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三言财经,作者 | 丰收
7月13日,有网友发文称,自己在7月12日的抖音直播中违规了八次,其中三次是因说了“微信” 。
而且除了“微信”外,他还表示在抖音直播中还不能说“秒杀”、“赚钱”、“直播间”等词语,只能说成“秒秒”、“赚米”、“啵啵间”等 。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最后,该网友称抖音这种规则已经影响下一代人使用的文字体系,故意制造错别字 。
真是如此吗?
抖音:网传因说“违禁词”致直播违规内容不实对此,抖音黑板报发布声明称其表述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 。抖音否定了该网友的几乎所有说法,仅指出极限词不能说是属实的 。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具体来看,声明表示,主播在直播中正常表述微信并没有限制,但当主播引导用户到微信进行交易时,为保障消费者权益,避免后续交易失去安全保障,平台会发出安全提示 。
其次,关于将“秒杀”改成“秒秒”,抖音称秒杀是电商直播中的一种营销行为,为保障消费者利益,主播在符合规范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表述 。
第三,关于不能说“疫情原因”,而要改成“口罩原因”,抖音称涉及疫情需要规范表述,不能借疫情博同情和卖惨 。
第四,关于所谓“赚钱”要说成“赚米”;“直播间”说成“啵啵间”;“快手”叫“某手”,拼多多叫拼夕夕,小红书叫某红书,公众号叫公主号,微博叫某博,微信叫某信,抖音叫抖爸爸等,声明强调抖音并没有相关规则,网友使用变体、谐音等表达属于网络黑话,平台并不提倡 。
最后,关于不能说极限词,抖音称电商直播等带有营销属性的直播内容需要遵循《广告法》中对于广告禁用词和极限词要求 。
不过,但当三言财经拿那些所谓的违禁词向主播甚至直播机构负责人询问时,他们认为那些词不能在直播中说,并且大家刻意规避那些词 。
一边是网友的言之凿凿,一边是官网果断否认,抱着万事求真的态度,三言财经决定亲自直播测一测 。

第一次测试:说单个词正常、说诱导性句子,警告提示后被强制下线为了验证网友的说法,三言财经在直播间进行实际测试 。测试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直播过程中出现该网友所列举的“违禁词” 。
选取的具体词汇如下: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快手、微博、抖音、小红书、多少钱、秒杀、赚钱、直播间、疫情原因、全国、国家、最好、最便宜、第一绝对、投资 。
测试还分朗读单个词以及模仿直播口播两种形式 。
笔者首先在抖音做了测试 。测试账号是一个抖音小号,粉丝仅一百,也从未直播过 。这次直播中大概100多人观看过 。
笔者先是上述词汇朗读了3遍上述词汇,后又简单组句来了3遍,变成“微信下单”、“看我朋友圈”、“公众号有链接”、“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快手、微博”等 。
甚至笔者还把网友变体词、谐音词,如“赚米”、“啵啵间”、“某手”等又说了3遍 。
但直播都正常,没有收到任何提示 。
为了加大测试力度,笔者又试图模仿直播带货口吻,并且加入一定的诱导性表述 。比如“大家可以加我的微信”,“朋友圈有商品的介绍”,“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快手、微博”等等 。
没想到的是,刚说完第一遍,直播页面就弹出了一条提示“请使用官方提供的工具组建,避免私下导流”,还注释“多次引导用户私下交易将被断播” 。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随后,笔者又把选取的所有词汇每个朗读了10遍,但平台并没有加重处罚,直播还在继续 。
不过当笔者再次重复模仿直播口播的操作,平台则以“引导用户私下交易”的理由封禁直播10分钟 。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从第一次测试来看,每当我们作为导流的表述时,平台就会感知,并给出一定的处罚 。

似乎说单独的词并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为了测试更加严谨,我们还是进行了第二次测试 。
第二次测试:未出现异常情况这次测试也是单词和句子的形式 。测试做了两轮,第一轮的句子中并没有诱导性表述,只是简单把单词带入句子中,比如“微信上有篇不错的文章”、“我朋友圈不发图片”等 。
第二轮中,句子里加入了诱导性表述,比如“加我的微信吧”、“关注这个公众号”等 。这其实就和当时被提示、封禁时的表述差不多 。
两轮过后,并没有出现异常状况 。
除了抖音,笔者用相同的方法测试了快手,也没有出现任何提示 。
笔者甚至以微信、疫情、赚钱、快手、秒杀、直播间等为关键词各录了一条短视频,并上传了抖音快手两个平台 。截止发稿,并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提示 。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那前后两次测试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到底有没有前文提到的那些违禁词?
我们不妨听听直播行业从业者的说法 。
到底是不是违禁词?主播们和直播机构这样说三言财经把上述选取的单词拿给直播行业从业人士看 。
有抖音主播声称这些确实是违禁词 。直播中说了一般不会封号,但会判定违规,严重会导致被强制下播 。
不过这个主播并没有亲自验证上述说法,只是从其他主播那里得来的经验 。他说主播这行都有小团体,直播时怎么会违规、限流都是前辈总结的经验,怕踩雷就跟着大家指导的走 。
但这种“共识”如何形成可能他自己也说不清 。
一位知识类主播则表示,曾与一名抖音大V连线讲投资,当天定的主题是和投资有关的,系统可能识别了投资二字,且大V确实很火,自己就被禁播了10分钟 。但是其他传闻中的“违禁词”自己没有测试过 。
另一位直播机构负责人也基本认同上述违禁词属实,但“直播间”一词除外,并不属于违禁词 。
他还指出这些违禁词一旦说了就会被判定违规,扣信用分 。但是该负责人表示自己公司只因极限词被判定违规过,其他词没有测试过 。主播入职都会进行“关键词”的培训 。
综上来看,两位直播行业从业者其实都没有实测的结论验证,更多是所谓的“行业共识” 。
那么这些共识又是怎么来的?
主播为躲避违禁词玩起谐音梗,而多家平台开始整治谐音梗,“违禁词共识”怎么来的?事实上,不管违禁词一事是否属实,直播圈用谐音梗已经很普遍了 。
主播们传承着一些积累的“共识”,新人们奉为圭臬 。
为了躲避违禁词,他们用变体、谐音表达 。在他们看来,这是种无奈的选择 。
而另一侧,平台则声称所谓的违禁词基本都不属实,所谓的共识都是传言 。
可以说在这点上,平台和主播们是割裂的 。
另外最近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 。近些天,微博、B站、百家号、抖音等平台都发布了整治谐音梗,规范语言表达的公告 。
这种“违禁词共识”所带来的割裂是如何产生的?
今天下午,自曝抖音直播被8次提示违规的博主透露,自己在刚开始直播时,就有无数人给他两张表:一张是直播违规注意细则,一张是广告违禁词 。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他表示类似的表很多,都来自于抖音的一些电商学院,“我相信很多人也被割过,几千块甚至上万一个课,课里都是这样的表格” 。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也有其他博主表达了相似观点:这些违禁词、共识最大可能来源是一些直播机构的培训课 。
这位博主分析一些人做擦边内容,然后直播间被限流或封号了,以为出现了违禁词,所以就想出了用各种字代替,后来越传越邪乎,大家就都宁可信其有了 。
投稿|直播间只能用“啵啵间”“赚米”等谐音梗躲违禁词?我们测了测
文章图片

当然,为什么很多人反映说了违禁词被禁播或违规,可能确实涉嫌诱导了;直播平台官方有机器人巡逻和人工审核,也可能是平台的误判,等等 。其他原因大家可以留言探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