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亿投了红杉,贝泰妮出手做LP

投资|1亿投了红杉,贝泰妮出手做LP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猎云网(ID:ilieyun) , 作者丨盛佳莹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创而优则投 。”似乎成为了创业圈的定理 。尤其是这几年成长起来的消费品牌巨头都转身做起了投资人 。
甚至有不少品牌大举做起了LP , 以另一种的身份站上了创投战场 。近日 , 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发公告称 , 拟投入1亿元资金入股红杉基金 。
值得一提的是 , 红杉此前是贝泰妮的天使投资人 。反投自己的投资人 , 贝泰妮打响投资第一枪 。
反投自己的投资人据贝泰妮公告称 , 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1亿元 , 投资杭州红杉晟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红杉基金) , 而最终贝泰妮所占红杉基金份额将根据基金最终实际募集情况确认 。
在公告中 , 贝泰妮方面表示 ,  “此次公司入股红杉 , 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 更好为股东创造价值 。同时通过参与红杉基金的投资 , 可以和优秀的被投企业探索商业合作机会 , 进一步推动公司的发展 , 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有利于完善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 。”
实际上 , 贝泰妮与红杉的渊源颇深 。
早在2014年 ,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第一次和贝泰妮董事长郭振宇进行接触 。彼时 , 贝泰妮的产品薇诺娜还未走向大众市场 , 仍只在医院渠道销售 , 营收虽在千万级别 , 但仍处在亏损阶段 。
不过 , 贝泰妮的产品薇诺娜在医院渠道的口碑很好 , 红杉看到了机会 , 认为薇诺娜这个产品是可以当做消费品来做的 , 周逵曾公开表示自己投资贝泰妮的原因:“虽然当时薇诺娜没有院外线下渠道 , 但电商的平台可以把他们带向广阔的消费市场 。这是一个关键判断 , 也是我们早期投资这个项目的信心 。”
于是2014年7月 , 红杉中国参与了贝泰妮的天使轮投资 , 是最早参与贝泰妮投资的资本之一 。而对于红杉中国而言 , 在天使轮就进入的消费项目非常少 , 贝泰妮也是罕见的案例 。
此后 , 贝泰妮联合红杉开始在电商渠道布局营销 , 正式走向消费市场 。
广阔的消费市场让贝泰妮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从2017年到2021年 , 贝泰妮的年度营业总收入从7.98亿元一路高涨至40.22亿元 , 净利润从1.54亿元飙升至8.63亿元 。其中主力品牌薇诺娜的销售贡献比例超过98% 。这也证实了周逵当时的猜想 。
去年3月 , 贝泰妮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 ,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 , IPO前红杉中国持有贝泰妮25.4%的股份 , 是公司内第二大股东 , 也是外部的第一大机构股东。周逵同时也是贝泰妮的董事 。
投资成新抓手 , 更多的贝泰妮或做LP去年开始 , 贝泰妮逐步布局投资业务 , 先后成立了三家投资公司:海南贝泰妮投资有限公司、海南贝泰妮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南贝泰妮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在投资红衫之前 , 今年6月中旬 , 贝泰妮投资底妆品牌方里 , 这也是贝泰妮首次投彩妆品牌 。
此前贝泰妮曾发布过一个董事会公告 , 其中曾提到 ,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资本运营效率 , 充分利用公司资本运营平台资源 , 形成财务投资业务协同 , 在稳固公司主业的同时 , 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 , 助推公司大健康战略发展 , 公司董事会同意授权公司管理层 , 根据市场变化和公司项目拓展的需要 , 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实施公司对外投资涉及健康消费生态的项目 , 投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受让目标公司股权/目标合伙企业份额、认购目标公司新增注册资本/目标合伙企业新增份额、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等 。”
可以看到 , 贝泰妮将投资放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
根据贝泰妮年报 , 2019年至2021年 , 其营收分别为19.44亿元、26.36亿元、40.22亿元 , 净利润分别为4.119亿元、5.435亿元、8.629亿元 。
虽然营收和净利润都在增长 , 但是贝泰妮的营收主要都依赖一款产品即薇诺娜 , 占比高达98% 。
资本市场也开始降温 。截至发稿前 , 贝泰妮市值869.99亿元 , 相比高点1200 亿元 , 已跌去约三成 。
贝泰妮显然意识到依靠单品不是长久之计 , 投资方里试图补齐自身的彩妆业务 , 而投资红杉 , 贝泰妮坦言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 更好为股东创造价值 。
毕竟净利润8亿在手 , 贝泰妮投资操作空间不小 。
作为“投资新人” , 与其让资金“野蛮生长” , 不如把钱交给专业机构 , 风险也更小 。2021年实现 IPO的600家新经济企业中 , 有21家背后有红杉的身影 , 参投率为3.5% , 是2021年收获IPO最多的投资机构 。
同时 , 红杉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里也有消费服务行业 , 贝泰妮可以通过红杉接触到更多行业资源 , 从而探索协同发展的机会 。
事实上 , 和贝泰妮一样 , 不少消费品牌巨头都琢磨起主营业务以外的扩张可能 , 也都将目光放在了投资上 。
比如新饮料品牌元气森林 , 新茶饮品牌喜茶、蜜雪冰城 , 美妆渠道品牌话梅等这两年都有不少投资动作 。
对于这些消费品牌们而言 , 一方面投资可以补充品类扩宽生态 , 另一方面品牌也加强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
而相对VC基金来说 , 这些消费品牌们在产业内积累的资源和产业认知 , 也让他们能更好地赋能投资标的 , 形成业务联动 。
不过贝泰妮投资红杉也释放了一个新的信号 , 即对投资过自己的基金管理人反向出资 , 成为当下股权市场的新趋势 ,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募资难的背景下 , 将昔日投资企业和企业家 , 发展成为自己的LP , 也是当下多家股权机构的做法 。”
兴富资本董事长王廷富也曾公开表示过:“公司致力打造滚雪球式的“+合伙人”平台 , 重点发展两个伙伴朋友圈 , 一是邀请产业企业家做基金的投资人 , 既让产业企业家获取良好的投资回报 , 也帮助他们开展产业协同整合;二是让所投企业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 共同打造生态圈 。”
此前 , 泡泡马特也投资过自己的投资人 , 包括黑蚁资本、金慧丰投资以及蜂巧资本等 。
【投资|1亿投了红杉,贝泰妮出手做LP】或许 , 未来像贝泰妮和泡泡马特这样的消费品牌做LP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