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己|致自己 (十八岁,加油!)

致自己|致自己 (十八岁,加油!)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总是觉得自己还小,转眼间,十八岁已经过了大半,已经不再是那个什么事都要找别人帮忙的小孩子了,就连别人对自己的称呼都以前的小姑娘变成大姑娘了,原来长大的感觉并不怎么好。
最近总是下雨,似乎在预示着长大并不简单。
远在湖南的好友打电话跟我诉苦说水都漫进家里了,然后我很不厚道的笑了,没办法,一想到她边给我打电话边拿着扫把的样子我就忍不住想笑,哈哈哈。
六月的雨,让整个湖南都成了鱼塘,很多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都组织了抗洪抢险突击队,在这里,为抗洪抢险的警察叔叔们还有那些受洪水灾害的人们祈福,嗯,祈愿平安。
我性格比较安静,闲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出去玩,不喜欢热闹,说得不好听就是比较孤僻,大概也跟我成长的环境有关吧,在我的记忆里,我甚至没有跟父母撒过娇。
大概是性格的原因,跟我玩得来的朋友并不多,记得我最好的朋友跟我说过,没跟我相处之前觉得我很难相处,跟我玩过之后才发现我这么好相处。我哭笑不得,但我还是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呐,我能怎么办呢,我也很绝望啊。她能跟我玩得这么好,大概是因为我们某些想法真的很想吧,不过她性格相比与我比较开朗。
前几天生病,因为不想一个人去医院,所以就一直拖着,直到昨天,难受得受不了了,最后才去打了点滴,打点滴的时候,拍了照在朋友圈吐槽,没过多久,哥哥就发来一长串的语音,我听着听着眼泪就流出来了。其实哥哥也没有说什么,无非就是叫我多注意点身体之类的话,但可能是一个人久了,太久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怀,所以习惯了一个人坚强,所以在得到一点关切的时候就感动得一塌糊糊涂。
初中时期并不是我很美好的一个时期,初一的时候因为肩膀受了伤,医生开了一条药膏来给我擦,那个药膏的味道有些大,上课的时候就被同学们开玩笑说身上有臭味,甚至我从他们面前经过他们都会捂住鼻子,开玩笑的说好臭。然后那个药膏我用了两天就没再用,以至于到现在肩膀上还有着还明显的伤痕。后来没用那个药膏之后,身上没再有那个味道,但同学们还是经常会开我玩笑,在我从他们面前经过的时候,在班上有什么异味的时候,就捂住鼻子叫我的名字,让性格本就安静的我变得越来越孤僻,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也不知道你的一句玩笑话对别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一直到现在,同学聚会我都没去过。
幸运的是在初中时候遇到了你们,我的朋友们,记得当初你们还说要在我结婚的时候一起做我的伴娘呢,只是毕业了,你们去继续读书,而我,迫不得已选择了出来工作,然后大家都很忙,你们忙着上课,我忙着上班,慢慢地少了联系,最后那些约定了天长地久的友谊,就这么消散在风里。
我们都不擅长主动,所以一路走来,丢了好多人。
因为家里的原因,读书刚读完初中就缀学来工作了,出来的时候还想着可以再回去读书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也没能再回去继续我的学业,有时候想想如果当初可以再多一点坚持,多一点坚定的信念也不至于这么早就缀学出来工作了。现在出来工作已经有两年了,回头想想当初,还是有很多遗憾的。是不是太懂事了所以就更没人在意你的感受,想想都有些心酸呢。
成长是一条无法抵抗的道路,无论你怎么抗议,它还是会来。而成长,好像就意味着孤独。
身边的人来来走走,最后你会发现你还是一个人,大概这就是孤独吧。
似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孤独很痛苦,但是又尽力维护着那种孤独感,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懂得怎么去接触,回应别人,所以干脆直接去抗拒。可是骨子里还是那么渴望被理解,被关注…
【致自己|致自己 (十八岁,加油!)】有些东西在心里,不是不说,而是不能说。我试过太多次说给别人听,得到的评价都是:‘你想那么多干嘛?你有病吧?你最近怎么了?好好赚钱吧,别总想些没用的东西。就不能干点正经事吗?’太多太多次的打击了,所以就把心里的那扇门给关上了,不再轻易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委屈。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十八岁都是像我这样,但是其实一点都不喜欢这样,突然很害怕长大呢。
最好的朋友离我也有几座城市的距离,而大家都很忙,似乎连放假的时间都很少有凑在一起的,所以好像我们也都有一年没见过了呢。想想时间过的好快呀,感觉昨日的我们还在一起玩耍呢,不知不觉都一年没见了。
大概是因为总是习惯不了身边的人来了又走,所以就一直不敢与人深交,所以导致在这边并没有很玩得来的朋友。但是又习惯不了一个人。
十八岁,这个徘徊在成熟与稚嫩之间的年纪,有时候的我有超越年龄的成熟,时而又显示出不符合年龄的幼稚。我自认自己其实是个很矛盾的人,朋友也这么说我。
自从学校出来之后,想着自己可观的学历,又没有姣好的面貌,就一直在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前几天突然觉得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了,莫名有些害怕,害怕自己以后都只能这样了,所以才下定决心要改变。
年轻就是资本,但不是放纵自己的资本,而是奋斗的资本。为了能重新找回自己的梦想,趁着最好的年纪,努力奋斗,活出自己的精彩!
十八岁,我在努力向我的梦想靠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