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比亚迪追上宁德时代,只差半个涨停和一个智能化?

投稿|比亚迪追上宁德时代,只差半个涨停和一个智能化?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松果财经
比亚迪距离追上宁德时代 , 就差半个涨停 。
近日 , 比亚迪市值一度突破万亿 , 超越大众、宝马、通用、福特等老牌车企 , 成为全球第三家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车企 。有人调侃:“这是宁王和迪王交接了吗?”
从5月份披露的销量数据来看 , 比亚迪新能源销量达114183辆 , 占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的27.1% 。这也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连续3个月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 。
要知道 , 在被一众汽车厂商及市场称为的“黑色4月”中 , 比亚迪新能源销量增长突破十万大关 , 比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宝马的新能源总和还要多 。从2008年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 到如今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售冠军 , 比亚迪只用了14年 。
比亚迪被市场和投资者看好的背后 , 这个逻辑值得好好探究 。
诸多利好刺激股价上涨作为A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龙企业 , 比亚迪的投资价值及标的是毋庸置疑的 。
就目前A股市场的汽车股市盈率来看 , 比亚迪的市盈率 , 可以说是A股最“贵”的汽车企业 。6月17日A股盘中 , 比亚迪市盈率达到272.91 , 是第二名长城汽车市盈率的5倍之多 , 与巅峰时期的特斯拉不相上下 。
投稿|比亚迪追上宁德时代,只差半个涨停和一个智能化?
文章图片

市场之所以给予比亚迪高估值 , 无非是对其未来的想象空间与产品实力给予充分肯定 , 毕竟成长股买的就是高成长 。
从比亚迪新能源的销量来看 , 也确实不负众望 。2015年 , 比亚迪新能源销量仅为5.8万辆 , 但在2021年全年销量却达到了56.3万辆 , 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46% , 这样的复合增长率放在一众造车新势力当中 , 也是值得肯定的 。
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外 , 市场上尤为关注比亚迪在电池上地产研销 , 更为看好它在动力电池上的突破 。2020年刀片电池问世 , 可以说是当时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圈内的一大热点 。甚至市场上一度盛传出比亚迪为造电池去非洲找锂矿的消息 , 但也能从侧面印证出 , 电池对于新能源车企的重要性 。
比亚迪“吃肉” , 相关概念股也“喝上了汤” 。当前 , 科创板上共有38只比亚迪概念个股 , 其中 , 比亚迪产业链上就有多只个股涨停 。6月13日 , 比亚迪盘中再创新高 , 带动锂电、智能车等板块指数明显拉升 , 富临精工盘中最高涨近16% , 先导智能大涨超8% 。
在比亚迪相关基金“粉丝群”里 , 也炸开了锅 。比亚迪晋级“车茅” , 基金也搭上了市值增长快车 。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 , 持有比亚迪的基金由3年前的84只扩张至2022一季度末的473只 , 基金持有比亚迪的市值也从36亿元增长至411亿元 。
或许可以大胆地预测一下 , 随着“迪王时代”的到来 , 股票市场上或许会出现“迪军团”相关股票组合 , 成为“茅指数”、“宁组合”之后 , 又一只极具高成长性的股票组合 。
成就比亚迪背后的“大鱼池”事实上 , 资本市场看好比亚迪市值大涨以及给予高估值的背后 , 离不开“特斯拉+宁德时代+英飞凌”的功劳 。
为何这么说?
目前 , 比亚迪的业务结构中 , 汽车销售业务占据了大部分营收来源 。
2022年1-5月 , 比亚迪新能源销量总和接近51万辆 , 同比特斯拉1-5月的销量来看 , 比亚迪领先特斯拉超10万辆的销量 , 在一众新能源车商中 , 稳坐新能源销量冠军的宝座 。
投稿|比亚迪追上宁德时代,只差半个涨停和一个智能化?
文章图片

近期 , 比亚迪也是发布了两款新能源新品 , 比亚迪唐DM-p、腾势D9 , 其中 , 据比亚迪赵长江发布消息显示 , 腾势D9的订单已破20000辆 , 创下国产高端MPV的订单纪录 。届时 , 伴随这两款新能源新品的正式交付 , 也将推动比亚迪一波新能源销量的增长 。
这也与近日比亚迪举行的2021股东大会上的预期相吻合 , 比亚迪官方保守估计2022年总销量将达到 150 万辆 , 若供应链做得更好 , 甚至有望冲击200万辆 。
但新能源车辆销量的高低 , 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核心电池的供应情况 。“有锂走遍天下 , 无锂寸步难行” , 电池成为卡住新能源车企脖子的难题 。像宝马、戴姆勒、大众、上汽、吉利、长安、宇通、东风等传统车企以及一系列造车新势力的电池供应商均是宁德时代 , 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车企对于电池供应的选择主动权并不高 。
不同其他车企 , 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三电一芯”领域却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 尤其是在“三电”领域已经实现了全栈自研 。
仅在电池产能供给端 , 据公开资料显示 , 比亚迪就已经在深圳、西安、青海、重庆、长沙、贵阳等多地建立生产基地 , 预计到2023年将新增投产 225GWh , 届时累计产能将达 440GWh 。这也意味着在电池供应方面 , 比亚迪已经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 , 不会因外部电池供应情况而自身新能源销量受到影响 。并且 , 电池产能的大幅提升带来规模效应 , 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
但也要清楚的知道在“黑色4月”中 , 各大新能源车企销量受牵连 ,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自于供应链的停工 , 特别是在国内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供应链的大面积停工 , 就导致车企没法完成交付 。最明显的就是 , 特斯拉在上海的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 , 直接导致其交付量大幅下滑 。
反观比亚迪来看 , 已经完成有4座生产工厂实现投产 , 目前5—10号工厂也已经在陆续筹划或建设中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 随着比亚迪第五座整车制造基地开始量产 , 预计年底还将有210万辆的产能释放 。试想一下 , 如果出现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局部生产基地或产业链停工 , 并不会影响到比亚迪的整体汽车生产 。
所以 , 股票市场上有人说 , 比亚迪的产品业务大致相当于“特斯拉+宁德时代+英飞凌+富士康+宇通+隆基股份” , 看起来似乎没有天花板 。特别是身处A股之中 , 机构和投资者尤为关注企业的基本面 。
强劲的基本面支持之下 , 也不难理解市场和投资者如此高涨的情绪 。
比亚迪的上限在哪?但作为一家龙头车企 , 投资者除了关注其基本盘之外 , 更应该看待这家车企的长期价值 , 将目光聚焦在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和领域中 。
近期 , 摩根大通发布研报指出 , 比亚迪备受关注 , 主要归因于该公司的电池技术 , 同时 , 摩根大通还指出 , 比亚迪的科技股属性正在多于汽车股 。
为什么说比亚迪正在向科技股转入?
首先 , 可以明确的是 , 新能源汽车是绝对意义上的高科技赛道 , 任何的高科技 , 都必须有相匹配的制造实力支撑 。例如芯片 , 华为具有研发能力 , 如果国内制造水平跟不上 , 同样无法落地 。因此 , 制造亦是科技力的基础组成部分 。
自2021年以来 , 除了原有的宁德、溧阳、宜宾等基地扩产之外 , 宁德时代新建上海、厦门、肇庆、宜春、贵安五个基地 。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一二线电池企业都在抓紧扩建电池工厂提高产能 。
投稿|比亚迪追上宁德时代,只差半个涨停和一个智能化?
文章图片

这一点 , 显然比亚迪也是清楚的 。当下 , 仅是比亚迪已公布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规划就达到了16个 。
或许以下一组数据来看待比亚迪的科技属性更为直观 。
据公开资料显示 , 比亚迪相关技术研发人员超4万 , 位居国内第一 , 授权专利约2.4万项 , 包括刀片电池、DM双模、纯电平台“e平台3.0”、CTB(Cell to Body , 电池车身一体化)等 , 专利数量位居业内第一 。若没有持续、强大的研发投入 , 如此数量的专利或许很难落地 。
今年一季度 , 比亚迪研发费用达到23.61亿元 , 同比增长93.94% , 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为3.53% 。与宁德时代在今年一季度投入的研发费用接近 。
一系列的外部及内部工作都在表明 , 比亚迪在迅速追赶补齐自己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 , 因为新能源下半场比拼的就是智能化 。从2021年开始 , 比亚迪先后投资了地平线 , 宣布与英伟达达成合作 , 与Momenta 成立合资公司“迪派智行” , 选定百度作为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等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对股票市场投资具有非常有效的指导意义 。
与特斯拉、宁德时代类似的一点 , 二者都是不断强调科技属性 , 这也是宁德时代、特斯拉市值迅速攀升得很重要一点逻辑 。能够预测到的是 , 未来在科技属性的加持下 , 比亚迪的长期价值将会凸显 。
6月以来 , 多家券商机构密集发布20多份针对比亚迪的研究报告 , 多家均给出“买入”、“增持”、“推荐”等看好评级 。6月13日 ,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 , 比亚迪合理市值空间有望达1.4万亿元 , 对应A/H股目标价为481.1元/562.6港元 , 维持比亚迪(A+H股)“买入”评级 , 继续重点推荐 。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 。”
【投稿|比亚迪追上宁德时代,只差半个涨停和一个智能化?】在电动化、智能化、研产销一体等多条腿走路的带动下 ,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 比亚迪都将是A股汽车的投资标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