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指南-03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linux操作指南-03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linux操作指南-03】
目录

  • 1.1 Linux 系统常见的压缩命令
    • 1.1.1 gzip, zcat
    • 1.1.2 bzip2, bzcat
  • 2.1 开发频率最高的一个命令 tar!!!
  • 3.1 完整备份工具:dump

1.1 Linux 系统常见的压缩命令原文:http://cn.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240tarcompress.php
*.Zcompress 程序压缩的文件; *.gzgzip 程序压缩的文件; *.bz2bzip2 程序压缩的文件; *.tartar 程序打包的数据,并没有压缩过; *.tar.gztar 程序打包的文件,其中并且经过 gzip 的压缩 *.tar.bz2tar 程序打包的文件,其中并且经过 bzip2 的压缩

1.1.1 gzip, zcat
[root@www ~]# gzip [-cdtv#] 档名
[root@www ~]# zcat 档名.gz
选项与参数:
-c:将压缩的数据输出到萤幕上,可透过数据流重导向来处理;
-d:解压缩的参数;
-t:可以用来检验一个压缩档的一致性~看看文件有无错误;
-v:可以显示出原文件/压缩文件的压缩比等资讯;
-#:压缩等级,-1 最快,但是压缩比最差、-9 最慢,但是压缩比最好!默认是 -6
范例一:将 /etc/man.config 复制到 /tmp ,并且以 gzip 压缩 [root@www ~]# cd /tmp [root@www tmp]# cp /etc/man.config . [root@www tmp]# gzip -v man.config man.config:56.1% -- replaced with man.config.gz [root@www tmp]# ll /etc/man.config /tmp/man* -rw-r--r-- 1 root root 4617 Jan62007 /etc/man.config -rw-r--r-- 1 root root 2684 Nov 10 17:24 /tmp/man.config.back.Z -rw-r--r-- 1 root root 2057 Nov 10 17:14 /tmp/man.config.gz< ==gzip压缩比较佳

范例二:由於 man.config 是文字档,请将范例一的压缩档的内容读出来! [root@www tmp]# zcat man.config.gz # 由於 man.config 这个原本的文件是是文字档,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使用 zcat去读取! # 此时萤幕上会显示 man.config.gz 解压缩之后的文件内容!范例三:将范例一的文件解压缩 [root@www tmp]# gzip -d man.config.gz # 不要使用 gunzip 这个命令,不好背!使用 gzip -d 来进行解压缩! # 与 gzip 相反, gzip -d 会将原本的 .gz 删除,产生原本的 man.config 文件。范例四:将范例三解开的 man.config 用最佳的压缩比压缩,并保留原本的文件 [root@www tmp]# gzip -9 -c man.config > man.config.gz

1.1.2 bzip2, bzcat
[root@www ~]# bzip2 [-cdkzv#] 档名 [root@www ~]# bzcat 档名.bz2 选项与参数: -c:将压缩的过程产生的数据输出到萤幕上! -d:解压缩的参数 -k:保留原始文件,而不会删除原始的文件喔! -z:压缩的参数 -v:可以显示出原文件/压缩文件的压缩比等资讯; -#:与 gzip 同样的,都是在计算压缩比的参数, -9 最佳, -1 最快!范例一:将刚刚的 /tmp/man.config 以 bzip2 压缩 [root@www tmp]# bzip2 -z man.config # 此时 man.config 会变成 man.config.bz2 !范例二:将范例一的文件内容读出来! [root@www tmp]# bzcat man.config.bz2 # 此时萤幕上会显示 man.config.bz2 解压缩之后的文件内容!!范例三:将范例一的文件解压缩 [root@www tmp]# bzip2 -d man.config.bz2范例四:将范例三解开的 man.config 用最佳的压缩比压缩,并保留原本的文件 [root@www tmp]# bzip2 -9 -c man.config > man.config.bz2

2.1 开发频率最高的一个命令 tar!!!
[root@www ~]# tar [-j|-z] [cv] [-f 创建的档名] filename... < ==打包与压缩 [root@www ~]# tar [-j|-z] [tv] [-f 创建的档名]< ==察看档名 [root@www ~]# tar [-j|-z] [xv] [-f 创建的档名] [-C 目录]< ==解压缩 选项与参数: -c:创建打包文件,可搭配 -v 来察看过程中被打包的档名(filename) -t:察看打包文件的内容含有哪些档名,重点在察看『档名』就是了; -x:解打包或解压缩的功能,可以搭配 -C (大写) 在特定目录解开 特别留意的是, -c, -t, -x 不可同时出现在一串命令列中。 -j:透过 bzip2 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档名最好为 *.tar.bz2 -z:透过 gzip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档名最好为 *.tar.gz -v:在压缩/解压缩的过程中,将正在处理的档名显示出来! -f filename:-f 后面要立刻接要被处理的档名!建议 -f 单独写一个选项罗! -C 目录:这个选项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选项。其他后续练习会使用到的选项介绍: -p:保留备份数据的原本权限与属性,常用於备份(-c)重要的配置档 -P:保留绝对路径,亦即允许备份数据中含有根目录存在之意; --exclude=FILE:在压缩的过程中,不要将 FILE 打包!

常用如下:
  • 压 缩:tar -jcv -f filename.tar.bz2 要被压缩的文件或目录名称
  • 查 询:tar -jtv -f filename.tar.bz2
  • 解压缩:tar -jxv -f filename.tar.bz2 -C 欲解压缩的目录
3.1 完整备份工具:dump
[root@www ~]# dump [-Suvj] [-level] [-f 备份档] 待备份数据 [root@www ~]# dump -W 选项与参数: -S:仅列出后面的待备份数据需要多少磁碟空间才能够备份完毕; -u:将这次 dump 的时间记录到 /etc/dumpdates 文件中; -v:将 dump 的文件过程显示出来; -j:加入 bzip2 的支持!将数据进行压缩,默认 bzip2 压缩等级为 2 -level:就是我们谈到的等级,从 -0 ~ -9 共十个等级; -f:有点类似 tar 啦!后面接产生的文件,亦可接例如 /dev/st0 装置档名等 -W:列出在 /etc/fstab 里面的具有 dump 配置的 partition 是否有备份过?

1. 先找出系统中最小的那个文件系统,如下所示:[root@www ~]# df -h
FilesystemSize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c29.5G3.7G5.3G42% /
/dev/hdc34.8G651M3.9G15% /home
/dev/hdc199M11M83M12% /boot< ==看起来最小的就是他啦!
tmpfs363M0363M0% /dev/shm
2. 先测试一下,如果要备份此文件系统,需多少容量?[root@www ~]# dump -S /dev/hdc1
5630976< ==注意一下,这个单位是 bytes ,所以差不多是 5.6MBytes。
# 3. 将完整备份的档名记录成为 /root/boot.dump ,同时升级记录档: [root@www ~]# dump -0u -f /root/boot.dump /boot DUMP: Date of this level 0 dump: Tue Dec2 02:53:45 2008 < ==记录等级与备份时间 DUMP: Dumping /dev/hdc1 (/boot) to /root/boot.dump< ==dump的来源与目标 DUMP: Label: /boot< ==文件系统的 label DUMP: Writing 10 Kilobyte records DUMP: mapping (Pass I) [regular files]< ==开始进行文件对应 DUMP: mapping (Pass II) [directories] DUMP: estimated 5499 blocks.< ==评估整体block数量 DUMP: Volume 1 started with block 1 at: Tue Dec2 02:53:46 2008 DUMP: dumping (Pass III) [directories]< ==开始 dump 工作 DUMP: dumping (Pass IV) [regular files] DUMP: Closing /root/boot.dump< ==结束写入备份档 DUMP: Volume 1 completed at: Tue Dec2 02:53:47 2008 DUMP: Volume 1 5550 blocks (5.42MB)< ==最终备份数据容量 DUMP: Volume 1 took 0:00:01 DUMP: Volume 1 transfer rate: 5550 kB/s DUMP: 5550 blocks (5.42MB) on 1 volume(s) DUMP: finished in 1 seconds, throughput 5550 kBytes/sec DUMP: Date of this level 0 dump: Tue Dec2 02:53:45 2008 DUMP: Date this dump completed:Tue Dec2 02:53:47 2008 DUMP: Average transfer rate: 5550 kB/s DUMP: DUMP IS DONE # 在命令的下达方面,dump 后面接 /boot 或 /dev/hdc1 都可以的! # 而运行 dump 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上的一些信息,您可以自行仔细的观察![root@www ~]# ll /root/boot.dump /etc/dumpdates -rw-rw-r-- 1 root disk43 Dec2 02:53 /etc/dumpdates -rw-r--r-- 1 root root 5683200 Dec2 02:53 /root/boot.dump # 由於加上 -u 的选项,因此 /etc/dumpdates 该文件的内容会被升级!注意, # 这个文件仅有在 dump 完整的文件系统时才有支持主动升级的功能。# 4. 观察一下系统主动创建的记录档: [root@www ~]# cat /etc/dumpdates /dev/hdc10Tue Dec2 02:53:47 2008 +0800 [文件系统] [等级] [ctime 的时间]

3.1.1 restore
[root@www ~]# restore -t [-f dumpfile] [-h]< ==用来察看 dump 档 [root@www ~]# restore -C [-f dumpfile] [-D 挂载点] < ==比较dump与实际文件 [root@www ~]# restore -i [-f dumpfile]< ==进入互动模式 [root@www ~]# restore -r [-f dumpfile]< ==还原整个文件系统 选项与参数: 相关的各种模式,各种模式无法混用喔!例如不可以写 -tC 啦! -t:此模式用在察看 dump 起来的备份档中含有什么重要数据!类似 tar -t 功能; -C:此模式可以将 dump 内的数据拿出来跟实际的文件系统做比较, 最终会列出『在 dump 文件内有记录的,且目前文件系统不一样』的文件; -i:进入互动模式,可以仅还原部分文件,用在 dump 目录时的还原! -r:将整个 filesystem 还原的一种模式,用在还原针对文件系统的 dump 备份; 其他较常用到的选项功能: -h:察看完整备份数据中的 inode 与文件系统 label 等资讯 -f:后面就接你要处理的那个 dump 文件罗! -D:与 -C 进行搭配,可以查出后面接的挂载点与 dump 内有不同的文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