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必读名著 如何爱读名著,怎样爱上读书

如何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是从学习入手,做好初高中衔接,转变学生思想,给学生讲道理,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意味着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 。书能让人思考千年,看透千里 。读书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净化心灵,从枯燥的工作和繁琐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生活的品质需要锻造,阅读是重要的一环 。长时间不用胸水,生在世上,照镜子都觉得自己丑 。读名著可以帮助人摆脱平庸 。青少年正处于认知世界形成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 。阅读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名著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知道这些道理,就会志存高远,重视阅读名著 。可能有些学生的思想还停留在初中老师密切关注的水平,需要老师面面俱到 。然而,新课程标准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学会自己学习 。当然也需要学习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读史记》等节目的做法,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或者表演名著片段 。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名著拿给老师看,培养自己的名著自学能力,让自己的原创阅读能力与名著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产生应有的阅读心理需求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激发学生亲近名著的欲望,学会自主阅读 。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自读名著的习惯 。刚从初中毕业到高中的学生,对语文的学科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也学会了一般的阅读和分析各种文章 。所以在高一,老师首先要教学生做一个计划,明确自己三年内高一每学期需要阅读的名著清单 。对于精彩的段落,可以用精读、圈点、速写,摘抄名言警句,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学会欣赏 。学生还可以学习自己制定名著阅读计划,同时养成摘抄和评论名著的习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根据必修课书名著导读中指定的参考书目,有计划地认真学习 。而你要走近作家,加深对作家的感情,写出自己的经历 。每半学期编一本读书随笔,每周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章节,选择自己的角度,进行点评 。文体不限,由一位同学向全班推荐一本你喜欢的名著或名著片段,要求学生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推荐,贴在班级公告牌上让全班同学阅读,等等 。这样,从高一开始,学生就要持之以恒地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让阅读名著成为自己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提高语感能力 。一举两得,让学生既能读到名著又能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名著博大精深,仅仅依靠课外活动的指导是不够的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经典作品 。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提高课堂研究的质量,唤醒学生对名著的关注和思考,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发现经典作品的生命价值和艺术魅力 。中国的教科书只不过是一个例子
每一段文字都是一扇窗,每一扇窗的背后都会是一座更加迷人的宫殿 。只要老师能把窗叶推得恰到好处,学生们就会因为无法拒绝诱惑而进寺 。具体方法如下:一、结合文本了解阅读主要文体的切入点或角度 。第二,学会拓展 。在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节选文章为基础,扩展到整篇名著;以文本为基础,扩展到同题材的名著 。第三,学会探索 。发掘文本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发掘整部名著的民族情结和文化意境,开拓思维空间 。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和交往 。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真正达到了自学名著的目的 。其次,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学生可以自己设定阅读目标,根据各必修课名著阅读内容,确定每次阅读要解决的问题,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 。语感能力是在阅读中通过语言材料快速感知问题的能力 。是阅读能力的具体表现 。学生通过有计划地阅读大量名著,会在无形中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研究,阅读量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前提,而阅读质量是语感培养的保证 。所谓“质”,是指典型的名篇,既要引导学生理解一般的字面意思,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本质,掌握阅读中运用的知识和技巧 。可以在名著导读课上教一些阅读方法,比如可以用传统的阅读方法:细读,背诵 。仔细阅读是语言感受新图标和同化其他语言信息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获得阅读金钥匙的途径 。这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会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和对名著的鉴赏能力 。第三,开展读书活动,感受读书的成果 。学生学习后,会开展各种活动展示成果,满足成就感,也会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高中的学生,正是展示自己的时候 。所以可以组织读书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优秀作品推荐、读书经验交流等活动 。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提高技能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可以进行以下活动:1 。《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如吴淞打虎、鲁提哈打拳镇关西、林风雪山寺等 。),并且可以举办故事大赛 。2.《水浒传》水浒英雄人物性格各异,栩栩如生 。你喜欢哪一个?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讲述梁山好汉 。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你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所感悟 。可以举办征文比赛,阅读《水浒传》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离不开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也是如此 。应该,完成教学任务 。
同时,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阅读改变人生 。

初二必读名著 如何爱读名著,怎样爱上读书

文章插图
如何阅读名著《如何阅读名著》百度网盘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https://pan..com/s/1cV01JQUqhYgEmSHU9FPv8g 提取码:vx7r1.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情感,又可以拓展思维;2.阅读名著既可以循迹历史,又可以畅想未来;3.阅读名著既可以提高修养,又可以弥补不足
如何使小学生爱上阅读经典名著【初二必读名著 如何爱读名著,怎样爱上读书】女儿迪迪已经十一岁了,她的阅读之路自幼儿时期就已开始了 。作为妈妈,自然希望孩子能多读一些经典名著,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因而在女儿上小学后就为她准备了古典名著的少儿版 。可出发点是好的,在孩子这儿并没有产生令我满意的效果 。除了《西游记》她比较喜欢外,其他三部她只是匆匆翻阅浅尝辄止 。并且,四大名著的版本特别多:有拼音版的,有文白夹杂版的,有漫画版的,有普及版的……单是女儿手头就有三个版本:拼音、普及与原著版 。看着女儿对四大名著不温不火的模样,我除了着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阅读效果更好 。女儿上了四年级后,有幸遇到一位非常棒的语文老师,她也注重孩子的日常阅读,并且还展开了课题研究: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与语文素养的研究(我记得好像是这个吧?) 。迪迪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去年开始了《三国演义》的原著与普及版相结合的阅读之路 。关于这本名著的内容之经典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其中的人物也早已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生动的形象流传于世,说妇孺皆知也不为过了 。此时最重要的莫过于如何让孩子更易于接受、更乐于阅读这本名著应该是这里我要探讨的内容 。恰在此时,我有幸得到了@新疆少年出版社美绘少年版《三国演义》的试读机会,沉甸甸的一大本,印刷精致,插图极多,名副其实的美绘本 。再细看,封面之上英雄王侯金戈铁马驰骋追赶,黑色宋体的标题“三国演义”醒目地置于左上角,右边竖排标有“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美绘少年版’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字样 。封面的下半部分蔚蓝色的涛涛江水极为醒目,令人睹之便忆起诗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画意来 。举手翻阅,竟发现蓝色波浪的图案几乎遍布于每一张奇数页的左侧,给人以气势恢弘之感,又给人以浪花仍在英雄已逝的诸多感慨来 。欣喜地掀到第一回“桃园三结义”,熟悉的开场白依然那么简洁新凝练:“自古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古往今来,诠释了人世间的纷扰种种 。而再往下的阅读就显得浅易而直接了,流畅的白话文让古典阅读不再有丝毫障碍,风流人物跃然纸上 。千古流芳的佳话“三结义”又以精美的图画进行形象的演绎:在灼灼桃花的掩映之下,仁刘备、忠关羽、猛张飞宰牛摆酒义结金兰 。接下来,主要人物纷纷登场,或以文字勾勒,或以绘画辅之,数千年的历史英雄再次在我们面前出现: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少年才俊,曹操的绝世枭雄……这本书让我们又一次观望那段历史,瞻仰圣贤人物,丰富我们的历史文化知识 。并能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让我们日益喧嚣的内心得以沉静 。应该说,这是一本堪称精品的美绘版本,它的文字顺、图画美、装帧精,非常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阅读 。仍然清晰地记的迪迪最初看到这本书时的高兴神情,阅读时废寝忘食的陶醉,以及对照着书上的插图认真描摹的痴迷 。精美而符合孩子阅读的的版本能更大地激发孩子阅读古典的兴趣,感谢@喆妈公益阅读,感谢@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让女儿享受到愉快阅读古典名著的盛宴 。
初二必读名著 如何爱读名著,怎样爱上读书

文章插图
怎样读名著小说?读名著小说的方法:1、第一遍粗略的读完名著 。名著第一遍时间上不要放长,要尽快将名著读完,不然读读停停,之前看到的情节也都忘了,再反过来读,会浪费时间 。读名著的时候,要趁热打铁才好 。2、第二遍认真品味名著 。第一遍的略读,对整个故事梗概有了了解,甚至对其中的细节部分还记忆犹新 。那第二遍,就要开始仔细品读了,弥补第一遍为了追情节而忽略的细节 。3、第三遍摘抄名著内的精华 。在电脑的普及的信息时代,一般人都不选择拿起笔 。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4、第四遍研究名著内的各种关系和背景 。名著中的关系和背景错综复杂,需要仔细品读研究 。
怎样去读名著?坚决不要复制,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讲我也喜欢看 。1,一定要看原版的 。如果实在不懂,就先浏览下白话的,知道大概 。2,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就当是看杂志报纸,不要过多的研究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 。3,名著很值得读的,但不一定要学习,好的方面学可以,不好的就借鉴 。4,希望你能从名著中获得宝贵的财富 。
初二必读名著 如何爱读名著,怎样爱上读书

文章插图
怎样狂读世界名著?下面是余秋雨的《谈青年人读书》“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余秋雨将阅读看得如此重要 。对此,他自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听听他的读书建议,相信对我们会有所裨益 。这是余秋雨1997年在台湾的演讲的一部分 。我觉得一个人的最佳读书状态大多产生在中年以后,但能不能取得这种状态则取决于青年时期的准备 。中年以后的读书可以随心所欲,而在青年时期却不能过于随意,需要接受一些过来人的指点 。一、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 。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 。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 。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 。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这就是平庸的写照 。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 。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 。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二、要把阅读范围延伸到专业之外 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但主要为了今后职业的需要 。鲁迅说:“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埋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读书杂谈》) 诸位报考大学的时候,刚刚从中学出来,都还不到二十岁吧,大人们还习惯于把我们称作孩子,青春的生命那么可爱又那么具有可塑性,却一下子被浇注在某个专业的模坯里直至终老,真是于心何忍 。生命的活力,在于它的弹性 。大学时代的生命弹性,除了运动和娱乐,更重要的体现为对世界整体的自由接纳和自主反应,这当然是超越专业的 。现在很多所大学都发现了学生只沉陷于专业的弊病,开设了通识教育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但同样作为一门课程,即使通识教育也保留着某种难于克服的狭隘性和被动性 。因此不管功课多重,时间多紧,自由的课外阅读不可缺少 。更何况,时代的发展使每门专业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界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整体视野,连专业都很难学好 。三、先找一些名著垫底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因而先要做一点垫底的工作 。垫什么样的底,就会建什么样的楼 。因此尽量要把底垫得结实一点,但时间不多,要寻找一种省俭方式 。最省俭的垫底方式,是选读名著 。有些青年人对名著有一种逆反心理,为了保持自由而故意避开,这是孩子气的举动 。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和空间节选的结果,我们可以下在乎名著,却不可以不在乎时间和空间 。一部似乎并不怎么样的作品居然被时间和空间首肯,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文化深度的悬念,光凭着这个悬念也值得去读一读 。更重要的是,名著因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 。名著和其他作品在文化方位上是不平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们,很大一片土地就不在话下了 。对于专业之外的文化领地,我们没有时间去一寸一寸占领,收取几个制高点就可以了 。对于名著不能平均施力,一个时间只能死啃一本,附带着集中阅读与它有关的书籍,务必把这个制高点完全占领 。这是一个似慢实快的办法,书桌上不堆放多种类别的书,更不要摆出博览群书的派头一目十行、一天一本 。如果本本都是泛泛而读,到头来就像愚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满地狼藉却食不果腹 。应该反过来,慢慢地啃一本是一本,神定气稳地反复咀玩 。每一本又都是高水平的作品,那么用不了多久,你的学问规模就影影绰绰地成型了 。有人认为,名著总是艰深的,不如读第二、第三流的作品省力 。其实,第一流的作品由于逻辑比较清晰,表述比较果断、个性比较鲜明、形态比较优美,阅读起来不见得比第二、第三流的作品费力 。即使费点力,因你内心深知其足可以一当十,也会感到值得 。那么,如何确认名著呢?这就需要寻求帮助了 。过去很多大学者都为青年人开列过“必读书目”,但他们既要顾及各门学问的完整性,又要顾及青年人的多种层面和多种可能,总是把书目开得太长 。“必读书目”其实变成了“重要书目”,可能一辈子也读不究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有针对性的小书目 。是否有针对性决定于书目开列者对阅读者的了解程度 。青年学生不妨找自己信赖的师长作一些必读书目方面的交谈,交谈中要把自己的兴趣、欠缺和已读过的名著告诉师长,以求获得有的放矢的指导 。四、名著读不下去也可以暂时放下 即使是一位熟悉的师长很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开了一份必读书目,书目里的名著也有读不下去的时候 。读不下去就放下,不要硬读 。这就是非专业阅读的潇洒之处 。这么有名的著作也放下?是的,放下 。因为你与它没有缘分,或许说暂时无缘 。再有针对性的书目也只考虑到了你接受的必要性,而无法考虑到你接受的可能性 。所谓可能,不是指阅读能力,而是指兴奋系统,这是你的生命秘密 。别人谁也不会清楚 。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 。开发生命并不是重塑生命,我们的生命并不太坏,没有必要打碎了重塑 。任何开发都应该顺应着地理地脉,开发生命也是同样,硬撬硬击会伤筋动骨 。如果某个领域的几部代表性名著都读不下去,那就证明你与那个领域整体无缘,想开一点,整体放弃 。也许几年后突然读得下去了,说明当初的无缘是短暂现象 。但暂时现象也是真实的,不可为几年后的可能而硬来 。茫茫书海,真正与你有缘的只是一小角 。名著如林,真正属于你的也只是不多的几十本 。有不少名著属于有缘无缘之间,那也不妨一读,因为知道的范围总应该大于熟悉的范围,熟悉的范围总应该大于拥有的范围 。只要有时间,算不上名著的多种书籍也不妨广泛地浏览一下,那里也会有大量既能契合你,又能提高你的东西 。名著是基础,但不是封闭我们的城堡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有两位年老的图书馆管理员笑眯眯地告诉我,他们能从一年级学生的借书卡上预测这些学生将来的成就,几乎是百试不爽 。毫无规律胡乱借书的很难有希望,穷几年之力死啃一大堆名著的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借书卡上过于疏空的当然令人叹息,借书卡上密密麻麻的也叫人摇头 。我上面讲的这些道理,有不少正是从他们那里讨教来的 。五、有一两个文化偶像不是坏事 在选读名著的过程中,最终会遇到几部名著、几位名家最与你情投意合 。你着迷了,不仅反复阅读,而且还会寻找作者的其他著作,搜罗他们的传记,成为他们的崇拜者 。我的一位朋友说他一听到辛弃疾的名字就会脸红心跳,我在读大学时对法国作家雨果也有类似的情景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偶像 。偶像的出现,是阅读的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 。能够与一位世界级或国家级的文化名人魂魄与共,真是莫大的幸福 。然而更深刻的问题在于,你为什么与他如此心心相印?不完全是由于他的学问、艺术和名声,因为有很多比他学问更高、艺术更精、名声更大的人物却没有在你心底产生这样强烈的感应 。根本的理由也许是,你的生命与他的生命,有某种同构关系,他是你精神血缘上的前辈姻亲 。暗暗地认下这门亲,对你很有好处 。同构不等于同级 。他是万人瞩目的文化名人,你是寂寂无名的青年学生,但他的存在证明,你所进入的生命系统的某些部分,一旦升腾,会达到何等壮美的高度,于是你也就找到了一条通向崇高的缆绳 。有的同学把文化偶像的崇拜一律看作幼稚行为,成天懒洋洋地对一切可以仰望、可以进入的对象爱理不理,偶尔心有所动也快速地自我熄灭,实在是坐失了很多良机 。那些读了一辈子书却说不出最喜爱哪几部著作 。哪几位作者的人,哪怕是学富五车的老学者,我也不敢恭维,在如此广阔的文化天地中失去了仰望的兴致,失去了亲和的热量,失去了趋附的动力,整个儿成了一尊冷眼面世的泥塑木雕,那还说得上什么? 六、青年人应立足于个人静读 青年人读了书,喜欢互相讨论 。互相讨论能构建起一种兴趣场和信息场,单独的感受流通起来了,而流通往往能够增殖 。但是总的说来,阅读是个人的事 。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最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 。阅读的程序主要由自己的生命线索来缩接,而细若游丝的生命线索是要小心翼翼地抽理和维护的 。这一切,都有可能被热闹所毁损 。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即使有点肤浅的感受也不具备向外传播的价值 。在同学间高谈阔论易生意气,而一有意气就会坠入片面,肤浅变得更加肤浅 。就像看完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一个善于吸收的观众,总喜欢独个儿静静地走一会,慢慢体味着一个个镜头、一句句台词,咀嚼着艺术家埋藏其间的良苦用心,而不会像有些青年那样,还没有出电影院的门就热烈谈论开来了 。在很多情况下,青年人竞争式的谈论很可能是一种耗散,面对越是精雅深致的作品越可能是这样 。等到毕业之后,大家在人生感受上日趋成熟而在阅读上却成了孤立无援的流浪者,这倒需要寻找机会多交流读书信息了 。那是后话,过一会儿再说 。七、读书卡片不宜多做 读书有一个经常被传授的方法,那就是勤奋地做读书卡片 。读到自己有兴趣的观点和资料,立即抄录在卡片上,几个月之后把一大堆卡片整理一番,分门别类地存放好,以后什么时候要用,只要抽出有关的一叠,自己也就可以获得一种有论有据、旁征博引的从容 。这种方法,对于专业研究、论文写作是有用的,但不适合青年学生的课外阅读 。从技术上说,课外阅读的范围较大,又不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卡片无从做起,即使做了也没有太大用处,白白浪费了许多阅读时间 。如果要摘录隽语挂句,不如买一本现成的《名人名言录》放在手边 。但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小事 。最麻烦的是,做卡片的方法很可能以章句贮藏取代了整体感受,得不偿失 。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即使撷取了它的眉眼,也失去了它的灵魂 。有人说,做卡片的原因是自己记忆力太差,读过的书老也记不住,记不住等于白读,留下几张卡片也算是自我安慰 。实际上,阅读的记忆力有一种严格的选择功能,书中真正深切触动你的内容,想丢也丢不掉,对此你要有更多的洒脱和自信 。记不住当然是大量的,但记不住的内容又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真实的遗忘,一部分是无形的沉潜 。属于真实遗忘的那部分,不必可惜,就让它遗忘吧,能遗忘也是一个人自由自主的表现 。太监之所以要记住宫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他不能自由自主,不敢遗忘 。正是遗忘,验证着生命结构的独立 。至于无形沉潜的那部分,我想大家都有过体会 。在一定场合,由于一定的需要,居然把多年前早就淡忘了的印象搅动起来了,使自己也大吃一惊 。苏辙曾说:“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翻译成现代口语,大致意思是:早年读书似乎没有深刻理解的地方,在晚年审察事物时却发挥了奇特的功效 。这便是记忆的沉潜 。人类的大脑机能十分神奇,不要在乎表面上的记住记不住,该记住的总会记住,该忘记的总会忘记,该失而复得的总会失而复得,轻轻松松读下去就是了 。我不主张在课外阅读中做很多卡片,却赞成写一些读书笔记,概括全书的神采和脉络、记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读书笔记,既在描述书,又在描述自己 。每一篇都不要太长,以便对即时的感受进行提炼,把感受提炼成见识 。八、有空到书店走走 大学生的阅读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 。但是,我希望大家有空也到书店走走 。书店当然比图书馆狭小得多,但它是很有意思的文化前沿 。当代人的精神劳作有什么走向?这些走向与社会走向有什么关系?又被大众接受到什么程度?解答这些疑问的最好场所是书店 。崭新的纸页,鲜亮的封面,夸张的宣传,繁忙的销售,处处让你感受到书籍文明热气腾腾的创造状态,而创造,总是给人一种愉悦的力量 。这种力量对读书人是一种莫名的滋养,使你在长久的静读深思之后舒展筋骨,浑身通畅 。你可以关注一下畅销书排行榜,判断一下买书的人群,然后,也准备为自己选几本书 。在书店选书与在图书馆有所不同,对于重要的书,你会反复考虑永久性拥有的必要性,于是在书架前进行了一次短短的自我拷问 。你也许会较少犹豫地购买儿本并不重要却有趣、可爱的新书,由此你对自己与书籍的奇异关系产生了某种疑问,这种疑问的每一个答案都让人开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