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上海消费品牌复工30天,“报复性消费”爽约了

投稿|上海消费品牌复工30天,“报复性消费”爽约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创业最前线 , 作者 | 李小反 , 编辑 | 蛋总
今年春天 , 上海被按下暂停键超过2个月 , 作为消费品牌的汇集地 , 很多创业者被打得措手不及 。
在那漫长的60天内 , 消费企业集体面临着诸多难关:工厂停工、物流不通、无法发货、销售额下降、现金流遭遇挑战、无法拓展新渠道……
尤其对于一些新消费品牌来说 , 公司创立后的每一天都很重要 , 毕竟创业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 每一笔成本的投入都要争取最佳回报 , 必须加快步伐提升业绩 , 但上海失去的这两个月 , 打乱了他们的发展计划 , 比如新品延迟上市、错过业务布局的窗口期等 , 就像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一样 , 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 , 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 , 还有销售业绩、客户 , 甚至“打仗”的绝佳时机 。
截至今天(7月1日) , 上海复工已满一个月 , 线下门店陆续恢复营业 , 消费品牌的物流、发货也不再是困扰 。如今 , 消费行业的创业者还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上海开启报复性消费了吗?”就在6月30日 , 这个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
从消费者的种种反应来看 ,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 。如今 , 人们进入商超、餐饮等线下门店依然有限制 , 收入减少的年轻人消费欲望也在降低 。为了促进消费 , 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50条措施 , 试图从政策层面支持扩大消费市场规模 , 稳定市民消费信心 。
然而 , 从经济层面来看 , 疫情的“后遗症”仍然存在 , 人们的消费决策似乎变得更保守了 , 消费品牌面临的考验依旧艰巨 。
01 生死60天“从3月到5月底 , 我们每个月至少损失上百万的销售额 。”儿童食品品牌“米小芽”创始人肖波向「创业最前线」说道 。作为一个上海市场销量占比8%的消费品牌 , 米小芽承受的压力可谓不小 。
从3月开始 , 上海部分区域陆续被封 , 直至4月初全市开始全域静止 , 处于上升期的消费企业本来可以有更高的业绩增长 , 但在这三个月不增反降 。尤其是对于更为依赖线下渠道的消费品牌来说 , 损失更为惨重 。
作为上海本土茶饮品牌 , “桂源铺”80%左右的门店都开在上海 , 其中超过70%为直营门店 , 这种地域分布和商业模式 , 导致这家有11年历史的品牌受到更大的冲击 。“营业额损失一个多亿 。”桂源铺创始人郑志禹对「创业最前线」表示 。
除了营业额的损失 , 以售卖产品为主的消费企业们还关心着另一个问题——物流 , 物流不通就意味着无法发货 , 没有收入 , 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
因为发票无法寄出 , 米小芽被合作的电商平台压了4个月、几百万元的账款 , 同时 , 他们又被供应商追着要钱 , “有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
仓库位于上海的消费品牌 , 面临着物流不通 , 无法发货的问题 , 而仓库在上海之外的消费品牌 , 仍然逃脱不掉这个困境 。
上海出现疫情被封城的前后 , 国内还有几个城市也因为出现病例而被管控 , 比如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 , 江西省南昌市 , 甚至北京 。
吉林是米小芽的生产基地 , 产品发货后 , 曾在高速公路上停了20多天 , 工厂无法正常生产 , 缺货的产品只能下架 。一部分客户会买替换产品 , 比如胚芽米缺货 , 他们会买面条代替 , 也有客户转身去购买其他品牌 。
“如果客户在天猫搜索‘米小芽’还好 , 若他们搜索‘胚芽米’这样的产品名 , 我们的产品又下架的话 , 流量就会跑到其他品牌那里 。”肖波说 。
男士理容品牌“亲爱男友”的仓库位于上海 , 在上海疫情刚开始时 , 他们将一批货从上海运了出去 , 在广州搭建了分仓 , 不过 , 出现病例的城市部分快递网点无法正常运转 , 他们也曾遇到快递被退回的情况 , 影响了销售业绩 。
不过 , 在上海封控期间 , 消费企业面临的又何止是物流不通、销售额下降、客户流失这些明面上的问题 , 更多的影响体现在消费品牌运营的多个环节之中 。
对于消费品牌来说 , 渠道铺设是重点工作之一 , 疫情期间 , 员工无法拜访客户、不能拓展新渠道 , 这些虽然不会立刻体现在销售业绩中 , 但可能关系品牌之后的业务布局 , 这些潜在的连锁反应更令人担忧 。
02 被打乱的计划“一切都被打乱了 。”郑志禹表示 。突如其来的封控消息 , 将消费行业的创业者打得措手不及 , 企业的活动和计划无法落地 , 战略布局、业绩目标和产品上新也都被打乱 。
桂源铺原本制定的年度业务目标、资源配置都因为这一场突变而需要重新调整 , 随之而来的还有组织架构、财务预算、产品上市计划等也都要另做计划 , 封控带来的连锁反应如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
3月17日 , 米小芽所在公司就已经被封 , 基于创业者的敏感 , 从封控的第一天起 , 肖波就在考虑现金流问题 , 4月初果断采取行动 。
为了保证现金流 , 他把“但凡花了钱不能立马见效的事情全部停掉” , 广告投放、电商平台的推荐位、达人合作等预算全部砍掉 , 新品开发也延后 。虽然这些措施为公司节约了现金流 , 但必然会影响后续的产品销售和新客户获取 。
正常情况下 , 桂源铺每年有10次左右的产品上新计划 , 其中2至3次规模较大 , 基本整个菜单都要替换掉 , 原本的一次更换菜单计划就在3月底 , 但是因为疫情 , 这个计划被延迟了将近3个月 , 月度上新计划也取消了两次 。
“产品上新是为了持续维系客户 , 以及增加营收 , 一个品牌就是通过持续的新产品在消费者心里建立认知 。”郑志禹说道 。
桂源铺本来计划上新一些具有热度的产品 , 比如季节性的油柑、刺梨、杨梅、蜜桃等水果饮品 , 既能提升销量 , 又能增加品牌认知度 , 但这个时间一过 , 可能就不再有机会了 。
暂停的这两个多月 , 甚至影响到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
在餐饮业 , 上海是兵家必争之地 。去年底 , 郑志禹了解到 , 至少两三个成规模的茶饮品牌会在今年将上海作为重点市场 , 去年底和今年第一季度都在做准备工作 , 但是上海被封延缓了它们的计划 。
桂源铺今年也有大举走出上海的计划 , 如今这个计划也要放缓 。不过 , 计划被延缓 , 不仅是时间延后这么简单 , 它可能导致品牌错过一个绝佳的窗口期 。决定战略窗口期的不仅是时间 , 还包括整个市场容量 , 竞争变化等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就像打仗一样 , 本来要在这个时间点进攻 , 现在出不去 , 等下次再攻的时候 , 战场的态势可能就变了 。”郑志禹表示 。
他认为 , 经过三年疫情的洗牌期 , 目前还能在上海留下来的茶饮品牌都比较有实力和具备抗风险能力 , 现阶段不会出现大规模出清的情况 , 但会影响投资人开店的信心和热情 , 尤其对于加盟为主的品牌来说更是如此 。
03 复工后的30天经历过最初的慌乱和焦虑之后 , 上海消费企业的创业者们很快开始了自救尝试:一方面节流 , 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开源 , 拓展新的业务渠道 。
疫情期间 , 社区团购成为上海人民购物的主要渠道 , 很多消费品牌看准这一点 , 用团购的形式弥补部分损失 。
从5月1日开始 , 桂源铺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组 , 摸索着做社区团购 , 营收接近1000万元 。
临时开辟一条新业务线 , 必然要克服很多困难 , 比如重新定义它的业务流程 , 配置资源 , 打通链路环节等 。
郑志禹表示 , 他们做社区团购的每个阶段遇到的困难都不同 。比如 , 第一阶段最大的困难是产能 , 当时桂源铺在全上海只有两家门店能复工 , 员工都住在店里 , 但就算每天工作12小时 , 最多只能产出2000至3000杯 , 远远满足不了当时的需求 。
第二阶段的最大困难是运力 , 茶饮不能使用社会化运力 , 需要他们自建配送队伍 , 而且茶饮有最佳饮用期限 , 需要同时保障运力效率和食品安全两个重要环节 。第三阶段 , 在产能和运力问题得到解决后 , 则需要注重客户的满意度 。
5月31日 , 上海市疫情防控发布会宣布 , 6月1日起 , 全市将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 。
复工后 , 郑志禹每周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巡店 , 了解一线员工情况 , 保证门店应开尽开 , 处理临期原材料 , 并且观察商圈和竞争业态的变化 , 以此做战略规划 , 并于复工第二周 , 推出了十几种新品 。
截至6月下旬 , 桂源铺上海所有门店已经恢复营业 。但也有不少门店仍然存在一定限制 , 例如进入商场需要核酸 , 餐饮门店不能堂食 , 这导致商场的人流量减少一半以上 。
复工以来 , 桂源铺营业额虽然恢复了七八成 , 但大多是通过外卖订单和小程序订单完成的 。
6月中旬 , 桂源铺也尝试通过直播销售新品的卡券 , 以此作为提升销售额的渠道之一 。
通过上述消费品牌的复苏之路 , 不难看出在解封30天之后 , “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出现 。
数据显示 , 今年1-5月 , 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7.54亿元 , 比去年同期下降18.7% , 在这样低迷的情况下 , 如何在复工后逐步拉动消费需求 , 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协同并长期努力 。
事实上 , 对多数企业而言 , 上海失去的两个月很难弥补回来 , 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有一定下降且消费决策趋向保守 , 消费品牌的创业者们对今年销售目标也更为保守 。
肖波对今年的营业目标做出了调整 。“我们原来是GMV和利润并行的 , 现在不看重GMV了 , 我们看利润、复购率和动销率 。”
04 最大的教训经过对这次不确定性事件的复盘 , 消费品牌创业者也从中获取一些经验教训 。
“这次疫情(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亲爱男友联合创始人Gigi表示 。
为了防止某个城市被封不能发货 , 很多消费品牌都着手在不同城市建立仓库 , 尽量将地域风险降到最低 。
上海疫情之后 , 亲爱男友做了一段时间预售 ,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 后来他们发现疫情有持续的迹象 , 就准备在其他城市建立虚拟分厂 , 5月恢复正常销售 。亲爱男友接下来会在广州、东莞、武汉等城市建立分仓 。
建立分仓的重要性 , 肖波在3年前就已经清楚 。
2020年 , 米小芽的仓库在武汉 , 因为武汉疫情爆发被封城 , 其业务停摆整整三个月 , 价值几十万元的产品因为临期被报废 。
那时 , 被封的除了武汉 , 还有米小芽的生产基地——吉林舒兰 。
武汉被封后 , 肖波在吉林启动临时仓库 , 重新联系供应商 , 紧急生产 。“整个2月份没有业绩 , 3月份也受到影响 。”肖波说道 。
吸取教训后 , 肖波将仓库搬到了郑州 , 并且在吉林建立了一个备用仓 。
“仓库必须有备用 , 否则一旦被封导致无法发货 , 公司可能就会死掉 。”肖波表示 。
紧急搭建新仓库 , 面临的不仅是发货时间的问题 , 还有对接电商平台系统的问题 , 需要买软件、备货 , 非一两日可以准备好的 , 所以这个功课必须提前做好 。去年 , 郑州下暴雨 , 米小芽郑州的仓库无法出货 , 吉林的仓库就曾启动过 。
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 , 米小芽一般也会合作两家 , 如果一家出现问题 , 另一家还可以正常供货 。
此外 , 在上海这次疫情中 , 亲爱男友之所以能快速出新品、结合热点做内容、保证大家在线上高效办公 , 其实是因为各个中台都发挥了作用 , 包括人事中台、内容中台、品牌中台和产品中台等 。
“在前端销售可能受挫的情况下 , 要保证中台能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 , 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Gigi表示 。
Gigi在这场突发事件中意识到的另一点是:企业要在风险来临之前未雨绸缪 , 尽量降低风险和成本 。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 , 一些运营细节可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 但如果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 , 这些小事也会成为压在骆驼身上的一根稻草 , 比如减少库存产品 , 不要过多备货等 。
目前 , 上海虽然已经有序复工30天 , 但餐饮门店限制堂食、商超限流 , 疫情的“后遗症”还在继续 , 消费品牌面临的考验也同样在持续 。不过 , 经过这次意外事件 , 创业者们也掌握了更多企业发展的经验 , 在更深层次来说 , 大家面对不确定性的“应战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
总体而言 , 经历过疫情的考验后 , 无论是企业还是人们都对市场和消费有了更理性的判断 , 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可能要“爽约”了 , 但只要还有理性的消费和有序的发展 , 加上政府有效引导市场 , 经济的复苏指日可待 , 人们的消费意愿也将有所提高 。
【投稿|上海消费品牌复工30天,“报复性消费”爽约了】回顾那艰难的60天 , 被改变的不仅是上海人民的生活和众多品牌的发展;再看这重启的30天 , 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与从业者未曾言弃 , 依旧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新路 , 走出低谷 , 这是组成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局面的“血脉” , 也让我们有信心走向更好的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