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狼II》影评题目看电影带给我们的多元体验

从《战狼II》影评题目看电影带给我们的多元体验
文章图片
《战狼II》海报 昨日上传了一篇《战狼II》的观后感至影视剧平台,通过审核后,发现该平台的最新发文几乎都是针对《战狼II》和《我的前半生》而写的,且《战狼II》的观后感居多。
我仔细翻阅了几篇关于《战狼II》的影评,发现了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百个观影人就有一百种观影体验。虽然大家看的是同一部电影,但获得的感官体验和感悟出的主旨道理却各不相同。
从标题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有写民族自豪感、国家后盾的,如:《战狼2》,民族的自豪感从来不是虚的;从《战狼II》看大国崛起;
有写军人责任与使命的,如:军装可脱,军魂不忘——有感于《战狼II》;《战狼2》:一朝为战狼,终生为战狼;
有写剧组的拍摄诚意、主角的敬业精神的,如:《战狼2》:吴京,认真的男人最可怕;吴京《战狼2》:还好我不靠脸吃饭,靠“命”吃饭!
有谈论票房成绩的,如:85小时破10亿,《战狼II》为什么这么燃;5天破10亿的《战狼2》,凭什么让观众掏钱?
还有谈影视剧题材模式新突破的,如:《战狼2》中国式英雄的崛起;请给我们的国家和英雄多点信心!——致给《战狼II》打一星的人;
以及写电影拍摄幕后故事的,如:《战狼2》女主是吴京老相识,9年前就有过警匪恋,因感恩而走红;《战狼2》:开拍遭遇换女主角风波,因临场加价被吴京换掉的原来是她。。。。。。真可谓是,视角多多,百家争鸣。
我一直认为好的影视剧应该带给人们多元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它不应该仅为固定的一种,无需观影便可得知,也不应该任由电影、电视剧直接强塞给人。它应该符合大多数观影人的审美,能够给予不同层面、不同需求观影人以不同所需,或者给人以启迪,或者可以让人放松精神、慰藉心灵,亦或者可以使人从中获取某种力量。
很明显,仅从这几天众位观影人对于《战狼II》的影评题目就可以看出《战狼II》的拍摄,在这一点上无疑符合成功的好电影的标准。它给我们带来了多元的观影体验,影片呈现给观众的视角、观点、意义丰富多样,层次交错且明晰,你可能会从中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落后就会挨打”;也可能会因为影片中映射出的现实故事(也门撤侨事件)而感慨祖国母亲的强大与可靠;还可能会庆幸自己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亦可能会理解过去的革命先辈、现今的军队战士保家卫国的艰辛与无悔。几乎每个看过此片的人都可以说上几句,谈点什么。
【从《战狼II》影评题目看电影带给我们的多元体验】而影片让我感到最为欣喜的部分是,它所包含的、映射的道理和观点,并没有简单粗暴地直接强加给观众,它巧妙而又恰当地与观影人保持了一定的审美距离,就像一个既有容貌又有内涵的美女,并不搔首弄姿,也引得众人目光追随。即使不去探寻影片当中可能潜藏着的丰富内涵,影片本身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场点燃人们的血脉与激情的视觉盛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