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纯粹的人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有一个“伟大的”想法,那就是和韩寒一样摒弃现在教育,走一条自认为好的道路,获取非凡的成就。然而想法终究是妄念,因为自身的水平和接触的环境根本支撑不了我的这个想法。日子混着混着,早就忘记什么时候这个想法在心底已经彻底消失了。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挨父亲的训斥,具体的原因忘记了,只记得当时委屈的要命,发誓以后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满足他所有要求。不过现在自己真的面对孩子时,也不能做到完全不发火,更不能无休止满足孩子的要求。想起以前发过的誓言,感觉自己当初幼稚的可笑。

其实,我知道是自己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纯粹。

很多人吐槽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然而没有人可以脱离这个国家,完全单独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不光是金钱上的花费太大,而是没有社会需求的支撑,那些纯粹的想法只是空谈。
我国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的顶级名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很多人认可这个想法,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差距是教授水平的差距,如果有更多的诸如诺奖得主的教授来教书,如果有跟多金钱的投入,就能改变这个现实。但其实不然,这里学府的差距,不仅仅是教授和资金的问题,更不是换一个体制就能行。就像清华大学一年预算高达233亿人民币,远超美国任何一所大学,但是斯坦福过去30年大约出了20个诺奖得主,而清华至今为0。教育改革的问题绝不是一个纯粹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可惜上学时并没有人点醒我这一点。
对于孩子教育也是同理,小时候自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认为自己教育孩子肯定要比父母出色。的确,现在我的父母教育理念有些落伍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己儿时的想法极其幼稚。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全面,他们考虑事情总会有很多漏洞,现在无限满足他们的要求,只会害了孩子。不过这个道理,我也是当上爸爸好几年才搞清楚。

人们都喜欢打游戏,因为游戏里面特别的纯粹,输就是输,赢就是赢。现实中的一件事,往往要和很多事情联系起来,受到很多牵绊,不是说推倒就能重建一个体系。

一场私下谈话里,一个担任过北欧某国足教练的人提到,中国足球成绩之所以差,是因为中国运动员只有点球才能进球,平时稍微有一点干扰就进不了球。任何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都需要能在夹击、堵截、甚至对手犯规干扰的前提下把球踢进去。
是啊,回想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参加公司间的篮球赛,差点被气哭了。原因不是输球,而是输的憋气,对面无所不用其极的小动作和犯规,让我们一群刚走出校园的小伙子及其不适应。对方是合理的利用规则,赛场上哪有纯粹的比赛?如果是战场上就更说明问题,能偷袭的绝不正面拼杀,哪怕自己一方已经占据绝对的优势。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

【做一个不纯粹的人】永远不要指望有一个干净纯粹的环境,让我们无干扰的做事做一个不纯粹的人,只为了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