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今年5月份,我曾以为农夫山泉“不行了”

投稿|今年5月份,我曾以为农夫山泉“不行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快消 , 作者|岁月
在快消行业有两个名词 , 相伴相生:一是压货 , 二是控货 。所谓压货 , 就是指厂家为了销售业绩 , 制定与市场销售规模不相符的政策 , 采用加大促销力度、加大惩罚等暴力手段把货“塞”到终端渠道 。这样的政策基本上是一种移库行为——把货从工厂移到终端门店 。
与压货相反的是控货 , 又可以称之为饥饿营销 。在快消行业 , 控货则是指企业为了产品的长久发展 , 减少产品的渠道供应 , 以保证产品每年的良性销售 。虽然 , 压货与控货的主导都是公司行为 , 但具体表现都在业务层面 。压货是业务追求短期的高工资 , 控货是业务为了追求长期工资 , 而舍弃眼前利益 。
按道理说 , 控货更良性 , 压货更恶劣 。但在实际市场发展中 , 却较少提到控货 , 都在说 , “市场是压出来的” , 而压货也成为业务的一种能力表现 。压货代表着渠道为王的时代 , 这种本该被淘汰的“非市场”行为 , 却似乎越来越有市场 。
压货的“农夫”因为疫情 , 今年4、5月份饮料行业的销售普遍较差 。大部分快消企业从市场出发 , 多有调低市场预期的行为 。作为行业内的另类存在 , 农夫山泉却没有调低自己的市场预期 , 依然要求各经销商要严格按公司制定的销售目标去完成 。即 , 6月把4、5两个月落下的销售差距追回来 。
要知道今年农夫山泉的市场增长是双位数的目标 , 而4、5月是水头铺货时间 , 在没有铺货直接奔销售目标 , 且要保证市场如期的增长 , 那就是把货“压”到经销商仓库 。所以市场上对农夫山泉意见满满的经销商 , 顿时怨言四起 。尤其是很多农夫山泉的经销商还代理着元气森林 , 3月份刚给元气森林打过款——嗯 , 虽然农夫山泉要求经销商不可以代理元气森林 , 但大家还是“偷偷”地代理了 , 毕竟 , 元气森林给的更多 。
步入6月 , 在农夫山泉巨大的打款任务下 , 不要说经销商有些抗不住 , 一些业务也因抗不住压力而选择离职 。因为 , 彼时表现出来的要想完成市场任务 , 似乎只有关经销商、开新经销商这样的路径 , 让“业绩任务”都成“库存” 。
一个多月过去了 , 农夫山泉的市场却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经销商竟然有断货的了 。即便当初意见再多的经销商也不得不承认:市场动销不错 , 公司制定的任务是合理的 。要知道 , 6月初大家收到任务的时候 , 还想着要去农夫山泉公司“拉条幅”呢 。可到了7月底 , 就变成公司制定的任务比较合理了 。此前 , 农夫山泉业务群里在报怨经销商几个月不帮发业务提成了 , 如今又变成谁的平均工资能拿2万以上了 。
似乎在钟老板的带领下 , 这次 , 农夫山泉又“赌”对了 。与农夫山泉的强势逆转不同 , 元气森林的经销商依然还要去回收市场上的元气森林 。一样压货 , 农夫山泉与元气森林似乎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 。当然 , 我们这里不是表扬农夫山泉或批评元气森林 , 只是以市场表现来分析问题或者原因 。
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 , 压货一定不是一个好的行为 。市场就应该比照市场规矩来 , 以销定产而非以产定销 。
我认为 , 今年农夫山泉能够在两个月时间内取得业绩“逆转” , 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其实 , 今年的天气特别适合饮料销售 , 基本从6月份开始 , 天气就各种炎热 , 雨天较少 , 甚至有热搜是:“河南”就成“可南” 。当然 , 也有区域有雨季 , 影响了一定的量 , 如 , 福建等区域 , 但整体影响不大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导致4、5月很多企业的铺货动作缓慢 , 那么 , 整个市场的销售规模会更大 。
2021年上半年 , 其实做饮料的快消品企业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销售增长 。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娃哈哈、可口可乐都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 。当然 , 增长幅度最大的还是元气森林 。彼时的天气还不如今年的天气 , 可饮料都有大幅度的销售增量 。
2022年 , 不利市场的因素在于今年的防疫政策并没有放松 , 旅游等渠道能带来的饮料销售增长并没有实现 。相反 , 今年的“户外” , 依然是以体力劳动者为主 , 外卖、快递小哥依然占了高比例 。户外中 , “白领”其实人数没有增加 , 反而是在减少的 。
但白领人群通常并非“包装”饮料消费的主力 , 更多喜欢“浓郁”的现泡奶茶等产品 。今年 , 整体现泡奶茶的销售并不理想 。因此 , 白领的“户外”销售变少 , 并没有影响饮料行业的销售 , 反而有在提升包装饮料行业 。一定程度上 , 现泡茶饮等对快消包装饮料的销售是有一定影响的 。
最后则是线上电商流量导致的销售下滑 , 使得线下实体店的销量增长 。所以 , 有天气、消费能力、销售行为改变等 , 给饮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空白市场 , 看谁能抢到 , 以“狠”著称的农夫山泉 , 自然就带来了后续的市场销售变好 。
渠道过时论对农夫山泉而言 , 还有一个利好在于从2021年开始 , 各个工厂都会有一定的限“电”行为 , 这导致很多企业看到市场机会 , 却因为“电”的原因 , 导致生产跟不上 。这空出来的销售机会也让给了“压货”的农夫山泉 。
我们看很多“良性”企业的业务 , 在今年整体不利的情况下 , 选择了躺平 。怎么躺平呢 , 每个月25号以后就不再发货 , 让业绩达成转到下个月 。其实 , 真的是市场不需要吗?不见得 。相反 , 这样的“躺平”行为 , 是把市场机会让给了“农夫山泉”这样的企业 。而这样的“躺平”也锻炼不出能打胜仗的队伍 。
举个例子 , 早年加多宝在做王老吉凉茶时 , 应该说是整个行业最良心的企业 。他们公司制定的目标都是你不用努力就能完成的 。比如 , 你今年的市场销量是100万 , 明年你正常增长能完成120万 , 但通常公司制定的目标是105万 , 业务基本完成105万后就不再努力了 , 这样一来 , 大家都拿着不错的工资 , 对经销商的各类政策也十分友好 , 无论是代垫费用还是返利 , 及时完成 。在“控货”之下 , 没有培养出整个团队的作战能力 。团队都习惯于做事一板一眼 , 当有一天真的“战争”来了 , 团队并没有很好的挡住竞争对手的进攻 。
相反 , 在这两三年里 , 加多宝对员工、对经销商的条件变得“苛刻”起来 。不曾要求经销商打保证金的 , 如今也要求起来 。很多经销商说 , 自己之所以愿意在这些不公平的市场行为下 , 还代理加多宝凉茶 , 是因为加多宝欠自己的费用太多了 。其实 , 很多经销商知道这些所谓“严苛”的政策是快消企业都在采用的 , 只是此前加多宝太放松了 。而放松的结果导致一部分经销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 , 选择的不是跟企业一同奋斗 , 而是先“跳水”了 。相反 , 在严苛政策下 , 加多宝近年的业绩又有回升 。
这两年 , 大家都觉得渠道为王似乎过时了 , 但其实渠道为王熬过了电商的抢夺后 , 线下的“渠道为王”时代又回来了 。
也有人说 , 那为什么同样压货 , 元气森林表现得不好呢?因为 , 农夫山泉的所谓压货 , 保持的还是其原来的市场增长 , 并没有制定“成倍”增长 。元气森林是从25亿增长到75亿的规模 , 而消费者的培养并没有与之相符 。简单说 , 无糖汽泡水的天花板可能只培养到50亿 , 但销售要求却是75亿 , 这多出的25亿 , 是靠给经销商“多许诺” , 这就导致 , 货只是压到终端了而已 。
相反 , 我们看农夫山泉虽然是饮料第一股 , 但农夫山泉的销售额依然没有300亿(297亿) , 没有超过娃哈哈、可口可乐、康师傅等在行业里的销售额 。无论是农夫山泉的水还是饮料 , 其抢的空间都是巨大的 , 并不是在涸泽而渔 。而农夫山泉多年的市场教育以及投放的冰柜等 , 很容易完成了即定目标 。
【投稿|今年5月份,我曾以为农夫山泉“不行了”】相反 , 元气森林与早年的恒大冰泉有类似的点在于 , 市场培养并没有到其增长的倍数上 , 这才导货物回转不如农夫山泉 。
农夫山泉有利的消息在于 , 今年疫情小企业又将空出来一部分市场 。其实 , 整个2022年上半年的饮料就是“撑死胆大 , 饿死胆小” 。当然 , 也跟企业团队的执行力、终端大量的冰柜投入有关 。我们看“压货”这个行为 , 其实是将经销商与企业做了绑定 , 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这样的思路 , 你想把市场做好 , 不是全靠自己也不是全靠经销商 , 而是要让两者深度绑定 。
对团队的“仁慈” , 不见得带来销量 , 可能是让更多人“躺平” , 该压货的市场还是要压货的 , 有时 , 是需要“狠”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