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脑

今天,我想讲讲和一台老电脑的故事。


在90年代,我还不到5岁的时候,家里就有了第一台电脑。
为了这台电脑,老爸特地买了一张电脑桌。那是一张白色的纯色现代电脑桌,搬进家里的时候,我发现它是与家中的中式装璜格格不入的。
买了电脑后的第二天,我吃完午饭后开始四处攀爬,然后就来到了这张电脑桌前。无意中,就按下了那颗在电脑主机的大按钮。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风铃开机声,老爸老妈也及时地出现在了我的身后,惊慌地来看我是否对这个家新晋的奢侈品造成了什么毁灭性的破坏。
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我只是单纯地把机给开了,然后装模作样地坐在转椅上。
然后,这件事就成为了他们口中的传说:“这孩子,不到5岁,就会自己开电脑玩了。”
老爸倒是开明,把我抱到大腿上,抓着我的小手,教我一步一步地熟悉这台电脑:“这是鼠标,这是键盘,这是音响,这个大大的,叫屏幕。” 他一字一句地说。
我应该是一样都没有记住,或者压根儿就是不懂那些字。然而却一直记得,他教会我用的第一个软件:“开始”—“附件”—“画图”
从此,我开始了我歪歪扭扭的“艺术创作”之路,并且和这台电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家的桌面,会偶尔被我更新成最新的作品,大致的风格如下:
老电脑
文章图片
后来,我的年纪又长大了一些,开始在电视里注意到一个几乎全是蓝色的广告。它在电视里说,自己是电脑的心脏,很小很薄。
我对此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逗我吧,主机这么大,怎么可能内核这么小?”于是,我脑子一抽,想要证实一下电脑的心脏到底长什么样。
然后,我用螺丝刀将那颗和广告里长得很像的芯片拿了出来,举在手里飞奔去告诉老爸,“爸!我发现了电脑的心脏!” 以为会得到“你很聪明,你很好学”之类的鼓励。没想到只得到一个黑脸,差点被打了一个下午。
我尝试着把拆掉的电脑给重新装回去,但是弄来弄去,零件却越弄越多。按开机键时,再也听不到那动听的风铃声了。
我大哭,这台一直陪伴着我的电脑就这样报废了。
哭声引来了老爸,他收起了黑脸,跟我说,“哭什么,坏了就拿去修啊。”于是,我们一起用袋子把零件装起来,抬着主机去了修电脑的铺子。
去到那儿,修理铺的IT男推一推他厚重的眼睛对我说,“你这CPU不行啊,要不要换一个最新的处理器?”
回家之后,我们的电脑又像跑步一样有风了。
又过了好些年,好像我每一个同学的家里都有了电脑,我再也不能跟他们炫耀“我家有电脑”了。
他们每天都在我耳边讨论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大概《梦幻西游》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我蠢蠢欲动,也想要玩这个游戏,可是我发现,我家里的那台电脑,玩这些游戏时就会蓝屏死机。
下课时,大家勾肩搭背地问我,“升到第几级了?”。我支支吾吾,最后说了一句,“我家电脑跑不起。”
每次和他们聊完游戏,回去看到那台老得已经有点发黄的电脑,总是有一种复杂的感觉。想换掉吧,又舍不得,可是用着它,又很难受。后来换了内存条,才勉强能玩梦幻西游。
再后来,我搬家了,换到了另一个城市。我抱着这台老老的电脑来到了新家。去到新的学校,我发现,同学已经开始喜欢玩3D游戏了。他们满口都是《虐杀原型》、《孤岛惊魂》和《2K9》这样的游戏——要知道,旧电脑已经不可能再玩这些游戏了。
我又给它换了内核、显卡、主板和内存,换到后来,这台电脑已经只剩下一个最初的鼠标键盘和躯壳。但是,我已经习惯了他,习惯了他的键盘,习惯了鼠标的反应速度。
我也发现了,无论是一支笔,还是一台电脑,还是一个鲜活的人,只要你和他一起的时间久了,都会产生一种依赖。
许多年过去,那台曾经崭新而昂贵的电脑,渐渐地发黄,变慢,变得过时。即使它好像老得冒烟了,我还是不想换。我宁愿让他不断更新,陪我慢慢升级,也不想把熟悉的感觉换掉。
【老电脑】所以,直到现在,它还呆在我的家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