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世俗生活中,获得理解,拥有幸福(且看《太聪明所以不幸福》)

如何在世俗生活中,获得理解,拥有幸福(且看《太聪明所以不幸福》)
文章图片


文森特·梵高,是闻名于世的十九世纪印象派画家,他的传世画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每幅画的拍卖价格都在千万美元以上,比如代表作《向日葵》售价高达4000万美元,《加歇大夫》更是创出8200万美元的天价。

不过这位天才画家在世时过得却并不幸福,他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心声,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孤独和痛苦相处。在梵高37岁的时候,他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你有没有想过,像梵高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得不到普通人都能拥有的「幸福」呢?《太聪明所以不幸福》这本书,就解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把梵高这种人,叫做「资优者」。“资”是“资质”的“资”,“优”是“优秀”的“优”。顾名思义,「资优者」的智商比一般人要高出很多,但是,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也跟普通人不一样,因此在外人看来,他们常常显得个性孤僻,难以相处,也就是所谓的“情商低”。如果「资优者」对这些无所谓也就罢了,但高智商往往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情绪和敏感的内心,当他们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难免会陷入孤独和苦闷中,过着痛苦的生活。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类“古怪的天才”?或者你是否突然醒悟,我的人际关系处不好,是不是因为我就是那个「资优者」?不妨跟我们一起来看这本《太聪明所以不幸福》。在书中,作者通过对「资优者」的深入了解,总结出了这类人群的的特点,并且指出,情绪多变、内心敏感的「资优者」,可以通过恰当的方法,做出自我调节,获得内心的平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教大家判断和识别出人群中的「资优者」,以及帮助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资优者」找到突破口,走出孤独,在俗世中获得幸福。
《太聪明所以不幸福》的作者,叫让娜?西奥-法金,她是法国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她还是高智商研究方面公认的顶级专家。2003年,她在法国马赛创建了一所特殊诊疗中心,专门用来诊断、帮助那些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障碍的人,这是法国最早的诊断及援助校园学习障碍的诊疗中心。
---------------------------------------------------------------------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一下书中的内容。这本书一共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资优者」?「资优者」的特质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困扰?
第二个重点,聚焦资优者关键的青少年时期,如何避免资优青少年早早陷入抑郁情绪?
第三个重点是,「资优者」应该怎么做,才能放下压力和孤独,走向幸福?
---------------------------------------------------------------------
好了,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重点内容:什么是「资优者」,他们有哪些困扰?
「资优者」是本书作者提出来的概念,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在理解上容易产生误区。作者在这里给我们梳理了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很多人都觉得,「资优者」智商那么高,肯定是说话办事很聪明的人。
比如说,表达能力特别棒,不用太费口舌就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或者做起事来考虑周全,办事“妥妥儿的”。然而,作者说,恰恰相反,别说办事了,首先在沟通上,「资优者」不仅不属于“舌灿莲花”的那种人,反而往往很难顺畅的、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给人一种“笨嘴笨舌”的感觉。
第二个误区是,你可能觉得,「资优者」智商高,学习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小菜一碟,应该都是学霸吧?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资优者」的思维方式和平常人的不一样。所以,他们在学习某门功课,或者某项技能的时候,可能比平常人还要吃力。比如,你肯定听说过,爱因斯坦的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在一般小孩儿都叽叽喳喳的时候,他还迟迟没有开口说话呢。
通过这两个误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资优者」既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聪明人”,也不是会学能考的“学霸”。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资优者」呢?《太聪明所以不幸福》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资优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智力层面和情感层面。
首先,我们来说「资优者」的「智力层面」。
「资优者」最大的特点是思维能力强,大脑运行速度远远高于常人;而且他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仿佛像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总是处于亢奋的状态。这就导致:别人只能干一件事,「资优者」可以同时处理两件甚至更多的事;别人一辈子只能专注于一个领域,他们往往是跨领域的天才。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 达·芬奇,就是典型的资优者,他不仅是艺术家,创造出《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还是科学家,在哥白尼之前,就提出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观点。这种“一心多用”的本领贯穿于他的创作当中,比如,他笔下的《维特鲁威人》这幅画,不仅具有艺术美学价值,同时可以当做一幅专业的人体结构和人体解剖的医学画作来看。
其次,我们来说「资优者」的「情感层面」。
【如何在世俗生活中,获得理解,拥有幸福(且看《太聪明所以不幸福》)】研究显示,「资优者」大脑前部的「前额叶皮质」,功能特别发达。这个「前额叶皮质」,是用来控制我们的情绪的。「前额叶皮质」功能越发达,人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就越强烈,这就意味着,「资优者」的情感体验,比平常人更加强烈。比如,当「资优者」发现,自己不能帮助别人解决难题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自责感,尽管别人的痛苦并不是他所造成的。
你可能会问,「资优者」的智商高,解决自己的生活难题绰绰有余,就算他们的情感反应比较强烈,也不至于导致他们不幸福吧?为什么说“太聪明所以不幸福”呢?
作者告诉我们,「资优者」的特质,会给他们带来三个难以逾越的困扰。
首先,他们会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
听到这,你也会很奇怪吧?他们不是有着“超强大脑”吗?怎么会出现学习障碍呢?作者告诉我们,「资优者」的学习障碍,存在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在接受传统教育时,「资优者」对老师讲的问题往往是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追问,一旦觉得老师给的答案,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和失望,学习兴趣降低,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这种学习成绩,其实只是传统教育体系给出的一个打分标准,但对「资优者」来说,这会让他们逐渐丧失自信,并且,很难对学习再产生热情。
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多数「资优者」会伴有“发育性协调障碍”。“发育性协调障碍”以运动技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比如行为笨拙、读写困难,或者听说读写不能协调进行,等等。这种行为上的障碍,在儿童身上比较多见。好在,如果「资优者」在儿童时期早点儿接受治疗,这种行为障碍可以调整到正常水平。
接下来,让「资优者」困扰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会出现「心理成长」方面的障碍。
前面说到,由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尤其发达,他们的情感体验比一般人要强烈,比如,更容易兴奋,更容易悲伤,更容易自责,所以,也更容易情绪失控,表露在外就是通过大吼大叫等极端方式来发泄情绪,就像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毫无疑问,这种「心理成长」方面的障碍,会严重影响「资优者」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谁会喜欢跟一个动不动歇斯底里的人交朋友呢?举例来说,苹果公司创始人 乔布斯,就属于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资优者」,他的同事一致控诉他“脾气差”,经常无缘无故地发火。谁也不能否认,乔布斯是一位在技术、美学、商业等领域多位一体的天才型人物,但他控制情绪的能力,弱得一塌糊涂。
最后,困扰「资优者」的第三个原因是:思维太快导致行为容易出现紊乱
由于大脑的运行速度特别快,「资优者」的想法极其多变,前一分钟还在做手头的工作,紧接着大脑突然想到了其他问题,想着想着,就干脆放下手里的工作,转头去做其他的事了。作者说,这样随时改变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很容易出现行为上的紊乱,无法跟身边人保持协调的节奏。
比如,一位成年「资优者」正在准备会议材料,但是,他突然想到了某行代码应该怎么写,那么他会放下手头的会议材料,迫不及待地开电脑写起了代码。同事抱怨他拖慢了团队进度,这位「资优者」自己却觉得委屈,因为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基本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却意识不到这种行为给他人带来的麻烦,在职场上,这样的人就很难适应团队合作。
这种行为紊乱,不仅会让同事把「资优者」看成拖后腿的人,当听到「资优者」说自己的思考停不下来、控制不了自己的想法等等这样的话,同事难免还会把他看成是“怪人”,时间一长,「资优者」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是遭到排斥的、是被边缘化的,这会给「资优者」带来无尽的孤独和苦闷。
以上,就是为你说的第一个重点内容:「资优者」有什么样的特征。总体来说,他们拥有“超强大脑”,智力超群,有潜力成为跨领域的天才型人物。同时,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比一般人强烈。这样的特质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包括因为适应不了传统教育以及先天发育不协调而带来的学习障碍、前额叶皮质过度发达带来的情绪控制障碍、大脑运行速度过快带来的行为紊乱等。这些困扰,让「资优者」很难建立和维系正常的人际关系,为了避免发生矛盾,「资优者」只能选择减少甚至放弃与人来往。
---------------------------------------------------------------------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重点内容:「资优」青少年如何避免出现抑郁情绪。
对于「资优者」来说,“青少年阶段”是个很重要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资优者」在智力、心理、情感等方面发展迅速,因此在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也初露端倪,这会使他们感到困惑:为什么我跟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为什么我的成绩一直不好?为什么我交不到知心朋友?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引导,自己又处理不当,资优青少年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甚至陷入消沉和抑郁,,为今后的人生定下悲剧的基调。
作者希望青少年阶段的「资优者」能够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同时也希望「资优」青少年自己能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那么,「资优」青少年应该如何应对“抑郁情绪”呢?作者给出了三个方法:
第一,运用“安慰剂效应”。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呢?举个例子,假如患者认定了某种药品非常有效,即便没有服用这种药品,只要提到它,身体上的病痛就会有所减轻。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对吧?但这是被科学证明真实存在的效应。作者说,这是因为大脑通过条件反射释放出具有麻醉效果的化学物质,抑制了身体上的疼痛。这就好比是望梅止渴一样,那些暂时不能实现的事情,就先用空想来安慰一下自己。
《太聪明所以不幸福》告诉我们:「资优」青少年的“安慰剂”是“肯定性语言”,也就是加油鼓劲的话。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跟自己说,“其实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不是那么重要”,或者,“学习上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这些就是“肯定性语言”,它们起到了“精神安慰剂”的作用,能够帮助资优青少年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慢慢卸下心理包袱,变得更加自信。
接下来,「资优」青少年应对“抑郁情绪”的第二个方法是:调整自己。
因为心思敏感,大多数「资优」青少年容易陷在自己的情绪里面挣扎,反而注意不到别人的情绪,这就给别人留下高傲、冷漠的印象,很难让别人亲近他、和他交往。所以,「资优」青少年会成为被孤立的对象。被群体孤立,也会让他们出现抑郁情绪。
要想收获真正的友谊,「资优」青少年就应该从自身出发做出适当的调整。作者的建议是,调动自己敏感的特质,去关注别人的情绪。要知道,如果能有人与自己“感同身受”,人们会很乐意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作者还举出了更具体的场景:当察觉到身边人不快乐的时候,可以先去问问对方,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且表示自己的关心,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打开和别人沟通的大门。
最后,「资优」青少年应对“抑郁情绪”的第三个方法是:要认识到,其实自己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
「资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自己和周围的同龄人格格不入,他也会在别人异样的眼神中怀疑自己是不是疯子,所以不能融入其中。为了驱逐这种恐惧,他们会一再努力去合群,去融入。但如果努力之后还是得不到同龄人的认同,还是融入不到集体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作者说,如果「资优」青少年不能进入同龄人的圈子,那就放轻松,别再继续勉强自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资优」青少年比较早熟,所以,大可以从同龄人的圈子里跳出来,直接和成年人做朋友。成年人心智成熟,更加包容,还能给资优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更多指导。
这就是今天给你分享的第二个重点内容:资优者在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要怎样做,才能避免陷入抑郁情绪。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运用安慰剂效应,用肯定的话语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其次,避免在自己的情绪旋涡中挣扎,转而多关注别人的情绪;最后,不要勉强自己得到同龄人的认可,考虑直接与更能沟通的成年人做朋友,借此走出孤独。
---------------------------------------------------------------------
现在,我们来说这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已经成年的「资优者」,应该怎么做,才能放下压力和孤独,获得世俗中的幸福?
我们在这里用了一个词,“世俗中的幸福”。通过前面的举例大家也能发现,真正的「资优者」,像达芬奇、爱因斯坦、乔布斯等等,往往是不世出的天才,或者说,罕见的奇才。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人,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智慧和才华超越了一切,他们真的在意所谓的“幸福”吗?甚至有人想到,梵高的画作里,那些惊人的笔触和色彩,难道不正是来源于他的痛苦吗?
不,我们不相信生而为人,不追求在世俗中的幸福生活,更不能赞同,对天才的痛苦作那样的冷眼旁观。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在各种意义上取得了成功的「资优者」,而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多少「资优者」,因为无法适应社会而被生生扼杀了成功的机会。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作为一种特殊人格,「资优者」会有学习和情绪控制障碍,难以适应职场中的团队合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资优者们因此承受的压力和孤独,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那么,作为一名「资优者」,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安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呢?《太聪明所以不幸福》这本书给出了以下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接受自己的人格特质,对自己、对外界都保持坦诚。
有些「资优者」认识到自己特殊的人格并不讨人喜欢。于是,他们逼着自己表演出让人喜欢的“人格”。但是,这样做反而会让「资优者」更加精疲力尽。作者建议,「资优者」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在生活中戴上面具,而是应该对自己、对他人都坦诚相待。
比如说,「资优者」思考问题的速度比其他人快,并且还能同时思考两个甚至多个问题,在开会的时候,同事们的思维还停留在第一个问题上,「资优者」却跑到了下一个问题,这样会让其他人感到不爽甚至恼怒。
在这个时候,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有些「资优者」会故意放慢做事的节奏,假装自己思考问题的速度很慢。这是一件让人觉得很心累的事儿。作者指出,其实「资优者」只需要提醒自己,不要“抢跑”,注意和别人的节奏保持一致就好;偶尔没控制住“抢跑”了,不妨大方承认并道歉,然后重新回到大家的轨道。
还有一点需要资优者正视的是情绪问题。前面也说到,「资优者」由于控制情绪的部位——前额叶皮质——特别发达。所以,他们表露情绪的方式都比较激烈。比如,遭到了别人的拒绝,他们会突然痛哭起来;错过了晚班车,也会小题大做、情绪失控等等。这些情况让「资优者」本人感到特别苦恼,但因为是生理构造方面的原因,他们对控制情绪这一点感到深深的无力。
这一点同样需要坦诚去化解。当资优者又不可避免的出现急躁情绪的时候,对于身边指出这个问题的人,「资优者」不应该表现出害怕和抗拒,而应该诚恳地表达歉意,并且告诉大家,自己很难控制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资优者」坦然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大方地与别人交往,这种真诚的态度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好感,和进一步交往的意愿。
第二个方法是,降低自己的敏感度,卸下自我保护的外壳
作者指出,「资优者」对于外界刺激是很敏感的,比如,一个戏谑的小玩笑,在别人看来无伤大雅,但对于「资优者」来说,他会做出非常激烈的反应,要么爆发出夸张的大笑,要么会气急败坏地问,“为什么说这个玩笑来戏弄我”。这种过激反应不仅会让「资优者」自身非常疲累,也会给周围人带来困惑。所以,「资优者」需要降低自己的“敏感度”,这就需要培养出“移情”的能力。
这里的“移情”指的是,「资优者」应该把敏感度,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的身上。具体做法是,在自己身上模拟别人的情绪,感受自己的反应,然后,达成对他人的理解。
比如说,「资优者」感知到朋友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一下自己低落时需要什么,然后给朋友一些鼓励和支持,这就是移情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的好处在于,能够帮助「资优者」改善和别人的关系,让「资优者」以一种“关心他人”的新面孔出现。
第三个方法是,不要执着于做到完美。
很多时候时候,「资优者」的压力,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比如,当他们知道自己具备智力优势后,会对自己抱以更高的期待,希望自己成为世人认可的“成功人士”。但重压之下,反而使他们畏首畏尾,不仅智力上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甚至脱离普通人的生活,成为社会的异类。
作者建议,「资优者」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然后再适当的加以利用。强大的智力需要的是驯服,而不是让自己迷失在大脑中的思维风暴里。放下对于追求完美的执念,可能是获得世俗幸福的第一步。
好,这就是今天和你说的第三个重要内容:「资优者」应该怎么做,才能安稳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获得世俗中的幸福。作者给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坦诚面对自己的人格,大方与人交往;二是降低自己的敏感度,卸下自我保护的外壳;三是,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不要执着于做到十全十美。这是本书作者、法国临床心理学家为人群中的「资优者」开出的处世锦囊。
---------------------------------------------------------------------
好了,说到这,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最后,咱们简单回顾一下,这本书的重点内容。
首先,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资优者」,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超强大脑”二要看他的情感反应是不是比常人强烈;
这些特质会给「资优者」带来三大难以逾越的困扰,包括因为适应不了传统教育以及先天发育不协调而带来的学习障碍、前额叶皮质过度发达带来的情绪控制障碍、大脑运行速度过快带来的行为紊乱。
接下来,我们聚焦了「资优者」在关键的青少年时期要怎样避免产生抑郁情绪,有三个方法,分别是:使用正面肯定的精神暗示;多关注别人的情绪,建立真正的深层友谊;以及不强求同龄人的认同,可以与直接与成年人沟通交流。
最后,我们还说了,作为「资优者」应该怎么做,才能放下压力和孤独,走向幸福。主要包括三个方法:一是,坦诚面对自己的人格;二是降低自己的敏感度;三是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给自己施加额外的压力。这本书告诉社会大众,我们身边看似性格孤僻、难以相处的人,可能是潜力无限的「资优者」。对于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与众不同的人,我们不应该排斥和非议,而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