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读了青春小说

图片发自App

一切都很好,可是没人看到,这是最寂寞的幸福。
一切都很糟,可是没人看到,这是最惨淡的幸运。
今天的工作状态是麻木的,因为,昨天晚上熬夜,又浏览了一遍夏至未至.
偶然间,手机刷出来夏至未至的电视剧版的开播,掀起了10年前的记忆,对,整整十年,同书里一样.
07年,我步入大学,我自由了,我清闲了,我的青春开始了,这样说,是因为,这以前,我的生活中只有学习跟考试,我不承认那是青春. 然而,我典型的巨蟹女的性格也从07年开始,显露无疑.
我是喜欢泡图书馆的,看各种书. 当然,包括安妮宝贝的,郭敬明的. 而他们的致郁效果,是很显然的.
虽然对于安妮宝贝,早已慢慢不再关注,只知道她把名字改成了庆山. 但不得不承认,她是我当时最喜欢的作家,而且,对我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深远.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理性和感性的冲突,而对于我,愈加明显. 我是理性的,或者,聪慧的,这一点,符合我的工作学习状态。我是一个博士,工科研究型博士,我不轻言,不撒娇,不盲目,我可以很效率,积极自律,通情达理.
然而,同大家一样,对于隐藏着的感性的那一面,不敢轻易碰触.
就像十年前,我深夜读完夏至未至,床头捂脸痛苦失眠.
就像读完八月未央,读完七月与安生,读完悲伤逆流成河....读完后发呆很久很久,不能从书中走出....
悲剧,无非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你面前给你看.....
我缺乏的安全感,是从小形成的,深入到骨髓,我已几次尝试,是真的戒不掉. 戒不掉的敏感,脆弱,孤独...
我不喜欢喜剧,我喜欢悲剧,任何形式的悲剧,悲剧的书,悲剧的电影,甚至悲剧的恋爱,悲剧的情感....
是的,理性会让我的生活学习状态顺利如常,它还会告诉我,读这些书是幼稚的...
后来,感觉自己长大了,不读了,好像是不应该读了.
然而,我不能像正视其他过往经历一样正视这件事情,在好多交谈中,不想承认,曾经对这些治郁小说的沉迷,担心被宣判幼稚,矫情. 即使哪一天,真的也遇到了一位同样喜欢 ,哪怕也是喜欢过安妮宝贝的朋友,我内心肯定会十分欣喜,但我表现出来的,肯定又是淡定无感. 除了不想承认,也不想让别人走进,我内心深处自己都不愿意碰触的,孤独,开始闪躲与防备. 害怕内心被窥探,也害怕另一个自己。
我也并不喜欢和别人谈论安妮的文字,她的七月与安生,她的八月未央。我担心,别人和我看到的会不一样,那样,我会失望。我一直坚信,对于堆砌的文字的理解,还是跟每个人的内心有极大的关系的。毕竟,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现在,是早已经不再读这些小说了,或许是再也没有遇到这么有同感的小说,或许是随着心智的更加成熟,对感性的寄托要求愈高,但昨晚看完夏至未至的结局后,心还是阵阵作痛。
有多少人,想寻求心灵的共鸣与寄托,却又担心着被说矫情。
看过安妮宝贝的人,即使再不想承认,生命里早已留下了七月与安生的烙印。
安妮宝贝,这个名字,对多少人来说,是一剂毒药,痴迷过,却不敢再碰触。
孤独,是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
是早晨醒来,恍如隔世,无所挂念。
是一个强大的黑洞,任凭我怎样填塞,只会将我慢慢吞噬。
是深夜无眠,撕心裂肺。
【那些年,我们读了青春小说】那些年,我们读了青春小说,并不幼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