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必读:电脑是否中毒?揭秘杀毒的几个误区

Windows XP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基于X86、X64架构的PC和平板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 , 于2001年8月24日发布RTM版本 , 并于2001年10月25日开始零售 。其名字中“XP”的意思来自英文中的“体验(Experience)” 。该系统的默认桌面背景墙纸是Bliss , 一张BMP格式的照片 。是拍摄的纳帕县郊外的风景 , 照片中包括了高低起伏的绿山及有层积云和卷云的蓝天 。【安全必读:电脑是否中毒?揭秘杀毒的几个误区】 
       文章很长 , 但如果对安全感兴趣 , 请认真读完 。       你的电脑是否已经中毒 , 你是否已经被病毒所迷惑 , 我将告诉你 , 让你远离病毒的几种方法 , 让你知道杀毒的误区 。        对染毒软盘DIR操作会导致硬盘被感染        如果计算机的内存没有病毒 , 那么只有在执行了带有病毒的程序(文件)后 , 才会感染计算机 。而DIR命令是DOS的内部命令 , 不需要执行任何外部的程序(文件) , 因此对染 毒软盘进行DIR操作不会感染病毒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计算机内存已有病毒(或者说计算机已染毒) , 如果对没有染毒的软盘进行DIR操作 ,  就可能感染软盘 。说可能会感染是因为有些病毒不会通过DIR操作传播 。        将文件改为只读方式可免受病霉的感染       某些人认为通过DOS的外部命令ATTRIB , 将文件设置为只读会十分有效地抵御病毒 。其实修改一个文件的属性只需要调用几个DOS中断就可以了 , 因此说ATTRIB命令对于阻止病毒的感染及传播几乎无能为力 。        病毒能感染写保护的磁盘       由于病毒可感染只读文件 , 不少人由此认为病毒也能修改在写保护磁盘上的文件 。事实上 , 磁盘驱动器可以判断磁盘是否写保护 , 是否应该对其进行写操作 , 这一切都是由硬件来控制的 , 您可以物理地解除pc的写保护传感器 , 却不能用软件来做这件事 。       如果您的软驱是正常的 , 而软盘的写保护一次也没有取下来 , 绝对不会感染病毒 。但是如果您取下来了 , 并且用带毒的机器DIR过 , 则完全有可能感染病毒 。注意这个DIR是从机器向软盘感染病毒 , 而不是把病毒从软盘传染到机器 。       写保护和文件只读方式不同 , 设置文件只读方式是通过计算机 , 所以病毒能插上一手 , 可是写保护非要人手参与不可 , 病毒可没办法把写保护弄掉 。计算机不能对写保护磁盘进行改写 , 这是任何操作都无法改变的(除非您把驱动器弄坏) 。        反病毒软件能够杀除所有已知病毒       病毒感染方式很多 , 有些病毒会强行覆盖执行程序的某一部分 , 将自身代码嵌入其中 , 以达到不改变被感染文件长度的目的 , 被这样的病毒覆盖掉的代码无法复原 , 因此这种病毒是无法安全杀除的 。病毒破坏了文件的某些内容 ,  在杀除这种病毒后是不能恢复文件的原貌的 。        使用杀毒软件可以免受病毒的侵扰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杀毒软件 , 都只能在病毒泛滥之后才“一展身手” 。但在杀毒之前病毒已经造成了工作的延误、数据的破坏或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 , 应该选择一套完善的反毒系统 , 它不仅应包括常见的查、杀病毒功能 , 还应该同时包括有实时防毒功能 , 能实时地监测、跟踪对文件的各种操作 , 一旦发现病毒 , 立即报警 ,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被病毒感染的机会 。        磁盘文件损坏多为病毒所为       文件的损坏有多种原因 , 电源电压波动、掉电、磁化、磁盘质量低劣、硬件错误、其他软件中的错误、灰尘、烟灰、茶水 , 甚至一个喷嚏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以上所举对文件造成的损坏 , 会比病毒造成的损失更常见 , 更严重 。       如果做备份的时候 , 备份了病霉 , 那么这些备份是无用的       有两种情况:①软盘备份:备份中含有引导型病毒 。这种情况下 , 只要不用这张软盘试图启动您的计算机 , 它将和无毒备份一样安全 。②磁带备份:备份中的数据文件中不会有病毒 , 如果其中的可执行文件中含有病毒 , 那么执行文件就白备份了 , 但是备份中的数据文件还是可用的 。        反病毒软件可以随时随地防范任何病霉       很显然 , 这种反病毒软件是不存在的 。新病毒不断出现 , 要求反病毒软件必须快速升级 。对抗病毒 ,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策略和一个完善的反病毒系统 , 用备份作为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 将反病毒软件作为第二道防线 。同时 ,  软件的及时升级是加固第二道防线的唯一方法 。使用反病毒软件是为了辅助防毒 , 它不可能是刀枪不入的保缥 。       正版软件不会带病毒 , 可以安全使用       计算机用户常被告知 , “为了防范病毒的侵害 , 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 。这话不错 , 所谓“来历不明的软件”确实是计算机病毒传播主要途径之一 。那么使用有“来历”的软件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非也!实际上计算机报刊媒体已经多次报导过“正版软件” 。“商品软件”带病毒问题 。使用商品软件也不可掉以轻心 , 甚至新购买的计算机包括 原装计算机在使用前都须进行病毒检测 。如确实由于原版软件带有病毒而造成重大的损失 , 应寻求法律保护 。         不用软盘 , 不会感染病毒 , 因而无需选择杀毒软件       “不用软盘 , 就不会感染病毒”是常在初级用户中听到一种言论 , 它和“使用软盘 , 就会感染病毒”是一对孪生姊妹 , 是两种相同类型的错误论调 。       病毒的传染是通过带病毒软件进行的 , 但软盘并不是“带病毒软件”的唯一载体 。可以说 , 凡是可以得到程序(软件)的地方 , 都可能“得到”病毒 。也就是说 , 使用光盘、硬盘、磁带 , 或者通过局域广域网络、Internet、BBS(电子公告板)使用或下载软件 , 都潜在感染病毒的危险 。近年Internet和BBS的广泛使用 ,  使得国内外病毒大面积、高速度的流行传播成为可能 。这些具有国际性计算机信息传播媒体 , 是潜在的病毒毒源和导管(当然 , 这些网络体系中也具有安全性较高的防/杀病毒系统) , 使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受到染毒的威胁 。—恐怕没有人会说他的计算机永远不会连上Internet 。       人不可能不生病 , 所以计算机绝不可能不感染病毒 , 所以您必须选择杀毒软件 。        “能杀毒的就行”和“有一个杀毒软件就够了”        “能杀毒的就行”和“有一个杀毒软件就够了” , 这是一部分人在选择杀毒软件时的想法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 , 当您的计算机不正常时 , 找来一大堆杀毒软件 , 不管是正版还是盗版 , 能查能杀病毒就是好样的 。其实很多计算机的故障并不是病毒导致 , 这样 , 很多的杀毒软件都“无效”;另一种更常见的情况是用户一般并不注意“查毒”与“杀毒”的区别 , 使用某种杀毒软件时 , 首选“杀毒”操作 。于是 , 当它用这种杀毒软件将系统“杀毒”了一次以后 , 用其他杀毒软件 , 就再也找不到病毒了 , 那就认定这个软件是最好的 。目前还没有一个杀毒软件能囊括所有病毒而杀之 , 这是谁也做不到的 。由于各种病毒标本的来源不同 , 再加上程序编制者的实力有别 , 总存在一种软件能查杀的病毒 , 别的软件却不能查杀 。或者由于一些程 BUG(程序错误) ,  使某些软件本来可以查杀的病毒 , 在它的一些版本中却不能查杀或误查误杀了 。所以一般不建议用户革一的选择一种杀毒软件 。在选择杀毒软件时 , 请首先抛开您所有关于“好”与“不好”的成见 , 也拒绝广告词上的种种诱惑 , 认真地去了解一下杀病毒软件厂商在技术实力、服务质量、软件性能等方面的东西 。特别应该了解软件厂商在升级、退货、损坏更换等方面的措施和承诺的可信度 。同时 , 您应该请厂商直接阐述一下他们在广告中的各种术语的具体含义 , 要知道 , 这是您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现在的反病毒软件市场就像“战国时代” , 各家都说各家好 。但消费者感到不放心 , 到底用谁的软件好?只用一个好还是用几个好?世上没有“万灵丹” , 一个软件再好 , 也不是所有的病毒都能杀 , 不能“包治百病” 。各软件厂家获取病毒样本的时间不同 , 因此 , 在每一个时间段 , 各软件厂家都是各有侧重 , 只有一个不保险 。除了“万能的主”之外 , 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万能的东西了 。为防止“重复建设” , 专家认为 , 选购两个优势互补的反病毒软件即可 , 这是提高“安全系数”的最佳方法 。千万别把好几个反病毒软件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安装 , 大多了没必要 , 而且有可能出现相互之间抢占资源、判断失误、死机等问题 。

安全必读:电脑是否中毒?揭秘杀毒的几个误区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