会效应,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抑郁 。为什么而活着,要怎么生存,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压力下的危机感,这一切的一切都浮出水面 。要怎么才能对抗这些情绪呢?此时出现的BL漫画就是绝好的治愈剂 。它非常及时的平息了女性对沉重意识的压迫感,把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角度 。此类作品也终于有了比较统一的称呼——Boy”s Love,男孩子间的爱 。不涉及社会现状或者其他要紧的事情,单纯是爱情的描绘,轻松、愉悦,画风美丽 。一般背景都是普通的生活,恋人间不会受到什么阻力或者遭遇什么悲惨,对等的恋爱关系又满足了从80年代成长起来的被需求的女性们 。于是,更多更多人陷入了这个圈子 。杂志的走向彻底定位为「HAPPY END」,欢乐结局 。什么悲剧、残酷都统统消失,几乎没有任何例外 。因为这就是整个社会的需求 。然后,随着漫画行业的持续低迷,这种风格从专署的杂志中扩展开来,在所有地方出现 。普通的少女漫画里有了更多「服务性镜头」,而在少年漫画里引人尖叫的则称之为「暧昧」……商家获得了利润,女性得到了满足,在彼此的促进下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同和许可 。因此……女性时代到来?同人统治一切?笑~~也许并不需要想那么多,毕竟日日面对的现实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在这一片净土下避避风又有何不可 。BL,功过?看完这正篇文章,相信答案已经自在心中,那么就不必在意那么多了 。只要能从中取得自己所需要的就好,不是么?BL,其实也是有用的和无敌的啊……
如何解释动画片“卡通”,是一个在国内被人们使用得非常混乱的词语 。有人把动画片叫卡通,有人将漫画称为卡通,有的将一页多格的连环漫画称为卡通 。其实,“动画”、“卡通”和“连环漫画”三个词语在定义上是有区别的 。“动画”,国际动画组织(ASIFA)的定义是:“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的活动影像,亦即是以人工的方式创造的动态影像”,其英文名字是Animation 。“卡通”,则指以漫画绘制画稿再由摄影机逐格拍摄而成的影片 。英文名字是cartoon 。我们有时将那些用卡通手法绘制的漫画书也称为卡通 。而“连环漫画”,指一页多格的用漫画手法描述的连环画故事,也有人称“故事漫画”、“新漫画” 。其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汇是comic 。它与我国传统的上图下文的连环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最有实力的动漫大国,代表着世界动漫艺术的两极 。美国动画以迪斯尼动画为代表,风格夸张、动作和表情丰富、轻情节而重幽默;日本卡通则正好相反,风格写实、动作和表情简单、重情节而少幽默 。美国动画比日本卡通起步早,但日本卡通在亚洲的影响及对亚洲市场的占领,却要远胜于美国 。
漫画如何解释

文章插图
解释漫画含义!!一个在华盛顿的采访人员说,“铝合金墙将用于削减在美国国会的修复费用”讽刺美国国会办事不透明不公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