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再把幸福当成目的时

当不再把幸福当成目的时

幸福是人类涉及比较多的词汇,回答、标准也是五花八门,惯性回答中极具有代表性的无外乎:幸福是一种感觉!成年人世界里得到幸福,往往并非易事;天真无邪儿童世界里,接踵而至的幸福此起彼伏,而且是那样的容易获得;盖因为他们没有成年人固有的惯性思维中,将幸福设置成一种人生目的;其实幸福很多时候可以是一种奖赏。幸福是在生活不断地挣扎努力中,某一个瞬间,让你体会到一种欢愉的状态。我们得学会在当前忍受痛苦,保持耐心和专注。让每次的一个个小小目标、小小愿望的实现,令自己获得持续开心快乐,幸福每时每刻就会翩然而至;所不同的是我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使然。
【当不再把幸福当成目的时】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与女儿生活在一起,两个萌动可爱的孩子举手投足间,悉数在我视线中;六周岁姐姐的闰宝,幸福感随着年龄增长日趋丰富;她会因每周一次的瑞思英语补习班中,老师给予的在我们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小动漫画贴,而幸福满满;也会因钢琴学习班上,老师一句“曾奚桢”这首曲目弹的很好,而喜形于色;更会因夏令营中结识很多志趣相投的玩伴,而久久沉浸在愉悦之中;在她的意识中,幸福感就是那样唾手可得,愉悦感那样呼之欲出。还不满一周的禾宝,幸福感获得看上去更为轻而易举,饥饿时,合乎口味的乳制品、流质果腹,啼哭浅尝辄止;需要爱抚时,他熟悉的家人的襁褓,便安然无恙;瞌睡时妈妈不在身旁,着婴儿车院中走不到半圈,便可酣然入睡;他的意识里,不饿、有爱、能睡幸福就这么简单。孩子们的世界里,幸福就是一个个小小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有奶吃、有襁褓、安然入睡;被表扬、被奖赏,满足感油然而生,他们世界里,幸福即是获得后一次次得到后对自己的犒赏。相比之下与成年人幸福得到的方式却有不同,我们似乎统一将幸福界定成目的、目标作为追求,实现目的、目标过程中,往往要励精图治、旷日久远;其中不乏艰苦卓绝的埋头苦干,于是幸福显的那么遥不可及,追求实现中缺乏了儿童般随时能有、哪怕微不足道的“犒赏”,力不从心、望洋兴叹,乃至于半途而废就会翩然而至。
成年人不妨转换思路,从儿童那里得到些启发、灵感,幸福可能与我们就不再那么遥远,幸福可能就显得也会唾手而得;不要忽视哪怕些许对自己小小犒赏,让追求幸福的路上更加顺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