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B站又套上了二次元的“皮”

投稿|B站又套上了二次元的“皮”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熵 , 作者 | 柠檬  , 编辑 | 月见
前两天 , 由字节跳动负责开发、乐华娱乐负责运营的国内最头部虚拟偶像团体A-SOUL发生了持续三天霸榜热搜的大型塌房事件 。
对此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 A-SOUL的演艺生涯可能会因此断送 , 未来粉丝们很可能不再愿意继续为其应援和氪金 , 那么问题来了 , 再从头打造一个A-SOUL需要多少钱?
据瑞银报告表示 , 高级虚拟人物的先期投入成本平均为3000万元 , 同时艾媒咨询报告指出 , 现阶段国内单支虚拟偶像单曲的制作成本在200万元左右 , 而A-SOUL出道至今已产出9首单曲 , 加上先期投入 , 其成本预计接近5000万元 。
但A-SOUL最主要的成本支出 , 主要在于动作捕捉系统 。据主营虚拟人IP孵化的雪爪科技透露 , 目前行业内的真人动捕直播间一次的上播费用就可能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 , 一些使用高精细模型成本的场合甚至可能会高达百万 。从A-SOUL人物模型的精细程度上来看 , 无疑属于高精细模型 , 且A-SOUL的直播密度高达每月30场 。
由此看 , A-SOUL企划负责人苏轼所说的 , “单从项目来看 , A-SOUL目前还处于较大幅度的亏损状态 。”大概并非空穴来风 。
但要想做虚拟人生意还有另一种玩法 , 不花一分钱便可以套上虚拟皮肤 , 在屏幕前唱歌 , 并做出基础的跳舞动作 。本次事件的主角珈乐 , 无需依托娱乐公司 , 也能实现再就业 。
比如B站里 , 虚拟主播以虚拟皮套配合“中之人”的模式 , 大大降低了入行门槛 , 凭借一个普通的摄像头和免费的直播软件 , 个人主播也能轻松实现以虚拟形象进行拍摄视频或进行直播 。
01 虚拟主播在B站“下沉”一部手机 , 一个软件 , 就能轻松开启自己的虚拟主播之旅 。
打开B站推出的剪辑APP必剪 , 在首页就能看见虚拟形象制作的入口 , 除了系统自动生成的形象 , 用户还能自行对虚拟形象的发型、五官、穿着、动作、表情等进行编辑 , 百余款素材随意搭配 。此外 , 软件还搭配有面捕系统 , 用户表情实时出现在虚拟形象的脸上 。
在必剪APP的虚拟形象板块中 , 还能选择相对应的创作模板 , 包括自我介绍、歌唱舞台、Vlog日记、爆笑吐槽等多个应用场景 , 用户仅需通过面捕进行拍摄 , 人物动作、背景等均在创作模板中已经编辑好 。如若想自己创作个性化视频 , 也能在自由创作的界面随意更改人物动作 , 而视频的画面背景、音乐、滤镜等 , 也能在免费素材库找到已经分门别类整理好的大量素材 。
可以说 , 在使用过程中 , 普通的个人主播 , 无需付出太多成本 , 一些手机版视频软件的免费面捕功能就已经足够日常直播、拍视频使用 。在没有过剪辑软件使用经验的情况下 , 「新熵」在实际体验中并未遇到任何操作问题 , 借助创作模板 , 轻松拍摄出一段Vlog日记 。
这已经是一个足够低的成本 , 普通人也能承担得起入行门票 , 而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更偏爱的AI智能数字人 , 如出道即爆红的柳夜熙、入职阿里的AYAYI等 , 其外貌、动作与真人无限接近 , 但制作、运营成本均是个人无法承担的高价 。
2020年11月 , 字节跳动与乐华一手打造出的虚拟偶像女团A-SOUL正式出道 , 相较于需要大量AI、建模等技术辅助的数字人 , 虚拟偶像仅需真人演员辅以动作捕捉系统 , 实现虚拟形象的日常直播、唱跳演出等 , 虽成本已经大幅降低 , 但精度较高的动作捕捉软件+设备成本 , 仍动辄百万以上 。
目前B站正与必剪APP合作推出“虚拟形象星光计划” , 若能以虚拟形象创作视频 , 还能瓜分现金红包 , 企图鼓励更多UP主加入虚拟主播的队伍 。对虚拟主播的发展推波助澜 , B站的小心思藏不住了 。
CEO陈睿在B站12周年庆上透露 ,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 , 共有32412位新的虚拟主播开播 , 同比增长40% , 总投稿量超189万 。虚拟主播在B站迅速扩大队伍 , 也恰恰是入行门槛降低的体现之一 。
虚拟主播杉阳5月1日发布自己的毕业视频 , “因为毕不了业所以毕业了 。”作为一位高三美术生 , 杉阳于九个月前就为准备艺考而停止更新 , 但由于成绩不理想 , 决定暂时放弃虚拟主播的事业 , 专心复读 。像杉阳这样的学生主播在V圈并不少见 , 如欣欣、小函等多位虚拟主播也曾在视频中透露 , 自己在三次元的身份是一名普通学生 。
比起传统主播 , 虚拟主播的入行门槛几乎已经消失 , 虚拟头套掩盖住真实容貌 , 变声器也能伪造另一种声音 , 在网络上能够轻松打造出另一个人设 。国内虚拟女团A-SOUL的五位成员 , 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性格” , 据粉丝爆料以及主播自己透露出的信息可知 , 虚拟人物设定与“中之人”的真实情况有所出入 。
躲在虚拟皮套下的人或许与虚拟形象千差万别 , 但在粉丝们的心中 , 虚拟主播就是“能互动的纸片人” 。
02 舍不下的二次元们在B站直播区 , 虚拟主播正在成为最“吸金”的存在 。在B站十大女主播中 , 也有八位都是虚拟主播 。
2020年3月 , 虚拟主播星街彗星的演唱会被放在B站转播 , 一个小时的飙歌让她直接登顶B站实时人气榜 , 得到773名舰长(每月198元) , 收到的礼物超过第二名2.2亿金瓜子(即22万人民币) 。
哪怕B站在不断淡化自己“二次元”的标签 , 但这依旧是埋藏在社区血脉中难以剔除的存在 , 与二次元相关的内容 , 依旧更容易赢得B站“后浪”之心 。B站社区氛围养出的“后浪” , 对“纸片人”有天然的好感 , 对戴上虚拟头套后的主播更是倍感亲切 , 虚拟主播在B站更像是一个另类的噱头 , 收割更多粉丝 。
2022年5月 , 日本目前最大的VTuber(虚拟主播)企划公司彩虹社旗下虚拟Vox首次来到中国 , 在B站开播第一天 , 1.7小时内收入110万 , 登上全站实时热榜第一 , 收获超千名舰长(每月198元) 。全程英文 , 却不影响观众打赏 , 有网友评论称 , “昨天的中国富婆: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所以用礼物铺满屏 。”
艾媒咨询《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 , 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645.6亿元 , 预计2021年为1074.9亿元 。虚拟主播的蓝海 , 或许已经是B站认准了的方向 。
2019年4月 , B站和日本最大的虚拟主播企划公司彩虹社展开合作 , 在B站推出“VirtuaReal”项目 , 鼓励B站主播尝试新玩法 。2021年5月就在移动端上线虚拟直播功能 , 2022年初 , B站动作更加频繁 , 2月份正式推出“虚拟主播”直播分区 , 同时收购了主营3D虚拟偶像直播软件、虚拟形象面部同步映射直播系统的上海迁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虽一直喊着“破圈”的口号 , 但在主要面向二次元群体的虚拟主播之外 , B站在动画、漫画、游戏等二次元赛道也一直步步为营 。在动画以及漫画领域 , B站斥巨资收购了二维动画制作大厂绘梦动画、并购有妖气漫画、参投三维动画制作公司中影年年等 。在游戏行业 , 2020年与2021年期间B站投资金额达到15亿 , 超过网易成为仅次于腾讯的投资“狂魔” 。2022年的B站更是急躁 , 曾在8天内投资了4家游戏公司 , 2022年至今已增持或投资近10家游戏厂商 。
近三年来 , B站有过超过100笔投资 , 大多都发生在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领域 。纵观B站的投资路径 , 从原创漫画IP产出到动漫、游戏制作 , 再发展到VR内容交互开发 , ACG产业链从头到尾 , 几乎都能看到B站的身影 。
二次元的基因已深入B站血脉 , 但更广阔的“三次元”市场无疑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 无法割舍二次元内容 , 也不愿停留在二次元的小圈子 , 努力破圈多年的B站 , 似乎永远抵达不了“三次元”的彼岸 。
03 B站停在2.5次元?“破圈”计划“欲破未破” , B站如今站在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 , 或许更符合2.5次元的定义 。
2015年 , 为了实现商业化 , B站开始走上“破圈”路 。取消传统的答题环节 , 100道与二次元内容强关联的选择题变为普通的20道弹幕礼仪题和30道知识题 , B站的入站门槛跳崖式降低 , 曾经的二次元“圣地”已经成了百纳海川的“广场” 。
降低用户“二次元”含量的同时 , B站也引入更加多样化的内容 , 如《人生一串》《我在故宫修文物》《宠物医院》《但是 , 还有书籍》等大量自制纪录片 , 都是B站为破圈推出的优质内容 。
据官方统计 , B站3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超过86% , 因此B站也一直期待自己能够凭借“年轻人”的标签 , 走出“二次元”的局限 。2019年B站跨年晚会“最美的夜”在一众卫视出品的跨年晚会中脱颖而出 , 2020年B站五四青年节演讲视频《后浪》获得央视转播 , 知识科普、国风大赏、生活片段、萌宠动物 , 凡是年轻人爱看的 , B站全都要 。
2020年 , 在B站11周年演讲活动中 , CEO陈睿谈到B站“破圈”带来的三个变化 , 首先是用户变多了 , 其次是UP主变多了 , B站的内容品类也变多了 。在B站财报中 , “破圈”的魅力更加明显 , 2018年递交的招股书显示 , 月活仅7180万人 , 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 , 月活已超过2.7亿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80分钟 。
“小而美与发展壮大无法共存 。”陈睿认为 , 如果B站不向前发展 , 就一定会走向灭亡 。
据财报数据显示 , 2021年B站总营收近200亿人民币 , 净亏损却高达68亿元 , 同比扩大119% 。2021年财报会议上 , CEO陈睿宣布B站要进入降本增效的阶段 , “把不该花的钱都给控制住 , 同时该花的钱的效率提得更高 。”而CFO樊欣更明确地表示 , 预计到2024年将实现盈亏平衡 。
但在盈亏平衡之前 , B站或许更该考虑一下该如何“平衡”新老用户之间的矛盾 。
“破圈计划”仍在行进 , 但不断“破圈”带来的后遗症已经开始显现 。注册会员的门槛降低后 , 虽吸引到大量主流用户涌入 , 但社区环境明显变差 , 新用户看不惯“老用户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 老用户痛恨“新用户搅浑了B站的社区氛围” , 新老用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
用户之间的口角之争 , 视频内容的鱼龙混杂 , 抖快等平台的主播也纷纷来到B站继续“发光发热” 。正如2016年B站CEO陈睿曾说过的那样 , “如果B站变大众了 , 也就平庸了 。”
“以前不知道看什么的时候就会打开B站 , 现在只有知道自己要看什么才会打开B站 。”B站资深用户刘莹表示 , 如今B站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差 , 大量无意义的营销号内容入侵首页 , 有意识地“调教”大数据也无法保证所看到的推荐都是优质内容 。
2022年4月 , B站针对六级以上的资深会员推出硬核会员 , 这批用户大多经历过B站最初的“答题入会” , 在B站还是一个纯粹的二次元聚集地时就已经入驻 , 也是最忠诚的一批老用户 , 而B站用“答题”打了一手感情牌 , 除了回答这批老用户关于“B站变了”的感慨 , 似乎也在表明并未忘记自己最初的模样 。
【投稿|B站又套上了二次元的“皮”】心心念念“破圈”的B站兜兜转转 , 最终还是离不开二次元的赛道 。陈睿还有另一句名言 , “B站未来有可能会倒闭 , 但绝对不会变质 。”如今再看 , 这或许是一句实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