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暴力、系统和女性恐慌

投稿|暴力、系统和女性恐慌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阑夕
所谓的「蟑螂定律」其实也适用于所有的热搜风波:在每一起刷爆全网的事件背后 , 都有成千上万起没被看到的同类事件 。
这几天的唐山是偶然的 , 这里的偶然并非指的是暴力本身 , 而是它得以被置于舆论风眼的中心 , 离不开各种小概率因素的叠加:
整个过程恰好被监控完整的拍了下来 , 店内店外都有 , 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完美受害者 , 连最容易被挑刺的衣着暴露性都没有 , 七人众的嚣张跋扈精准勾起了大家对于成长经历里必定遭遇过的地痞流氓的憎恶 , 却又不至于血腥清晰到视频无法传播??
安全诉求本身是无关性别的 , 现场没有男人上前劝阻 , 当然还是因为恐惧 , 心知不会因为自己是男的所以就不会被那群人殴打 , 事后指责围观者怯懦固然占尽道德合法性 , 然而扪心自问 , 换我在场面对一群下狠手的社会大哥 , 是否真的有气魄和能力出手相助 。
也许悄悄在桌子底下掏出手机报警 , 已是百里挑一的勇敢了 。
而用身体护着被打女孩的女性 , 毫无疑问是英雄 , 和英雄比起来 , 没做错任何事情的普通人 , 也值得羞愧一下 , 包括我 。
胡锡进说他忍不了是因为男人天生应该保护女人 , 这话还是和他的年纪一样陈腐粘腻 , 就好比说汽车不随便撞人 , 不是因为开车的人有义务保护路上的行人 , 而是你撞了人很容易赔到倾家荡产外加牢狱之灾 。
保护女人也好 , 保护男人也好 , 从来都不应该依靠某种领主式的庇护 , 我会引用公安宣传很喜欢用的那句普法口令——「莫伸手 , 伸手必被抓」——简洁用力 , 通俗明确 , 这才应该是安全感的来源 。
如果那种半夜能够出门和朋友一起吃烤串的宣传得以成立 , 凭借的也不是中国社会规整淳朴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真空里 , 而是在严肃威厉的法制环境里 , 在监控遍布的公共空间里 , 在稳定叙事的政府考核里 , 恶性事件的生长是欠缺肥料的 。
在唐山那家餐馆里发生的事件 , 短暂的刺破了很多人深信不疑的那种秩序 , 从那只盖到陌生女孩后背的手 , 到拖到大马路上继续围殴的恣意 , 这很难用一时兴起的激情犯罪去理解 , 每一个动作 , 都写满了习惯成自然 。
他们以前做过这样的事情吗?还有没有其他被羞辱并打伤过的市民?为什么他们看上去无法无天 , 完全不担心自己会有牢狱之险?如果没有在网上闹得如此沸沸扬扬 , 这类事情通常都会如何收场?在种种疑虑没有得到合理解答之前 , 那条半夜出门吃烤串的微博就会不断有人去鞭尸 。
是的 , 美国又出枪击案了 , 死了老多人了 , 但是相比一个远在太平洋对面的疯子 , 灯红酒绿的街道口就有一帮谁都惹不起的金链大哥 , 这可恐怖多了 。
在没有出事的时候 , 幸福感的构建可以靠对比比出来 , 不过一旦出了事 , 事情本身的切肤之痛 , 才决定了幸福感的高低深浅 。
最后再说性别问题 , 因为这最重要 。
我完全理解伴随女性一生如影随形的恐慌 , 虽然前面说暴力是不分男女的 , 但是很显然的 , 受到生理或是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 , 女性会更容易受到暴力的伤害 , 这种挥之不散的忧虑 , 超出男性自小对于霸凌的单纯畏惧 。
认为身为男人就有原罪是一码事 , 而承认男人享受到了社会的结构性偏爱是另一码事 , 我对如何看待女权其实没有兴趣 , 随便你们怎么搞阶级斗争都无所谓 , 但是女权不该成为一个标签 , 贴到哪儿 , 就能给哪儿定性 , 这是放弃人类思考技能的摆烂行为 , 不该有分毫市场 。
女权就是平等主义 , 这里面有【相对】容易实现的部分 , 比如同工同酬 , 也有不太拿得出可行方案的 , 比如所谓的电梯困境 , 有很多女性认为 , 深更半夜等电梯时如果里面有一个膀大腰圆的男人 , 她不敢进去 , 这时既不能有罪推定那个男人就是潜在的凶徒 , 也没办法向女性许诺说没事的你绝对不会出事情 。
于是 , 女权就成了一个西西弗斯式的目标 , 每逢出现唐山这样的案例 , 就会唤醒一次女性内心的惊恐 , 只是 , 在网络上吵架讥讽安抚不了 , 只会南辕北辙 。
隔着键盘 , 对于女性在生存安危方面的激动 , 身为男性 , 可以共情最好 , 不能就保持尊重 , 尊重做不到的话 , 沉默也算是美德 , 在这个时候还搞好为人师那一套 , 就大可不必了 。
【投稿|暴力、系统和女性恐慌】性别矛盾的化解 , 从来不在于性别差异 , 而是取决于共建一个良善社会的进度 , 是有法必依、有恶必诛的行为秩序 , 在这个过程里有必要记住每一次的痛苦 , 反复的责问它何以发生 , 再用这种羞耻 , 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还有很多使命未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