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随着季节的转换,关于“斗茶”与“茶会”一类的活动也渐渐偃旗息鼓,茶市便从车水马龙的盛况空前渐渐变得平心静气,直到无声无息。
对于茶农们和嗜茶的茶客们来说,整整一个春天,几乎只是为茶而生的。早春的茶与明前的茶都是爱茶之人的心头好,积攒了一年的期盼,都只为了一亲好茶的芳泽。
茶园经过漫长的寒冬,从枝头冒岀的那一颗颗翠绿的芽尖,纯净,青涩,惹人怜爱。
早春,晚春,清明前,清明后,谷雨前,谷雨后。唯有清明之前与谷雨之前所采摘的茶品质最佳。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取几片新芽,煮水泡来饮之,香气清雅,滋味清甜,仿佛能将心头所有的凡尘净化。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谂禅师的“吃茶去”三字,历来都是见仁见智的,正所谓茶禅一味。

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总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禅中有茶,茶中有禅,故而,这一片小小的树叶里,还蕴藏着大智慧。
茶中之道,最讲究一个“和”字。而茶道的修习,离不开“静”字,世间万物,天地之中,唯心如止水。
心平气和,静静享受着茶所带来的体验,对着好山好水,用最真的心境去感知茶中的真意与闲情,便是“怡”。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前曾在书中读到一段故事,说的是唐朝有位禅师,修为颇高,一位弟子便投在了他的门下修行。有一天,弟子做完寺里的活务回来,禅师倒了一杯茶给他,并说:“森罗万象都在此。”
弟子接过茶,却将茶水泼在地上,反问禅师:“现在森罗万象又在何处?”
禅师摇了摇头说:“可惜了一杯好茶。”然后缄默了。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虽然这是一段活禅被参成死禅的故事,但由此可见,茶对于修行和参禅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时候,茶不只是茶,它既象征着东方古老的几千年文化,又象征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它可轻可重,可近可远,这小小的一片树叶里,埋藏着大千世界的玄机。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古爱茶者无以计数,上至皇权贵族,下至黎明百姓,诗人对它更是青眼有加,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境界,纷纷以诗词歌赋颂茶之美。
苏轼一生爱茶,且创作岀许多咏茶的诗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北宋的皇帝赵佶,他虽一生昏庸无道,却对茶有着非凡的见解。他著作的“大观茶论”详细而精辟,堪称茶书精品。整个北宋时期因为有他,斗茶、产茶和制茶才得以大大的提升,饮茶之风更盛以往。
唐代诗人卢仝,他所著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一首“七碗茶诗”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传唱千年不衰,因此与陆羽齐名,被世人奉为茶仙。他把茶的功效以及他对茶饮的审美愉悦,都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茶,是岀尘的汤,它清心,也静气。

浮躁的时候,闲暇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认真泡一壶茶,从苦涩中回味甘甜,从静默的态度中寻找生命的真谛。生活中也正是因为有了茶,繁琐的生活,才得以圆满。

此图为作者君的随手拍 最后,奉上卢仝的一首“七碗茶诗”,希望能给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微薄的清凉。
茶.禅.一味
文章图片
此图为作者君的随手拍 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茶.禅.一味】____卢仝.七碗茶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