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居民身份的四种判定标准 双重法人居民身份如何判定,判断居民身份的标准

法人居民双重身份冲突的协调国际通行做法是什么?
对于法人的法律行为能力与法律行为能力之间的法律冲突 ,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依据属人法 , 即依法解决 。这要看实际情况和各个国家的法律 。最好能详细一点 , 说出实际情况 。

法人居民身份的四种判定标准 双重法人居民身份如何判定,判断居民身份的标准

文章插图
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国际税收中判断企业居民的标准如下:1 。总公司所在地的标准 , 即企业居民的企业总公司所在的国家 。2.注册地标准 , 即根据某个国家的法律标准 , 在该国注册的公司是该国的居民 。3.公司控制权所在地的标准 , 即以公司实际控制和管理中心所在国为基础 , 认定法人为该国居民 。延伸材料:国家税收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 。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特殊分配 。这一特点说明了税收与国家之间的本质关系 。税收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 。税收是随着国家权力的产生而产生的 , 国家始终是税收的征收主体 。税收是用来维持国家权力的 。如果国家不存在 , 就不需要税收 。2.税收是以政治权力为后盾的特殊分配:这一特征说明税收的征收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的 。3.税收是国家政权管辖范围内的征缴关系:这一特征表明了国家税收的征税范围 。既然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 那么它就是以政权为基础的 , 而政权永远是特定国家的政权 。一个国家的政府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政权管辖范围向其他国家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征税 。因此 , 一个国家政权的行使只能限于自己的管辖范围 , 即自己的国民和自己的领土 。与这种政权的税收征缴关系 , 只能是一国政府与所辖纳税人之间的关系 。来源:百度百科-国际税务
各国税法上确定自然人居民身份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1)居民税收管辖权 。1.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1)居住标准(2)居住标准(3)居住与居住地相结合标准(4)国籍标准(5)意向标准 。2.法人居民身份的认定:(1)法人实际管理控制中心的选址标准;(二)法人注册的地点标准;(三)法人总部的选址标准;(4)控制投票权的标准;(五)主要经营活动的区位标准 。延伸资料:纵观各国税法实践 , 对居民身份的确认主要有以下标准:住所标准 。也就是说 , 一个自然人是否是该国居民 , 取决于他在该国有无住所这一法律事实 。住所是指自然人设立生活基地并愿意长期永久居住的地方 , 通常是配偶和家庭所在地 。采用居住标准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日本、法国、德国和瑞士 。但是 , 住所作为个人合法的永久居住地 , 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活动场所 。因此 , 许多国家通过税法做出了补充规定 。比如 , 根据纽约州的税法 , 任何人在本州拥有永久住所 , 并在纳税年度内在本州居住超过6个月 , 就应被视为本州居民 。来源:百度百科-居民税收管辖权
法人居民身份的四种判定标准 双重法人居民身份如何判定,判断居民身份的标准

文章插图
如何认识税收管辖权在国际税收研究中的重要性
国际税法是调整国际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是随着国际税收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法律部门 , 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 。第一 ,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 。众所周知 , 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司法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 。管辖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 , 所有主权独立的国家都有权对其境内的所有人、事、事行使法律 , 这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属性 。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的重要体现 , 是主权国家政府行使税收的权力 。由于税收管辖权源于国家主权 , 因此 , 它是一种完全独立和专属的权力 。任何主权国家都可以通过采取最佳和最适当的原则来行使其税收管辖权 , 但国际法和条约规定的限制除外 。由于国际税收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都与税收管辖权有关 , 因此在研究和解决国际税法问题时 , 必须首先了解税收管辖权 。根据国际公法 , 主权国家根据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行使管辖权 。由于税收的特殊性 , 属地原则体现的属人原则在国际税收中得到了体现 , 从而体现了居民的管辖权 。其次 , 税收管辖权的分类 。根据管辖原则和连接点选择的不同 , 税收管辖权可分为两类:1 。居民税 。管辖权:居民税收管辖权是指国家在国际税收中根据纳税人在该国的纳税住所等关联因素行使的征税权 。它是个人原则在国际税法中的体现 。其成立的前提是 , 纳税人与征税国之间存在某种个人联系 。这种根据纳税人的居民身份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原则 , 也称为从个人征税 。按属人原则行使征税权的前提 , 纳税人与征税国之间存在属人关系是法律事实 。这些个人因素 , 就自然人而言 , 主要包括住所(居所)、经常居住地、国籍等 。就法人而言 , 主要有公司注册地或土地、公司实际管控中心所在地、公司总部所在地等 。决定这种人身性质的联系因素 , 在国际税法中一般称为“税收居所” 。与征税国有这种税收居所联系的纳税人 , 就是国家税法中的居民纳税人 , 这个征税国就相应地称为纳税人的居所地国 。主权国家根据纳税人在本国境内有纳税住所的法律事实行使征税权 。
力 , 这种根据税收居所联系对纳税人来自境内境外的全部财产和收入征税的原则 , 称为“居住原则”或“居民税收管辖权原则” 。2、收入来源地 。税收管辖权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 是指一国对跨国纳税人在该国领域范围内的所得课征税收的权力 , 它是属地原则在国际税法上的体现. 它的确立 , 是以征税对象与征税国领土之间存在某种经济利益的联系为依据的. 这种依照来源地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原则 , 亦称从源征税.按照属地原则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前提条件. 是作为征税对象的纳税人的各种所得与征税国之间存在着经济上的源泉关系. 这些表示所得与征税国存在着渊源联系的地域连结标志 , 如不动产所在地;常设机构所在地;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租金等所得的发生地;债务人或支付人所在地等等 , 在国际税法学说上称为“所得来源地”或“所得来源国” 。在国际税法上 , 一国根据所得来源地这一连结因素对非居民纳税人征税收原则 , 称为“领土原则”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原则” 。四、居民税收管辖权的行使(一)、跨国纳税人居民身份的确定 。由于居民税收管辖权的行使是以征税人与征税国之间存在税收居所这一事实为前提条件的 , 而且根据国际税收实践 , 一国税法上的居民纳税人应就来源于该国境内外全部所得向该国纳税 , 即承担无限的纳税义务;而一国税法上的非居民纳税人仅应就来源于该国境内所得向该国纳税 , 即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 因此 , 对跨国纳税人居民身份的判定 , 直接影响到国家居民税收管辖权的行使.1、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确认 。国际税法上判定自然人居民身份 , 主要采用下列标准:(1)住所标准.住所一般是指有长期居住意愿的住处 , 通常为配偶和家庭所在地. 凡在一国设立住所的自然人 , 便是该国的居民纳税人. 住所标准为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所采用.(2)居所标准. 居所一般是指一个人短暂逗留而临时居住的并达到一定期限的处所 , 居所并不具有永久居住的性质.在国际税收实践中 , 居所标准一般与居留期限相结合 , 即自然人居民纳税人身份 , 取决于其在一国境内的居留时间. 在居留时间上. 各国税法规定不一 , 有的为半年 , 有的为一年.(3)国籍标准. 国籍是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的固定的法律联系. 采用这一标准并不考虑纳税义务人与征税国之间是否存在着实际的经济利益联系. 国籍标准现仅为美国、墨西哥等采用.目前 , 运用居所和居留时间相结合的标准 , 是国际上确定自然人居民身份的通常做法.2、法人居民身份的确认 。各国税法上判定法人居民身份 , 主要采用下列标准.(1)法人注册地标准. 即法人的居民身份依法人在何国注册成立而定. 采用这一标准主要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2)法人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 即以法人在本国是否有管理和控制中心 , 来判定其居民身份. 采用这一标准主要以英国、德国为代表.(3)法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凡总机构设在哪一国 , 便是哪一国的居民公司. 采用这一标准主要以日本、法国为代表.(二)、居民税收管辖权冲突的解决原则 。由于各国税法对纳税人居民身份的判定采用不同的标准 , 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对此 , 目前主要依靠各国在国际税收协定中规定冲突规则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在这方面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重复征税的协定范本》和联合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确定的冲突规则具有代表意义.1、自然人居民身份冲突的解决方法 。关于自然人的居民身份的冲突 , 一般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 一是由缔约国双方通过协商确定该纳税人应为哪一方的居民. 另一是采用两大《范本》所提出的规范性的循序解决的原则 , 即首先以该纳税人永久住所地为标准;如在缔约双方均有永久住所 , 则以主要经济利益在哪一国为准;如仍不能解决 , 则以习惯性住所为准;如在缔约国双方境内均有习惯性住所 , 则以国籍为准;如系双重国籍或开国籍 , 则由缔约国双方协商解决.2、法人居民身份冲突的解决方法 。关于法人居民身份冲突的解决方式亦有两种:一是由双方协商确定该法人为哪一方的居民. 另一是在税收协定中规定一种标准 , 按其确定法人为哪方的居民. 两大范本都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国为居住国 , 而我国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缔结的双边税收协定中都以总机构所在国作为解决法人居民身份冲突的标准.五、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行使(一)、所得来源地的认定 。确认所得来源地 , 就是要认定所得的地域标志 , 根据这一地域标志 , 来源国有权对非居民纳税人在本国境内取得的所得进行征税. 一般各国对不同性质所得采取的来源地认定标准主要有:(1)营业所得 , 认定营业所得的来源地有下列几种:营业机构所在地;商品交换地;商品使用地;销售合同签订地:商品交付之前的储存地.(2)股息 , 各国一般以分配股息公司的居民身份所属国为来源地. 有的国家则考虑分配股息的公司的利润实际来源地.(3)利息 , 认定利息所得的来源地 , 各国主要采用以下标准:贷款的实际使用地;借款人所在地;利息支付地.(4)动产租金与特许权使用费 , 其来源地一般有:财产的实际使用地;租赁人或被许可人所在地;租金或费用支付地.(5)不动产所得 , 各国一般均以不动产所在地为其来源地.(6)股票转让所得 , 一般以公司的所在地为来源地.(7)国际运输行业的所得 , 一般以旅客、货物的装载地为其来源地.(8)劳务所得 , 其来源地一般是劳务的提供地、劳务使用地、劳务报酬支付人所在地.根据我国涉外税法的规定 , 我国对非居民纳税人营业利润来源地的认定 , 以设有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为准;对投资所得的来源地认定 , 以资金和财产、产权的实际运用地为准;对个人劳务所得来源地的认定 , 不以款项的支付地为准 , 而以从事受雇活动的所在地、提供个人劳务的所在地为准.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行使原则 。根据属地原则 , 征税国有权对非居民纳税人来源于本国境内的所得 , 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非居民在来源国的所得 , 一般包括营业所得、投资所得、劳务所得和财产所得.1、对非居民营业所得的征税,营业所得在各国税法上一般是指纳税人从事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林牧业、金融商业和服务行业等企业性质的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在国际税法上 , 对非居民的营业所得征税 , 各国都实行常设机构原则.(1)常设机构原则. 所谓常设机构原则 , 是指来源国仅对非居民纳税人通过设在征税国境内的常设机构的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所得实行征税的原则. 这一原则表明 , 非居民纳税人在来源国境内是否设有常设机构是征税国对非居民纳税人取自本国境内的营业所得进行课征的前提条件. 因此常设机构在国际税法上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所谓常设机构 , 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营业场所 , 其范围一般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车间、矿场、油井、气井、采石场、建筑工地等. 由于常设机构便于识别营业所得的来源 , 所以 , 各国均根据本国具体情况 , 扩大或缩小常设机构的范围. 根据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 , 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 应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所得税.(2)实际联系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 , 来源国对于非居民纳税人与设在本国境内的常设机构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 可以归属于常设机构的所得进行征税. 所谓“实际联系”是指据以取得利润(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以及财产收益的股份、债权、财产和产权等为该机构、场所所拥有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联系. 根据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 , 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内、境外与我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利润(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 , 为外国企业的应纳税所得.2、对非居民投资所得的征税,纳税人的投资所得是指从事消极投资活动所获得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 来源国对非居民纳税人的投资所得 , 一般采用预提方式征税 , 即支付人在向非居民支付这些款项时 , 有义务从中扣缴非居民纳税人应缴纳的所得税款. 上述税收 , 在国际上通常称为预提税 , 这是所得税的一种源泉控制征收的方式. 预提税税率一般低于企业所得税率 , 它往往按收入全额计征 , 不作费用扣除 , 具有估定预征的特点.根据我国涉外税法的规定 , 对外国企业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虽设有机构、场所 , 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所取得的上述投资所得 , 以源泉扣缴的税收为最终税收.3、对非居民个人劳务所得的征税 。个人劳务所得包括独立的个人劳务所得和非独立的个人劳务所得两类. 各国税法和两大《范本》均规定 , 来源国对非居民纳税人的独立的个人劳务所得征税 , 应以提供劳务的非居民个人在境内连续或累计停留达一定天数或在境内设有经营从事这类独立劳务活动的固定基地为前提条件. 来源国对非居民纳税人的非独立的个人劳务所得 , 两大《范本》均规定:非居民在另一国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等收入 , 可由另一国从源征税 , 但同时具备下述三个要件的 , 应当由其居住国征税: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连续或累计停留不超过183天;其报酬的支付人不是另一国的居民;其报酬不是由雇主设在来源国的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所承担.4、对非居民财产所得的征税 。关于对非居民财产所得 , 特别是涉及不动产的转让所得 , 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财产的所在国征税. 但根据两大《范本》的规定 , 从事国际运输中运用的船舶、飞机和从事内河运输的船只以及附属于上述船舶、飞机和船只的动产为代表的财产 , 应仅在该企业实际管理机构所在的缔约国征税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建议用以协调法人双重居民身份的冲突的标准是( ) 。D
法人居民身份的四种判定标准 双重法人居民身份如何判定,判断居民身份的标准

文章插图
什么是国家税收中的居民?【法人居民身份的四种判定标准 双重法人居民身份如何判定,判断居民身份的标准】判定一个纳税人是否具有本国的税收居民身份 , 是对其实施税收管辖权和给予其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前提 。因此 , 对税收居民进行明确定义 , 并列出具体的判断标准和冲突协调规范 ,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以及联合国(以下简称“UN”)税收协定范本的第四条第一款都给出了税收居民的定义:“在本协定中 , ‘缔约国一方居民’是指按照该缔约国法律 , 由于住所、居所、管理机构所在地 , 或者其他类似性质的标准 , 在该缔约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虽然这个定义列出了一些判断居民身份的标准 , 但并没有明确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当如何加以运用 。而且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该定义强调税收居民身份的判定应遵从缔约国的法律 , 而各国法律对税收居民如何定义则属于各国主权 , 可能会存在千差万别 。因此 , 必须在协定中制定一套冲突协调规范 , 以协调自然人和法人可能面临的双重居民身份 , 从而降低纳税人被重复课税的风险 , 这就是OECD和UN税收协定范本第四条第二、三款所重点解决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