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活着》

【致《活着》】 读罢,总觉得该记录些什么,可以是余华的“只为内心而作文”,可以是福贵一生的起伏跌宕,也可以是身边色彩缤纷的你我他。终究是思绪混乱。 作品刚到手时,愣然,端正的字体,黑亮的基色,简单却庄重。能够在茫茫书海中彼此相中,不禁默念着幸运。实则寡闻,此之前,并不知有位青年作家,称之余华。更不曾知,他意念里的《活着》,会这样自然地渗入我的生活。 在思绪宁静的时候,总是会闪现:“一个老人踏实地坐在田埂上,辽阔深远的眼神,洞悉着变幻世事。他的嘴唇不停的轻碰着,年轻时的放荡不羁,家道中落后颓废中的坚强,误入战场时的绝望与挣扎,亲人相继离去时苦痛后的淡漠,和相当年纪的黄牛一起经受的暮年,串联成一部人生传记。声调总是那样的平稳,甚至分不出平仄音节。似乎是讲着别家的故事,生生地抽离了喜怒哀乐,却依然牵引着我们去到那个看似久远的时代。”这是个特别的老人,孤独地回忆着自己走过的历程,也许也曾同另一个外乡人讲述他的故事。终于遇到了余华,激起一个讲故事的人与一个写故事的人的共鸣,淡然地讲述,平实地记载,成就了《活着》的意义。 都说,福贵的一生是那段动荡历史的缩影,跨越了地主和农民间的鸿沟,也看着农民翻身做主人,吃过大锅饭,为了炼钢砸锅,看着生死兄弟被批斗,……,最后慢慢地平静,牵引着同名的老黄牛,在自家的地上日复一日地劳作。 在我的意识里,意欲舍去时代框架的裁剪,还故事一个本原。单纯地想象中那些故事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时代间的差距。也许有一天,家不再是原来殷实的家;也许有一天,我们身边可爱懂事的凤霞突然不能发声;也许有一天,天天搂着小羊羔的有庆会因为有爱而猝然离世;也许有一天,贤惠善良的家珍会摊到在床;也许有一天,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会在飞黄腾达后被逼致死;也许有一天,……。有人说,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走得更快。 前段时间,听阿姨说,甜甜因为眼癌去世了,不禁唏嘘。甜甜是高中时期房东的小孙女,她不像别的小孩那样活泼可爱,很瘦,不会讲话。可是我们都很喜欢她,在她面前,我们会像小孩一样争宠,争着让她来到我们的怀抱。现在想来,以前的时光历历在目。如果她健康长大的话,现在应该在读小学吧。有几次,去附近转悠的时候,想过回到那个出租房,看看房东夫妻是不是一如从前的吵,看看住在我们房间里的可爱的人。遗憾的是,想法终究被搁浅。是怕突兀的造访,是怕再见时的蓦然,是认识到时间早已淡化一切,想着把一些回忆留在心里。 时间,时间。在不幸与悔悟之前总是会显得那样平常。看见秒针一次又一次的移动,才惊觉失去了便不再来。正如但丁言说:“箭中了目标,离了弦”。时间是故事的载体,在不断淡忘与重塑的过程中,填满人生。总想着能够充实地过着每分每秒。 有时,会去一个热闹的地方,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看着人来人往,然后猜测他们的生活。应该同样是丰富多彩,会有刻骨铭心,会学着惜缘惜福。之前,总是错误地以为自己的生活里的插曲会多乎常人,以为色彩会更加鲜亮。慢慢地开始觉悟,犹如《致青春》有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即便离着预设的未来有三厘米的误差。喜欢听故事,有时会把身边人讲述的一个场景,臆想成一个故事。莫言自喻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想成为他的听众。听着不同的故事,读着各异的人生,充实着自己的《生活》,不断地成长。感受着《活着》的幸运与力量,没有繁花簇拥,没有竭力呐喊,亦无添愁作词。咀嚼一段一段似分离似交融的故事,拾起一路上散落的感动,凝练成对生命的敬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