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不用慌 税务稽查如何进行互联网,大数据与税务稽查

一、如何利用大数据平台提升税收治理
【税务稽查不用慌 税务稽查如何进行互联网,大数据与税务稽查】1.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强税源管控 。“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税务部门在积累大量纳税人有价值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与工商、银行、海关、技术监督、住建、房产、规划、社保、审计等部门联网,并以云计算数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为驱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经济和税收数据,扫描所有经济和税收数据信息 。比如地税部门要建立个人财产性收入信息大数据平台,通过对不动产租赁、存款利息、证券溢价、财产升值、股权转让、投资收益等个人财产性收入的海量数据进行全面的逻辑判断和严谨的数学分析,个人财产的税源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视角下一目了然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通过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收关联分析等方法,科学判断经济形势,准确预测税收收入,可以有效、严格地控制动态经济税源 。一句话,税务数据挖掘有多深,云计算数据有多精细,税源控制有多精准 。“以票控税”的时代将终结,“人海战术”将被“云海战术”取代 。有了专业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就能牢牢掌控住所的所有经济税源 。二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应对税收征管新业态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下,网络销售平台、互联网金融等新型商业形态以其虚拟、无地址、跨域、高效、隐蔽等特点,在经营场所、税源归属、税收征管权限、税收分配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传统税收征管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为加强新业态税收征管,税务机关应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由“管理系统”向“管理系统”转变,实施“数据管税”:纳税人的税务、财务、管理等信息链条 。将完全开放,税务机关、纳税人、消费者、第三方部门的信息将完全替代纸质报关单、发票等物理载体,以信息数据为核心要素进行建设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助推纳税人自助管理,让纳税人自行申报、自动适用税收政策成为税收征管主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从以前的征管为主转变为抓大放小、集中治理重点税源,转变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并重、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并重;可以从税务信息中判断纳税人的异常数据,为一线税务管理人员加强税收征管提供“精准指导” 。三 。以“互联网”大数据加强税收风险管理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逐步互联共享,税务部门从海量数据库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涉税数据,为推进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涉税事项逐渐发展成为纳税人掌控税收法律政策、自行掌握执行、税务机关进行后续管理的方式 。税务机关利用大数据和涉税信息平台,抓取经济涉税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和研究,将海量涉税信息全部转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数据,实现涉税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进行智能分析、计算、比较、判断、筛选、关联和表征 。基于收集和积累的税收征管基础数据、风险分析数据、第三方数据等信息资源 。综合相关分析
四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做好纳税服务 。“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纳税人类型、纳税业务、时空跨度、新兴业态的多样化,必然导致纳税服务需求的多样化 。当前,针对税务部门大众化纳税服务资源和能力过剩、个性化纳税服务不足的困境,必须从纳税人个性化需求出发,切实提高纳税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纳税人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 。税务部门要依托大数据分析指导服务的供需,做到从需求入手,最终得到满足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交互下,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易于识别,易于实现对纳税大户、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的个性化、专业化纳税服务 。因此,税务机关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纳税人,从改变纳税服务供给侧入手,根据每个纳税人需要的纳税服务进行“量身定制”,变粗放的“端菜”纳税服务为精准的“点菜”纳税服务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需要超越时间、空间、地域、业态等的限制 。让纳税人在家、在办公室、在出行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无纸化的全流程办理所有涉税事务,享受精准便捷的纳税服务的同时,大幅降低纳税成本 。要充分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建设“实体税务所网上办税服务终端和自助办税终端”纳税服务平台,将纳税申报功能拓展到移动互联网,支持银行转账、POS刷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纳税方式,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

税务稽查不用慌 税务稽查如何进行互联网,大数据与税务稽查

文章插图
二、15项税收新政7月1日实行,“互联网+税收”下一步将怎么走
7月1日,纳税人识别号、简化税务行政许可程序等15项税收新政策开始实施 。在税收工作中运用“互联网办税”是金税三期工程全面启动后,优化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升纳税服务的又一举措 。至2015年9月30日,自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互联网+ 税务”行动计划》以来,各地税务机关以“互联网办税”为主题,开展了大胆创新和生动实践,主要体现在社会协同、纳税服务、发票服务、信息服务、智能应用五个方面 。
面,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与做法,但在税收大数据应用方面稍显不足,对已有数据的整合与挖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税务系统内部数据孤岛普遍,信息共享受到制约 。由于税务业务的各个部分过于专业化,税务信息化又以业务流程、模块为建设导向,加之各地、各类系统的数据标准不统一,造成各应用系统相互封闭、地域间税务信息难以共享,信息化应用的集中程度不高,系统间数据难以共享、各自为政 。二是未与相关第三方机构/部门建立涉税数据流通机制 。在税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如税种对比、风险评估、纳税评估以及税务稽查等业务,需要综合工商、银行、社保、审计等多部门的相关涉税数据才能对个人或者企业做出准确的纳税人画像,涉税数据收集越深入,税收征管才能越准确 。目前,税务机构与其他政府部门相关涉税细信息交换并未制度化、常态化,第三方涉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通 。第三,未能有效利用并挖掘现有税务数据的价值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建设,各级税务机关都已经积累了一定体量的税收数据,但对这些数据的利用仅仅停留在报表浏览、简单查询、税负分析等基本利用上;并未进行对数据价值再利用、数据整合再利用和潜在挖掘数据的运用,利用信息管税的效能未能充分体现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税务机关如何更加科学地采集、分析、利用好涉税大数据,加强信息管税能力,提高征管效率,是各级税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这其中,税务系统内外各类涉税数据的互联互通是进行税务大数据应用的基础 。101异构数据采集引擎技术通过获取软件系统的底层数据交换与网络流量包,采集软件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结构化输出,并可以指定存储路径 。对于分散在各个系统的税务数据来说,利用101异构数据采集引擎技术可以建立税务大数据中心,为税务大数据的应用提供精准、实时、完整的数据基础 。通过异构数据采集引擎技术建立税务大数据应用平台,是对税收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大量的业务可以自决策,不必要依靠庞大的组织和复杂的流程,有效打破了层级管理的瓶颈;从服务上看,通过大数据构建新的纳税服务模式,搭建快速有效的综合性现代纳税服务平台,使征纳双方的办税流程更加简单实用,纳税服务更加多元化,所有事项线上申请、线上流转、线上办结、线上反馈,基于大数据及时分析,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拓宽办税渠道,减少办税时间,减轻办税负担,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
三、什么是税务稽查中的”网络爬虫1.”网络爬虫”的解读”网络爬虫”也称”网页蜘蛛”,是一个自动提取网页的程序,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设定程序,可以根据既定的目标更加精准选择抓取相关的网页信息,有助于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快捷获取有用的涉税信息.2.”网络爬虫”的运用”网络爬虫”技术主导下的涉税信息监控平台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分类抓取、实时监控和智能比对.平台主要从证券财经网站,重点抓取上市公司公告、上市公司十大股东股票减持、限售股解禁等信息;风控中心的专用电脑全天候实时抓取、储存和分类整理相关信息;平台将从互联网获取的信息与税收征管系统以及其他第三方信息进行自动比对,从中筛选出存在税收风险的管征户信息.3.”网络爬虫”的流程(具体可以咨询财慧网)进入系统后,先连接互联网的风控中心电脑,通过”网络爬虫”程序定向抓取各网站上发布的上市公司公告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转化成可识别的文本.在当天股市收盘后,扫描程序开始启动,扫描”网络爬虫”抓取的公告内容.如果扫描中出现了国税局管理的企业名称或者是其他有效信息,监控平台会自动将公告与国税局管理企业建立起关联,并且以不同颜色的字体和高亮方式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风控中心人员可以实时看到关联信息.
税务稽查不用慌 税务稽查如何进行互联网,大数据与税务稽查
税务稽查不用慌 税务稽查如何进行互联网,大数据与税务稽查
四、互联网 税务下,如何有效防止税收执法风险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从而受到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责任追究和惩罚的风险 。简言之,就是税收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过失,侵犯了国家或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引发法律后果,需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或行政、民事责任的各种潜在风险的集合 。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控制是当前税务机关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也是当前规范权力运行、深化税源专业化改革和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税收执法风险存在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稳步推进,公民及法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税收执法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执法风险 。对于基层执法一线的税务人员来说,税收执法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和“六个环节” 。“三个方面”:一是以增值税发票和普通发票为中心的认定管理,如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领购、使用和各类资格认定等;二是日常税收管理方面,如税务登记、税款核定、税款征收、税收减、免、抵、退等;三是税务检查(稽查)方面;“六个环节”:一是户籍管理环节 。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税种、税目、适用税率认定错误,导致应征税款不征少征;应办未办税务登记、虚假停歇业、虚假转入非正常户,导致漏征漏管;由于调查核实不到位,导致纳税人房产、土地、车船等税源基础信息登记失真;由于责任心不强或其他原因,对注销户清算不严,导致税款流失 。二是资格认定环节 。主要表现为对各种政策性减免税、抵税、退税资格审查、委托代征资格审查、个体工商户起征点资格审查等,把关不严,导致应征未征,不征或少征,甚至给纳税人偷、逃、骗税大开方便之门 。三是发票管理环节 。对纳税人发票领购资格认定把关不严,对纳税人领用、开具、接受、保管发票情况监管不力 。四是核定征收环节 。不能在充分调查核实的前提下进行税种认定、征收方式认定、应税所得率核定、双定户定额核定不按程序调整或定额偏低随意核定、其他涉税事项核实鉴定;对纳税人逾期缴纳税款不能及时进行催报催缴;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等行为时不能及时采取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或虽采取了措施,但程序越位缺位 。五是评估检查环节 。不能按规定程序开展约谈举证、实地核查;对该转稽查进一步处理的不及时转送;对评估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相应的后续管理措施;涉税检查不按程序进行,检查中徇私或为税不廉等 。六是服务审批环节 。纳税服务意识差或业务水平低,不按程序提醒告知;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涉税审批随意或审批把关不严,甚至徇私谋利,搞权钱交易,故意刁难纳税人,激化征纳矛盾等等 。而对于各级税务领导干部而言,税收执法风险则更主要集中存在于两项重要工作中:一是决定重大事项,二是审批税务事项 。对这两项工作,各级税务领导干部都应该慎重对待 。比如,一些地方为图省事,偏爱对部分企业户或企业所得税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 。但这种征收方式极易引发较大的执法风险,导致出现不规范或少缴税款 。因此,税务部门对财务健全的企业,应该全面推行查账征收,而且要把查账征收作为一项防控风险的重要工作,大力予以推行 。还有一些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核定和减免税认定审批上,貌似走了部分程序,实则违反程序,有违公平公正,有违程序正义,形成风险隐患 。二、影响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因素分析引发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微观入手找内因,着重从税务人员自身因素分析;另一方面从宏观入手找外因,着重从制度机制和环境因素分析 。(一)从税务人员自身因素分析,有如下四点:一是政治思想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不强 。一些基层税务执法人员工作不主动,不尽职,“不作为”极易导致执法过错;甚至有的随意执法、滥用职权,这是导致执法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政策业务水平和执法水平不高 。部分基层一线税务执法人员平常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既不精通法律法规,又不熟悉税收、会计知识,既不掌握税收政策,又不了解企业情况,而是凭感觉、凭经验、凭关系执法,甚至收“关系税”、“人情税”,导致政策执行有偏误、程序履行有偏差,从而形成税收执法高风险;三是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税务干部容易在执法程序上出现偏差,违反规定,不按程序操作还不同程度存在,这是产生潜在风险的另一主要原因;四是风险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制度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自觉监督相对缺位 。部分税务人员对如何防范执法风险没有全面系统认识,对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何避免风险的发生,缺乏有效认知 。混淆了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的关系,有的甚或打着纳税服务的旗号,行违法之实,将与纳税人的吃请,交往过密视为“改善”征纳关系;将执法不严、乱开口子、有税不征视为培植税源、放水养鱼;有的虽清醒知道索贿受贿、吃拿卡要报导致的执法过错会受到责任追究,但对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程序不当引起的执法风险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知 。(二)从制度机制和环境因素分析,有如下五方面:一是税收立法层面和制度机制设计方面的缺陷 。当前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之间仍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使税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不畅,造成相关部门协税护税意识不强,税法实施效力减弱,大打折扣 。此外,税收立法层级不高,规范性文件居多,法律法规互通性不强,补丁政策、贯彻意见过多,有的规定不具体不明确,操作性不强,造成税务人员具体执法时容易出现违规操作、过罚失当问题产生,形成执法风险;二是政策原因 。具体表现是政策冲突,地方政府干预过多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由于对税收法律规定不了解,往往出台与现行税法规定相冲突的税收优惠政策,甚至直接干预税收执法,导致执法环境复杂化,给税务人员带来了执法风险 。;三是社会治理因素 。目前法治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依法治国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社会治理距法治社会的目标相距甚远,还带着人治社会的浓重色彩,一些人在法与理、法与情等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人情关还是一道不易过去的坎,说情风仍然还有一定的市场 。这也是税收执法潜在风险的另一个主要成因;四是税收自由裁量权缺乏监督和滥用 。这是一个巨大和潜在的执法风险,若运用不当,将会直接侵害纳税人的权益,同时也会产生极大的风险和影响 。五是执法监督缺位,内控防范机制不健全 。三、如何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对当前稳定税收干部队伍,树立部门形象,提高征管质量,推进依法治税等都有着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积极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也是依法治税的要求,更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和建设法治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从制度机制层面来看,要着力加强四大体系建设一是建立统筹高效的组织运行体系 。从目前通行的税收风险监控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监控过于单一和滞后的问题 。以监察、法规和督审等部门的有限力量应对众多执法人员、各个环节的执法行为,并开展有效的防范和监控是相当困难的 。而通过计算机监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计算机主要监控逾期办理、应办未办等程序容易监控的点,并未全面涵盖每项业务、各个环节的执法监控点,尤其信息系统无法对虚假信息加以识别,难以对执法行为中的风险开展深层次控制 。同时,人工监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目前监察、法规和督审多是对税收管理行为开展人工监督、事后检查,并且多采用抽查形式,监控面窄、不深入,效果也不明显 。因此,建立统筹高效的税收风险防范和控制组织体系尤为必要 。当务之急是建立以税收执法权控制为核心,以税收行政管理权监督为重点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 。建立税收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税收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负责,分工协作,让监察和督查内审部门为防控机制建设的组织协调部门,法规和评估风控部门为具体实施部门,负责对税收管理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以实现对税收执法风险事前预警、过程监控、及时校偏纠错 。二是建立完备的规范制度体系 。首先,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不断提高税收立法质量,提升税收法律层级;减少规范性文件制定的随意性,增强法律依据制定的稳定、统一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和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都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运行,避免决策时拍脑袋、想当然或“一言堂” 。同时,加强上下级沟通,实行双向监督,既注意多向上级汇报,服从上级监督,也要注重发扬民主决策和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决策科学民主,监督透明顺畅 。第三,要进一步理顺税收执法人员岗责体系 。根据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及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进一步细化基层执法人员岗位职责、理顺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明确执法人员在每一个执法环节中的权利和义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办税,透明执法,将税收执法权和管理权置于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和监督下运行 。三是建立多层次的防控方法体系 。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内控方法体系 。市局层面应作为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统筹指挥,以及过程控制、结果运用的中枢 。同时,各层级应具有相应的内控工作任务,保证内控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化解的全方位监控机制 。通过完善预警体系,不断加强执法监督 。首先,建立预警信息收集体系,拓宽信息渠道 。对内,主要依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执法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平台以及纪检监察、执法检查、效能监察、内部审计等途径获取信息;对外,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举报热线和专栏、召开座谈会、走访纳税人等方式收集信息 。同时,通过聘请特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形成预警信息监控网络;其次,建立预警信息评价分析体系 。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归纳梳理,设立预警评价指标,区分高、中、低风险和类别,如问题暴露频率、问题类别及集中度、人员类别及集中度等 。通过分析评价预警指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断税务人员的执法执纪以及廉洁自律情况;第三,建立预警信息运用体系 。根据预警信息所反映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执法工作,将预防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四是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体系 。特别应在考核评议和过错追究两个环节,充分考虑和体现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新的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要求,完成岗责体系中税收工作可量化指标的标准化设置,对不可量化工作要采取目标责任制 。实施责任积分管理,建立责任柔性或弹性追究体系,突出内控的目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在于整改和促进工作 。通过调整系数,开展纵向、横向和动态性绩效评价,全面真实反映税收管理和执法水平 。要完善税收管理员和基层执法人员考评办法,进一步细化考核考评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要把税收计划管理、绩效管理与依法治税有机结合起来,适当弱化税收收入考核,强化依法治税考核,将考核重心由数量为主转化为以质量为主;在考核方式上,改变单纯事后考核办法,建立事前预防机制、事中督查机制,强化过程监控 。同时要建立税收管理员和基层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外部监督机制 。通过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开展税收执法人员述职述廉或引入第三方评价等活动,促使基层税收执法人员切身感受到税收执法风险的现实压力 。(二)从基层实践来看,要着力加强四大“网络”建设一是提升税收业务能力,打造“自身免疫网” 。引导税收执法人员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采取“个人充电”与“集体充电”相结合的方式,在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相关法律的学习培训 。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标准,坚持“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和“一岗多能”的原则,在注重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培养复合型人才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筑牢“自身免疫网” 。二是提升监控管理能力,铸造“风险监控网” 。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根据辖区税源情况,加强行业税收管理 。加强税源分析比对,不定期组织召开税源分析专题会,及时汇集税源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完善管理措施 。加强对零申报户、税负异常户、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纳税户管理监控、评估“号脉”,采取“解剖麻雀式”重点稽查,查深查透 。积极开展税收清查和联防联动,通过税源管理、评估、稽查等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实现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各环节有序衔接,提高税收管理质效 。切实防止有税不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积极铸造“风险监控网络” 。三是增强公正执法社会认同,完善“社会协税网” 。一方面,加强对地方党政部门领导的汇报沟通,化解行政干预,寻求理解支持;同时加大对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大力营造“诚信纳税、公正执法”的良好氛围,普遍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水平,降低税法遵从成本;另一方面,大力构建部门执法协作的协税护税网络 。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的征收、管理、服务、评估和稽查各部门的工作衔接机制,提高工作质效;密切与工商、国税、财政、国土、房管、公安等外部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席会式的协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建立群众性协税护税组织体系,提高集贸市场、个体工商户、私房出租等零散税收的征管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税收流失,通过建立完善“社会协税网络”,努力将税收执法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是提升防腐抗变能力,筑牢“病毒防护网” 。强化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廉政法规、举办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开展党纪政纪学习教育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各种有效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同时着力加强内审督察和执法考核追究力度,筑牢思想防线,加固制度防线,教育引导树立以正确的法制观念、认真的工作态度、坚定的责任意识、强烈的廉政纪律、熟练的业务技能从事税收工作,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抵制诱惑能力,从内部筑牢“病毒防护网络”,以在系统内形成不敢贪、不能贪和不愿贪的廉洁从税良好氛围 。
五、如何推进”互联网 + 税务” 财税专家有高见无论在哪个时代,税收征管都面临两个基本问题,或者说两个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对于有纳税意愿的纳税人由于不了解税法形成的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要宣传税法,引导、帮助其履行纳税义务;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使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履行纳税义务 。二是对于少部分故意不遵从税法的纳税人,由于税务机关不掌握其纳税义务的信息,而形成的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要寻找证据,促其补缴税款和接受应有的处罚 。“互联网+税务”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两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对于第一种信息不对称,未来税务机关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统一平台上提供 24小时不间断的高标准纳税服务,借助网上申报等方式,结合日趋多样化的支付手段,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让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纳税人需要填写和递交的各种表单和原始资料,则可以尽量实现无纸化、电子化、在线化,相关所有资料统一归集到一个纳税人识别号下,国地税机关及时共享 。对于第二种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和互联网相结合,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进入互联网、纳入大数据领域 。税务机关收集好、利用好这些数据,就可以大大节约征管和稽查成本;如果后期的数据挖掘进行得好,则可以在目前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既有税收风险模型,进一步提高税收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六、电子税务的电子税务主要形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