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临期尾货乱战,好特卖并非稳坐龙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陆玖财经日本经济在下行周期里 , 诞生了临期巨头堂吉诃德 , 目前我国临期尾货也随着消费降级迎来了一个巨大的风口 。
近两年 , “临期商品、折扣特卖”为主题的商超和门店悄然兴起 , 而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 , 临期特卖也加速呈现连锁化、品牌化的扩张趋势 。
一时间 , 国内跑出了好特卖、嗨特购、巡物社等一批临期尾货超市 , 遍布一线城市到县城市场 。
陆玖财经在走访郑州的临期尾货超市巡物社时发现 , 市场价5元的元气森林气泡水直接卖2元 , 海天酱油直接卖到1.5元一瓶 , 昔日高高在上的大牌商品 , 卖出了“白菜价” 。
根据东方证券预测 , 中国折扣零售的狭义市场空间将突破 4000 亿元 , “新品天天更新”“剩什么卖什么”的非标供应链 , 对连锁化运营提出很高的要求 , 如何整合供应链、做成持续性生意 , 考验运营者的智慧 。
在巡物社创始人朱志勇看来 , 现在临期尾货超市呈现两种模式 , 一种是好特卖为代表的走一线城市路线的运营模式 , 一种是巡物社为代表的走下沉市场为主的思路 , 但是无论哪种思路 , 临期食品赛道都不能自设边界 , 未来则通过“低价大牌引流”加“赋能长尾企业”的方式 , 用自身品牌开辟传统食品行业的新赛道 。
可以说 , 中国临期尾货这场风口才刚刚开始 , 之前被公认的龙头企业好特卖并非稳如泰山 , 挑战者还在跃跃欲试 。
01 这个行业还没有“龙头”疫情的零星反复 , 经济的持续下行 , 让国内临期食品数量激增 , 客观上刺激了临期食品专营商超的生长 。
河南某品牌饮料企业主告诉陆玖财经 , 最近上门寻临期饮料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 , “饮料上架商超的潜规则是保质期不能超过三分之一 , 果汁类饮料要求更高 , 几乎只要当月生产的 。”
以前 , 保质期过短的饮料 , 都被“倒爷们”以极低的价格包揽收购 , 流向消费场景周转极快的洗浴中心、自助餐厅、小餐馆、夜市地摊“消化” 。如今,随着专营临期食品商超的兴起 , 临期食品有了更好的出路 。
而在消费端 , 临期食品这一概念也正在被年轻人所接受 , 在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 , 对临期食品的讨论也不在少数 。在年轻人看来 , 他们看中的是品牌和品质 , “只要质量没问题 , 按照一、二折的价格买正品 , 更直白地说 , 谁能看得出来是临期食品呢?”一经常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陈静这样告诉陆玖财经 。
可以说 , 消费者观念改变、专营临期食品商超的出现、加上资本和媒体加持 , 这个长期处于边缘的行业已经热起来 , 并形成新的“时尚” 。服饰界的大牌尾货 , 成就了“奥特莱斯”;临期食品是否会诞生类似“奥特莱斯”的稳定业态 , 也被业内所期待 。
业内看来 , 想要打造临期食品界的“奥特莱斯” , 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市场足够大 , 完全支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一批龙头品牌出现 , 通过规模效应带动消费者的普遍认知 。
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 , 2020年中国的休闲零食销售总额达到3万亿 , 即使按照最低1%的市场沉淀来计算 , 也意味着潜在的市场供给可达300亿 。
而根据东方证券预测 , 中国折扣零售的狭义市场空间将突破 4000 亿元(此处狭义的含义为将综合性电商的折扣产品除外) 。
千亿规模的市场 , 也激发了资本热情 , 不少临期食品商超品牌正在涌现:临期食品连锁超市好特卖不到3年已经融资5轮;曾获阿里巴巴投资的临期电商好食期 , 用户数已接近1亿;主打下沉市场的巡物社 , 目前也获得了多轮融资 。
从当下看 , 即使体量较大的好特卖 , 公开的门店数量也仅有500家左右 , 相对国内数以千万的小商店来说 , 等同于沧海一粟 。
刚刚起程的赛道 , 远未达到贴身肉搏的时刻 , 各个临期食品商超品牌在各自优势区域开启“贪吃蛇”游戏 , 谁能在供应链、营销、物流方面占据优势 , 都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
02 加盟模式“农村包围城市”尽管赛道刚刚启程 , 但对于每一个玩家来说 , 都有着时间的紧迫感 。因为 , 临期食品的核心要义就是“高周转” , 在保质期到达之前完成终端交易 。从某种程度来说 , 这个行业不存在“小而美” , 连锁和扩张 , 将会伴随整个发展周期 。
就如电商中的淘宝、京东主攻一二线城市 , 而拼多多另辟蹊径从下沉市场崛起一样 。临期尾货商超品牌在市场场景下 , 分为两大流派 。
以好特卖为代表的合伙人模式 , 大部精力仍聚焦在城市 。公开资料显示 , 合伙人制度是好特卖目前唯一的加盟方式 。根据北京商报此前报道显示 , 好特卖合伙人前期就要投入数十万 , 包括交给总部的34万元货品保证金 , 缴纳19800元的培训费 。
“目前看 , 好特卖的合伙人模式 , 走的都市消费路线 , 有较高的资本准入门槛 , 这要求其货物品质更大牌 , 消费者有较强的品牌认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 好特卖在城市中走消费降级路线 , 整体与消费升级格调有些出入 , 但更能讲好资本故事 。
以巡物社为代表的加盟模式 , 则强调“农村包围城市” 。目前 , 巡物社以河南为基本盘 , 半年时间开出了40多家门店 , 其中不少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域中 。
剖析巡物社的商业内核 , 与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极为相似 。蜜雪冰城的核心赢利点为原料供应 , 而巡物社的核心赢利点则为提供性价比极高的货物 , 两者的加盟费几乎忽略不计 , 且与加盟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只有加盟商挣到钱 , 作为供应商的他们才能赚到钱 。
此外 , 在业内看来 , 由于巡物社面对是更广阔的下沉市场 , 消费人群对价格更敏感 , 除了部分认知强的消费品大牌可以实现引流外 , 一些性价比极高的二三线品牌 , 同样有很强的去化能力 。从这个角度上说 , 巡物社的选品丰富度上 , 要比好特卖有更多的空间 。
2021年10月和12月 , 在房地产行业上班的王明(化名) , 在河南平顶山先后开了两家巡物社 。“作为上班族 , 条件一般 , 最大的顾虑就是赔不起 。”王明告诉陆玖财经 , 一旦投资意味着押注了近十年的心血 。
王明在郑州考察“巡物社” , 看到每瓶才3元钱的元气乳茶 , 甚至5毛钱一瓶的雪碧 , 确实被震惊了一下 。毕竟在当下 , 5毛钱还能买到的东西 , 几乎不可见 。
“当时决定加入巡物社 , 他们的员工几乎天天陪我在平顶山选址、做市场分析 , 虽然我是门外汉 , 但他们的这种态度 , 让我非常安心 。”在首家巡物社万达店开业后 , 当天营收超过5万元 , 一天赚回了一个月房租 , 持续的稳定收入 , 也是他下决心开第二家店的原因之一 。
王明从经营角度看 , 临期食品行业 , 热销的品类基本上以零食酒水为主 , 消费群体年龄多在18岁到38左右的消费群体 , “比如女性喜欢平价的面膜、大牌护肤品;大学生就喜欢时下流行的饮料、零食 , 一开始也会有不同声音的人 , 但是只要产品保真、保质 , 慢慢都会认可、信赖 。”
03 商业护城河到底在哪里?王明的选择并非个例 , 据了解 , “巡物社”在短短半年时间 , 在河南全省就拓店40多家 , 其在全国的同类门店的崛起速度 , 堪称“黑马” , 也颇具典型性和解剖意义 。
“临期食品超市的低价策略 , 击中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这是当下临期食品门店火热的原因之一 。”“巡物社”负责人朱志勇告诉陆玖财经 , 业内判断 , 临时食品和尾货赛道是典型的千亿赛道 , 实现这个赛道的品牌化和连锁化进程 , 才刚刚启程 。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陆玖财经 , 这个赛道看似“低门槛” , 无非是收货、卖货 。但真正的难点恰恰是在收货的“非标”供应链环节 。
河南一知名连锁商超采购高管告诉陆玖财经 , 临时食品的供应链并无稳定 , 基本上就是“剩什么、卖什么” , 想要形成持续性、连锁化的生意 , 就要尽量稳定货源 , 尤其是热门货源 。
朱志勇告诉陆玖财经确实如此 , 但从传统商超转型而来的“巡物社”团队 , 对供应链环节有自己的理解 , 这也是巡物社长期保持优质货源供应的保证 。
朱志勇表示 , “巡物社”团队的货源来源三个方面 , 且均不存在串货等行业痛点 。
一是商超堆头:部分供应商如调味品商家 , 会在商超做活动 , 拆开大量商品陈列 。撤场时 , 剩余尾货无法再进行二次销售 , 且已经赚回成本 , 就会流向仓库或临期食品门店 。
二是经销商仓库:不少经销商因为商品临期亟需转手 , 但按照商超上架潜规则 , 一旦超过保质期的三分之一 , 都很难上架销售 , 这部分货物也都流向临期食品门店 。
三是全国范围内的闭店尾货 , 巡物社在全国布设尾货收购网点 。“比如四川某个连锁超市不干了 , 我们会过去洽谈 , 整体货物撮堆收购 , 价格往往十分划算 。”朱志勇还透露 , 某社区团购西北大区撤点 , 其大量商品都有很长保质期 , 也按照临期食品收购 。
此外 , 巡物社团队及背后的投资团队 , 专注于互联网产业投资 , 亦和各大电商企业保持良好互动 , 可以获得电商渠道的临期食品和尾货 , 即使大规模的扩张 , 亦可以获得多渠道的供应链支持 。
“非标供应链 , 是‘枷锁’也是‘护城河’ 。”朱志勇坦言 , 临期食品做的就是辛苦活 , 需要长期保持行业内讯息的敏感度 , 得好货源者得天下 。
如何得到好货源?与其他临期食品商超的友商不同 , 巡物社团队旗下亦有河南省内最大的自动无人零售品牌美刻便利 , 该团队渠道拥有极大的商品去化能力 , 让经销商与巡物社团队可以同时在商品和临期食品两大领域合作 , 其商业粘性也让其他品牌很难企及 。
04 到底解决了什么难题?美国诞生了达乐折扣店DG、奥特莱斯 , 日本诞生了堂吉诃德 。已经表明临期特卖模式 , 在中国同样可以成为零售业的重要补充 。
业内不少人士分析 , 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 , 传统渠道对于产品的筛选会更为严格 , 临期产品、尾货、断码产品就更难在传统渠道销售 , 折扣商店的出现 , 差别定价则可以满足于不同的消费者 , 也合法地解决这些无法在正常渠道销售的产品 。
从市场角度来说 , 这一个符合商业逻辑与市场真实需求的方向 , 也是值得风险投资机构去承担风险与投资的方向 。
当然 , 亦有业内人士担心 , 疫情过后 , 临期尾货市场尽管依然存在 , 但难免会面临萎缩状态 , “毕竟 , 厂家在基本确定市场饱和量的临界点时 , 不会无序地加大生产量 , 让其流入临期尾货领域 。”
但在巡物社等零售“老炮儿”们看来 , 临期尾货市场一直存在 , 只是隐藏在不同渠道慢慢消化;专营商超的出现 , 通过专业管理和高周转 , 比散兵游勇的“倒爷”更高效 。
“许多长尾食品企业 , 需要流量的赋能 , 临期食品超市或是一个契机 。”某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陆玖财经 , 其生产的网红产品 , 曾经和主播合作后 , 有性价比也有一定人气 , 但因为品牌势能和入场费用 , 还是无法进入主流商超体系 , “后来和‘巡物社’合作后 , 销量出奇的好 。”
【投稿|临期尾货乱战,好特卖并非稳坐龙头】巡物社创始人朱志勇亦表示 , 临期食品在“巡物社”业态中只占据30%的份额 , 此外还有30%的网红产品和30%的美妆产品 。漯河是中国知名的食品工业名城 , 在此长大的朱志勇深谙 , 不少优质食品企业因为品牌势能问题 , 成为低廉劳动力 。
“我们生产的一款膨化食品 , 自己卖不上价 , 合作主播换个包装翻倍卖还脱销 。”河南一膨化食品厂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 东西还是那个东西 , 但消费者就认可主播的品牌 。
而在未来 , 朱志勇希望通过临期食品带来的流量以及自身品牌价值 , 赋能长尾企业 , 即在全国范围内优选性价比产品 , 和临期食品一样 , 让惠给更多消费者 。
性价比成就了河南茶饮界的蜜雪冰城;而作为零售新业态 , 主打性价比的临期食品超市 , 大概率也将诞生自己的“蜜雪冰城” 。
朱志勇认为 , 临期食品作为一个零售新业态 , 需要尝试和探索 。作为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行业 , 规模和品牌效应则是这个行业最大的财富——谁能占据好的品牌和供应链 , 谁就能抢占财富的先机 。
推荐阅读
- 投稿|被大厂裁后,我把副业扶正了
- 投稿|抖音变脸,“高仿”拼多多?
- 投稿|马化腾的腰好了,腾讯却躺不下去
- 投稿|腾讯Q1游戏业绩点评:海外收入占比24%,朝“55开”目标负重前进
- 投稿|同城货运“钱途”有点愁
- 投稿|李宁跨界做咖啡,咖啡赛道是“真香”?
- 投稿|B站又套上了二次元的“皮”
- 投稿|躺平的腾讯等待视频号站起来
- 投稿|为什么没有高精地图,就废了自动驾驶半条命?
- 投稿|因疫情“出圈”的京郊民宿,高价虚火还能烧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