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夕阳真美》全文
晚上,爷爷奶奶带我去看日落 。太阳已经从西边落下,收起了耀眼的光芒 。天空是深蓝色的 。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十分壮丽 。太阳慢慢落下 。它的圆脸变红了,把周围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和紫色.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 。它轻轻地走在西山后面,把灿烂的光辉留在遥远的天边 。爷爷红着脸看着奶奶说:“夕阳真美!”
文章插图
怎样描写夕阳西下的景色
1.过了一会儿,夕阳的微光给大地披上了蝉翼般的光泽 。云覆盖着惠今,像一个年轻的女孩走着,逐渐接近河流 。天边飘着几朵白云,就像五颜六色的绸缎,装点着红蓝的天空 。2.夕阳旁边的云颜色变化很大 。它是百合色的,金黄色,紫色,黄色,灰色和红色 。一眨眼就变成紫檀了 。真的是多姿多彩,无穷无尽 。3.过了一会儿,夕阳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变成了红色 。下面好像有个巨人在使劲往下拉,夕阳就这样渐渐落下去了 。4.晚上,我们坐在堤坡上,看着天上的夕阳 。只见夕阳的余晖照耀在地平线上,反射出一层金色的光芒,照耀在大地上,映出火红色的美丽!5.过了一会儿,夕阳的那一半已经沉下去了,仅剩的那一半已经把周围的云彩染成了红色 。她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若有所思地望着大地,不肯倒下 。6.夕阳缓缓钻入薄薄的云层,瞬间染红了西方的天空 。金色的夕阳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河面上,闪耀着千万道金光 。7.太阳落山到地平线附近,地平线上堆积着五颜六色的云彩 。这时,天幕就像一块镶着金边的丝绸 。8.慢慢地,太阳开始变红 。此刻,我仿佛看到七种颜色在不停地变化,太阳似乎在转动 。它是绿色的,紫色的,红色的,五颜六色的,很漂亮 。9.夕阳西下,月色归来 。微风阵阵半荡漾,楼道里的九歌影印着梁肖,其歌其舞散落一地 。来明湖夜景凄凉,脚步匆匆,毫无留恋 。晚风凉爽 。和未名湖比,怎么可能是一字之差?时间是温柔的,见面怎么能错过对方?10.夕阳的余晖把蓝天上游荡的白云染成了红色,给它们镶上了闪闪发光的花边 。这些白云很快变成了晚霞般的玫瑰 。11.夕阳太美了 。昨天,我偶然来到窗前 。我抬头看了看天空,看到了夕阳,看到了橙红色太阳的半张脸,看到了太阳的橙红色光芒 。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的脸,我坐下来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仰望天空 。望着天空,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窗口 。啊!多美的日落啊!我喜欢日落!12.夕阳是边塞独有的 。在我心目中,夕阳是多情的,是温柔的女人 。13.夕阳是多彩多变的,夕阳的美丽是如此短暂 。和老人们一样,日落是一天的最后阶段,但也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夕阳依依不舍的离我而去,今天的结局却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14.满天都是云,海鸥在飞翔,我喜欢琼瑶的黄昏 。黄昏,流水卷走了时光,黄昏渐渐远去,夜很低,歌声在唱,潮起潮落,夕阳黄昏,只有海鸥在飞 。
如何指导朗读
1.朗读应该是有层次的 。第一次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畅 。精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学习作者如何选词造句 。这时,朗读不仅要正确流畅,还要传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完整篇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更高层次的把握,它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要结合对重点句子、重点段落的理解来指导朗读 。宋艳芳教授的第《姥姥的剪纸》课做得非常好 。她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在剪纸中品味爱情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七段,找出最能体现奶奶爱的“铁”字 。接下来,让学生仔细阅读相关句子,并思考:哪个词最触动你的心弦?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后交流感受,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大声朗读 。更何况,她的阅读并没有就此止步 。宋老师讲到奶奶,让学生再朗读一遍 。这一次,读书的目的是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回到快乐的童年 。学生们由作者的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第四次阅读是深情的阅读,是带着真实体验的阅读 。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走进自己的内心 。这种阅读是有深度和广度的 。3.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朗读方法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记叙文作家的文章,导师主要指导人物语言的阅读 。你一读提示,提示就能看出说话人的表情、神态、内心 。如果你理解了提示,你可以读出字符特征 。比如读洪的话,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冷笑”,林冲在笑什么 。这样,学生们自然就读出了洪的傲慢 。第二,读好人物语言,走进内心是关键 。老师让学生抓住精彩的句子,反复阅读,揣摩人物心中所想,交流感受 。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生动地阅读了林冲 。《夕阳真美》是一篇关于风景的文章 。授课的顾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就是一边看书一边想象画面 。比如导游读“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非常壮丽 。”先做一张图,让学生理解关键词“滚滚雄壮”的含义 。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两个单词读好,然后让学生把单词带到句子中,边想象图片边读完整个句子 。虽然二年级的孩子读起来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二是带着感情去阅读 。在读“她的圆脸是红的”这句话时,抓住“红”字,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谈谈什么时候面对 。
会涨红 。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读出了他们心中独有的太阳 。4、要重视朗读技巧的具体指导 。我在学生朗读课文前,只是说:“我们要带着喜悦的感情朗读”,并认为这就是朗读指导 。其实,严格说来,这不是朗读指导,而是朗读要求 。学生之所以读不出感情,常常不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 。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在朗读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 。执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的朱晓红老师对古诗朗读的指导令人耳目一新 。她先采用“仄收平扬”的方法指导学生打着手势来读古诗,读出了诗的韵味 。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美的意境,再次让学生读出西湖的美 。学生能用语言描绘出美,但是读诗却读不出这种美 。针对这种情况,朱老师范读,让学生比较那种读法好,琢磨老师是怎样读的,学生模仿读 。朱老师读完,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被她的朗读深深地折服,她读古诗的方法已深入学生内心 。可见,教师的范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朗读水平 。
文章插图
怎么写夕阳的变化过程小学生怎样写好夕阳呢?回答是“写夕阳的变化过程”,这样就可以把夕阳写活了!那么,又该“怎么写夕阳的变化过程”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确实是小学生练习写作文时刚到不理解的地方 。下面谈几点方法,给小学生做个参考 。一、学习借鉴课文的写法关于写“夕阳变化”的课文,这里推荐一篇《夕阳真美》 。这篇文章被江苏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选入 。这篇文章中写到了夕阳,值得好好学习,小学生写作文时完全可以参考其中的写法,其中至少有两个方法值得好好体会——一是“动态描写法”,就是把夕阳的变化过程写了出来,而不是写静态的夕阳;二是“点题法”,也叫“画龙点睛法”,就是在文章最后点明了题目,最后那句话是通过爷爷说出来的,就是那句“夕阳真美呀”,这正是文章的题目,同时也表明了对夕阳的赞美之情 。为了同学们好理解,下面把《夕阳真美》抄录于下: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 。太阳已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天空一片深蓝 。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 。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从内容中可以体会一下怎样去写夕阳变化过程 。同学们可以从中好好体会这两点——一是写时间的变化,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去写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有讲究的,也就是要讲究顺序 。《夕阳真美》写夕阳变化的顺序就是时间顺序 。下面来具体看看是怎么写夕阳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太阳已经西斜’’――“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太阳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 。由此可见,写夕阳变化要写清楚时间的变化 。二是写夕阳的变化 。先是太阳”收起刺眼的光芒“,接着写”太阳的脸涨红了“,再写”太阳的脸更红了“ 。这些都是显示了夕阳的变化,主要是写了太阳颜色的变化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写好夕阳变化关键是写好时间的变化、夕阳的变化(包括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等) 。二、观察夕阳落山情景要写好夕阳的变化,同学们还要去亲身感受一下夕阳变化的过程 。我是专门观赏拍摄过湖面上的夕阳变化的,当时的感觉一个是颜色变化,还有一个是形状的变化,到即将落下的时候,已经显得很小很圆了 。在观赏的时候,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夕阳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写文章可以采用拟人手法、比喻手法去写 。三、范文学习下面提供两篇学生的作文,可以结合上面提到的写法来体会一下——这时,夕阳又变成了一个火红又玲珑剔透的玉盘,慢慢地滑下去 。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一张美丽的嘴唇,吹着地平线这支巨大的箫,奏出动听的晚风乐章 。它的光更加柔和了,脸更红了,它尽情地显露着它的玉容美貌,带着满心的欢喜轻轻地滑向山背后 。一抹一抹的红光还在遥远的天际闪烁,余晖已把万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连我的脖子也围上了粉红粉红的晚霞 。终于,它走了,只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选自《作文辅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临近黄昏,我爬上山顶观看夕阳 。此时,太阳收敛了刺眼的光芒,把柔和的光洒向世界,给山峰、大地、房屋镀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色 。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透亮的湖水,每一片瓦都闪烁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 。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不就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又向下溜了一截 。不一会儿,太阳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色,很淡很淡,像一块淡红色的圆圆的手帕 。渐渐地,那红色变深了,此时的夕阳像一个又圆又红的大苹果 。又过了一会儿,它变成了一个火红火红的大圆球,把周边的云都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不一会儿,太阳坠到地平线下面了 。(选自《管老师的作文直播课》,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同步23夕阳真美的第十一题的第四小怎么做?告诉我具体问题,我给你答案 。
文章插图
如何让语文课堂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 。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 。下面我就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 。另一方面包括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 。1、语文教学生活化物质环境的构建主要是指各种布置要洋溢着知识的气息和浓浓的童趣 。比如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分别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乐趣 。此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图书角、知心信箱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 。学生在这个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滋养 。学生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 。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一是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 。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端庄,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 。在装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 。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二是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习惯,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要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 。教学时,我们应做到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抓住“联系点” 。抓住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设置情景,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正是隆冬时节,树木都要剪枝 。教师可结合校园里花木果树的修剪来学习课文,从中学到剪枝的学问,获取种植的技能 。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找准“冲突点” 。抓住文中人物思想发生碰撞点,设置争议,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道理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围绕“放”与“不放”,师生分别扮演父子俩,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心灵对话 。通过几番辩论,“儿子”明白了遵守规定讲诚信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又满含遗憾地放掉了那条大大的鲈鱼 。3、诠释“困惑点” 。对学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处着重讨论 。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写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晚上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有学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级台阶,像一根银丝一样悬在空中,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能不累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爬楼梯、爬山的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们有的说,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肯定很累,但老人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觉得快乐;有的说因为他每天打扫,他已经锻炼出来了,习惯这样工作了;还有的说,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够与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学生走进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与思想融为一体,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 。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老人那种乐观、豁达、顽强的精神深深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补充“空白点” 。对那些义在言外的想象空间加以扩充 。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多么希望你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说:“小露珠呀,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你 。明天你可一定要再来呀!”……这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 。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并能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 。例如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文,同学们都见过夕阳,但真正去观察它、领略它、感受它的却不多 。这一课安排在该册的最后一课,学习这课时,已是隆冬时节 。教师可根据“前移后续”的原则,在深秋最美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观察夕阳,了解夕阳下落的过程和云彩的色彩变化 。到学习这课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学习,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学习课文以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隆冬时节的夕阳,并与深秋时候的夕阳作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扩大视野,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 。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科普类课文和《秦兵马俑》等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比较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 。采用“再现——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能以媒体和表演来取代语文学习 。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体验 。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五下),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学《快乐的节日》(二下),可以与学生一起以某个节日为主题,设计、开展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快乐;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领悟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4、想象生活,学习课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 。”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 。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例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绍了海洋丰富的物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 。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除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是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例如,班干部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班级联欢会,可以征集最佳主持人台词,竞选主持人等等,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可以请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等资源组织学生设计广告,介绍物产等等,都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 。三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作介绍;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针对当地的特产种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心来感受社会百态,写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动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的关心 。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 。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深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 。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活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四、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生活化”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我们也要防止走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1、要基于生活而不囿于生活 [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家》时,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在教室里摆放了很多家用物品,还让学生带了很多玩具和食品,教室里变得琳琅满目,俨然成了一个“家” 。还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时,布置学生每人带一种昆虫,教师还在教室里挂了很多装饰精美的昆虫标本 。教室成了一个“昆虫园” 。[反思]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呢?当然不是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片面理解“生活化”的含义,为了追求“生活化”的教学而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语文课堂布置得和现实生活十分相似 。《中国教育报》就有一位专家针对上述现象提出要计算教学成本的观点 。我们认为,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不能等同于语文,把“生活”搬入课堂应该进行“语文化”的处理,一个故事、一段影像资料、一些教具或者是一些图片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素材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操作比较简易的话,我们不妨将学生带到现实中去认识语文、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去体验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儿童化的生活而不是成人化的生活 [案例]有位教师在《陶校长的演讲》(五上)中教学“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把健康的身体放在第一位?如何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时,教师首先补充了一种流行的观点,即“身体是1,学习、工作、财富等都是0 。有了身体健康这个‘1’,学习、工作、财富等才有意义;如果没有身体健康这个‘1’,学习、工作、财富等就都没有意义 。”然后举了许多名人和长寿老人锻炼身体的体会 。其实,在教师阐述了观点以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怎样做才可以更健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 。还有一节一年级教学“出”和“入”的识字课,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出入口,简直就像走迷宫,弄得座位上的农村小孩子不知如何“出”“入”,本来可以上得很清楚的一堂课,结果反而让学生云里雾里 。[反思] 语文教学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现实出发 。上述案例中,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语文练习确实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更多的是从教师这个成人的视角设计的 。这种从成人的视角设计的“生活化”,往往脱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而不能自以为是,自作多情地把成人的“生活化”理解为学生的“生活化” 。3、要引领生活而不是迎合生活[案例]这是在校级公开课《云房子》(二上)的一个小片断 。在学习第二节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座云房子,并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有说喜欢大楼房、大礼堂一样的云房子的,有说喜欢大冬瓜那样的云房子的,还有说喜欢像花儿样的云房子的 。这时,有一位学生说喜欢一点点小的云房子,因为没有人来和他抢,也没有人来和他挤,很舒服 。教师很高兴地重复了一遍学生的答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反思]在以上的案例中,学生们的思维应该说非常活跃,学得也比较主动,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是,教师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却没能做好引领 。我们猜想,那位喜欢一点点小的云房子的学生,可能是平时比较胆小,不大喜欢和同学交往,经常担心有同学会“欺负”他;也可能是他具有独生子女通常有的自私心理,不大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 。学生的见解大多源于对生活的认识,作为教师,要树立“教学即教育”的大教育观,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和生成教育资源,适时地进行引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可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教师迎合学生,重复学生的答案,而不作引领和提升 。像以上的案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一个人住在云房子里多寂寞呀,云房子尽管小,但找个好朋友一块儿在里面玩还是可以的,那该多有意思呀;或者引导学生从一点点小的云房子的可爱处着手,谈谈自己对云房子的喜爱之情 。4、要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空洞的生活[案例]学了《真情的回报》(六下),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体会 。学生谈了王顺友、李春燕热情为大家服务,得到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称号;谈到了护士护理病人付出了真情,得到了“白衣天使”的称号;还有老师辛勤哺育下一代,付出了真情,得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这些都是“真情的回报” 。应该说,学生对“真情的回报”是有了认识了,但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荣誉称号上,而对身边实实在在付出真情和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一人提及 。[反思]“联系生活谈体会”是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学习思想性比较强的课文常做的一项练习 。正因为“常做”,所以学生们也渐渐地摸到了一些“门道”,懂得了一些答题的“套路” 。但这些“门道”和“套路”往往会使学生步入“假、大、空”的境地,而起不到真正的“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悟情”、“导行”作用 。其实,生活中最能感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 。一个充满真情的眼神,往往要比一句响亮的口号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 。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感悟真情,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5、要生活化的语文而不是生活化的生活[案例]在某次评优课上,一位选手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云房子》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快乐心情,教师让学生当小鸟,在假想的云房子里自由地作客、玩耍 。这下,学生们可开心啦!一个个离开座位,满教室乱跑 。几百名听课的教师看着几十名学生在“表演区”疯跑,整整跑了近十分钟还不肯停下来,一个个目瞪口呆 。[反思]课堂教学,是静悄悄的革命 。它既需要温度,更需要深度,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温度,才有价值;没有深度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往往寓示着肤浅与浅薄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化”,过分突出生活情境的创设,将语文知识的学习置于从属地位,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语文的本味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体应当是“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丰富生动、扎实有效 。语文教学“生活化”永远是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的主题之一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可以说,它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 。我们只有基于这条“地平线”,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方能托起语文教学这轮“红太阳”,迎来语文教学的“艳阳天” 。
【今天夕阳真美含义 夕阳真美如何上,夕阳真美教案】
推荐阅读
- 诗句拼接 如何接诗,咱们玩诗词接龙
- 小个女生秋冬穿衣搭配 冬天女孩如何穿衣搭配,冬天穿衣搭配图片女神
- 照片怎么转换成电子版 小米如何手动转相片,小米手机照片如何旋转方向
- 黄鳝怎么逮 如何诱捕黄鳝,民间诱捕黄鳝秘方
- 杜月笙不交五友不求六人 杜月笙如何与妻妾相处,孟小冬杜月笙
- 荣耀手环5和华为手环4pro yogpro如何匹配,ticpods2pro怎么配对
- ipad联机拍摄 yogpro如何联机,ps4pro要联网吗
- mp3播放器怎么连接功放 mp3如何接功放,功放接有源音箱会坏吗
- ps蜡笔笔刷怎么调 在ps如何使用蜡笔效果,ps蜡笔效果笔刷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