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背靠华为、长安、宁德时代三巨头,阿维塔的争议与隐患

投稿|背靠华为、长安、宁德时代三巨头,阿维塔的争议与隐患
文章图片

阿维塔发布会

文|锌财经,作者|路世明,编辑|大风
6月25日,阿维塔科技登陆重庆国际车展,首发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长安)H(华为)N(宁德时代) 。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共同出席阿维塔新闻发布会 。“豪华”的阵容下,阿维塔热度一再高涨 。
 眼下,所有的传统自主品牌都想在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时间节点,完成一次向上突破 。长城有沙龙、吉利有极氪、小康有问界,如今稍慢一拍的长安也加入了这个阵列,推出了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维塔 。
与大多数新品牌不同,阿维塔的光环多了一个,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合作让阿维塔的前景更加宽阔 。但现实总是骨感的,即便有真材实料,在众多消费者的面前,阿维塔的问题也逐渐呈现 。
包括阿维塔的命名问题在内,首款车型阿维塔11的外观,以及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本宏花大量时间描绘的“情感智能”理论 。这些问题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反映出了阿维塔的部分不足 。
更重要的在于,相比其他传统品牌“两厂”合作的模式,阿维塔所谓的“三巨头合作”,既带来了明显的优势,也带来了一个让市场不禁联想的问题,即是否会产生利益分歧致使品牌发展受阻 。
作为一个市场的后来者,阿维塔本身不占优势 。如果不能较早地解决争议点和潜在的隐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或许很难分得一块蛋糕 。
阿维的前生今世事实上,阿维塔并非长安的“新生儿”,其前身为“长安蔚来”,是长安与蔚来合股成立的品牌 。
2018年的七夕,长安携手蔚来正式成立长安蔚来,长安汽车与蔚来汽车分别持股45%,另外10%由高管团队持股 。
不过,随着蔚来在国内新能源市场逐渐站稳脚跟,以及高度竞争的市场让其很难抽出精力关注其他业务 。2020年,李斌卸任长安蔚来董事长一职,为这一阶段正式画上句号 。
当然,蔚来并非全面退出,只是股份降至不足5% 。可作为主导方,长安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通过增资延续“长安蔚来”的寿命,并在2021年5月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 。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长安就发布过“518”新能源车型发展战略,计划于10年间推出34款新能源车车型 。随后在2017年长安还公布“香格里拉计划”,预计于2025年彻底停止销售燃油车 。但时至今日,这两个计划可以说都失败了 。
市场不会因为某一家企业的战略问题而停止,眼看吉利的极氪、东风的岚图等品牌在市场上逐渐兴起,与新能源市场严重脱节的长安,无疑成为了措手顿足、如坐针毡的“那个人” 。
为了不被市场“抛弃”,长安不仅要把“长安蔚来”做下去,还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奋力追赶 。于是,蔚来离开后,长安通过增资的方式“引进”了华为和宁德时代这两位重量级的朋友 。
目前,阿维塔的前五大股东分别是长安39.02%、宁德时代23.99%、重庆承安19.01%、南方资产8.73%、福建闽东5.00%,蔚来保留了1.13%的股比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承安的背后是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两江新区 。
投稿|背靠华为、长安、宁德时代三巨头,阿维塔的争议与隐患
文章图片

阿维塔股权结构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国资......当这些词汇出现在同一家企业的介绍时,市场和消费者的想象瞬间被打开 。从去年5月正式公布合作之后,阿维塔成为了不少人的期待 。
可惜在百花齐放的市场环境中,长安高估了消费者的热情,阿维塔改名不久之后,便逐渐“消失”在了赛道 。直到近日,一场发布会再次让人们想起来,原来长安旗下还有一个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 。
从经验来看,新品牌在发布与正式交付的这段空窗期内的品宣十分关键,而近期阿维塔11铺天盖地的广告无疑是一个好的势头 。
凡事必有正反两面,长安让消费者记住阿维塔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
名字、外观、情感理论,阿维塔引争议从大量网友评论来看,阿维塔的名字是备受关注的一点 。
阿维塔取自英文Avatr,意为游戏或网络世界中的虚拟化身,官方则赋予了这个词更深的含义,即为每一位用户打造在智慧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这款车也定义为“情感智能电动车,懂你的智慧化身” 。
这样的阐释听起来似乎很有文化底蕴和代表意义,但在第一感受上会让人觉得其是一个海外品牌 。太西方化、没有中国特色,“感觉有些崇洋媚外”成为了一种声音 。
同时,阿维塔的英文Avatr与科幻电影《阿凡达》的英文相似,只是少了一个字母,容易让人混淆 。不仅如此,阿维塔这个名字相比其他传统车商旗下品牌,也很难让人记住 。
在品牌的诸多要素中,名称是品牌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品牌概念的基础 。一个品牌想要扩大影响力,首先得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的名字 。比如此前的小康赛力斯,起初也难以得到消费者的关注,但旗下车型命名“问界”之后,发展势头便得到了明显改善 。
阿维塔既不好记,也没有太多特点,如果不是产品特别出色,或许很难让大家熟悉这个品牌 。
名字之外,作为阿维塔旗下的首款车型,即将交付的阿维塔11的外观也是“一言难尽” 。说到外观设计,长安的能力并不弱,甚至有着较高的水准 。比如旗下UNI系列,仅仅因为颜值一方面的因素,便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 。
但从目前的官方宣传图来看,阿维塔11是一款轿跑SUV,采用了溜背造型 。正面过于“简单”,除了日行灯和大灯分开设计之外无其他元素存在,但灯组模样过于狭长,看起来有点别扭 。
车身侧面还算正常,但车身背部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后玻璃面积非常小,并且向内凹陷 。这样的设计有可能是最大化降低风阻系数,但为了风阻系数牺牲消费者所看重的颜值,且有可能会影响到后视视野,这真的划算吗?
相比“坐实”的名字和车型外观,阿维塔最具争议的地方,在于其“情感智能”理论 。
在品牌发布会上,相比于对阿维塔11的产品信息介绍,阿维塔董事长兼CEO谭本宏却用较多时间诠释了阿维塔的品牌定义,即“情感智能电动汽车”,并提出“E.I.用户需求理论体系” 。
 从谭本宏对“情感智能”的阐述来看,阿维塔追求的是将汽车“人格化”,就如同一个消费者的知心人一般,从情感上让消费者感受到阿维塔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部机器 。
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早已经上升到了智能化层面,新品牌发布不涉及智能二字,似乎都不好意思向消费者介绍 。品牌的不断内卷,使得汽车智能交互体验得到丰富的同时,功能及形式也越发繁杂 。
阿维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形而上的理念,更像是为了与AI人工智能不同而刻意制造噱头 。
多方利益下的控制权焦虑没有永远的合作,只有永远的利益 。阿维塔作为巨头合作的结果,或将囿于资本三角 。
对于给多家车企提供软件系统和平台的华为来说,在软件定义智能汽车的时代,其布局目的非常明显 。
从产业链来看,华为将会通过掌握智能汽车的核心,把握住智能汽车的流量入口,与汽车厂家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或者通过多个厂家的合作积累生产经验,最终自我造车 。
虽然阿维塔以“首个全系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情感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做宣传,但基于阿维塔是华为众多的合作方之一的事实,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根本没有任何“光环”效果 。
而且也要思考,如果阿维塔果真进驻华为渠道,那么现在已经摆放着问界M5的华为展厅,能否还挤得下阿维塔11?
再谈“电池茅”宁德时代,作为电池厂商,宁德时代为了提高对整车企业的话语权,以及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近两年来逐步通过融资的手段入股新能源车企,比如哪吒汽车、爱驰汽车、拜腾汽车以及吉利极氪等品牌 。
同样的道理,随着和宁德时代合作的车企越来越多,宁德时代的“光环”也不再是光环 。不同的是,宁德时代此次入局阿维塔可能还有另一个目的 。无论是宁德时代此前发布的麒麟电池,还是将在2025年推出的高度集成化CTC技术,阿维塔可能都将是最早投入使用的品牌之一 。
新技术的使用和车辆竞争力的提升,将为其在高端市场立足打下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宁德时代会入股阿维塔的原因,后者更像是一片动力电池黑科技的“试验田” 。
作为“正主”,长安当然知道把电动车中最重要的动力电池,以及观点的智能化让合作伙伴“掌握”,是一个很大“隐患”,但它不得不选择妥协 。
一方面,作为自主车企中的头部企业,长安在新能源领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如果不想尽办法在短期内追赶上来,那么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直到被市场抛弃 。另一方面,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智能化,研发成本都极其高昂,并非传统汽车企业能够吃得消的,选择合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
如此看来,三方可谓是“各怀心思” 。作为新品牌,随着阿维塔的逐步发展,一旦三方合作的某个部分出现变故,都有可能成为阿维塔的一大劫难 。这也不仅会让人思考,萌芽阶段之后,三方还会给到阿维塔多少支持?
【投稿|背靠华为、长安、宁德时代三巨头,阿维塔的争议与隐患】如今新能源汽车愈加拥挤,赛道还能否容下阿维塔这位新选手,市场将会给出答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