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笑的僵硬,也是一种回应

即使笑的僵硬,也是一种回应
文章图片
即使笑的僵硬,也是一种回应.jpg 01 一口气买了10本书,
很多作者都喜欢,
新书虽然大同小异,
但我相信,
每一阶段的每个你,
要么胖了,要么瘦了。
要么就是原地踏步。
在深圳书城,
种了几本书的草,
背书的是我喜欢的一个写作爱好者。
作者和推介者都不是很出名,
但我相信,
一定是有值得分享的内容,
才会有这几十万字的结晶。
即使只有一句话是干货,
那它也会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
派上用场。
就像去年上过的4D领导力,
查理博士说,要“感激和欣赏”,
真的成了我人生的信条。
于是,
在我差点恼羞成怒要把客户得罪的时候,
我按下了暂停键。
成长就是,
你不但能接受自己内心的魔鬼,
还能与之共舞。
合唱一曲,
蓝莲花。
02 提着行李箱,
登上去深圳的高铁,
内心无比雀跃。
换做30岁的自己,
看着动车上这个弱小的身影,
我会跟她说,
亲爱的你,真的很棒。
即使你一路跌跌撞撞,
头破血流,
但你踏上了可以拯救你的旅程。
遇见不同的人,
听不同的故事,
可以渐渐治愈一个正在迷失自我的心。
我一直这么认为。
因为,
那个时空里的,每个人,
也都很迷茫。
看到很多跟我一样的90后,
对职业生涯也心存困惑。
我知道,
我开始相对地,
放下焦虑,放下戒备,
去寻找内心的声音:
应该如何面对眼前的挑战。
因为成长不是,
你觉得自己不行,就放弃。
而是,有一丝希望,
你还愿意努力一把。
也许下一秒,
就是熊熊大火,
点燃你那遥不可及的梦。
虽然也可能,
它立即被冰冷的雨水浇灭,
无可复燃。
03 去深圳,
见到了团长。
我跟他吐槽了媒体资源的短缺,
想让他帮我引荐一些采访人员。
我以为,
他会忘记这件事,
毕竟谈话的场合,
不甚正式。
结果,
他真的帮我引荐了。
但引荐的方式,
在我眼里,
却是个“笨”办法。
他先跟对方说,
我有个同学是做品牌公关的,
想认识下你。
寒暄几句后,
再把对方微信推给我。
我就开始犯嘀咕,
直接拉个群就可以解决,根本没有这么麻烦。
毕竟我见过很多人给我推荐微信好友,
都是直接拉群,介绍彼此,像酒桌一样,
快速果断。
还有些人是直接推对方微信给我,
让我加对方,说你是我朋友即可。
也十分炫酷。
团长的特别之处是,
把对方的情况拟了一个简介发给我,
包括他们近况,
以及我可以与他们产生的共同话题。
帮我营造一个安全的对话氛围。
弱链接就可能变成强链接。
我和采访人员的关系,
也容易开始产生化学变化。
这样的处事风格,
在这个快速运转的时代,
我竟然还没有学会。
一定要有“慢”下来的定力,
才能够有“快”起来的张力。
04 下车的时候,
我微笑着对08车厢的列车员说,
辛苦啦,姐姐!一路顺风。
刹那间,
她有点不知所措。
条件反射地回应我,
请注意带好行李,有序下车。
但我从她有点意外的眼神里,
读出了:
谢谢你,也祝你一路顺风。
走出到站台上,
长舒了一口气,
终于到站了。
后面突然有一个男生跑上前来,
他说,
你好有趣,还跟列车员打招呼说再见。
我说,
在和她们有限的相处时间里,
告诉她们我的欣赏和感激,
即使人生只有一面之缘,
在她听到我问候的那一刻,
已经接收到了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又快速回到了车厢中。
原来,
不是他的终点站。
那他下车的时候,
会不会也跟列车员说一声谢谢呢。
无从知晓。
我们习惯了,
即使美好存在,也难以驻足。
更习惯了,
即使步履蹒跚,也匆忙赶路。
【即使笑的僵硬,也是一种回应】而那却是,
旅途中的一指芳华。
绚烂不夺目,
温暖又酸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