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1部署结构
1.1集群结构
典型的三分片Mongo集群如下图所示,包含三类组件:查询路由、配置服务器、分片。其中查询路由为mongos进程,配置服务器和分片都是mongod进程。配置服务器和分片都采取副本集(replica set)来确保可用性和健壮性,每个副本集最少包含三个节点。查询路由都是单实例运行,没有副本集机制,可根据需要增加实例数量,也可以在外部添加负载均衡。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上图中每个方框仅代表功能集合,不代表物理位置。实际部署时,为了避免单点故障,同一个副本集中的成员,应该部署在不同主机上。比如分片1的三个mongod进程应该运行在三台不同的主机上。
1.2部署方案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副本集方案1(一主二从)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副本集方案2(一主一从一仲裁)
如上图所示,三成员的副本集方案有两种:一主二从、一主一从一仲裁。
对于方案1来说,每个成员都是数据节点,应该各自独占一台主机,这样三分片集群至少需要9台服务器(配置服务器和查询路由可以复用主机),之后每追加一个分片需要增加3台主机。具体部署情况如下图所示(同颜色的为一组,查询路由为MS,配置服务器为CS*):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对于方案2来说,有两个成员是数据节点,两外一个是投票节点(仲裁者),这样三分片集群只需要6台服务器(配置服务器和查询路由依旧复用主机,仲裁者与另一分片的数据节点部署在一台主机),之后每追加一个分片需要增加2台主机。具体部署情况如下图所示(同颜色的为一组,*a表示仲裁者,如Aa、Ba):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可以看出,分片副本集采取一主一从一仲裁方案,更加节省机器资源。结合Mongo分片集群一期部署所能使用的服务器数量为6台,选择第二种部署方案。
2部署步骤

  1. 安装MongoDB:在所有主机上安装MongoDB
  2. 搭建分片集群:确定各组件节点分布,搭建分片集群
  3. 数据库初始化:创建需要的分片数据库和分片集合,并添加索引
  4. 数据迁移:将生产环境中的Mongo副本集的数据迁移到分片集群中
  5. 应用迁移:将相关应用从副本集迁移到分片集群
3安装MongoDB
操作系统为: 64位CentOS 7
Mongo版本:linux-x86_64-rhel70-3.4.5
注意:所有主机安装的MongoDB版本应当一致。
3.1检查安装环境
  • 确定NUMA已关闭
执行grep -i numa /var/log/dmesg,如果输出结果为:No NUMA configuration found,说明NUMA已禁用,否则通过BIOS将其关闭,或者使用numactl来启动mongod进程(安装方法见3.3)。
  • 确定kernel版本不低于2.6.36
执行uname -r,查看返回的版本号
  • 确定glibc版本不低于2.13
执行ldd –version(version前面两个减号),查看返回的版本号
  • 确定ulimit配置
执行ulimit -a,查看当前设置,官方推荐配置如下:
-f (file size): unlimited
-t (cpu time): unlimited
-v (virtual memory): unlimited
-n (open files): 64000
-m (memory size): unlimited
-u (processes/threads): 64000
主要需要确认的是最大文件数(-n),最大进程数(-u),调整方法如下:
  • 将最大文件数(-n)修改为64000
编辑/etc/security/limits.conf,写入以下两行
* soft nofile 64000
* hard nofile 64000
  • 将最大进程数(-u)修改为64000
编辑/etc/security/limits.d/20-nproc.conf,写入以下两行
*softnproc64000
*hardnproc64000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开终端确认是否生效。

  • 文件系统采取XFS
执行df -iT,确认主要分区为xfs。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 禁用Transparent Huge Pages
执行以下命令查看状态:
cat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cat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defrag
输出信息中方括号选中的为当前状态,如果为never表示禁用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如果不是never,通过执行以下命令禁用: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defrag
上面的操作在系统重启后失效,可以通过设置开机禁用,执行crontab -e添加以下内容:
@reboot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reboot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defrag

  • 数据库文件目录所在存储卷关闭atime
执行cat /etc/fstab,查看内容,通常如下所示: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注意每行的第三个配置,默认为defaults,修改准备存放库文件目录的卷,在defaults后面添加“,noatime,nodiratime”,例如放在/home目录下: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 禁用SELinux
执行sestatus查看状态,如果为disabled,或者permissive模式说明已禁用: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如果未禁用,可以执行setenforce 0来临时禁用。
想要永久禁用,需要修改/etc/selinux/config,将SELINUX修改为disabled或者permissive,需要重启系统生效。
如果不想关闭SELinux,可以用以下命令放行Mongo(运行在默认端口27017上):
semanage port -a -t mongod_port_t -p tcp 27017
  • 关闭防火墙
执行service firewall status查看防火墙状态,如果为inactive说明已关闭: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如果未关闭,执行service firewalld stop。
3.2安装Mongo
  1. 下载安装包
访问官网https://www.mongodb.com/download-center,下载对应版本安装包(.tgz)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1. 将安装包拷贝服务器上,例如/tmp目录下
  2. 打开终端进入安装包所在目录(/tmp),将其解压,会在目录下生成mongodb-***的目录
tar zxf mongodb-linux-x86_64-rhel70-3.4.5.tgz
  • 将解压后的目录拷贝到安装路径(例如/opt/mongodb),执行命令:
mv mongodb-linux-x86_64-rhel70-3.4.5 /opt/mongodb
  • 在环境变量PATH中添加二进制文件路径
MongoDB的二进制文件在Mongo安装路径的bin/目录下。可以通过修改PATH变量。
编辑shell的rc文件:
vi ~/.bashrc
在最后添加下面这行:
export PATH=/opt/mongodb/bin:$PATH
注意:此环境变量与仅对当前用户有效。

  • 验证安装成功
重新打开中断,输入命令:
mongo –version
如果显示以下信息,说明安装成功。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3.3安装numactl
对于启用了NUMA的主机,如果无法通过BIOS关闭,可以安装numactl工具。
  • 下载rpm安装包
https://centos.pkgs.org/7/centos-x86_64/numactl-2.0.9-6.el7_2.x86_64.rpm.html
  • 将安装包拷贝到需要运行Mongo的主机上,然后执行命令
rpm -ivh numactl-2.0.9-6.el7_2.x86_64.rpm
显示以下信息说明安装成功。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3.4安装bwm-ng
bwm-ng是监控网络带宽和磁盘IO的工具。它的官网是:http://www.gropp.org/,当前最新下载地址为:https://www.gropp.org/bwm-ng/bwm-ng-0.6.1.tar.gz,安装步骤如下:
  1. 下载安装包
  2. 将安装包拷贝到主机上(例如拷贝到/tmp/目录下)
  3. 将安装包解压:
tar zxvf bwm-ng-0.6.tar.gz
  • 进入解压后的目录并编译安装:
cd bwm-ng-0.6.1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 检查是否安装成功,执行:
bwm-ng
正常会显示类似如下信息: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
文章图片


常用监控命令:
  • 监控网络带宽
bwm-ng -u bits -d
bwm-ng -u bytes -d
  • 监控磁盘IO
bwm-ng -u bytes -i disk

4搭建分片集群
注意:分片集群中所有实例的Mongo版本应当一致。
4.1分片集群规划
4.1.1节点分配
以三分片集群为例,它包含15个进程节点,3个路由(mongos)、1个配置服务器副本集(3个mongod组成)、3个分片副本集(每个由3个mongod组成)。因为实际环境有6台主机(140-145),所以每个主机上需要运行不止一个进程。
对资源消耗比较大的是分片中的数据节点(主节点或从节点),每台主机上最好只运行一个数据节点,这样就只能有6个数据节点,平摊到每个分片有2个数据节点,所以每个分片采取1主(primary)1从(secondary)1仲裁(arbiter)的结构。
142、143、144服务器依次部署分片1、分片2、分片3的主节点;145、140、141服务器依次部署分片1、分片2、分片3的从节点。除了这六个节点,剩余3个路由节点、3个配置服务器节点和分片1-3的仲裁节点。
考虑到路由需要和配置服务器通信,所以路由和配置服务器两两部署在一起;另外路由与分片主节点通信也较多,所以就在每个分片主节点所在服务器上部署1个路由节点和1个配置服务器节点。这样142服务器上有分片1的主节点、1个路由节点、1个配置服务器节点;143服务器上有分片2的主节点、1个路由节点、1个配置服务器节点;144服务器上有分片3、1个路由节点、1个配置服务器节点。
至此还剩分片1-3的仲裁节点没有分配。考虑主机资源的均衡,将它们部署到从节点服务器上。同时为了避免单点故障(一个分片里同时挂掉两个节点),每个仲裁节点不放在相同分片的从节点主机上。这样145服务器上有分片1的从节点、分片3的仲裁节点;140服务器上有分片2的从节点、分片1个仲裁节点;142服务器上有分片3的从节点、分片2的仲裁节点。
这样三分片集群节点在6台服务器上的分配情况如下:
序号 主机 组件
1 10.20.50.142 配置服务器-primary
分片1-primary
路由
2 10.20.50.143 配置服务器-secondary
分片2-primary
路由
3 10.20.50.144 配置服务器-secondary
分片3-primary
路由
4 10.20.50.145 分片1-secondary
分片3- arbiter
5 10.20.50.140 分片2-secondary
分片1- arbiter
6 10.20.50.141 分片3-secondary
分片2- arbiter
4.1.2端口、路径和磁盘规划
  • 端口规划
根据上一节的节点分配,每台服务器上运行不止一个节点,而每个节点都需要占用端口,所以需要对端口进行规划。
因为MongoDB的默认端口是27017,每台主机可以有一个实例使用该端口,考虑到集群搭建过程中的便利性(不需要指定端口),所以将27017端口分配给每台主机上的数据节点(分片的主节点或从节点)。145、140、141主机上还有的仲裁节点,分配相同的28017端口。142、143、144主机上还有配置服务器节点和路由节点,也考虑根据类型分别分配相同端口,配置服务器分配28018端口,路由分配29017端口。
至此端口分配完成
序号 主机 组件
1 10.20.50.142 分片1-primary(27017)
配置服务器-primary(28017)
路由(29017)
2 10.20.50.143 分片2-primary(27017)
配置服务器-secondary(28017)
路由(29017)
3 10.20.50.144 分片3-primary(27017)
配置服务器-secondary(28017)
路由(29017)
4 10.20.50.145 分片1-secondary(27017)
分片3- arbiter(28017)
5 10.20.50.140 分片2-secondary(27017)
分片1- arbiter(28017)
6 10.20.50.141 分片3-secondary(27017)
分片2- arbiter(28017)
  • 路径和磁盘规划
每个节点实际是mongod或mongos进程,需要有自己的运行目录,所以需要对运行目录的路径进行规划。出于方便考虑,将每台主机的多个节点运行目录放在同一个根路径下,然后根路径下各自占使用一个子目录,子目录以节点用途命名(例如路由的运行目录为router、配置服务器的运行目录为confsrv、分片1-3的运行目录为shard1/shard2/shard3)
至于运行根目录,考虑到数据节点需要使用大量磁盘资源,所以应该选择磁盘容量最大的分区。例如,如果所有磁盘划分在根分区下(/),运行根目录就选择/var/mongodb/(var目录一般用来存储运行数据,如数据库文件等),如果磁盘主要划分在home分区(/home),下就选择/home/var/mongodb/。
以所有磁盘划分在根分区为例,配置服务器的运行目录为/var/mongodb/confsrv/,路由的运行目录为/var/mongodb/router/,分片的运行目录为/var/mongodb/shard1/、/var/mongodb/shard2/、/var/mongodb/shard3/。每个节点的配置文件、日志文件、PID文件都输出到运行目录中。另外除了路由节点之外,其余节点都需要存储数据,所以都在运行目录下创建dbpath文件夹作为数据目录。
至此各个节点的运行路径就划分完成,如下表所示:
序号 组件 IP 运行目录 数据目录
1 配置服务器
primary
10.20.50.142 /var/mongodb/confsrv/ /var/mongodb/confsrv/dbpath/
2 配置服务器
secondary
10.20.50.143 /var/mongodb/confsrv/ /var/mongodb/confsrv/dbpath/
3 配置服务器
secondary
10.20.50.144 /var/mongodb/confsrv/ /var/mongodb/confsrv/dbpath/
4 分片1
primary
10.20.50.142 /var/mongodb/shard1/ /var/mongodb/shard1/dbpath/
5 分片1
secondary
10.20.50.145 /var/mongodb/shard1/ /var/mongodb/shard1/dbpath/
6 分片1
arbiter
10.20.50.140 /var/mongodb/shard1/ /var/mongodb/shard1/dbpath/
7 分片2
primary
10.20.50.143 /var/mongodb/shard2/ /var/mongodb/shard2/dbpath/
8 分片2
secondary
10.20.50.140 /var/mongodb/shard2/ /var/mongodb/shard2/dbpath/
9 分片2
arbiter
10.20.50.141 /var/mongodb/shard2/ /var/mongodb/shard2/dbpath/
10 分片3
primary
10.20.50.144 /var/mongodb/shard3/ /var/mongodb/shard3/dbpath/
11 分片3
secondary
10.20.50.141 /var/mongodb/shard3/ /var/mongodb/shard3/dbpath/
12 分片3
arbiter
10.20.50.145 /var/mongodb/shard3/ /var/mongodb/shard3/dbpath/
13 路由 10.20.50.142 /var/mongodb/router/
14 路由 10.20.50.143 /var/mongodb/router/
15 路由 10.20.50.144 /var/mongodb/router/

4.1.3集群规划清单
根据前两节的分析,对集群中各组件的最终规划如下:
序号 组件 IP Port 副本集名称 进程 运行目录
1 配置服务器
primary
10.20.50.142 28017 confsrv mongod /var/mongodb/confsrv/
2 配置服务器
secondary
10.20.50.143 28017 confsrv mongod /var/mongodb/confsrv/
3 配置服务器
secondary
10.20.50.144 28017 confsrv mongod /var/mongodb/confsrv/
4 分片1
primary
10.20.50.142 27017 shard1 mongod /var/mongodb/shard1/
5 分片1
secondary
10.20.50.145 27017 shard1 mongod /var/mongodb/shard1/
6 分片1
arbiter
10.20.50.140 28017 shard1 mongod /var/mongodb/shard1/
7 分片2
primary
10.20.50.143 27017 shard2 mongod /var/mongodb/shard2/
8 分片2
secondary
10.20.50.140 27017 shard2 mongod /var/mongodb/shard2/
9 分片2
arbiter
10.20.50.141 28017 shard2 mongod /var/mongodb/shard2/
10 分片3
primary
10.20.50.144 27017 shard3 mongod /var/mongodb/shard3/
11 分片3
secondary
10.20.50.141 27017 shard3 mongod /var/mongodb/shard3/
12 分片3
arbiter
10.20.50.145 28017 shard3 mongod /var/mongodb/shard3/
13 路由 10.20.50.142 29017 mongos /var/mongodb/router/
14 路由 10.20.50.143 29017 mongos /var/mongodb/router/
15 路由 10.20.50.144 29017 mongos /var/mongodb/router/

各台主机上部署的组件清单如下:
序号 主机 组件
1 10.20.50.142 配置服务器-primary(28017)
分片1-primary(27017)
路由(29017)
2 10.20.50.143 配置服务器-secondary(28017)
分片2-primary(27017)
路由(29017)
3 10.20.50.144 配置服务器-secondary(28017)
分片3-primary(27017)
路由(29017)
4 10.20.50.145 分片1-secondary(27017)
分片3- arbiter(28017)
5 10.20.50.140 分片2-secondary(27017)
分片1- arbiter(28017)
6 10.20.50.141 分片3-secondary(27017)
分片2- arbiter(28017)
组件规划确定后,下面就进入搭建集群的实操阶段。
4.2创建配置服务器
  • 创建运行目录
在142、143、144服务器上创建运行目录(应该放磁盘容量最大的卷中),例如:
mkdir -p /var/mongodb/confsrv/dbpath/
  • 创建配置文件
在运行目录(/var/mongodb/confsrv/)中创建配置文件mongod-cs.cnf,内容如下:
sharding:
clusterRole: configsvr
replication:
replSetName: confsrv
oplogSizeMB: 10240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path: /var/mongodb/confsrv/mongod-cs.log
logAppend: true
net:
port: 28017
storage:
dbPath: /var/mongodb/confsrv/dbpath/
directoryPerDB: true
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var/mongodb/confsrv/mongod-cs.pid
其中依次设置了:集群角色(configsrv)、副本集名称(confsrv)、操作日志大小、日志设置、端口(28017)、存储设置、后台运行(fork)、PID文件路径。
注意:配置中所有冒号后面必须增加空格
  • 启动mongod实例
mongod –config /var/mongodb/confsrv/mongod-cs.cnf
注意:如果运行在启用了NUMA的主机上,使用numactl来启动:
numactl –interleave=all mongod –config /var/mongodb/confsrv/mongod-cs.cnf
启动之后,根据配置,日志文件、pid文件会写入/var/mongodb/confsrv/,数据会写入/var/mongodb/confsrv/dbpath/。
注意:确保在三个配置服务器节点上(142、143、144)均完成上述步骤。
  • 连接并初始化
在142上使用mongo shell连接mongod实例,执行:
mongo –port 28017
在mongo shell中初始化副本集(注意_id要与配置文件中的replSetName一致,host中为主机IP或可解析域名+端口),执行:
rs.initiate(
{
_id: “confsrv”,
configsvr: true,
members: [
{ _id : 0, host : “10.20.50.142:28017” },
{ _id : 1, host : “10.20.50.143:28017” },
{ _id : 2, host : “10.20.50.144:28017” }

]
}
)
如果操作完成,会返回成功的提示信息({“ok” : 1.0}),否则会给出错误信息。
这样一主二从的配置服务器副本集就搭建完成。
查看副本集配置,执行:
rs.conf()
查看副本集状态,执行:
rs.status()
  • 添加副本集成员(可选)
如果还要追加副本集成员,通过mongo shell连接配置服务器副本集主节点实例,然后执行:
rs.add(“:“)
其中、替换为相应节点的主机名(ip或域名)和端口
注:配置完成后优先确认网络通畅,防火墙关闭或端口不被屏蔽,如果中间有操作错误,可以使用如下命令进行重新配置:
conf = {
_id: “confsrv”,
configsvr: true,
members: [
{ _id : 0, host : “10.20.50.140:28017” },
{ _id : 1, host : “10.20.50.141:28017” },
{ _id : 2, host : “10.20.50.142:28017” }

]
}
回车
rs.initiate(conf,{force:true})//已经运行的系统此命令不建议使用

4.3创建分片
  • 创建运行目录
以分片1为例,在142服务器上创建运行目录(应该放在磁盘容量最大的卷中),例如:
mkdir -p /var/mongodb/shard1/dbpath/
  • 创建配置文件
在运行目录(/var/mongodb/shard1/)中创建配置文件mongod- sh.cnf,内容如下:
sharding:
clusterRole: shardsvr
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1
oplogSizeMB: 10240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path: /var/mongodb/shard1/mongod-sh.log
logAppend: true
net:
port: 27017
storage:
dbPath: /var/mongodb/shard1/dbpath/
directoryPerDB: true
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var/mongodb/shard1/mongod-sh.pid
其中依次设置了:集群角色(shardsvr)、副本集名称(shard1)、操作日志大小、日志设置、端口(27017)、存储设置、后台运行(fork)、PID文件路径。
  • 启动mongod实例
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1/mongod-sh.cnf
注意:如果运行在启用了NUMA的主机上,使用numactl来启动:
numactl –interleave=all 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1/mongod-sh.cnf
启动之后,根据配置,日志文件、pid文件会写入/var/mongodb/shard1/,数据会写入/var/mongodb/shard1/dbpath/。
在145服务器上完成以上步骤,在140服务器也完成以上步骤(注意:根据规划,需要将配置文件中的端口改为28017)
  • 连接并初始化
在142上使用mongo shell连接mongod实例,执行:
mongo –port 27017 或者 mongo
在mongo shell中初始化副本集(注意:_id要与配置文件中的replSetName一致,host中为主机IP或可解析域名+端口),执行:
rs.initiate(
{
_id: “shard1”,
members: [
{ _id : 0, host : “10.20.50.142”, priority: 10 },
{ _id : 1, host : “10.20.50.145”, priority:5 }

]
}
)
primary节点和secondary节点就加入分片副本集了,还需要添加arbiter节点,执行:
rs.addArb(“10.20.50.140:28017”)
这样一主一从一仲裁的分片集群就搭建完成。
查看副本集配置,执行:
rs.conf()
查看副本集状态,执行:
rs.status()
  • 添加副本集成员(可选)
如果还要追加副本集成员,通过mongo shell连接配置服务器副本集主节点实例,然后执行:
rs.add(“:“)
其中、替换为相应节点的主机名(ip或域名)和端口
  • 按照1-5步,分别创建分片2副本集(143、140、141)和分片3副本集(144、141、145)
分片2、分片3的配置如下,仅仅是replSetName和运行目录不同:
sharding:
clusterRole: shardsvr
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2
oplogSizeMB: 10240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path: /var/mongodb/shard2/mongod-sh.log
logAppend: true
net:
port: 27017
storage:
dbPath: /var/mongodb/shard2/dbpath/
directoryPerDB: true
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var/mongodb/shard2/mongod-sh.pid

sharding:
clusterRole: shardsvr
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3
oplogSizeMB: 10240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path: /var/mongodb/shard3/mongod-sh.log
logAppend: true
net:
port: 27017
storage:
dbPath: /var/mongodb/shard3/dbpath/
directoryPerDB: true
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var/mongodb/shard3/mongod-sh.pid
另外,在执行步骤4进行初始化时,注意对应修改_id和host。

4.4创建查询路由
  • 创建运行目录
在142服务器上创建运行目录(应该放在磁盘容量最大的卷中),例如:
mkdir -p /var/mongodb/router/
  • 创建配置文件
在运行目录(/var/mongodb/router/)中创建配置文件mongos.cnf,内容如下:
sharding:
configDB: confsrv/10.20.50.142:28017,10.20.50.143:28017,10.20.50.144:28017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path: /var/mongodb/router/mongos.log
logAppend: true
net:
port: 29017
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var/mongodb/router/mongos.pid
其中依次设置了:配置服务器(configDB)、系统日志、端口(29017)、后台运行(fork)、PID文件路径。
  • 启动mongos实例(注意:这里是mongos,而上面都是mongod)
mongos –config /var/mongodb/router/mongos.cnf
启动之后,根据配置,日志文件、pid文件会写入/var/mongodb/router/。
  • 在143、144上重复上述步骤
注意:当路由(mongos)成为性能瓶颈时,可以多配置几个。

4.5添加分片
在142上(143、144也行)使用mongo shell连接mongos实例,执行:
mongo –port 29017
然后将上面创建的三个分片依次添加进来,执行:
sh.addShard( “shard1/10.20.50.142:27017”)
sh.addShard( “shard2/10.20.50.143:27017”)
sh.addShard( “shard3/10.20.50.144:27017”)
操作完成后,可以查看分片集群状态,执行:
sh.status()
会发现每个分片除了添加的主节点外,从节点也自动加入了,后续分片副本集如果发生变化(增删节点)也会自动识别出来。
shards:
{“_id” : “shard1”,“host” : “shard1/10.20.50.142:27017,10.20.50.145:27017”,“state” : 1 }
{“_id” : “shard2”,“host” : “shard2/10.20.50.143:27017,10.20.50.140:27017”,“state” : 1 }
{“_id” : “shard3”,“host” : “shard3/10.20.50.144:27017,10.20.50.141:27017”,“state” : 1 }

4.6设置开机启动
通过crontab将分片集群各组件设置为开机启动,以142主机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 编辑crontab,执行:
crontab -e
  • 在打开的crontab文件中末尾追加以下内容: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confsrv/mongod-cs.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1/mongod-sh.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s –config /var/mongodb/router/mongos.cnf
对于143、144、145、140、141五台主机,crontab添加的内容如下(根据组件规划):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confsrv/mongod-cs.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2/mongod-sh.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s –config /var/mongodb/router/mongos.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confsrv/mongod-cs.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3/mongod-sh.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s –config /var/mongodb/router/mongos.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1/mongod-sh.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3/mongod-sh.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2/mongod-sh.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1/mongod-sh.cnf
@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3/mongod-sh.cnf
【数据库技术|MongoDB 4.2 分片集群搭建】@reboot /opt/mongodb/bin/mongod –config /var/mongodb/shard2/mongod-sh.cnf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