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中生聊天(一)

儿子,高二。

今天是儿子高二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第一天,因着肚子不舒服,下午考完试电话通知我接他回家。他上车后得意于对自己的惬意安排,他说,我就是喜欢不找理由不兜圈子,直白的告诉你――想回家。
这种相处,是包括爸爸在内的“三人和谐”。
对晚饭的要求,儿子嘴里挂着“素淡”,筷子依然夹起了切片的牛肉。他说,爸爸告诉他,能量要及时补充,肠胃不好也要该吃吃,怎么都得从肠胃里过一遍。他们父子尴尬的论调,我选择笑而不语,熟视无睹。
爸爸今晚没在家里用餐,儿子才会退而求其次的与我这个妈妈聊天吧。而我也不再像从前说什么“明天还要考一天,吃完抓紧复习”之类的话。
聊天第一问:妈,我二十六七的结婚算早还是算晚呀?
回:这得跟你人生规划相关啊,假如妈妈76年生,96年参加工作,算年龄96-76+1,多大?
21呗!
那为啥会有大学文凭?
儿子恍然,你自考了!
所以说,看规划,不过规划归规划,感情的事谁说得好,随缘吧,该结就结,不该结就不结!
聊天第二问:妈,你是喜欢我娶外国女的还是中国女的?
回:都行,你想娶谁娶谁?只是文化差异和风俗不同。
儿子挑了挑眉
什么样的女人都是你自己选择,外国人浪漫追求自由独立,中国人的婚姻有融合也有独立,婚姻稳定家道才更稳定,所以融合更重要。
聊天第三问:妈,我将来结婚是选同一工作地的,还是异地的呀?
回:妈妈和爸爸因工作分居6年,的我们再也不愿分开,为啥?
为啥?
3个问题吧。1、社会变化快,不同工作环境会让两人思想上不那么同步;夫妻长期分居,生活方式上更习惯独处,重新在一起生活,会有一个较长的磨合适应期;2、从孩子教育上说,分居意味着将来孩子仅能跟随爸爸或妈妈生活,那么孩子只能受一方的影响和熏陶,如果一方性格有缺失,是不是两人教育更好?3、人“生”为什么,什么是人生,人生在追求什么呢?
儿子刷牙、洗脸,我笑着看他……
看着儿子收拾的差不多,催他吃“胃肠安”,自己洗漱。他占在洗漱间门口,说:其实我最担心的是,爸爸酗酒,然后心情不好回家家暴。我呆愣了一下:不会不会,你这是脑补情节呀,吓人呢。
我呢,你最担心什么?
儿子说:担心你单位不顺心,影响心情,不过你现在成熟多了,像你这个年龄的人了。
瀑汗!尴尬的点评!
儿子找了小鱼干虾皮、核桃,喂了小仓鼠。
跟小鼠献了半天爱心,准备进房间的儿子,扭头跟我说:妈,我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爸爸跟我吵架,打了我一巴掌,你在房间里哭,我怒气冲冲的拿起书包要离家出走的情境。说着情节,儿子做着拿起、转身、开门的动作,然后笑着走到我跟前,“为啥,妈,奇怪不,我怎么会离家出走呢?”
【与高中生聊天(一)】看着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我握了一下他的胳膊,“去休息吧,考试紧张的……”。

    推荐阅读