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20170207,凌晨

从小到大,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次搬家。所以,我偶尔会觉得自己的记忆是有断层的。搬家最大的影响是会舍弃一些觉得不再需要的东西,幼年的玩具,不再需要的书,留下了岁月痕迹的家具,但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些笔会被保留下来。
自从家从白果林搬走以后,自己很少回来,也不甚了解家里的东西怎么放的。翻箱倒柜时,却发现了一抽屉的旧笔。小学时候的,中学时代的,高考前的,一划拉,感觉记忆随着笔的发现,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小时候特别喜欢买笔,虽说学业繁重,但也用不了这么多,为此我妈没少说我,但是我依旧乐此不疲。开学前要买笔,大考前要买笔。仿佛觉得每一个阶段性的日子来临的时候,买笔可以成为一种像是“锦鲤”一样的存在:“买一支好用的笔,可以带来好运。”这是一个虔诚的买笔教教徒在做着最有仪式感的祈祷。
而这样的习惯逐渐被固化进入生活,虽然现在除了平时胡乱写写画画,基本已经用不上笔了,但是遇见不错的笔,设计得好的笔,还是忍不住想买,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日子里:虔诚的买笔教教徒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入手了人生第一支14K金笔——白乐74。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说生活里面的仪式感。可能说,买笔更多的是个人兴趣,但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做特定的事,就好像是进寺庙拜佛烧香,节假日要祝人快乐一样,更多的像是一种仪式。而大多时候,仪式确确实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自古流传至今的文化中,礼占了很大一部分。古代的礼仪很多很繁琐,很多也很不符合现代的观念。但有时候想想,还真要感谢这些设计和传播礼仪的人,生活才不至于这么千篇一律。结盟时候歃血,祭祖时候焚香。这些仪式,让事件和日期背后的情感和内涵可以直接地被大家知晓,赋予了某时某刻不一样的含义。至于现在,情人节的玫瑰,纪念日的活动,虽然说,仪式没有以前那么郑重了,但是在某时某刻做一些特定事情的习惯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今年的春节在西安度过,切身体会到了春节的日子里的一些不一样的礼。除了广为人知的除夕夜里的饺子,也有不同日子里的鞭炮不一样的含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说法,等等。人们常言,如今年味越来越不足了,想想除了因为生活水平的不可同日而语,有时候是否也跟大家越来越缺少仪式感有关系呢。
多点仪式性的东西,把日子过得更郑重些,有时候也未尝不可。
【生活——20170207,凌晨】睡吧,晚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