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投资界迎来“最后的晚餐”
文章图片
文 | 道总有理二十多年的光阴匆匆而逝,曾经叱咤股市的巴菲特也成了耄耋老人,那场让全球无数投资者垂涎的慈善午餐转眼间也落下帷幕 。
四月份,阔别两年的巴菲特午餐再度举行,与此同时,这也是最后一次举办 。从2000年开始,巴菲特午餐共举办过20届,筹集资金超3450万美元,今年为何是最后一届?尽管目前尚没有确切原因,但外界对于“最后的午餐”众说纷纭 。
巴菲特高龄即将退休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而根据路透社报道,伯克希尔也在计划巴菲特离任之后,由巴菲特的儿子担任非执行董事长 。另一方面,全球的投资大环境时好时坏,就连巴菲特一向自信的好运气也难免碰壁 。
诚然,巴菲特的投资理论被不少拥趸者奉为圭臬,特别是那句“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可如今,很多人不知道该贪婪,还是该恐惧,巴菲特的午餐也索然无味了 。
科技投资冰火两重天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这两年的投资圈对于科技领域的态度,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
去年年末,2021年全球亿万富豪指数榜中,巴菲特赫然在列,只不过,排名位于倒数第二 。股神不是没有经历过低谷,2019年与2020年科技股大热的时候,一向钟爱传统企业的巴菲特便被外界频频质疑 。
据悉,2019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涨了11%,2020年只有2%,远远低于美股三大指数 。这种情况在2021年以后终于有所好转,截止今年2月10日,巴菲特是十大富豪中唯一一位身价增长的,财富增加76.4亿美元 。
回望巴菲特在去年的投资动向,稳固的传统业务贡献了大部分业绩 。伯克希尔的重仓股包括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西方石油基本都是传统企业,巴菲特对科技股一向“敬而远之”,曾经坚持不投特斯拉便是最好的印证 。
文章图片
不可否认,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菲特对科技的保守态度最后都能收获意外之喜 。例如,在21世纪初美股互联网泡沫大危机的时候,美股道琼斯、标普500相继出现8次年度下跌,巴菲特却能全身而退,伯克希尔的年度下跌只有4次,股价甚至在那段时间还上涨超过70% 。
这两年,互联网再次大跳水,扎克伯格的身价一度减少了379亿美元 。或许不是巧合,投资圈对科技的态度转变很明显,除了巴菲特,去年四个季度中,桥水增持规模最大的五个企业也都是传统消费,分别是宝洁、百事可乐、麦当劳、强生还有好士多 。
有意思的是,在减持方面,桥水清仓了亚马逊、奈飞以及甲骨文等共89只股票 。而与巴菲特齐名、依靠科技股称霸华尔街的木头姐,曾经在2020年因为押中特斯拉,平均收益超过140%,但去年最大回撤高达65%,持有的科技股除了特斯拉,大部分跌得惨不忍睹 。
从年初至今,木头姐的ARKK下跌超20%,包括Zoom、Teladoc和Roku Inc暴跌70% 。投资圈失去科技自信力了吗?尤其这两年,科技股退潮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事实上,巴菲特手里一直有一张科技底牌,那就是苹果,伯克希尔持有苹果近5.6%的股份 。
数据显示,在2021年巴菲特的投资版图里,苹果的功劳首屈一指 。截止去年四季度末,伯克希尔持仓苹果股数为8.87亿股,持仓市值达1575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高达47.61%,同时,在2021年仅仅一年的时间内,苹果股价飙升33% 。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第八大重仓的是比亚迪,从自2008年建仓以来,巴菲特在比亚迪的投资上已赚了32倍,比亚迪在2021年上涨38.06% 。反观木头姐,尽管最近的毒打数不胜数,但她依旧持续看好人工智能、能源存储还有基因组测序 。
高瓴HHLR也继续以科技、医疗为投资主线,大幅增持理想汽车,76只股票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七成 。不是科技的错,而是全球资本都不敢再轻举妄动,毕竟试错的成本实在太高 。
当中概股开始自救巴菲特对比亚迪的青睐并没有改变整个中概股的命运 。
随着海外官方的怀疑情绪日益高涨,中概股的至暗时刻迟迟没有迎来转暖,在这场历史性的寒潮里,很多中概股似乎早已失去增长魅力,几近腰斩,以阿里巴巴为例,回溯上一次阿里的股价高点还是在2020年10月份,截止今年3月,阿里累计损失了68.35%的市值 。
2022年,中概股的困境再度加剧 。三月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分五批将40家国内企业纳入“预摘牌名单”,未来预计有191家中概股即将进入退市清单 。4月末,华尔街与马云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原因是由于阿里股价下跌,导致他们的投资严重受损 。
文章图片
但起诉马云,似乎意味着先前的一切都只是海外对中概股发难的一个高调开端,因为华尔街对中概股的幽怨显然不止马云这一桩 。
【投稿|投资界迎来“最后的晚餐”】一度十分看好中国的芒格今年第一季度大幅抛售中概股,不惜浮亏40%,Daily Journal减持阿里巴巴30.206万股,股数量降至30万股,持仓比例由27.65%下降至15.35% 。3月份,摩根大通更是接连下调28只中国科技股评级及目标价 。
华尔街的态度转变为何如此激烈?原因很简单,中概股寒潮对他们的打击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毕竟就在2月份,摩根大通还坚定地站在阿里、腾讯这边 。
曾几何时,中概股是华尔街妥妥的钱袋子 。桥水就是国内企业的忠实看好者,截止2021年年末,桥水投资组合的100大持仓中,中概股占了16只,对拼多多、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增持幅度分别达到38%、33%和29% 。
高瓴旗下的HHLR在第四季度对理想汽车大幅增持392万股至500.73万股,持有市值达1.6亿美元,理想汽车甚至进入HHLR十大重仓股行列 。如今,海外屠刀高高举起,国内企业纵然哀鸿遍野,可他们也未必能在这场混战中独善其身 。
所幸,面对种种挤压,中概股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落叶归根,回港上市的一个接着一个,港交所已有二十多家中概股回归 。而从近一年里的动向里,中概股轰轰烈烈的自救措施早已拉开序幕,3月份,阿里巴巴宣布进行股票回购,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增至250亿美元,最高回购规模相当于近十分之一市值 。
效仿阿里的企业不在少数,即便是没钱也要硬凑家底 。京东去年全年亏损36亿元人民币,仍宣布3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怪兽充电与蘑菇街对自己更狠,前者市值总共4亿美元,却拿5000万美元回购,后者市值仅剩2300万美元,计划用1000万美元回购 。
诚然,中概股的一腔孤勇在短时间内是奏效的 。因为巨额回购,阿里的股价当即大涨11%,还带动整个中概股的热情,比如同一时间段内爱奇艺涨超24%、哔哩哔哩涨20%,拼多多涨近19% 。
我国一直有句古话“置之死地而后生”,能不能逆风翻盘从来不是由别人说了算 。
嗷嗷待哺的投资圈最后的午餐人走茶凉、巴菲特退休近在眼前、全球资本市场时冷时热……一连串的变故让无数产业投资者六神无主 。在很多人看来,巴菲特这一生最值得称颂的事有两件:一是让投资彻底产业化;二是间接创造了一个职业,继而升华成价值发现者 。
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巴菲特与芒格联手缔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总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回报率高达18,261倍 。除了巴菲特,华尔街也催生出不少神话,一夜暴富在这个领域似乎稀松平常 。
1929年经济大萧条之前,当时的华尔街之王利弗莫尔仅用5万美元就成功揽获一亿美金 。另一个华尔街之王是蔡志勇,曾经与巴菲特不相上下,在1958年到1968年,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是每年平均23%,而蔡志勇的投资回报率是每年平均50%左右 。
美国金融界到底有多少人?早在2017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就显示,华尔街及全美金融行业的从业人数在当年三月首次超过了840万人 。而如今,人却越来越少,华尔街从去年就陷入裁员风波,总就业人数下降到18万个 。
不仅人少了,机构也关门大吉 。英国《卫报》在此前的一篇报道中这样描绘过华尔街:大街上写着“出租”字样的招牌随处可见;即便是圣诞假期,各大机构也门可罗雀;租赁活动相比一年前下降了近80%,比10月份下降了55% 。
从全球范围来看,2020年6月份,欧洲最大的银行汇丰银行启动裁员3.5万人的计划;7月初,富国银行裁减多达上万名员工来削减成本开支;咨询业巨头埃森哲削减英美员工来控制成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在英国削减近200个工作岗位……
随着巴菲特老骥伏枥,全球金融投资圈的好日子似乎也跟着迟暮下去 。
这也不难理解,2022年开年后仅仅三个月,股市接连动荡不已 。美股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双双跌近5%,A股上证指数跌9.8%,深证成指跌17%,仅中美股市蒸发的市值就超过5万亿美金 。一向最受资本欢迎的科技股尤为惨烈,以科技公司为主的几个指数中,美股纳斯达克跌14.9%,A股创业板指数跌19.73%,科创板跌22%,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跌20% 。
值此风云莫测之际,大佬们的一举一动显得更为重要 。眼看午餐即将散场,伯克希尔的年度股东大会无疑成了投资者眼中最后的“慰藉”,在刚刚过去的4月30日至5月1日,巴菲特的股东大会照旧在奥马哈市举办 。
跟午餐一样,这也是股东大会暌违两年后再度现世 。
往年,总会有数万人从全球各个角落涌入巴菲特的家乡小城,挤爆当地的酒店和餐厅,只为聆听智者的教诲 。今年更不例外,来朝圣的人数空前暴涨,据当地媒体报道,在长达6个小时的投资人问答中,91岁的巴菲特、98岁的芒格回答了数十个问题 。
他们卑微且虔诚地崇拜着这位老去的股神,就如同溺水的人,伸手去抓一根救命稻草 。
推荐阅读
- 投稿|元气森林,浅度出海
- 投稿|95后成为阳台种菜主力军:“韭菜”们更爱韭菜
- 投稿|Keep的梦,被刘畊宏实现了
- 投稿|百度沈抖的新战场
- 投稿|字节没能一直赢
- Power Apps 弹出界面popup dialog
- Android 仿淘宝京东等我的订单界面
- 投稿|游戏版号来了,我仍选择离开
- 投稿|以次充好被罚,Lululemon中国市场口碑“陷落”
- 投稿|NFT集体“降温”,大厂们转押数字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