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关人性的影片,总是会围绕这么几个主题,压抑,低沉,找寻自我。



早在一年之前偶然之间看到了《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这部电影。坐在小马扎上看完了他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一生。


那是一个非常燥热的夏天,在考研租的那个不到十平米的出租屋,朋友回家就我自己一个人在,天气很热没有空调,看完后却感觉冷汗直流,后背凉嗖嗖的。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帅哥,私立名校毕业的全A优等生,本可以去哈佛法学院继续深造,或是去找工作,找到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但他没有。他厌恶人类文明给他套上的一切外皮,厌恶所有让他不自由的标签,他什么都不想要。


所以他丢掉了只能在人造文明地区爬行的工业产物——汽车,扔掉了自己千辛万苦才得到的名牌大学毕业证明,甚至把自己所有24000美元存款捐给社会福利机构,烧掉现代文明社会最有权威性,每个人都心心念念的钞票,一共500美元,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他只想要自由,他想要去阿拉斯加。他想要逃离这个病态的社会。年幼时父母破碎的爱情给他了不能言喻的伤害。
他不明白,为什么表面之上和和气气斯文儒雅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却总是那么狭隘,愤怒,彼此恶言相向。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只想要逃脱,逃脱这个社会,逃脱条条框框的工作,日复一日刻板又呆滞,厌恶西装革履的自己,他只想要自由。


在影片中间的地方,他做了一个选择,回到社会之中,不再流浪。


他在火车站找到了免费的住所,准备第二天就要回到父母的身边。可偶然之间,透过玻璃看到了CBD中西装革履的人们带着职业性的微笑交谈着,恍惚之间就像看到了自己。


那个他一直想要去逃离的虚伪的人。


他又一次选择了逃离。拿上行李留下钥匙毅然决然的再一次走向荒野。找寻自由。


在加利福尼亚的海浪里,他又一次坚定了他所追寻的自我存在的真正涵义,他需要在此生衡量自己一次,哪怕一次,就足够了。当然,海边的浪还不够具有危险性,他选择了漂流。在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游。


在那个利欲熏心的皮划艇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知他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得等上12年才能申请上一个漂流的资格,要么就交2000美元.好不容易摆脱了文明社会不过想去激流里划一趟船,居然也有如此荒唐的交易。


去他的交易,去他的规则,去他的头盔,他居然在没有头盔没有任何漂流经验的情况下漂了很久.确实,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才能在蛮荒自然中幸存,我想他是在一次次培养,不,是重拾一种适应自然的能力,那个文明人类早已退化的能力.于是他便乘着那小独木舟一直漂游南下,甚至穿过morelos大坝的泄洪沟进入墨西哥 。


然后在墨西哥,当他发现自己从美国到墨西哥,依然没有逃脱人类的文明社会。他找到了自己的愿望——去阿拉斯加,到荒野中去。


在旅途之中,他遇到了这么多很好的人,有友情,有爱情,还有亲情。他有过动心,有过选择的机会。


事实上,虽然他对人类社会没有留恋,但他并不憎恨人类,反而总是与人为善,用最大的善意鼓舞,对待自己碰到的每一个人。


比如他会把自己的理想和过来向他搭讪的16岁姑娘分享,他会告诉那个姑娘有关书里的知识,一起散步一起约会。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后来这个漂亮姑娘私下里找他,主动要和她睡觉。
他拒绝了,他要去阿拉斯加。


比如他会鼓励已经觉得自己老了的老人相信自己,鼓励他多出去看看,带他爬山,告诉他,人必须要靠体验新事物保持活力。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最后这个80岁的老爷爷彻底喜欢上这个小伙子,想收养他做孙子。
他不愿意,他要去阿拉斯加。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都希望他能留下来,都给了他也喜欢也需要的温暖。
但他还是谢绝了所有人的好意,义无反顾的只身去往了阿拉斯加。
因为那是他骨子里最渴望的东西:


自由和冒险。




事实上他刚到阿拉斯加的时候,眼神里迸射出的光,是我在一个人类眼睛里能看到最有活力的光。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一个没有野外生存经验的年轻人,独自一人,去冰天雪地,远比中国东北最冷的地方还要冷得多的地方进行完全无人的野外生存。


答案如何,相信我们心里都有数。


虽然他熬过了最难熬的冬天,熬过了春天,但最后还是在夏天因为食物短缺,误食有毒的果子,最后饿死在了阿拉斯加。


死前他写道: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之后他落泪,他擦拭身体,他穿戴好衣服,他钻进他妈妈亲手缝制的睡袋。


然后静静躺下,闭上了眼睛,只有一幅画面。


他又回到了人类社会之中,扑向了父母的怀抱,笑容很温暖。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可现实却是,他年迈的父亲跌坐在马路之上,痛苦的在哭泣着。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我不知道最后他留下的眼泪,是不是悔恨的眼泪。


这个改编的真实故事引发过剧烈的讨论:


有人直接指控,他就是逃避现实,却因此丧命,简直活该。


也有人为他不流于俗世的决绝深深打动,甚至跟随他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今天之所以谈这部电影,是因为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关于人物访谈的,他叫王兀。在2016年拿下了《中国好歌曲》总决赛的亚军。





现在他是自由音乐人,住在北京1700块一月的出租屋里,开心的说着“现在可不就算是‘飞黄腾达’了呗”。长头发,考上博士没有读,“自由”。


他现在是这样的:





视频里,王兀完整的原话是这样的:


太流行化的那种所谓艺人,没有好音乐,我见着他们我都,“哼”,这样,你看我骑破车子什么的,我比你们强多了。


视频里面,王武展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穷,第二个才是自由。


他所希望表达的是穷而自由、穷而骄傲的活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可以选择不穷的:硕士毕业,找份一年十几万的工作,一年翻一番很容易。


“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分每秒,我都是为自己而活的。”





“这么大一天地你不去闯闯,你搁这儿上下班挤地铁,你窝囊不活得?窝囊死了。平庸的生活,活一天和活一辈子是一个感觉。”




有关王兀的具体采访视频,请点这里观看。


我喜欢王兀的原因之一是,他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而追求自由的人总是会有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它包含了许多人性之中最美好的一面。


诸如善良,正直,勇敢等等。而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交流,真的是对碌碌俗世心灵的一次洗涤。


自由是有代价的,一个绝对自由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总是活在相对自由之下。


因为绝对自由的代价太大了。生而为人我们有太多的羁绊,友情,爱情,亲情,家庭,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找寻自由的人也只是在自然属性跟社会属性之间做一个多少的取舍选择。

其实还有好多好多话想说,诸如与自由相关的经济独立,理想,人格魅力以及包容的世界观等等。


可我还是大家看完我介绍的两个视频之后自我思索一下比较好。


最后用一首歌结束今天的推送吧。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
文章图片
SocietyEddie Vedder - Into the Wild (Music for the Motion Picture)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society, crazy ind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society, have mercy on me

I hope you’re not angry if I disagree

society, crazy ind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碌碌俗世,光怪陆离。
【自由,多少罪恶以汝之名|为了自由他曾放弃所有,却让他命丧24岁】我希望没了我你不会觉得孤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